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经典影评10篇

2022-05-13 16:1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经典影评10篇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是一部由王兵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一):似曾相识的童年生活

  看着缓缓进行的镜头,回忆也慢慢袭上心头。。熟悉的打牌场景 熟悉的聊天场景 熟悉的压马路场景 熟悉的骂脏话场景

  一切是这么熟悉 可是这些镜头都是电视少见的镜头 这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 大多数人的状态 甚至比这更差 电视台们 多多关注些这些群体吧 感谢王兵导演 感谢这个纪录片的所有工作人员。。。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二):一个国家的经营模式就那么没落掉了

  工厂,艳粉街,铁路总长达9小时的纪录电影,王兵导演。能让我看下来,简直是一种魔力的驱使。之前我也对《钢的琴》很感兴趣,就是因为那种国企才有的味道。在让人怀念的时候,本片的镜头就那么自然的融入进去了,仿佛你就再度置身其中。铁西区没落,国企时代没落,一个国家的经营模式就那么没落掉了。这么巨大的变革,落在小人物命运上的沉重压力,经历过的都刻骨铭心。这是工厂的内容。艳粉街拆迁那点辛酸,则是之后的事。无论多艰难,大家还是在生存,只是将躁动和不安传递给了下一代,在时代的嫌隙里挣扎。铁路,在颓废中,或流泪或嚎啕大哭,能懂的就是生存的不易。看完后,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卑微渺小一点,因为这世上还有那么多的艰难。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三):忽近忽远

  看到这个名字就很想看这部片子,片长九个小时.这个时间听起来心里有点哽咽.怕看不下去.最终还是都坚持看完了,而且是躺在地上看的.工厂艳粉街铁路.

  lt;工厂>一个时代的变迁,曾经用身体力量锻造钢铁的工人们,最终被迫退出了那演绎辉煌的时代舞台.那召唤灵魂的隆隆声永远的停止了,照亮生命的金属花火熄灭了,整个的重工业老城区逐渐的变成了城市戈壁.就是这样发生在父母那一代一场必要而残酷的变革,尤以我们东北三省最为明显.重型机械场厂曾经的全国18罗汉企业...

  lt;艳粉街>我们曾经住过沈城最大的棚户区...

  lt;铁路>铁路工人的生活就像那几节车厢,咣咣当当,咣咣当当...

  挺真实的,因为至少我曾经生活过.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四):杂感

  还是靠题材本身的重大使片子得以成立,基本以还原记录生活状态为主,导演介入、引导、塑造的痕迹相对较少。手法则以苦中作乐(打鱼、唱歌)的反差凸显流离的无定感与辉煌不再的无奈,人道关怀大于独立影像的反抗属性。除了群像的对比王兵也留心捕捉个体的闪光点以制造情绪节奏(工余磨小兵器与吹萨卡斯的普通劳动者),也会用到一些商业的剪辑方式,例如从春节室外烟花远景到室内全家中景到倒卧老人的脸部特写快速有效地表达了身处喧闹大时代中被弃置者的悲凉。艳粉街在故事层面最为成功,围绕小卖店展开叙事的年青人团体由于某种传统的背书(从浪荡儿风柜到卡格尼式的黑帮片)天然地比工厂中好为人师兜售浅薄人生经验的中年人或过于个人化和苦情的铁路贫民具有更强的情节凝聚力,同时也是情感更易附着的材料。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五):这才是纪录片

  首先我不是一个影评人,电影看得也不多,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或者是在某写人眼里的下里巴人。最好的纪录片就是纪录,不强加导演本人的意愿,没有中心,散,正是我觉得纪录片本来的样子。很多人在想本片剪辑混乱,不知所云。这才是纪录,作为一个旁观者,简简单单纪录这个时代缩影下这群人的生活。不需要一条主线,如果有,那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变迁。作为纪录片每个人看到的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不去评判这些画面,剪辑手法,拍摄角度。我看到的是这些生活在这片地方的人们,开头纪录的几个小孩以一种地痞方式互相谩骂,市侩的方式做着收饮料瓶的“生意”,想来等他们长大会和片中几个成年人一样吧。在这片区域无所事事。由此想到第一部里面的工人,也许再大一点,进入工厂。但是拆迁了,工厂倒闭了,他们何去何从。清晰地记得片中两个年轻人对话,你有啥理想,理想呢?我也在想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也许有,但是迫于现状,没法实现。底层人民的无奈吧。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六):艳粉街

