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情迷画色》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情迷画色》经典影评集

2018-10-14 01:4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情迷画色》经典影评集

  《情迷画色》是一部由John Maybury执导,德里克·雅各比 / 丹尼尔·克雷格 / 蒂尔达·斯文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情迷画色》影评(一):一切莫名其妙情理之中

  因克雷格看的,好巧不巧和当时感情状态真真假假重重叠叠,心神不定的看,很压抑,像自传,像演绎一段内心独白

  那感情来的莫名、那愤怒来的莫名、那背叛来的莫名,却又都在情理之中。

  《情迷画色》影评(二):对其中的一段自述很着迷.

  Time is not a healing instrument of all

  ollocks

  I miss his sweaty armpits

  The socks

  I miss the stubble dried above on the sink when I get shaved

  I miss the sound of his keys he turns in the lock

  I like just one more nigh of cowering under him

  One more night of love

  The true affection

  And few more days of tenderness

  ut, after all

  In the end

  What’s left?

  Apart bones

  Of your teeth

  《情迷画色》影评(三):Love Is A Nightmare

  要是豆瓣是10分制的話,我會給這部電影8分。

  其實對於這部電影我很難給出系統連貫的評論。這是那種愛之極愛,恨之極恨的影片。我只能說相當喜歡這部電影,混合了藝術、暴力情色、分裂、高傲、愛憎。戀愛是惡魔,所以理智說你要避免自己死心塌地的愛上一個人,要麼,你的身心會被情欲折磨,就像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那具被剝皮的行屍走肉。但是愛或恨一個人真是理智可以左右的嗎?我不這樣認為。像愛情這種由各種化學元素在人體混合發酵的產物,是不可抵禦的精神興奮劑。所以喬治一定會死,因為對於這份本不該開始而今又不能停止的愛情,他戒不掉,甩不走。死亡是他的解脫,死亡讓培根無法抹去對他的念想

  一個法國導演說,電影裏面一定要有裸露戲,但是攝影手法一定要藝術化。《情迷畫色》在拍攝情欲戲的時候就異常唯美,支離破碎光影,折射的光線,非常迷幻。那些扭動的軀體,無聲的激情,只有在這個時刻,我們才真正的Into each other。

  培根的房間,就是一座紅色的情獄。我只想說,我喜歡那些鏡頭,虐戀、鮮血,痛苦呻吟,痛苦的愛情,猶如一場夢魘。

  《情迷画色》影评(四):疯,虐,爱,痴

  acon Francis,培根,(1909.10.28,爱尔兰 都柏林~1992.4.28,西班牙 马德里),爱尔兰血统英国画家。未曾接受专门艺术培训开始参加艺术展出的作品都未见成功,1944年《以耶稣钉十字架图为基底的三幅人物习作》使他一夜成名,他的画作都以孤立的人物形象配以几何架构浓重色彩,充满着愤怒、恐怖与堕落的情绪。——摘编自百度知道。

  又是一个艺术家疯子的例证,就算不是疯子也是个施虐狂的暴君。一个小偷不知何故地跌入了培根的工作室,在被捕与被控制的两者选择间,他选择了被控制,上了培根的床,做了他的情人,还有他的模特。小偷他叫乔治。培根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怪人,他时而会给乔治不一样高尚生活;但时而又会奚落乔治,甚至把他扔在门外淋雨而跟另一个男人纵欲。他对朋友或冷或热,目中无人

  片子经常以夸张的镜头去窥看培根,尤其是当他一个人时候。通过鱼镜、或者透过有放大视觉效果道具(如玻璃酒杯)去拍摄培根,因此他的形象总是夸张的、扭曲的。从而将其扭曲的状态凸显在画面之上。片子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道具,三面镜。我不知道三面镜在场景效果或者人物塑造上的效果是什么,我只能想到的还是扭曲,夸张,从三个角度映照培根对镜梳妆的状态。

  有三段培根的镜头把这个画家的那种疯、扭曲、恐怖的情绪凸显出来。

  其一,画圆。这一段相当有意思,培根在一个四面封闭空间里,摄影机也成了一面墙。培根怎么也画不出自己心里面的东西。他用一个盖子画了一个圆,对着摄影机一方画了一个圆。他被困在圆圈里面。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其二,化妆。我不敢断定这是化妆,但如果梳睫毛、上唇色也不算化妆的话,那他是在做什么?在自己的脸上作画?他是个爱体面家伙,但脸上的皱纹告诉他:他已经老了。那是否因为这样,他钟情强壮男人喜欢将这些男人在自己的画作中成为了扭曲的人像,被逼困在压抑的几何空间之中?

