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10-08 01:3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是一部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杰库·戈德堡 / Henryk Kluba主演的一部荒诞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一):谁是衣柜 谁是男人

  从哪里来不重要,回哪里去才重要。放回到那个年代来说,技术艺术理解上都是在那个水准之上的想法,而且只是个学生作业,老道的手法愈加上启人深思的内容,每个人都会产生点联想。谁才是这个社会上的异类呢?咸鱼分一半、旅店积水、自恋男人、躲过恶作剧女孩、男人正义的与小痞子的搏斗、上下楼梯醉汉、埋没的杀人案、累沙子男孩,回到海里了最后还是,要是他们真从海里出来,也会吃鱼吗?衣柜到底到底寓意着什么?或许衣柜才是导演想说的?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二):这是人家的作业。。。

  我操你妈逼的这个才他妈叫牛逼。这是波兰斯基在电影学院课时做出来的学生作品!我日,我日,他拍出来拿去参赛电影节,一来就赢了最佳短片。我才刚刚用他那个时代器材自己拍了个黑白胶片短片,真不是人做的活。这十几分钟里面有无数场景镜头,而且创意和寓意太了不起完全看不出来是学生作品的范儿老师说这片子的所有镜头其实每个电影学生都应该拍得出来。仔细看看,他真没有特效也没有用照明器材,唯一加了点音乐音效,还是申请政府资助后期做出来的。悲催,我看看这个片子就知道自己绝不是大师花骨朵。波兰斯基,你在里面漏了个脸当坏蛋,你很年轻很帅,我向你致敬。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三):小试牛刀

  学生习作。拍这个片前波兰斯基就和自己学校领导胸脯肯定得奖(自信帝),于是学校也就拨钱给他去拍了。后来真的在布鲁塞尔实验短片奖里获铜奖。

  本来是要拍两个男人和一个钢琴,后来改为衣柜。衣柜的镜子成为了这个片里很重要的道具。短片是荒诞的(两个男人搬着衣柜到处跑不知道在干吗),是现实主义的(偷窃 凶杀 抢劫 世态炎凉巧妙的窜连起来),是超现实主义的(那个鱼在白云漂浮的镜头太妙了),是寓言式的(衣柜可能就是摄像机,两个人搬着它拍下现实一切,中间还控诉了下电影审查,镜子(镜头)被打碎了),又是忧伤的(结局)。

  波兰斯基自己也出演,在里面过了小流氓的瘾,来了段叶问式的天马流星拳。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拍摄时间超出预期,但是没有问学校多拿一分钱,还自己贴了饭钱,好习惯从小养成,碰到这种导演,制片人要笑死了。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四):同一天看到两个气质相符的作品

  看完这部波兰斯基带有黑色幽默的短片后,又很意外地读到一首诗——《贾科梅蒂穿过人行道》。

  这首诗给我带来的画面感和电影里的画面穿插了起来。

《贾科梅蒂穿过人行道》

  他与人们一同往前。树的影子往后移。

  前面是一幅巨型广告招贴画:

  亲切主妇,拿着水果刀。

  雨水打在她幸福的脸上,

  然后又顺着商店屋檐滴落。

  他期望生活幸福感染,

  但刀子让他恐惧。那薄薄的锋刃

  自然不只是可以切开水果。

  雨水,也在刀尖上一刻不停。

  贾科梅蒂就要走到

  路的中央

  路面很宽,但他几乎不能

  有一点偏离。左脚靠近一个男人

  右脚被一个女人接近。

  树的影子,被人的影子淹没。

  雨线里,光仍能在人缝中穿梭。

  他不得不与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一起

  抵达了对面,准确、安稳

  他知道,主妇就在上面。

  巨大真实的暗影笼罩散开的人群

  人们一个接一个,回头朝他微笑,挥手。

  每个人都长着同一张亲切而

  美丽的脸,像他自己。

  丰腴,富饶,等待收割的镰刀

  此刻的贾科梅蒂,独自一人

  在这边等待返回的时刻

  因为刚刚抵达

  他也毫不意外地,成为了此刻的唯一。

  他从喑哑的灰光中,抽出

  一把钝刀。它曾被广告牌定义

  水果刀。

  尽管时间还没到,车来车往,

  他却感到不能再等。

  像野兽提着牙齿,贾科梅蒂提着

  那个笑容,在违规的返回中,

  开始切割。

  作者/徐萧

  2016/4/28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五):世间没有容我之所

  (长镜头开始) 两个男人从海里走出来,还有一个带镜子的大衣柜。我们会好奇的问一句,这两个男人为什么从海里走出来?他们是人吗?