  我没看过这个

  但是我想看

  因为我在那儿长大

  其实我长大的地儿还不是那

  但是离那儿不远

  隔一条马路

  就是十三路景星街那儿

  五院的宿舍楼

  从216终点站附近的铁门上的窟窿钻进去(现在不知道什么样了)

  我是小学4年级的时候搬过来的

  之前住在光明街

  那时候光明街还在烧煤

  一派大跃进时期的繁荣景象

  我从来没单独的去过艳粉街那边,直到我搬家

  第一次从那边上学,放学的时候还迷了路

  最后一直绕到了兴华街,顺着铁百到了工业大学

  最后走到沈辽中路才找到了家

  那时候我在贵和小学

  后来我在那迎接了香港回归

  看了法国世界杯

  又度过了新千年

  之后又迎接了澳门回归

  。。。

  一直到现在

  我漂泊在离那里2000多公里的地方

  也许回去也不会常到那边去了

  因为我家又搬了

  但是我总会和我的朋友讲那里

  我总是自诩是那里长大的

  我的记忆里永远都充斥的那里的味道

  好的,坏的

  并且,最值得骄傲的是那附近的烤牛肉,又便宜,又好吃。。

  世界第一不敢说,

  就我漂来漂去的经验来讲

  中国第一,差不离儿了!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七):老中青幼四段话

  几个小屁孩隔街吵架:

  你要***,你要***碰我一根汗毛我整死你! 操***,有能耐你别跑!小B崽子! 操***,吃你妈鸡巴呀? 那小B崽子,你记着你骂我啊,你记着啊。 你妈大骚耙。 操你妈梅花烙。 傻B崽子过来!你妈大鸡巴骚耙! 过来,大裤衩!

  王震的“处女作”(情书):

  “开始我没有就此放手,我以为可以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你,可是这一切全是在浪费时间,既影响了你的学习,也耽误了我的工作,所以现在想开了,既然你不答应我,我也不再打扰你了,这个你可以放心。我现在依然喜欢你,自从我第一次看见你,我的感觉就告诉我,我喜欢你。我独自去你学校好几次都没有叫你,我觉得看你一眼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快乐,也许这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也可能是单相思吧……关心自己的人,关心你给我带来……考验我一下吧,也许你也这么认为,我也无能为力了,但是你还把我当作你的朋友吗?如果你……我非常感谢你,如果我们真的是一般朋友,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如果你相信我的话,你有什么不开心,不能向别人倾吐的事,可以给我打传呼,我愿意作你的忠实听众。你也许认为我是一个不好的人,那你错了,也许你还是不太了解我,也许不用了解我,那是你的事了,请你收到信后,给我一个完美的答复。就写到这吧,你小弟知道我的传呼,请尽快给我。”

  王震他奶谈家庭和生活:

  要没病,他妈要没病可好了!这有病可好!不吃了。 给人家孩子攒点钱,买点东西啥的,那么大了。那要说有对象也快。这你说穷嗖嗖的也没有对象,搁啥给人家啊?哎呀,我孙子都苦难啊,我老可怜他。这赶上动这个迁,跟逼命似的。

  朱斌他爸(钉子户)谈拆迁:

  不给我房子那是不好使。像以前你可能都听说了,东北一只虎,那是我。 我对他们不是那什么太怕他们。你敢来,我就敢放倒你们。还不管你来多少人!这都是让给吓跑的,砸窗户砸门的,你看我这窗户啥的都让给卸下去了,你看看,这一推都能开,谁敢进?我要是不给你放那嘎拉算你能耐!完了我宁可打官司,谁抓我都行。我就不能让,不能放过你们,我就这么干了。 你看朱斌他们,他们那,他们就废了。就你所认识的那些人儿,这些人全废了,啥也不是。社会它经顾不了,反呢,还反不了,就搁中间儿这胡闹呢。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八):再见,我的北大荒

