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到中年》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到中年》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12 02:0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到中年》经典观后感10篇

  《人到中年》是一部由王启民 / 孙羽执导,潘虹 / 达式常 / 赵奎娥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到中年》观后感(一):我觉得故事原来的名字肯定是《眼科大夫眼睛

  对于80年代的电影,当然不能够以目前的审美眼光评判

  但是有一点,我很有感触

  就是我们如果拥有像陆文婷这样的医生不是越多越好么

  他们当时是要被打到的知识分子,他们用行动维护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尊严

  但是现在呢,早产儿被当做死婴,天哪!现在那些人到中年的人,你们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该好好想自己

  《人到中年》观后感(二):到了中年,才真正理解 人到中年

  现在,越来越喜欢豆瓣,趁此机会,把以前看的电影一一总结一下。

  《人到中年》,在刚刚放映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自己的父母正值中年,属于压力很大的知识分子,所以对电影中描述的都感同身受。在那个时代经历浩劫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很低的回报很高的家庭负担下,加班加点,无条件付出。父母的辛苦我都看到眼里,所以,在看这部电影时,达式常和潘虹饰演的男女主人公境遇,让我落泪。

  人,只有到了中年,才真正理解了,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观后感(三):人到中年 教材汇编

  导演创作26页 影片成功主要来自文学 影片是同名小说摄制 影片的情节内容 人物情感心理状态生意主题思想则几乎都是在人物对话表述的 金鸡奖得主情节叙事全凭对话交代 电影的视觉文化意识 不是历史课题而是十分迫切关系提高我国整体文化素质问题 导演创作138页 主题 导演创作141页 表现知识分子的命运悲剧献身没回报反而逝去 严格讲这是悲剧是对事业献身的赞歌 陆文婷被虚幻夸张的意识形态美誉祭奉在神坛上 成为一尊意识形态权力话语需要的众位善男信女点香敬拜的女神 有点像现世音下凡

  《人到中年》观后感(四):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是谌容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者通过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因工作、家庭负担过重,病累交加,濒临死亡的故事,客观真实展现一代知识分子的艰难人生和生存困境

  198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小说拍摄了同名电影,扮演主人公陆文婷的潘虹荣获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记得儿时双职工的父母每天下班后要先去买菜,那时没冰箱,每天都是现买菜买肉回来做饭,通常都要到晚上8-9点才能吃上饭。那时还不是双休日,每周只歇一天,忙叨一周休息那一天也不怎么闲着,印象里他们总是很累,所以长大后第一次看了《人到中年》这部电影时给我的震撼至今都还记得。这是我们父辈年轻时光,也是他们青春的祭歌。如果时间能重来,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爱他们,因为时间,真的不会再重来。

  《人到中年》观后感(五):生活不易,且过且惜

  《人到中年》算是看过的潘虹的第三部电影吧。最早的《杜十娘》还在孩提时期,已经模糊,前段时间看了《最后的贵族》,感觉潘虹把遭遇变故之后的李彤演绎的非常出色。周五晚上,不知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终于看了《人到中年》。

  相对于现在潘虹深入人心的恶婆婆形象,真是喜欢她陆文婷的模样文静清纯温婉坚韧亭亭玉立气质知性。影片反映的是文革结束以后知识分子艰难尴尬处境,在工作和家庭双重负担之中奔波操劳,在不相称待遇和不明朗前途之间迷茫摇摆。其实,除了七九年刚刚终止的文革浩劫的背景之外,里面的情景类似于现在的许多职业。看来,这个社会表面上飞速发展,有些东西还是根深蒂固的。比如机制。比如官场

  结尾陆文婷被抢救过来,让人欣慰,我真的害怕她就这么一睡不醒,就这么悲剧地沦为牺牲品。也许,无论何时,不管何地,生活本就不易,活着,就是信心,就是希望。

  《人到中年》观后感(六):处在十字路口中央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在经历十年动乱后的矛盾境遇,身兼的职责与社会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原著还没看过,但是略显仓促的结尾可能证明并没有完全将书里的东西表达出来,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知识分子没有绝对对错之分。对于陆文婷夫妇来说,两人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可贵的是毫无怨言无奈现实骨感令二人心力交瘁。他们理应被赞扬。即便是陆文婷的好友夫妇决定移民加拿大,自称【中华民族的败类】,在我看来也并没有什么错。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出国热,我想对于经历了文革的知识分子来说,人生苦短,既然在祖国发挥不出自己的价值,换个环境实现价值,亦或是及时行乐又有什么过错吗?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不就是以马列老太太代表官僚主义者吗?那一口一句【我的同志哦】的教训口吻听起来真的很让人反感。但话说回来,这个角色也正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老太太无论从神态还是语言上演活了这么一个嘴把式的形象,在这里也要给老太太的演技点个赞。

  《人到中年》观后感(七):人到中年——自己也到中年

  这部电影还是自己在中学时看的,你看,暴露了自己的年龄。还记得上晚自习,老师说:咱们今天去看电影!哎呀,当时激动地!

