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诅咒》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诅咒》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5-25 12:1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诅咒》经典观后感10篇

  《诅咒》是一部由贝拉·塔尔执导,Vali Kerekes / 乔治·切豪尔米 / Gyula Pauer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诅咒》观后感(一):无题

  有时候不得不对长镜头作一些思考,在含蓄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间需要观者去感悟。对于此片,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导演对人生观的一次书写。但不可否认,有些镜头起着控制节奏、渲染氛围的作用,同时却不免累赘。

  《诅咒》观后感(二):抒情派虛無主義攝影

  不能用言語說明對導演貝拉塔爾的電影的特殊感情,我覺得他對雕刻時光的理念更勝塔可夫斯基,而且他的抒情派虛無主義攝影更是獨步天下。貝拉塔爾的長镜頭是抒情的。攝影不想叙事,角色不想說話,演員總會陷入長時間的沉默,人們都浸溺於自己的世界,發生静默的美。音樂常常像一個無形的角色,憂鬱且傷感;它總在旋轉,如同絮語呢喃。能營造出這樣神秘迷人的氛圍,即使晦澀難明,無法理解故事,我也不在乎了。

  《诅咒》观后感(三):末日来临前之道德不可能性

  这部片子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之一

  因为时刻面临

  难以承受的不幸的危险

  幸福成了值得厌恶的假象

  幸福在没得到确认之前

  没有真正的幸福

  人们在两极间摇摆

  看不到价值所在

  只有末日审判来临

  幸福才能变成幸福

  价值因此体现

  人们才能过上真正的道德生活

  否则道德不过是虚伪的标识而已

  但bela tarr相信

  人们的信仰会被不幸的不能克服感所消磨

  在末日审判之前

  人类已经不可拯救

  这是他悲观的根据

  《诅咒》观后感(四):影像的移情

  终于把贝拉塔尔的《天谴》看完。说终于是因为离上次看了二十分钟的尝试已近一月,说终于是因为此片实在不是以情节取胜的电影。如果你想从中感受扣人心弦的故事,那你肯定找错了对象,因为直到最后我才感到小塔是意在传情,即情绪,而非达意,即故事。

  电影故事大意一句可以概括,一个男人陷入了对一酒吧女歌手(有夫之妇)的痴恋情绪,无法自拔。所有原来看来冗长,甚至无所指的长镜头,在这种情绪的向笼罩下而有了意义。接近两个小时的长片,或一句台词也没有,或忽然来上一段形而上的宏论,不仅是考验观众的耐力,也考验观众的智商。

  将一种情绪拍成影像,非是易事,这应该就是影像的移情。

  《诅咒》观后感(五):无语

  首先不得不提,小卷毛实在是个萌货啊,他的表情始终停留在紧张兮兮的样子,哪怕只是站着不说话,也自带逗比气场。他养的那条狗名叫Zipper,意外地觉得“拉链”这个名字很搞笑,果然是被主人感染了。影片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莫过于小卷毛横刀夺爱,抢走了小基佬的女朋友,这脑洞大开的神展开,最后夜色下的三人行是准备3P的节奏吗?小基佬每每出场都要针对小卷毛,恶言相向,拳脚相加,还老往gay这个话题上带,应了那句老话——恐同即深柜。他向小卷毛表白那段看了笑喷我,毫无征兆的差点被强吻,小卷毛一如既往的迷茫脸,按头小分队你们在哪里?借用一位豆友的评论——聊骚侮辱你只是为了引起你注意,恰如其分!对了,小卷毛在剧中贡献了一次背面全裸,后半部分还把自己的卷毛捋直了,所以说看几部年代久远的片儿还是能挖掘到福利的

