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爱的温迪》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亲爱的温迪》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23 01:2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爱的温迪》经典观后感10篇

  《亲爱的温迪》是一部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杰米·贝尔 / 比尔·普尔曼 / 克里斯·欧文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 / 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一):Dear Wendy

  18岁的迪克是一个孤独青年,住在一个小矿城里。一天,他找到一支小左轮枪,虽然他是坚持和平主义信念的人,但他仍情不自禁地被这把武器所吸引。有了这把枪之后,他说服城里其他游手好闲的青年加入了一个名叫“纨...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二):..

  重温这部电影,依然觉得它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那些纯净小镇少年,总是在最残酷现实中长大,却总是心怀最坚持的理想,总是脆弱不堪一击,却总是在幻想中让自己变得强大无比,总是不幸孤独和无助,却守护着唯一挚爱救命稻草,以为自己就从此拥有了整个世界。那些总是一无所有却总是想要给予别人更多,总是自不量力却从来也不知道退缩,总是愚笨但从不卑贱孩子干净好象这个世界不配让他们生存一样,来了然后走了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三):Desperate Teenagers

  或许我不应该看这部电影的,因为看了之后,那种绝望情绪笼罩了我很长时间,那是种不可抑制的悲伤......

  我和那些少年一样绝望对吗?

  不是的,我才16岁,我还要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挣钱养活自己,我不会笨到给一把枪写情书,不过和他们一样崇拜暴力,不会像他们那样傻,为了所谓的追求付出自己的生命......

  我不会像他们那样绝望对吗?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四):《亲爱的温蒂》

  有些电影看过以后,很快就会忘记;有些却能在观众心中,产生长久的回响。《亲爱的温蒂》 (Dear Wendy) 属于后者。

  几个矿区小镇的孩子,试图主宰自己的生活组织了自己的爱枪俱乐部,并坚持和平的良好意愿。他们的努力,一开始似乎是成功的。一个意外的事故,使他们与警方对峙随之而来的,是一幕惨剧,一场屠杀。

  孩子们错误,大人们也有错误,而最根本的,是生活的错误。

  2005年出品,获奖情况如下

  200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Thomas Vinterberg,最佳导演银质圣乔治奖。

  Thomas Vinterberg,最佳导演金质圣乔治奖提名

  2006年丹麦Robert Festival影展

  Annie Périer,最佳服装罗勃奖提名

  enjamin Wallfisch,最佳原创配乐罗勃奖提名

  Karl Juliusson,最佳最佳制作设计罗勃奖提名

  2005年全球电影音乐大奖

  enjamin Wallfisch,年度最有潜力新人奖提名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五):枪与尊严

  这部电影探讨了枪支文化精髓:我们出于什么原因需要枪。

  枪在美国文化中和汽车是一样的。

  用什么枪,如何配置自己的枪是一种非常经心的生活方式,有一整套的系统。包括,改装、维护、组件、调试和各种各样比赛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佩戴枪呢?

  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因为恐惧

  这种恐惧源自于内心也源自于外因。

  而一旦把之变为一种文化,那么这就关乎尊严。

  请诸位不要笑他们傻,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那所谓”在宝马车里哭“不也是一样的吗?

  你喜欢宝马,你喜欢丰田,还是你喜欢凯迪拉克,在中国代表着所谓”对车的理解

  这代表了我们人类普遍焦虑孤独感,我们无法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特点,进而害怕自己被淹没。

  这种恐惧促使我们不断在身体周围增添着各种道具:iphone,ipad,豆瓣,nokia,lv等等等等。

  也别说我们不在乎,当我们买的名牌服饰,名牌产品被别人讥笑时,被别人轻视时,一样会非常生气,这关乎尊严。换到十年前,你真的会说”hey,你为什么上搜狐,不上网易,你傻x“吗?可如今,网上经常会有人为了各种电子产品和网站骂出非常难听的话。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六):Dear Wendy,just weak up