  其三,彩脸。他确实给自己的脸作画了,偶意把颜料涂抹在脸上,发现新奇的自己,被颜料涂抹后的自己让自己感到痛快他喜欢扭曲的面容。正如他喜欢被虐的快感

  虽然在情爱上他是凌驾于佐治的,但毕竟他是这个关系的控制者,哪怕佐治给对自己施虐,那也是在自己的控制当中。他享受扭曲的情欲,哪怕这建基于别人的痛苦之上。片子当中对佐治有两个细节可以看出佐治在这段畸恋中的受控状态:佐治把皮带卷在手上,靠去培根耳旁说了句:Sorry!就可看出,佐治施虐是为了制造培根的快感。

  一如前面提到,这关系的控制者是培根,时冷时热的态度让佐治难受,然而又愈发依赖爱慕培根,虽然我觉得是依赖多于爱的。佐治对他的是外暴力的话,那他对佐治则是内暴力,对其心灵虐待。佐治到了后期,精神身体状况突然差了起来,我只能猜想他是被这关系给折磨的结果。一个人不间断的洗手,那可怀疑是患上了强迫症,但强迫症的病因是什么呢?或者是这段关系,或者是在培根那个封闭扭曲的世界中,佐治被折磨出来的心理精神疾病。他开始分不清自己的现实与培根的画像世界。佐治不断出现幻觉,他颤抖地站在屋顶,因为他总是梦到自己从木板上坠落。他依赖药物,他走路都走不稳,身体严重的颤抖、乏力

  Daniel Craig饰演这个佐治在片中并不出彩,虽然这戏几乎是他跟Derek Jacobi两个人的戏而已,但扭曲变化的镜头以及场景,晦涩的剧情,还有Derek所演的培根把Daniel都给掩盖了。007的支持者对Daniel曾出演这戏而反对他饰演邦德,因为这是一个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但Daniel如今证明给大家看自己可以完美演出邦德这个角色,他甚至要报曾经被鄙视的仇:提议给邦德加同性恋的情节

  传记片很容易让传记主演成功,因为故事都是围绕他来展开的,但这只是从电影类型而言的,演员不好那就是整部电影的失败。Derek Jacobi能叫把培根演活了吗?我不敢说,因为我不会判断成功,原来批评赞扬更加容易,就与此了。

  佐治最后死了,培根并非如假装般的不在意。片子开头,培根抱着枕头哭泣。爱,在扭曲凌虐之时,暗然发生

  片子有大量晦涩难懂的电影语言,封闭的空间、回旋楼梯、重叠影像(省略大量不懂的电影专业术语词汇),导演或想借此配合培根画作的风格营造一种扭曲的世界吧。说真,我是没有看明白多少的,加之我还只是凭影像以及几乎没有听明白一句英腔对白情况下看完整部片子。

  《情迷画色》影评(五):Fallen Men

  丑话说在前头:说自己决定看这片是因为内心文艺/爱好奇崛/对艺术感受深刻的某一小撮人,我准备把你丫脱个精光五花大绑在椅子上然后拿起粗粗的绳鞭。就承认了吧,正常观众遇到这片的机遇根本约等于零——除非你有在Amazon Prime免费片库里孜孜不倦淘洗冷门片的出世习惯,不过我还真就不信穷得叮当响恨不能幕天席地喝西北风也要省钱买这巧致小物尝那精细美食文艺青年们能舍得掏出那一年七十九块的订阅费来。Just sayin'.