  因为一个辽宁姑娘的推荐,我也看了这个电影,看到影片里那条熟悉的铁轨上火车从夏天开往冬天,我记忆里的东北大致也是这样。

  在我去东北之前,实在对那个地方想象不能,从西南到东北这条对角线,怎么也有三千多公里长。在长春呆了四年,冬天的风总吹的我脑袋疼。四年里我去了好几个东三省的大城小城,记下了不少路名,吃惯了全部的东北家常菜,学会了一口纯正的东北话,也有了东北的朋友和小情人儿,到现在我也觉着我自己各是半个东北人。

  我去过沈阳但是没有去过铁西区,冬天的沈阳没有长春冷,但感觉湿乎乎的,沈阳人说话味道更直接更冲,尤其是市场里的老娘们。对沈阳的印象比较简单,但是我记得火车从华北平原过山海关上东北平原一路提速的情景。在河北的时候虽然天高地阔但住家也是很多的,但到了东北,尤其出了沈阳近铁岭那一段,铁路变的风景实在是孤单了很多。铁路边有很高很整齐的一排或者两排树,偶尔会路过一些灰突突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工人上班的工厂。冬天的时候,雪盖在房顶上,房子后面落完叶子的树上就露出了挺大的鸟窝。越往北去,尤其是进入黑龙江以后,工厂的建筑就越发苏联式了,长春的日式建筑多一些,和哈尔滨和沈阳比较下来不多的几个工厂都还挺现代化的,比如汽车厂轨道车厂什么的,效益也还不赖。我不知道铁西区那些厂房苏联时代的还剩多少。

  片子这部分叫做艳粉街,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些关于东北人的事儿。人都说东北人直道,其实大概是关外文化的影响,大家受礼数的约束也就更少些。我听过一首东北新民歌,名叫火辣辣的老娘们,确实东北的老娘们,阿姨们,普遍是敢爱敢恨的。不管住小高层还是棚户区,只要他们有那笔钱,她们就会给男人买很贵的羽绒服,也会拿在南方人看来本该作为买房子的积蓄去给自己买一件皮草,她们还会给孩子买阿迪达斯,而且一定是真的,不打折的。她们会做一手好菜,招待你的时候还会说不好吃,将就吃,她们每个季节都会买新鲜的应季水果,在冬天没有水果的时候,也会买黄瓜和西红柿代替。他们对男人和孩子都很温柔,对家里的老人很孝顺,她们很在乎家庭,但是男人对她们动粗的时候,他们也会拿起菜刀跟男人砍。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就干脆利落离婚,离婚以后,她们还是穿着贵气的皮草,把自己的外表和生活都收拾的很利索。她们或许还会找上一个老情人儿,手牵着手喜洋洋的去逛商场逛早市,没有人会给他们白眼,因为大家都这样。

  东北男人也这样,在过去东北男人搞破鞋是一个被社会承认了的,只是有稍微点粉的小毛病。现在也差不多是这样,反正在我来看,东北人在男女关系上,是比较开放的,不像南方,南方那是放得开,而不是开放。

  我在东北度过了比较快乐的四年时光,我非常爱那个地方,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对那些流行的对东北的看法或者偏见很是反感。人们总觉得东北人都是黑社会,大大咧咧不细腻,但是如果你见过冬天火车驶过东北平原那样的场景的话,你也许会少许了解,这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如何沉静而深厚的那一面。

  我离开东北已经整整一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机会能回去,我也市场想念东北,无论沈阳,长春,或者哈尔滨。