  我不知道一直看到字幕出现时还能说什么,只能长时间的沉默。一个寂寞小伙子竟然情意绵绵的给一把枪写情书。我不想用恋物癖这个词,但这也是一种爱,而这种爱也同样可以轰轰烈烈

  我们知道他们很傻很天真,我们也知道那种一厢情愿愚蠢。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拿着枪却坚信自己是和平主义者简直愚蠢至极。我预感肯定是要出岔子,大概又是最初出于什么理想主义,最后由于某人出于愤怒发生谋杀他人的行为而夭折,并给人警示故事。但我没想到结局会是如此惨烈

  我们说他们很傻,但为什么却还是被他们感染扪心自问,谁不曾年轻。那些支撑我们前进的理想就像天堂召唤,我们只是一头扎进去再也不想出来。岁月流逝,我们只能无奈的时光磨圆棱角。我们崇拜切格瓦拉,也曾想轰轰烈烈的燃烧青春。但青春太残酷,一个不留神理想就化为泡影。片中的赛巴很聪明很现实,这也许代表的正是现实中的我们。他没有那些人的狂热,但代表现实的赛巴最后还是成全了迪克的最后愿望。成全,圆满。理想获胜了,但是代价沉重

  即使残酷也仍然要将理想进行到底,我们谁有这种魄力?用理想去抗争现实,也许永远都像是以卵击石。但谁能说它没意义呢?追求最后的乌托邦,我们永远年轻。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七):最纯真的恶

  当杰米贝尔磁性声音在电影中说着,亲爱的温迪时,以为这又是一段浪漫的爱情回忆。但是随着片中近乎纪录片拍摄手法,以及剧中冬天特有的压抑阳光,渐渐感到了慌乱不安,才突然明白,这不是一部纯情浪漫的爱情片。

  片中的几个人(忘了名字了)在依靠着枪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并且卓有成效,从中每个人都找到了真的自我。并成立了性手枪小组,在不为人知的废弃的矿井中,他们在一起为枪或者说为自我而疯狂。或许是为了证明,他们不再满足于不见天日,而试图以道德名义开始有所行动。但正是这次行动,最终导致了全军的覆没。或许是因为人性中不可磨灭贪婪,总是想要更多。从一开始为了找到真我,到后来为了所谓的证明小组的力量。最坏的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所获得,但是又没能满足心底最深处的欲望

  片中的小组成员均是单独的个体,忽略他们的家庭身份等一系列现实得问题,他们互帮互助,即是与成员之间的,更是与他们每个人所独有的手枪。手枪成为他们最忠诚朋友,他们互相信任,而温迪则是男主角杰米贝尔的手枪。这种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交流在多部影片中都有所表现。而这部影片中手枪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与《上帝之城》中赤裸裸的以暴制暴不同,在这部影片中,尽管主角都是拥有手枪的个体,但是他们都是所谓的和平主义者,即手枪对他们来说不是征服别人的工具,而是朋友,通过手枪,他们找到应有的尊严和自我,生活也变得不同。尽管在阴差阳错之下,他们走上了一条与社会作对的道路,并为之丧命,但是从最后他们一个一个倒下的镜头中,观众看到的并不是对惩治恶人快感,而是对于正常的社会秩序的憎恨。这其中,善与恶无法分的清楚,可以说他们是最纯真的善。对于警察,和多数影片一样,将其设置狡猾阴谋的代表。最真的性情总是不为这个社会所容忍,走向死亡是他们必经的道路。

  对于死亡,影片轻描淡写。就连几个主角的死亡,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两个镜头。正如最后黑人所说的:“我不玩了”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不如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过于平庸的生活固然可以,但是人性中最原始本性一旦被激发,就很难在收的住。就像黑人对杰米贝尔说的:“对于温迪来说,你太温柔了”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八):Dear Wendy,我该如何去爱你

  (搬文)