  《诅咒》观后感(六):完了

  完了

  完了

  分手的日子到了

  誓言从大岛的边缘

  崩落

  只剩坟墓立在海崖上

  死亡的林木和太阳

  和我尚还活着的心

  都拦不住月的盈缺

  挡不住潮的涨落

  抗拒不了你的来去

  完了

  一切都已完成

  一切都要结束

  好了

  让我们摘下贝壳的戒指

  放回沙滩

  让我们取出瓶中的薰衣草

  插回花田

  让我们吐出皇家大盘

  摆回餐桌

  让我们收回泼出的暗水和明晃晃的心血

  把这一切留给下一个人

  下一个到来的或者寻到的

  下一个射中我们的

  或者我们射中的

  下一个让我们重生

  共我们死亡的

  下一个试图点燃硕阳的

  好了

  墨西拿太遥远

  圣马丁运河太切近

  完了

  爱的蜜已经喝光了

  完了

  可爱的苦水涓涓漫长

  好了

  她已经走了

  完了

  可我的心还在她身上

  《诅咒》观后感(七):无产者之夜:Good Times, Or, Pleasure at the Barrière

  从1975到1981年间,朗西埃曾参与并带领一份名为《造反有理》的期刊。

  在该刊物上朗西埃最后发表之《城墙外的悦、乐时光》(Good Times,Or,Pleasure at the Barrière)一文中,朗西埃从1849年流行于巴黎咖啡厅与剧院的通俗歌曲、工人生活中的歌唱娱乐,以及国家的检查制度与当时的政治氛围,切入对于十九世纪工人阶级的现实、理解与想象的讨论。

  “Barrière”指巴黎的城墙之外,工人寻欢作乐的场所,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布尔乔亚对于工人文化的想象:酗酒、纵欲、但又充满挑衅,这些特色被偷偷转为咖啡厅里或剧院里“不道德”的歌曲。然而,另一方面,在城墙外的小酒馆,也具有不能被单一化的意义,不仅是工人们的娱乐场所,也是社交与交换信息、分享经验,甚至找寻新机会的地方。这个龙蛇混杂之处所产生的无秩序,打乱了社会阶级的“界线”。朗西埃指出,在1970年代的研究当中,多将这类的小酒馆文化视为对于工厂规训以及中产阶级道德化的反抗,忽略了它的娱乐价值。反而真正去挑战当时检查制度的,是布尔乔亚剧院当中的娱乐表演,产生于对于工人文化想象的通俗内容,搅动了布尔乔亚的道德部署。(朗西埃《历史之名》)

  贝拉·塔尔电影中的匈牙利小酒馆,尤其是《祖咒》中的“泰坦尼克酒吧”,便是这种典型的Barrière,这里凝结了电影中原本不多的冲突元素,更是导演“抒情”的示范地。Barrière是电影的发动机,无产阶级的一切欲望都在这里被策动着,这些逾越了各种各样“界线”的“危险少数”,这些从⽇常⼯作、休息中窃取来的夜晚——每一个潮湿的雨夜,一切都在这里被搅动、发酵、提纯。他们使用“逾越”了社会阶级定义的语言,在工人与工厂主之间产生出邻近性、可互换性的模糊关系,这种特别的“阶级尴尬”也出现在这些工人作家的自我表达上,当他想要向其他人表达诸如中产阶级、作家、政治家,甚至工人阶级对于自己的轻视。朗西埃指出在《无产者之夜》当中的工人运动,亦是美学上的运动:企图对自己所被规范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重新划分的实践行动。这个“革命”的核心便在于对“时间”的分配——在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这样一种对于工人生活的一般想法——打断,这些工人利用晚上时间作了别的事情。

  贝拉·塔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演,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电影大师。

  《诅咒》观后感(八):孤独试图穿越雨水的围困

  2,故事

  在匈牙利的无名矿业小镇,名叫克莱尔的男人是个厌倦者,无所事事、游荡、参与走私、偷情,这里总是落雨,反复冲洗满布的灰尘和锈迹,在地面形成淤积不去的“泥沼”,克莱尔的生活细事在潮湿的氛围里滋生绝望。

  克莱尔唯一的欲望,是带着歌女离开,欲望的黏性联接着他人:别的孤独者、厌倦者、忧郁者,他陷在关系的洪流中,无法脱身。在压低的说话声、压低的雾霾、压低的雨水、压低的沉默的注视下,克莱尔本能地寻找透气孔——在雨院中独舞、与野狗对吼。