  电影说的是一位中年女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工作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梦想丰满,现实很骨感。时间悄悄爬上你眼角,也逐渐摧毁了你的健康女儿没人照顾,生活步入困境。不过结尾还是给人希望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女人还是处在夹缝之中,事业、家庭很难兼顾,有时还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大多数女性并没有在事业上再攀高峰,而是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兴趣,整天围着家庭转。看来,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现在的医生金钱有了吧!

  现在看来,这部影片还是有现实意义的,那时候,好喜欢潘虹呀!现在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只能说:美人迟暮呀!

  《人到中年》观后感(八):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在那些年的时代洪流中,女人比男人艰难百倍

  这个电影如雷贯耳,除了童年回忆(其实我童年时没看过,那时候对生活片不感兴趣,哈,生活片就是现在的剧情片,那年代内地电影分类比较有意思,什么武打片、刑侦片、战斗片、儿童片、故事片,要说国产片没有类型,也是不对的,只是类型化有点表面而已),还因为大学时当代文学的教授特别提及谌容(原谅我这个中文系的连谌字怎么读到如今还搞不清楚)的小说《人到中年》,然后对谌容再次加深记忆,是因为后来知道梁天梁左的母亲原来就是她。

  潘虹那时候样子还没有现在显得那么硬(霸气),难道她也在脸上打过什么?潘虹和达式常当年也算是国民偶像小时候我乡下家里墙上贴有一张月历明星海报,上面男女明星中就有这两位,还有刘晓庆、龚雪、周里京、张瑜、朱时茂等。

  本片写一个女人的中年,还有伤痕文学的影子,提到了WG。在今天看来,女人面对的中年困境本片依然有所共鸣。事业与家庭其实一向是相当部分女性的艰难抉择。或许今天女性意识觉醒更强烈,这种争论会更加多见,慢慢女性平权就会成为习常。

  《人到中年》观后感(九):毫无感觉 毫无共鸣

  有些东西曾经那么轰动出名,却一直没有去看,就像潘虹的《人到中年》。时代前进了20多年,想想自己也到了应该有共鸣的年纪,便去搜来看,结果是硬着头皮看完了,没有感动也没有感触。

  不是看不懂他们的理想主义,不是看不懂他们的爱的奉献,不是看不懂他们中年的无奈,可是我就是丝毫不为所动。也许时代完完全全的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念完完全全的改变了,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那十年的纠结,我们踏入社会的时候讲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什么为祖国,为党和人民无私的奉献。虽然我们也累,但是不同的累,应该说我们是有选择的累。

  这部片子当年好像同时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奖,据说很多人看了流泪,算得上佳片了吧。也许不是每一部佳片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以二十五年后的眼光来看,演员表演哪里都透出夸张脸谱化不自然,从官僚主义大妈到陆医生,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吧!

  《人到中年》观后感(十):人生的无奈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在书写人生的无奈,不如说是表现了几个理想主义者如何向现实的屈服。陆文婷败给了官僚体制和自己“孱弱”的身体,傅家杰则是向这个拖累了他的家庭低头。出国的那一对夫妻则是彻底的灰心失望渴望重头来过。说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是由于那场出国前的长谈,那是怎样的一个精致段落啊。我惊异于那个年代人们思维纯洁和理想的热忱。那是仅仅属于那个年代的一种表达方式。文革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也逐渐彰显。那时一个被指称为一个充满理想、积极上进、热情高涨的时代。那个时代经常有热烈的“全国大讨论”,那个时代的公理、正义道德评判被提到一个到现在都值得我们缅怀的高度——在这个时候重提这些东西,不禁生出无数别样感慨

  奠定影片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基调的是片中引用的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那首四段式抒情诗,也算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之一。虽然这首诗以及配乐诗朗诵,以及那一段试图拍成MV式的镜头不见得高明,大多将诗里朦胧意象赤裸裸地呈现到“点死为止”,但作为抒情段落存在还是颇有效果。作为风格要素核心层面,既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共识,也将理想主义拔高到浪漫的层面,为此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冲突奠定了基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