  好吧剔除了假正经伪君子品位高自认精华实际糟粕的坏念头之后,我们来说说这片。喂你走什么神啊,说片,不是说肉体,虽然那个长达几十秒的长镜头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默念了一百遍“卧槽卧槽卧槽老子可真就算把大丹尽收眼底了卧槽卧槽卧槽”并且不争气下意识捂住了狗眼,但。那。并。不。是。这。篇。影。评。的。重。点。作为Derek爵一贯以来的脑残粉和大丹叔新晋加盟的黑转粉,墙头墙头要凑一凑的恶趣味上身之后这种划时代的跨圈片显然不能不看,而虽然对题材有所顾虑是的,我很怕那种以哗文艺青年取宠为目标、以半红不紫的名人生平卖点、以悲惨故事为噱头、再加上几大把诡异的床戏和几头早已经在独立电影界混得索然无味的演员的片子),但本片最终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良好的:哪怕不是心情舒畅觉得生活又光明不少的良好,但优秀表演锐利剧本到底还是给这部正像Francis Bacon画作般有点过分装腔作势的电影注入了生机,让它能够在一部分人影记忆边缘存活到十五年以后的现在。

  永远恰到好处的Derek Jacobi。Bacon的疯狂残忍冷漠和理智、脆弱敏感是两个激烈交锋却又平行展开的叙事线路,而他游刃有余转换让两者在这个只有矛盾和痛苦才能激发的天才身上融为一体。爵爷的台词还是一贯的句句到位,无论是人前那个浮夸自得的大画家还是那个独自黯然神伤失败者,他的每一场戏都似乎能让两者的分野更清楚却又更能让人理解,这不能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海格力斯之神迹,但也的确算是演技精熟肯下功夫典范。老演员们的敬业神经常让我折服,Jacobi从来不是个方法派,但每每从他的表演中透出的对人物的理解倒总是印证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不管你来自哪一流派对待角色的认真态度总是首要要求

  当年大丹还年轻,说起话来嗓子里还压着一丝隐隐的青春期破音,胸肌也还没有洞洞拐探员咄咄逼人气势,但是他勤勤恳恳、特别勇于为角色牺牲的精神已经体现出来(You know what I mean),这大概也就是他之后星路越走越顺的原因。别看到大丹就觉得是卖肉来的,George Dyer可并不是个好演的角色,集苦逼/基佬/死掉三大必杀属性一体不说,还不能是个敏感纤弱、柔至无骨的形象——真正的George Dyer高大健壮阴郁英俊,颇有黑色电影男主角风范(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816135635/),他的存在缠绕Bacon一生,Bacon一大半的传世之作都和这位在生时无法相伴死去后却无法忘怀的爱人/迷恋对象有关,他就像是某种神经毒素,一旦沾染便无法解除。Craig很清楚地表现出了George身上那些迷人特质忠诚沉默,带着孩子一样的温柔天真,他像一头强壮美丽却太过敏感的野兽,总是在夜深无人之时发出悲哀的嘶鸣,可惜太过沉浸于自我世界的Bacon无法拯救他,他自己更是在这段虐恋中越陷越深,最终如熊熊火焰般太早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临近电影结束时Craig的表现尤其动人,和天才生活需要付出代价就是无论是如何现实而卑微渴望都无法被实现,除了毁灭,别无其他出路

  (Miserable gay dude who dies in the end. Great job, Craig. Thanks for messing with our heads.)

  这是一部让人悲伤的电影,但却不打算引起你的同情心来——痛苦在于选择,因为死亡就藏在以选择为假象的没有选择中。我们在被逐出伊甸园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堕落,天堂在上,地狱在下,你如果无奈生在正中却幻想自己身处其中一处,又怎么能逃脱一辈子受烈火煎熬的命运呢?哀叹归哀叹,这个世界上的得到与失去永远都是不对等的,而这,才正是人间公平所在

  《情迷画色》影评(六):《画家培根的肉欲与恐惧》谁谋杀我的爱人

  题记

  培根说:大家都在作茧自缚。我们诞生在一个不幸年代,我们已经没有逃避注视可能,于是,戏装上身,娱人娱己

  ----卡夫卡·陆(KavkaLu)

  [img]http://www.sparrowsp.addr.com/images/loveis.jpg[/img]