  贝拉·塔尔在电影叙事中,常会以一种背景噪音一样的底纹(如《都林之马》屋外的风声)来衬现孤独,这《诅咒》也有两个噪音让人感觉不休:旧缆车运行时,钢索上的咯吱声;雨水落在小镇上的声音。本篇选取的三个镜头,都在雨中:沉默群像的注视、全身湿透地舞蹈、泥泞中和野犬对吼,这里面除了雨水,还有一以贯之的孤独感。电影中的小镇破败、压抑,人们的面上罩着忧郁,对生活了无兴致,让人不自觉地希望下一场雨,把这些都冲洗掉。贝拉·塔尔直接布置了很多雨,但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冲洗不掉,甚至灰暗的雨云也参与制造了更加绵密无尽的围困——不能突破,因此愈发孤独。贝拉·塔尔用电影呈现这一低落的进程,它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而电影本身就像一场暗雨,它第一滴和最后一滴是何时落下、何时结束的,无人知道。

  3,语言

  我百分百肯定,电影应该有更多层面,不只关于人的故事,还有影像、气氛、时间——“时间”是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也许,我在摄影机内剪接,而非在剪接台上。你看看那些镜头,我们总是由特写开始,然后再拍风景,最后才回到角色上。我喜欢把不同元素连结起来,并用长镜头叙述。

  ——贝拉·塔尔

  长镜头是贝拉·塔尔的语言,他的长镜头具有逼视的力量,因为黑白色调去除了他所讨厌的“彩色的虚假”,带来真实感,运动长镜将事件的时间、叙述的时间和观看的时间等同起来,作为观众,获得了凝视的机会,凝视的时间够长,情绪拥有足够的空间进入人物和事。

  4,比喻

  克莱尔的压抑和绝望使他几乎会像狗一样狂叫、怒吼。贝拉·塔尔就把他放在狗的面前,让他和它狂叫怒吼——一种情绪上的修辞(比喻的)倾向,贝拉·塔尔的做法更直接: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置于同一时刻、同一场景,这种“缩短”既是直接粗暴的,也是充满克制的——直接而克制,贝拉·塔尔不是一个肤浅的抒情者,他有自己的修辞法。他的智慧和理性,与他的节奏性(情绪上的、艺术的)是严密的一体,他的风格如此之强,以至于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他的电影中拂去布列松和塔科夫斯基,获得明确的、贝拉·塔尔式的诗意。

  【勿转】

  《诅咒》观后感(九):对影片雕塑

  1

  吊索不是彼处的吊索,而是此地的。人不是假寐的狗,而是散发着人味儿的。

  2

  楼梯间很高,楼道很宽,但无疑和人一样是破败的。楼梯间的火堆是小的、可控的、没有威胁的、能够和人对视的。脚步声,接着,关门声,将它逼上绝路-可能是借助了风的。

  3

  景物不是被镜头淘汰的,而是主动退避了的。

  4

  I am trying to make our daughter different from us. She will have a different life. We won't need to explain to her.

  Why can't you love me.

  I love you and you know it. (slam the door)

  5

  笑声是难以消化的

  You've got nothing to lose. All you are risking is your own skin.

  是自我凌虐的,也是来自他人的,是突兀于生活摇镜的

  手风琴演奏不是多余的,但手风琴家却是多余的

  6

  大雨是刻意的,仰角摇镜是睡意的,微颔首的脸是勉强的、被原谅和托辞俘虏的,演唱者是湿透了的,意识是缩水了的

  7

  he is a bottomless swamp.

  如果没有烟,画面是硬的。他将走进镜头为他让出的空间,成全一个老女人对一个中年女人戏评的美感。

  8

  I am not talking about revival but disintegration. Irrevocable disintegration.

  9

  一场雨凑合着下。在这种坏境下某种集体式的等待,无论其形式还是实质,也是挺无效的。对话是被打胎药打出来的-恰似必不可少的蒸汽。

  Rediscover life again. The joy of great things. The taste of victory and success. And that's where you've failed, because you've given up. Because one cannot live without love and decency.

  You really might be stronger than me.

