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街》的观后感10篇
《浪人街》是一部由黑木和雄 (Kazuo Kuroki)执导,原田芳雄 / 口可南子 / 石桥莲司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了所有的长评短评,竟然没有一个人看懂,还在那乱喷,
看看这四个为人迥异的酒友:放浪无耻,自我伪装,隐忍压抑,自怨自怜........在世俗人眼中分明就是一帮废物
然而殊途同归,他们最终却共同演绎了一曲浓墨重彩的《男儿本色》。
当然,电影也写了三种不同的女人,三种欲望中的女人,虽然笔墨稍淡,
记得片子里的一段对话吗?
——你算是男人吗?!
——你算是女人吗!
沒想到是挺質樸的人情片,落魄浪人群像劇,喜劇性意外地強,還是反封建主旋律哩……不過最後15分鐘有[技術性含量超低的]百人斬,石橋叔展示了拔刀斬英姿,真的是英姿哦,對他而言太tm難得!
用龍馬暗殺的標準去期待會失望吧,用松竹電影標準來看還比較對頭。但黒木和雄確實是根底里屬於“體制外的”那類導演,即便如這般正常的電影中,依然可以依稀嗅到那種腥臭。
人猿泰山原田叔,悶騷正經石橋叔(亮點),兩個人加起來把1991年學院獎和藍絲帶男主男配拿了個遍。設定倒很接近當年龍馬中岡,不過這裡對手戲太少了,原田叔調戲得太短了!啊然而和共同愛的女人的三人戲還是很感動的:“哼哼當著我的面和她作呀”原田叔您做流氓也請適可而止吧……但是我很喜歡他最開始亂糟糟捲髮扎個齊腰長馬尾的造型。勝新太郎戲份多到比男一號還多,本來好好當個夜店用心棒白天幫流鶯開開掃盲班活得挺自在,看似最不要臉最實際的這位胖大叔結果卻最丟不下武士道,悲劇了。親愛的佐藤慶打了個猥瑣的醬油,出演勾結武士的腐敗商人老爺- -
這部應該能算日式西部片,明明是樹木茂密的日本鄉下卻總也莫名風沙漫天……散漫男主聚集到一起,接受流鶯委託而向小鎮權貴出頭的大致走向也總覺得哪部電影里有過……啊不對,《殺無赦》比這部晚。
浪人街
这个电影差不多两小时吧,砍戏差不多10分钟,颇有饿狠了饭总是香的味道,实在这也不是讲刀法如何如何凌厉的电影。
看这个戏不由想起开膛手杰克,因为很大的一个扣便是旗本(大将麾下直属的将士)。幕下。大杀流莺,所谓她们传播疾病和淫乱,乃肉体精神双重污染。又或者温瑞安方振眉系列里的少侠练剑,杀多少坏人以积功德,其实就如电影里试刀的场景那样,砍在活人身上是什么感觉,基本都是手握钢刀的人乐于甚至渴于知道的:杀了白杀,这个要比喝酒快活多少,于是一干人等狂啸:干一个女人不如杀了她更刺激。我想,实在是手里的刀比这种人自己的刀够看一点。
正由于武士可以如此胡来的背景是上面的大名和背后的幕府,于是电影最后显示的是之后的明治成功。而在没有成功的当下,自然只能靠落魄的武士在羊堆里抵抗其他的狼,女人,自然就只能找一个男人。
我不看介绍无论如何想不到那个大胖子就是胜新太郎,野猪般的男子竟然变成了家猪,看着他“灵活地”叼来粘满臭泥和脚屑的草鞋,不由想到活着真那么难吗,取对方姓名真那么难吗?
那个叫母衣的人如他最后穿的白衣般纯洁,拿出金子来求欢,但又不敢带她浪迹天涯:你喜欢的只是我的身体吗。我代这个男人回答,当然不是,但是他的能力也只能到满足你的身体。
里面的女人就是日后《阿修罗之瞳》里的妖尼,里面还是艳若桃李的岁数,真是没有明天地活着啊,赌气要在自己爱的男人面前和别的男人(母衣)做爱,哭个稀里糊涂。但无论这个男人如何烂,只要他在关键时候(譬如这个女人要被两头牛扯开的时候)赶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甜都是枉然不顾了。
原田芳雄哪怕浑身带满刀还是一副无赖的样子,刀也根本就是乱劈罢了,不过他混浊的双眼总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当他浑身血污地将手伸向女人,女人会不会嫌弃他臭呢。
田中邦卫演的武士后来铠甲大马,我怀疑是替身,他那么干瘪能做到吗?