  他们一上岸就开始庆贺,似乎是要表达来到这个世界欢喜。他们用滑稽表情对方笑,在镜子面前一起跳舞

  他们开始走上了通往社会的大路,当然还有一个大衣柜。坐公车、去餐馆、住旅店,等不能被人接受,都被赶了出来。甚至没有人跟他们交流,问路,女人被吓跑。还被四个小混混痛扁了一顿。

  镜子碎了,同伴受了伤,无助的两个男人又继续走这、着。毫无交集中,目击了一个杀人案件。(观众看见了,本人觉得他没有看到)

  更可悲的事,他们最后停在储放废酒桶的垃圾场里,也被门卫给打了出来。

  绝望的两个男人就带着他们唯一的物件--衣柜返回了海边,消失在海里·········(长镜头结束

  最喜欢里面那个干鱼在天空中的镜头,实际上那是鱼放在镜子中、上拍摄的。很独特的一个镜头

  注意细节

  1、镜子的作用,他帮助一个女人看到小痞子的恶作剧,一个自恋的男人在整理妆容

  2、海边的男孩,在玩沙雕,真个海滩像长了刺一样

  3、无人知道的杀人案

  4、旅店门前的积水

  5、一个醉酒的男人在上下楼梯

  6、小痞子中有导演本人的参演(感觉是他)

  7、笼中的鸟和脸部呆滞变形女子

  感觉这个短片中的异类男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个负担,他们并不是坏人,只不过是一直带着一个大衣柜而已。人情冷漠和旁观都是像一把刀,将他们对于来到这个世界的热情幻想给割光了。这个大衣柜是他们的唯一心爱之物,然而却受到不公平待遇。镜子帮助了世人,但最后还是被打碎。最后只能绝望的走回大海,消失在大海子

  当他们再次回到海边的时候,已经是障碍丛丛,其实就是他们内心写照,整个短片的配乐哀伤,绝望,这是波兰斯基的典型。他用一个荒诞的故事深深解开了现实中的劣根。

  一个绝望的人在一个绝望的世界就是无法容身,等待的除了死,还会有什么呢?这也是现实,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六):试论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

  这是波兰斯基在读电影学院时的作品,一部时长10几分钟的小短片。三年前草草地看过一次,今天重新翻出来重温了一遍,有感而发,以下仅为个人浅见。 表面上看,这是两个男人飘洋过海,想卖掉一个衣柜但被城市驱逐的故事。实际上,片子是影射了大多数外来者进入城市之后的现实命运,或者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在波浪起伏的海平面上,两个男人搬着一个巨大的衣柜,晃晃悠悠地在浪潮中冒了出来。紧接着,他们登上沙滩,欢唤雀跃,跳起恰恰,满地打滚,怀抱高亢乐观主义,对挺进城市实现理想寄予了无限的热忱和希望。就像每一位淘金者的最初,无不是满怀欣喜地登上新大陆准备着迎接命运女神的垂青。 当他们搬着笨重的衣柜,滑稽地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来到一个僻静地方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姑娘。从他们脸上憨厚激动的笑容可以确定,他们喜欢上她。大概只是出于好奇,姑娘只看了一眼就走开了,而他们却错误地以为她会是买主,于是追上去手舞足蹈地和她商定价钱正当他们自做主张准备把衣柜搬到她家时,姑娘却默不做声地,头也不回地远去了,留下他俩一脸愕然。 影片在这里,一方面影射了外来者在城市淘金的艰难,另一方面也传达了由于地域文化原因,导致理解,行事方式差异,使他们与这里的沟通发生错位,同时暗示了这一类人与城市女孩搭讪恋爱困难。 随后,影片通过两个颇具讽刺环节继续强化主题,把他们与周围的格格不入,以及城市的排外性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是两人把衣柜搬进餐厅准备吃饭被轰出来,一个是他们想把衣柜带入旅馆遭到粗鲁拒绝,这里不仅体现隔阂排斥,也暗喻了外来者踏入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挑战。理想毕竟不能当饭吃,当温饱成问题,再谈其它什么都是不现实的。影片至此,已经为二人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生活没有最糟,但有更糟。当你在为生存犯难的时候,你可能还要随时面对突如其来风险。所以,当他们遇上一伙刚用石块砸死黑猫的小混混时,这种悲剧就骤然降临了,并且毫无征兆。 混混头子想从背后非礼一个女孩,而他们的衣柜正好立在女孩前面,女孩从柜子上的镜子看到身后的一幕跑开了。于是,没有得逞的混混恼羞成怒把两人暴打一顿。到这一步,影片表明了生活不可预知的风险,也说明在一个陌生领域如果你不够强大,就必然会受欺凌。而在被打过程中,镜子的破碎则喻示了人在复杂环境下,即便看清一些事情也不要直接表露出来,因为直言的结果往往会惹上一些意想不到麻烦。 片子最后,没地方落脚的两个人躲到存放酒桶的工地休息,却被一个仓管老头木板狠揍了一顿,赶出工地。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如此之大,赖以生存的一点点容身之地却那么难寻。事已至此,两人不得不抱着衣柜重归海上,带着被现实摧毁的梦想,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影片到这里,已经把现实的残酷和盘托出,并且宣告了一个赤裸裸的真理:如果你是弱者,即便你是良善,即便你的遭遇有多悲惨,在各自为营的冰冷城市里,没有人会去同情你的境地,也没人会想花时间去了解你的经历。如果你不够强大,等待你的就是被驱逐的命运。