  他不该没有戏,他是悬而未决的,观众怎可忍受,他是观众灼热眼中的一块生肉亟待被蒸烤-直到女人已经没得可切 - 可见整个过程就像这句话一般涩而发霉。

  10

  雾是必需的,好让人物无中生有。一个念诗或背诗的老女人是不能露出面孔的,尤其不能露出口鼻,直到诗被背完,我们知道得更少了,老女人诗伞下得一阵风,狗群也是幻觉的狗群。

  11

  吊索是工厂的吊索,是铁路的吊索,是民宅的吊索-是完全的一条声轨。

  女人的男性的,男人的女性的,裸体是锐角的,咀嚼是愁苦而漫长的,远方也是等待咀嚼的。

  12

  纵横是双移,人总是从右边向着左边走去,歌声是从底处滋生的,也是在底层游荡、在底层走远的,雕塑的某个角度是活人,活人的影像在任何角度都是此人的坟墓,三个没有交集的人之间有着被放大了的共鸣。

  13

  When you looked at me yesterday, I realized something. I realized that between you and a world forever out of reach, there is a strange and empty tunnel. You are standing alone at the entrance to the tunnel, because you know something I can't even put a name on. Something deeper and more ruthless that i can ever understand. Because it is something behind the light and warmth that I cannot bear. I have been able neither to believe in it nor to renounce it. If I were to lose you, it would be the unforgivable end of me, because I know nothing about that unnameable world. You mean that world to me. Kick me, spit at me, and I'll return again and again. You are ruthlessly right.

  性爱是极地的,是对抗噪音的,是比任何其他时刻都更零度的。世上最绝望的交媾,最尊严的爱-从沉痛底层爱着轻盈高处,凭着一条比高处更轻的灵魂。

  女人是虚构的,不比男人更真实,但男人却是近在眼前的、高还原度的,因此男人是诅咒。

  14

  I sit by the window and look out completely in vain. For years and years I've been sitting here and something always tells me that i will go mad the next moment. But i don't go mad the next moment, and i have no fear of going mad, because fear of madness would mean that i'd have to cling to something, yet i don't cling to anything. ..To look at the hopelessness of things. ..They want this irreversibility of things to drive me mad, but the next second they want me not to go mad.

  这个男人对前妻的问题就是我少时对母亲的问题-他被自己的悟力智力俘虏了

  that frail body had so much blood in it.

  他是罪恶的,但正是这个判定才能使他欣慰,使他向前,使他流动,使诸事围绕着他得以发生,时间关于他得以生效,关系对于他得以成形。被他爱上意味着这件事已经与你无关,这件关于爱情的事已经结束,他爱的是他得以放松的缺口,你是他这口湖的缺口。

  事到此时,整部电影的架构都被翻牌了,被一种深邃的痛苦翻牌,成了伪架构,伪命题,伪效果,伪叙述,伪情绪,伪动作……男人再说什么都变成了戏剧,女人地陪衬更加荒唐,戏剧中戏剧性的戏剧-真相成分少于70%的谎言,是无法接受的

  15

  白色噪音,无法识别手部动作。

  16

  -i am a coward. i don't even dare hope my fate will change for the better. All i do is make excuses for my cowardice through nausea.

  -How about thinking of something other than yourself for once?

  -Cant you understand? Ive grown old. I'm a wreck who doesn't dare do anything. Before your courage departs and your haven't the guts to do what you would have done before for the slightest chance of success.

  不他的问题是,他的价值观是同一性的、生锈而温和的,以及,再一次,高还原度的。

  17

  瓢泼大雨中脚踩舞点的只有他 独自一人。

  你也有你的怀疑,我不相信来世,因此只在天未亮前的间隙中想着你,和你即将沧桑的前额上的尘埃。

  18

  老女人此时变得世俗,不再像柏林苍穹下的其中一只天使。伪架构试图为自己寻找立足点,但是

  it is flying

  伪架构是伪的,它自身本来就不知道这里是哪里,那里是哪里

  19

  在他人以及由他人组成的人群的欢歌笑语中,去警察局坦白忏悔的只有他独自一人。

  elieve me, there is nothing worse in a man's life than when he realizes that those he loves, those he feels are friends, when suddenly it turns out, that they are on a fatal path and cannot find the proper way again.

  20

  也许是忏悔之后的原因,狗得以愿意施舍与他,雨中共舞吠。

  不毛之地是泥泞的,泥泞是终极的,男人走过,走过去的是埋葬了的,也是人之虚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