最后的刀战真是毫无花巧可言,就是劈头盖脸,拦腰两段,自己和对方都是血,看谁的血多就是了。
演那个坏旗本头的好像是GTO里的中学老师,一副阳痿又性欲炽烈的鸟样,只知道砍女人,真是个烂货。
里面也是不停地下雨啊,生活真是如此泥泞。
《浪人街》观后感(四):打得精彩
《浪人街》的情节,大都集中于一家小酒馆,令人不由想起《茶馆》和《新龙门客栈》,外头世界的血雨腥风风云变幻透过酒客的口口相传而传遍各个角落,酒馆因而也成为重要的交际场所。在题材和角色的编排上,《浪人街》和徐克的《新龙门客栈》有一点点相同之处,可惜松隆子饰演的阿新毕竟是酒馆侍女,不像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是个老板娘,因而也无后者的风骚泼辣,未免可惜。忽然想到,换山口智子来饰此角色,是否更有看头,当然夫妻同台,唐泽寿明要反对的。
松隆子不能大放异彩,当然与戏的重头不在她身上有关。明治维新之前的风雨飘摇的日本,武士阶层气数已尽,大多沦为无主孤魂般的浪人,空有屠龙技无所施展,颓丧潦倒一如现在的街头艺术家。《浪人街》中的三个浪人,荒牧源内(唐泽寿明)沉醉于醇酒妇人,赤牛弥五右卫门(中村狮童)喜爱撩是斗非却心清如水,母衣权兵卫(伊原刚志)郁郁不得志欲走他方发展。
因为无事可做,浪人们不是没缅于酒就是女人。剧集前半部分,全都是此等笔触。荒牧源内拈花惹草醉生梦死,全无一点武士风范,众人不喜,惟独同是浪人的赤牛弥五右卫门一眼看穿,说:这是个寂寞之人啊。
世界当然不是风平浪静,有蛰伏隐居不问世事的浪人,也有待武行凶的败类。当地一群恶霸由直参旗本小幡传太夫、七郎右卫门兄弟领头到处横行,他们夜晚残杀街上流莺,手段残忍,复又嫁祸于人,最后终于波及到好像已经颓废到底的荒牧源内:强手当前,他将如何应对?
《浪人街》是传统的日本任侠片格局,隐忍的武士非到不得已关头不会显露神技。这部舞台剧前半部是相对平淡的文戏,慢慢蓄积起张力:黑云压城,风雷涌动。《情人街》的精彩绝伦之处,正在这最后半小时长的打戏。这么长时间的打戏,难在哪里,且引网友的话:“长达20分钟的现场杀阵场面,必须一气呵成,没有机会NG,也不能用剪接带过,也不能用替身,每个人都要事先套好招、记住确实走位及每一个动作,翻、滚、摔、飞没有器材輔助没有垫背保护,还要适时地喷出血、适时地出刀中刀,要记得走到正确位置以便砍断台上安排的道具、武打动作还要漂亮扎实不得花拳绣腿呼咙了事、气喘如牛之余台词还要继续讲、全部几十人通通不能出錯,这太不可思议!”而《浪人街》的台前幕后竟然做到了,没有一丝破绽,其完美与经过剪按的电影的武斗场面不遑多让,令人叹为观止。
有这三十分钟的精彩打斗戏,前面近两小时长的文火细煲的前戏总算没有白费,慢慢铺排,带出好戏在后头。DVD的制作一样见出心思,竟然用十二台摄影机以多角度、多景别的拍摄,经后期精心的制作,那段打斗戏更显紧凑凌厉,气势逼人,看黑木和雄和五社英雄武士戏的打斗场面的效果也不过如此。
《浪人街》观后感(五):浪人亦具仗义血气——浅析《浪人街》
浪人亦具仗义血气
——浅析《浪人街》
DVD封套上说这是一部1990年纪念素有日本电影之父的牧野省三逝世60周年重拍的同名电影。黑木和雄,一位独立自主的导演,他从不放弃对自己电影的自主权,不肯签约大公司,自己投资拍片,虽然那样的坚持付出了常人无法预算的艰辛,却也使他的电影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魁力,先不说电影,已为他的精神所折服。
影片中所散发出的气息来自田野,那些在风中颤抖的冶艳之花散落的余味,夹杂壮士鞋底的泥土芬芳,一同与狂风交响、迸发出来。一座在城郊让落魄武士与乡野流莺醉生梦死的小酒馆,成就了痴男怨女之间的恋情,也使一个个小人物身上散发出别样的风采。大约是明治维新时代,日本武士走入落魄时期,在社会上他们的地位降低。在史载中,这一时期,下层的武士们如果没有主户的照应,便会贫困落魄为“浪人”,他们中大部分人镇日买醉麻木自己,也有人去当私人保镖或打手,他们甚至贫困得无钱娶妻,只能流荡于烟花柳巷之中。片中的赤牛弥五右卫即是为“丸太”饭馆流莺们护驾的保镖,而荒牧源内则陶醉于女人的怀抱,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这些恰恰与《黄昏清卫兵》中体现的末世武士道精神有所不同,我一直对真田广之饰演的那个内敛、腼腆却勤俭持家的下等武士充满好感,但是看了这部《浪人街》后,对“忠诚、廉耻、信义”等体现出来的“武士道”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