  《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影评(七):波兰斯基在学生时代的习作——简单深刻

  生命起源海洋,两个搬着衣柜的男人代表原始人类,他们携带着未被世俗化的单纯人性来到了陆地社会。先是被人阻拦没能挤上电车,接着主动找一位少女搭讪被拒;在河边的小道努力地搬着书柜,与此同时,第一处很明显的细节出现,桥上一个面带虚伪笑容的扒手在行窃;在餐厅,被服务生赶了出去,用餐的客人异样眼光看着他们;镜子里映出一条干鱼飘在天空的浮云上,这里镜子第一次有意识地出现,他们午饭只能可怜兮兮地吃干鱼;在旅店门口,他们被老板拒绝入住,一位绅士对着衣柜的镜子整理衣着,这里镜子第二次有意识地出现;路过一群不良青年,那面衣柜的镜子在无意间提醒了另一位少女存在危险,这里镜子第三次有意识地出现,像极了杜琪峰《枪火》里商场打斗中借用镜子发现危险的机智细节,尽管少女躲开了不良青年的骚扰,但结果他们却被不良青年狠狠地收拾了一顿,这里波兰斯基饰演了一个补刀的小角色,不禁想起了《阳光灿烂日子》里小伙伴们打群架时胆小的马小军;在桥的另一边,第二处很明显的细节出现,一个商人醉得走路踉踉跄跄;终于他们在一处堆满木桶露天仓库休息,却被看守警察残酷地赶走;在小溪边,第三处很明显的细节出现,一场谋杀真实残酷地上演,不禁想起了杜琪峰《黑社会》里乐哥拿大石头砸死大D的场景;最后,他们无奈选择重新回到大海,第四处很明显的细节出现,一个小男孩玩着沙堆,沙滩不再像他们第一次上岸时那样原始自然,有了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不知是否可理解为,这里暗示了两个搬着衣柜的男人的心灵已经受到了世俗的干扰,但最终仍是无法像社会人一样生存。

  只有在学生时代才会使用如此简单直接的手法,来揭露社会人的虚伪、好斗和残酷。当然,情节安排高明之处在于借助了两个来自“海洋”的纯真男人和一面衣柜的镜子,照出了社会人丑陋的一面,不管是衣冠楚楚的绅士,还是街边的小混混,他们的形象在镜子里是肮脏的,和最初镜子里两个男人为庆祝登陆沙滩欢快跳舞时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镜子里还出现过一条干鱼,是否也在暗示社会人脱离了“海洋”便成了干瘪的鱼,失去了原本生命力,变得苍白、充满死气、令人作呕~

  看到结尾处的回归大海,竟然莫名惆怅,难道身边的世界就是这样吗?当然,电影为了表现主题只是挑选出了人类黑暗一面的镜头,那些许许多多阳光一面的镜头依旧是我们生活的主流。这里能够赋予影像如此神力指向性的本事,出自于学生时代的波兰斯基,说明他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生活。我一直觉得不带场间字幕的黑白默片才是最能施展影像叙述的电影表现形式,就应该这样讲故事,观众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影像里,而不是明星色彩对白和字幕,我们甚至不需要听到片中人们说了什么,仅仅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便可以明白,当然背景音乐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如此复杂的命题竟然就这样藏在一部短短15分钟的片子里,确实不一般~

  或许这是波兰斯基的短片,要是一个不知名导演在学生时代的习作,应该也不会流传这么广吧~但出名导演的才华毕竟受到了一定数量人的认可,不知名的也会有潜在的才华,或是因机遇,或是因性格缺陷,导致默默无闻,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吧,不需要争辩,还是一个人静静地感受影像带给自己的力量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