  就像写字人的叙述都是遗迹之坟,艺术家的世界同样是他人无法真正进入的蚕室。

  光鲜的画展,楚楚衣冠;荣耀的背后,忧灵(忧患灵魂)冬藏。

  培根的疏离是不可言说的,所有的画都是思想的幻觉,附着在画里的魂魄,扭曲而凄惨,惊恐在明亮的展厅里逐渐淤塞所有兴奋或颓唐的人们,恍惚里翅翼飞扬。旁人,听觉之外,只有坂本龙一的音乐拉扯着你的听觉。

  被鸡奸的小偷因为培根进入了艺术史,臀部如同艳丽的牡丹绽放,两个男人的玩意,我好怕怕。

  影片抓住了培根画作的本质,精神世界里扭曲的人应对着被观者的精神世界的扭曲,一个角力的世界在墙的修饰下变得张狂而柔软,意念渗出水来,浸满前尘今生,叙事在这里可以忽视,无限接近的人气喘吁吁。

  主线确实存在,可是边界模糊,一个艺术家是时刻迸发激情的,角力的对面还是自己,在恣意的线条里情欲的洪流建构疯狂。

  激情是自己的感受,可是,它能成为别人的号角,所有被描绘的现代画家都有些疯狂,银幕的悲剧是它必须将内心视觉化,在这个过程里所有的感官都被放大,直到疯癫之后的陨落。

  超现实主义拳场的戏在淋漓的人血暴力凸现情欲的本质,生命的高潮是一次没有归路的击打,红色瞬间被黑色的时间吞没,直到下一次的征程。

  乔治的躯体包裹着皮衣,他偶然的出现必然的进入,两人的世界需要的是一次疼痛后从此的疗伤。在他和培根的交往里,我们试图寻访合理,却在意识里清晰我们根本无法接近他们的故事,应对的今夜的酒精,摇晃历史,抖落的碎屑聚合成影像的幻觉,在红酒或香槟微熏的气息里,想像培根对于他的同性恋人的占有和凝望。

  影片重要的段落是一场虐恋,英国文化好像这块是重要组成,我辈愚钝肉体吃不住打。

  暴力是性欢愉的终点,所以,导演在电影里出现了人类电影史上最有恐怖和暴力感的蒙太奇段落敖德萨阶梯,这个被大多数电影学院当成示范的段落也因为不太相同理由为许多导演运用,这里我看到的是悬崖,而那个瞳孔让我们回应了达利曾经的惊世骇俗。在培根看电视的画面里自己形象的画面和1900英国早期导演詹姆斯·威廉森的作品《饕餮(THE BIG SWALLOW)》如出一辙,在艺术品里这些致敬性的镜头显示了电影的传承和导演对于电影的了解。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它不仅把握住了时代更向观众展现了画框背后的精神世界。我们总是兴高采烈地画地为牢,却在衍生责任的时候选择脱逃;我们总是沉迷肉体的快感却看不到别人因此的苦痛和失望。

  影片有许多变形的镜头,它是环境和人之间的对应出现的缝隙,这道缝隙就像是云层里透出的折光,被注视的一瞬间,引爆生命的激情。

  它真正意义上显示了人被紧闭的心智在视像之外的突破,玻璃和镜子在西方电影里有着弗洛伊德式的梦魇象征,人在自我和他我间相互镜像,没有一个是真实的,真实在目光的逼视下瞬间枯萎,没有一个不是真实的,你的以为就是天下的一切。站在摄影机跟前的培根将什么留进了将来注定为艺术史瞻仰的面孔。

  人言的世界战胜了客观,我们在存在与虚无里潜行。

  感情是很难以任何形式衡量,消逝和发生都有太多的偶然,异性和同性爱都是一样的,在那个肮脏的雨夜乔治失落了,他无法穿越那堵冰凉的墙,他也无法找回曾经,时间让发生平常,时间让一切成为过去式。