  杰米能够出演这个执导了《年轻的亚当》的导演的哈勒姆,全是因为在《亲爱的温迪》里他的出色表演打动了导演David Mackenzie。

  Dear Wendy,我还以为Jamie在影片里的名字呢,原来是一把枪的名字,很女性化。影片讲了几个持枪的年轻人,因为枪支让自己变得自信展示了枪的神奇力量,很多影评编剧的来头很大,我不熟,不过这片子写得真不错。前半部分有点昏昏欲睡,有点闷,一个黑人的进入,陡然加快了节奏。Jamie给人送礼物,买到一把真枪,他自己留下了它,然后发现了一个枪支专家,找了几个人,一起组成了俱乐部,专门玩枪。俱乐部的名字在台湾翻译成性手枪俱乐部,我马上想到了那个同名乐队,不过哦这个片子跟性一点关系没有,属于噱头。俱乐部做得很像模像样的,有仪式啦,有给枪取名字。枪就是他们唯一的心灵朋友,Jamie给自己的枪取名Wendy,还给它写情书。当那个黑人摸了他的枪后,他觉得很不爽,觉得自己的女朋友被人调情了,最后把枪的瞄准器给去掉了,他相信他跟Wendy是一体的,不用瞄准也能够击中目标

  发生一件我觉得挺“黑色”的事情。他们几个人要护送黑人的奶奶亲戚家,也就50米远的距离,由于老太太脑子不对头了,一激动就拔枪把一个警察杀了,几个年轻人持枪的事情也暴露了。自此警察和几个年轻人的战争开始了。为了把老太太送到亲戚家,他们最后全都牺牲给自己热情鲁莽里了。

  Jamie一直给片子做旁白介绍那些小镇的人和俱乐部的伙伴,还有自己写的情书,我惊讶地发现 他的英国北部的口音没了,是标准的美国口音。看来他真的很努力,我一直以为他的口音变不了呢,Jumper里他的北方口音又回来了,其他他在美国拍的片子,美国口音说得挺好的。

  在里面Jamie穿着人们嘉年华游~行的服装,跳了小小一段舞蹈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九):从来都不是枪

  开头男主就絮絮叨叨的说起自己的成长,好像一个将死之人在对自己的情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讲起与温迪的第一次相遇,没想到的是温迪不是他爱的女孩,而是一把女用手枪。

  这个小镇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属于这个世界懦弱人群,被欺负,被看低,他们无法反抗,直到他们找到了安全感

  性手枪俱乐部(俺没听清英文是啥,反正翻译是这个)的成员,因为有了他们的伙伴在腰间,而变“刁”,他们把这种要腰间的支持,看成是一种信念,人的信念很强大,但一定要有一些实际东西作为依撑,比如神迹,比如圣经,虽然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总觉得那一切也是虚幻

  好,变“屌”了,一切却不会那么简单的就结束,一个事件要发生了,护送克拉贝尔。克拉贝尔是迪克童年保护者,敢为了他与其父亲对抗,而此时却变得害怕一切,不敢出门,迪克只有保护了克拉贝尔,才算是真正结束了自己懦弱的童年,所以他和其他成员一起有了计划

  本来很简单的事,却变得很复杂,克拉贝尔打死了警察,因为恐惧。

  而所有的成员,他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们是如此执着,因为他们不愿再回到以前的自己,哪怕现在的自己变得很危险

  枪,是一个很奇怪发明

  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等象征,因为解除了人生来就有的力量上的强弱,但枪又因为太容易被当成武器而成了邪恶化身

  《亲爱的温迪》,把枪当成摆脱既定身份的惟一途径,把枪当成解决自身缺陷的惟一力量,最后难免悲剧结局。

  成员们穿着自己喜欢衣服在深夜里唱歌游荡,自我的释放和信念的坚定,从来都不单单是枪能给予的。

  温迪,不是情人,更不是一把枪,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美好坚强

  《亲爱的温迪》观后感(十):少年,感谢你让我笑完全场

  少年这个词条,用在电影里,很容易就成了褒义词 。

  当兰波在Total Eclipse里写诗搞GAY的时候,<大象>里Alex吻过同伴杀完所有人,而Mike安静地坐在通往Idaho的火堆旁欲哭无泪。Dick则在写一封信。近来Jamie Bell看了N部,这样一个男孩处在好莱坞美少年青黄不接的断代阶段,他顶着一张浮肿的脸身材不能说臃肿也不能说强壮,走路摇摇晃晃但全无美感,直到亲爱的温迪才对他有点好感