影片没有执着于“流莺屠命”的阴冷悲惨的一面,也没有刻意去描蓦落魄武士们的闲散无聊,反倒是那些旁敲侧击的小细节反映出那个时期政府腐败社会沦落的现象,比如孙左为重新当回武士,却必须要筹集一百两钱贿赂当权者;比如那些以旗本小蕃为首的杀人凶手们,他们百无聊赖,以杀人为乐,将“丸太”饭馆的妓女们一个个杀掉,只为看不顺眼。而以阿新为首的这些妓女却并未因此而消极待死,她们奋起反抗,虽然力不敌众,最终被他们抓获用以“两牛撕活人”的酷刑,这一刻,醉生梦死、寻求出路的浪人们:荒牧、母衣、孙左不顾敌众我少,奋然杀开血路,救出阿新。这一段可谓本片高潮部分,前半段那种“恨其不争”的压抑情绪一下子得到释放,这时阿新眼里流出清亮的泪来,她一直怨恨并爱着的男人:荒牧救下了她,她此刻的心情相信跟荧屏前的观众是不谋而契合的,除了感动,还有欣慰。
本片风格清冽,像一壶味道不浓却酒性雄烈的清酒,其人物刻画细腻全面,极具文学韵味,这使我想起另一部韩国影片《武士》,里面也是一大群人物,却各个不同,如同一幅描摹细致的卷轴,展现了某个时期的一种人文风景。《浪人街》并非单纯向那个时代表示缅怀之情,它体现的人文风情是压缩的,却展现了更为丰富而全面的时代气息,在某种程度上,它超越了表现“武士道文化”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博尔赫斯说:“一种文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地方,往往不是它最真切的地方。”只有让作品在超越历史、现实的前提下,才能使主题和影响力更加打动人心。
《浪人街》观后感(六):过足戏瘾
《浪人街》DVD封套拿在手上,未看之前已充满遐想。对不起,今天我要说的不是黑木和雄经典的电影版本,而是日本TBS出品,2004年6月在东京著名的青山剧场上演后被制作成DVD的舞台剧。说是舞台剧,可是由于内容反映的是武士的生活,会不会融汇歌舞伎或者文乐净琉璃的风格?实在不能禁止这样的浮想联翩。
对这出舞台剧之所以望梅生津,一来因为题材,二来当然是因为演出阵容。除了唐泽寿明,中村狮童根本就是演歌舞伎出身,而松隆子谁都知道她出身戏剧世家,耳濡目染之下,戏剧细胞无形中早已培养,时机一到,不会不想卖弄一下身手吧。不过,两人似乎在影视圈的名气超过舞台,中村狮童在歌舞伎的造诣即便再高,影响始终是一小撮人,不若他在和竹内结子演过类似迷幻般MTV的电影《大约在雨季》(也叫《借着雨点说爱你》)后走红,尤其和竹内奉子成婚的事实,上了大报小报的娱乐版,所谓夫凭妻贵,顺利过档影视圈大展鸿图,最近更和李连杰在银幕上大展拳脚。而唐泽寿明和松隆子在影视圈的成就,相信不用多说了。
像中村狮童演出舞台剧,可算是回归本行,不过类型不同而已,而红透半边天的松隆子和唐泽寿明舍得从密不透风的档期抽出时间浸淫于舞台上身水身汗搏命演出,背后的心理值得捉摸。名利之外,是否还有过足戏瘾的因素呢?这在欧美影视圈似乎成了一个惯例:越是大牌的演员,诸如梅丽·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伊莎贝·雨蓓、芬妮·雅唐等等等等,一个个在银幕上呼风唤雨,哪一个不热衷于在神圣的舞台留下印记?酬劳的湿湿碎碎根本不计较,想得更多的是和谁搭配,角色有没有挑战性,难度越大干劲越足。一年之中有三两个月的宝贵时间,她们竟然肯在影视圈隐身,不是真喜爱戏剧不会这样做。
我想唐泽寿明、松隆子涉足舞台,肯定也有这个原因。松隆子尤其近水楼台,有机会过足影视作品之外的戏瘾,岂可错过?而且,这一出《浪人街》如此大手笔,除了前述的搭档阵容,其它幕前幕后阵容也可谓粒粒巨星:监督山田和也,服装设计和田惠美,音乐坂本龙一。和高手过招正是过足戏瘾的要件之一,不但是同台竞技,也包含惺惺相惜。
看这场舞台剧,唐泽寿明和松隆子戏份充足,应该可以大呼过瘾。可是更吸引人的,恐怕还是中村狮童和田中美里。中村狮童简直有种如鱼得水的愉悦,到底是本行,台风和表现都令人啧啧称道,是全场最抢风头的角色之一。对于双栖的演员而言,尽管影视作品中的表演更能带来名气,剧场舞台上的发挥恐怕更令他们有成就感吧。想起小津电影中的杉村春子和中村雁治郎,电影本来是他们的副业,可是他们张驰有致的表演,却可气煞专业演员。杉村春子写自传,全书大谈特谈其舞台实践,对于电影未提上一笔,看似自傲,其实是对自己专业的自尊:面对镜头的表演到底零零零碎碎小打小闹,怎及得上舞台上的纵横驰聘满场飞更有满足感?许多大演员放弃功利的计较,死心塌地在剧场摸爬滚打,恐怕也是因为带来令自己欲仙欲死的表演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