  一个臂上蛇型和骰子相交的图形里是上帝,作为无声的行路《The Last of England》的剪辑,导演对于影像的作用十分清楚,那个来自于培根画作里的血红小人,鬼魅般一再出现,在坂本龙一低沉、阴怨的音乐里惊魂不定,感情是不需要言说的,细微的差别对方就能明白。失落的沮丧在那深渊一样的螺旋梯下堆积,当背叛发生一切就没有了复合的可能。

  被伤害的在无望里,人会迷失,这种迷失产生的后果或许就是死亡,培根怅然的目光穿越乔治的黑白照片,哀怨燃烧,骷髅狰狞,就像他自己所说:死亡就是几根骨头加几颗牙齿。

  焰火很快会吞噬一切,可是,昔日却因为午夜每一次的战栗而折磨自己,尽管,没有人会审判背叛,可是,情感的天平上泣声沉重。

  弗朗西斯·培根作为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画家所描绘的是属

  于那个年代的人性焦虑和恐慌,这种20世纪以及此后年代的时代病在影片里通过那个鬼魅般的红人呈现,最后,培根在没有墙的屋子继续作画将孤独而无望的境遇直观化,为了刺激,伤害或被伤害。

  在现代派的绘画里,重要的不是作品的肖像感,而是心境,它需要观众的逼视。

  【附录:影片资料】

  《画家培根的肉欲与恐惧(Love is the Devil)》英国1998

  编导:约翰·梅伯瑞John Maybury

  音乐:坂本龙一

  主演:德里克·雅戈比Derek Jacobi、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片长:90分钟

  奖项:1999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影展最佳影片,1999斯洛伐克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1998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最佳演员,1999晚间标准英国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1999葡萄牙国际幻想电影节最佳导演。

  个人评价:艺术性9,欣赏性8(优秀的现代派作品)

  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上午7时25分 云间 寒鸦精舍 雨中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情迷画色》影评(七):皮囊

  皮囊

  大家都在作茧自缚。我们诞生在一个不幸的年代,我们已经没有逃避被注视的可能,于是,戏装上阵,娱人娱己。 ——弗兰西斯•培根

  一、 漩涡之外

  那一位画那些可怕的画的人。 ——玛格丽特•撒切尔

  子夜是一天中最纯净的时刻,杂乱的画室中,画家在画板上勾出一个黑色圆圈,转身,逼视镜头,自己的阴影镶嵌在圆圈里。

  他要攻陷你,当你无意间瞟了一眼他的画,心中的木马崩解,惊恐如一队士兵外涌,一场屠城,在你意识底层耸立起弗兰西斯•培根这个名字。你接受这种残酷,它源于作品的真实及画家揭露真实的骁勇甚至暴戾。

  他笑话你,他,“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

  他的风格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扭曲的肉体,惊惧的脸孔,反复临摹。痛颤的躯干被封锁在空间里,后景单调如同历史不厌其烦的笑剧。执着需要英勇,或英明,或愚勇。愚勇势必隐泯,英明才有余勇。在他,随心便是。肉有一种美,新鲜的来不及谎言或已遗忘谎言的载体。他有自己的世界。

  一个难以被分类的人,约翰•拉塞尔如是说。画家的童年满布着哮喘病以及对狗和马过敏的可怕经历。吗啡的分量势必要增加,再加。腼腆的男孩,变装癖,站在镜子前搔首弄姿,身着母亲的贴身衣物,终于被父亲撞见。逐出家门。父亲曾是军人,后当了赛马师。谋生之路坎坷艰辛,他曾是电话接线员,是地毯、家居设计师,但越来越是培根。排斥被划入任何规范中,培根,同性恋。“婚姻无法将我束缚。”他说得很“傲慢”。 “人不过是一个意外”,他对自己的家族史缄口不言。傲慢只对别人,对自己的心很忠诚,一场艺术展,毕加索一百零一副画,引他走向艺术之路。

  二、 皮囊之内

  Love is the Devil,《情迷画色》,译成中文如此靡俗。电影里一段长镜头,培根站在镜前,刷牙,上发胶,抹粉,挑睫毛,涂唇,一连串的动作利索而妖媚,气氛诡异,胁迫感步步紧逼。艺术不仅存在于艺术品中,更是艺术家生活的一种气质,延伸到方方面面,艺术与现实统一,构成独特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明的导演将艺术家的气质注入电影中,使得两者相互映照。