  好感来源于他深情款款地话外音诉说,还有他虔诚地为一把枪插玫瑰模样。导演或许从来没有把重点放在一个人对一把枪近乎忠贞迷恋上,只是作为少年,狂热的爱是必须要的。这种狂热随即引发疯狂的行为或者自然消失,简单来说,极端化是少年的特质。Dick走了前一条路,他是那样软弱、温柔、并善于营造气氛,以至于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预想到性手枪俱乐部最终将沉寂在少年蜕变的道路的情景。

  如果亲爱的温迪只是在描述每个人曾年少轻狂,我也一样认为它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童年的某一个阶段:深处异地,被人孤立欺负,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赛跑或者在幻想中牛逼哄哄一万次。说白了就是自己玩。每个人都具备"自己玩"的能力,亲爱的温迪就是在告诉我们文化的共通性:外国小朋友依然如此。当我们沉浸于自己编造的故事时,我们竭力配合于此,想方设法为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又在意识中爆发小宇宙进而克服它们。所以当迪克和他的同伴们揣着枪就仿佛身处强大的气场中时,我忍不住喷了;当平胸女双枪手撩开她的胸罩细数自己倍感成长时,我又喷了;当性手枪俱乐部会员一个一个踩着节奏带着他们的拍挡亮相时,我再次喷了。

  然而,电影不允许我们仅在平静中不停笑场,所以赛巴成了故事小小的转折。与这些不曾实质惊天动地又骨子里渴望英雄感的少年们不同的是,这个黑人男孩喜欢少说话少冥想多做事。我一点也不想探究这个人是如何让Dick因为一支枪而吃醋的,事实上,赛巴代表的正是趋向于我们前面所说到的狂热引发疯狂的一端,Dick的不悦出发于对自己软弱的痛恨,同伴们代表了少年摇摆的本性。少年们拥有人生最可贵的时光,他们的选择是那样容易,哪怕关乎以后,谁又会在当下深思熟虑?Dick对赛巴的吃醋正是由于他较同伴们更敏感地预感到那个等待他们的最终虚无。温迪可以是个女孩,毕竟哪个少年不怀春,但即使温迪是把枪也丝毫不影响Dick在“自己玩”的过程中排山倒海地抒发温情、逃避软弱、忽视等待大多数人几乎相同的归路。

  是赛巴这个不厚道的家伙轻轻推了他一把,这个连走路都不大有重心的少年就在人生路上大大地倒了一下,结果搞得所有的同伴都陪着他从虚无反弹到烂漫的灿烂。当Dick拿着笔认真地画下他们的行动地图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注定要喷完全场。每个人都有青少年,但不是每个人都幸运地全然忠实于自编自导的情境。我们可以设想某个下午我们一人分饰N角演出超级空要塞戏码时妈妈在后面轻拍一下问句:“你在干吗?”我们是怎样地正色道:“我在听磁带。(在画画/在写作业)”我们总是羞于把那取悦了我们漫长岁月的“自己玩”内容摆到现实中让它们与我们一分为二,以至于我们不能再仅陶醉于其中。而Dick是那样真诚地热爱这一切,就算为此作出荒诞行为也浑然不觉有何不妥。这就是少不经事。除此以外,我们还能说什么?还有什么比以全然严肃的态度做着最滑稽简单的事更能动容曾将这事发生在每段童年路上的我们?

  我笑完全场,可能因为该片成就了完整的少年。一如大人笑孩子的一些荒诞梦想,一方面是由于后者太天真,一方面大概是前者再也无力去实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