  恩,又是个借题发春的评论,我继续看去了。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九):艳粉街

  《铁西区》片长共九小时,是N年前我在《经济观察报》上读到过一篇相关报道后就想看的一部获奖纪录片,共分“工厂”、“艳粉街”和“铁路”三部分。看完后的总体感觉是并没有长久期待以来的那么精彩。我坚持认为即便是看待一部纪录片,仍要用电影的视角,从这一角度来说它的节奏太过缓慢拖沓,虽然我秉持着“不快进”的原则生生地用了九小时把它看完,还是没有阻止自己在看片儿的时候去做其他事。色彩几乎没有任何处理,剪接做的很粗糙,镜头运用也少有可圈点之处,它时长九小时的必要性我更是存疑的。它的成功之处唯有两点:1、他几乎拍摄到了他想拍摄人群的自然状态,就好像摄像机完全不存在一样,这十分难得;2、把视角对准了铁西。 作为从小居住在一个距沈阳车程不足一小时城市中的人,我对铁西并不陌生。铁西区并没有什么旅游景点或是商业中心,与皇姑区一样可能我只是频频耳闻而难得一见。但我也知道,如果说沈阳被称作“共和国的长子”,铁西便是共和国的长孙,是一个时代凝聚而成的热情之花,凋零后就是时代的疤痕。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铁西充斥着煤烟味儿、铁水味儿、火车味儿和人身上酸臭的汗味儿——重工业的符号它都拥有,就像镜头里我们很少能看见蓝天。 也许这也是沈阳最像我家乡的一个区。我对这部片子的偶尔不耐烦在于这些场景我都太熟悉了。他们的言辞、语气、神情,甚至性格、经历、不幸,就是我从小到大看多也听多了的。那一句话讲完最后一个字后口型过长时间的凝固不正是我从小尽量避免的自我中心的体现么?那些从小男孩儿开始一直老到老年还可以随口飘出的脏话不正是我当年立志考到重点高中去的原因之一么?而那些伴随讲话就自然而然吐出的口水不也是每年寒假我在街边最为厌恶的场景之一么?我所看清并想逃避的它的丑陋,原原本本地被记录在案,让我记起我到底是在怎样的一个城市中长成上大学前的模样,不是市容市貌,不是标志性建筑,甚至也不是那条纵切了整个城市、制造了“河南”“河北”概念的浑河水,而是每一条毛细血管每一个汗腺,因清晰而让人恐惧。 我初中的班级就像是这部电影的孩子,因为学区大都为两个重工业国企的家属楼,我的同学大部分的都是国企工人的孩子。初中所在的90年代末期刚好也是国企改革的起步阶段,那时父母同时有正式工作的同学在班级里已是凤毛麟角,有很多还是父母双方都下岗。我对周围人的经济状况从那时一直模糊到了现在,但我清晰记得他们的样子,看不见任何的优越感,却都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好像很少想到未来,于是看不见什么压力也可以把每一天过得愉快,很多人很聪明却不会把智慧用到该用的地方,一如他们的父母。说到这里我是那样哀伤,我清楚记得最后的中考单凭分数考上重点高中的全班只有我和我那时最好的朋友两个人,班级每次考试不用看榜就知道的一二名,而我班的长期第三名,在面对自费上高中或一所市内的中专后,居然选择了后者。那时的名次现在看来都不做数了,我只知道初中毕业后好好读书的大家现在大都还不错,而那些在父母和自己的懵懂之中就结束学生生活毅然步入社会的,很多开始渐渐像他们的父母,举止神态话语直至生活本身。 因有这样方式的发展,而有这样的城市,进而这样的人,然后是他们的孩子。你可以看大,也可以看小。没有什么悲剧,那是让人不齿的优越感,我只是在我跳出那个圈子以后再回头,可以更清醒地去看它。一个又一个的铁西存在在那里,等待着再次被改变;就像一些后来成为社会精英的下岗工人一样,也许铁西也会经历华美的蜕变。历史不会对谁负责,转变的力量早已蕴育在自身,需要时间,也需要时机。若讲起历史的推进力,我必然会头晕,就此打住吧。 注:从自己博客上转的,所以有些不太像影评,懒得改了也。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影评(十):铁西区-体制和时代的切片

  [铁西区].DVD1.part1.rar

  [铁西区].DVD1.part2.rar

  [铁西区].Dvd2.part1.rar

  [铁西区].Dvd2.part2.rar

  [铁西区].DVD3.part1.rar

  [铁西区].DVD3.part2.rar

  [铁西区].DVD4.part1.rar

  [铁西区].DVD4.part2.rar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