  《情迷画色》,情,迷,画,色。被拆分的靡俗也有了概括力。叙述是片段的,勾连起情欲世界与画作空间。夸张的长镜头中,小偷乔治落入杂乱的画室,导演心软了,时间拉长,安慰被匆促命运愚弄的人们。画家不比小偷高尚:要么报警,要么上床。苍白沉重的身体压到另一个浮肿的身体上,不够,画家盯着对方。性虐,他的眼睛要求。镜头与人物都被拉扯扭曲,一个浑身鲜血的小人不时穿插进整体的叙事中,像步步临近深渊的灵魂。与培根的生活如同一场梦魇,乔治的精神涂满了斑驳的色块。

  挣脱这种恐怖,试图步入画家的世界,一个肉铺,“对一个画家来说,这里有肉的颜色散发出来的伟大的美。”画家的目光逼视着孤零零的肉体,专注而亢奋,迷痴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愿望?

  逮住“我”,将它扑倒在地,铐起来,冷峻地审讯。它曾在20世纪的兵荒马乱中逃逸,那场炸弹的雪,痛苦、孤独、欲望、冷漠、厌倦纷纷落下来,虚假的面具却牢牢焊接到脸上,世界浑浊一体,人们选择逃避,抛弃自我——再也忍受不了痛苦了,痛苦那么大。可是痛苦是思考的前奏,无痛的幻梦如同毒品,幻觉不足凭,后来的幻灭太过汹涌。培根的痴迷,在于躲入肉体中的本质。

  时光流泻,受难系列,教皇肖像,单联三联头部,培根的画作寻找居所,委拉士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被改成了一系列教皇肖像习作,模糊的面孔仿佛难以抹净的罪行,嚣张气焰掩饰不了内心的恐惧,这是一种虚弱的凶狠残暴,一旦被看穿便自行萎缩,原作中欲盖弥彰的黑暗面被无限量地引爆。

  三联画,不同角度的冲击。背景极简,几乎平色,烘托功能还不及浓稠的肉体本身。笔触粗犷大胆,留下暴力的痕迹,仿佛曾被猛兽的利爪撕扯过,肉体虽已七零八落,仍可辨别出线条的走势。画家做着精确的解剖。记忆深刻的,是一张肖像,肉色的胶体,被一些立体几何物刺穿,圆柱体直接穿透脑门和脸颊,另有圆形的空缺狠狠砸到脸上,似手表的表盘,伤痕累累的面孔被时间撞击,被现代欲望贯穿,而自我仍需保持大致的轮廓。图像被定格,一瞬间,令人想起无数电影中的杀人场景,摄像机逼近,受害者死前最恐惧的表情(那种表情如此的剧烈,灵魂出窍,只有最安祥的睡容能与之媲美),而培根确实也会用照片进行创作。培根在这些画中领悟到某种真相。

  三、 逼视之中

  “If you can talk about it, why paint it?''

  乔治自杀后,死亡与腐朽的主题越来越多地挪入培根的画作中,沉默的(他们拒绝被理解,没有倾诉的想望,陷入绝望)雄性的肖像被禁锢在幽闭的狭小空间内或几何框架中,阴郁的气氛浓烈成气质,画作并不抽象,具体的人具体的存在,但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人的脸上或体内找到相似的东西。

  矛盾即命运,无法化解,只能和解。整洁光鲜的外表包裹着血肉模糊的自我,身体总是太臃肿,目标总是太轻盈,人们在挣扎与懈怠间翻滚,渴求的目光赶得太急,躯体与灵魂被远远甩在后头,培根画中的人物显得痛苦无助却又冷漠自持,因为那根本就是极度残缺的意志的遗骸,做着相对独立运动。

  对这些真相的揭露,正是艺术家的痴性所在,“痴”即病态的“知”,一切的一往情深,病即不平衡,偏向那被认为是最本质的部位。一以贯之的前提是心有所属。因为明白,所以专注,你有“不求得”,它有“求不得”,真正的陶醉是难得的,它必有“我”在里面。

  我即他人,人生绝妙的矛盾。个人的表达总归于对自我的说服,因为“自我”花去最多的时间去窥探,勾起经久不衰的欲望,这欲望膨胀扩大,既排挤了他人,又稀释了自我,孤独与空虚紧随其后。不断地表现自我,这是存在的凭证。马蒂斯巧妙编排的色彩舞蹈,毕加索对女性难以自拔的欲求与畏惧,达利神秘而又幼稚的张扬和底层的软弱,梵高的孤独自信崇圣,培根的痛苦恐惧暴力——美的容貌千变万化,它占有每一个人。

  存在的面目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教皇英诺森十世时而夹在两块肉中间,时而手持雨伞面容被埋没在密集的黑线中,有时又简单地坐在前景中,嘴巴大张,口腔里浓稠黑暗,另一组画中,粉色的躯体孤立在椅子或桌上,脖颈长引,双耳下拉,张开的嘴里两排齐白的牙齿,唯一不见踪影的是眼睛,像一只饥饿的觅食的生物。但是无论如何,你总会“知道”这是“人”,扭曲变形的意图是让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同时也在拷问观者,逼迫他们走到承受力的底线,以暴力强迫他们接受。

  回头开头培根的那句话,我们已经无法逃脱被注视的命运,可是当看见那些仿佛处于漩涡之中的肖像时,你不但感觉到画家逼视本质的强烈欲望,而且也不禁要想是什么激起这股欲望的。被逼视之物本身?

  如同羊羔一般的猎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真正的诱猎者,是上帝。

  2012

  旧文如斑.2015

  《情迷画色》影评(八):Study for a Portrait of Francis Bacon

  好基情,现在还为乔治在SM开始前耳边那句轻声的sorry为之春心荡漾,但其后就被扭曲的黄绿主色调画面勾过去了,电影透露着隐性的暴力感,渐渐的扭曲、崩离、毁灭,直线下坠。弗朗西斯后面的妄想让人不把你往恋尸癖处想都难。尽管一开始我是动机不纯找来这片,但没过多久,就发现不得了,无意间挖出个超棒的电影来。

  H时的画面可谓是模糊不清,顶多两个肉团绞在一起,偶尔裸一下,但,这不是重点,乔治在被弗朗西斯干柴烈火榨的一干二净甩一边后怎么看都觉得弗朗西斯这货实在是太糟糕了,一晚的爱恋外加其后几日的温柔,接着就甩掉乔治另找男人happy去了,怎么看都是糟情人的典型代表嘛。

  许多特写镜头都拍的很美,信息量激增,例如画室里弗朗西斯站在乔治躺倒的正中央、洗手盆前各种收拾、脱衣服、掐烟头、困兽之斗表现甚好。对!脱衣服那里,明明没有脱得全裸,但不紧不慢各忙各的脱衣有种说不出的色情感,直戳萌点,小鹿乱撞=v=

  配乐胜赞,开篇就让人感觉很危险、扭曲、压抑,但这是很耳熟的危险感,总觉得在哪里有相同的体验,后来看staff发现原创音乐居然是坂本龙一!突然理解为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所谓音乐风格就算是坂本龙一这样各种题材都涉猎的神样,你还是能听出其中微妙的基因信息。龙一,我是你的脑残粉=w=

  【影片很短,只有80多分钟,故事也几乎没有,只是以结构主义方式把培根生活的各种片断串联起来,连缀成培根同性恋情的爱情絮语。影片大量利用玻璃和变形镜头,展现了一个扭曲变形的画家世界,充斥着影像的碎片和怪诞的噩梦,如果不对培根这个人物有所了解,几乎很难理解影片的细微暗示。没有培根成就的仰视,也很少具体画作的展示,影片反映的只是培根的精神世界,甚至这也很多是从乔治身上折射出来的。影片结束时,培根仍旧只是个谜,不知如何开始,也不知将如何结束。】

  准确来说,电影算是弗朗西斯·培根的伪传记电影,但我对这个人一点都不了解,所以顺便把《情迷画色》当成对弗朗西斯的初印象来看了,上面括号里的文字是google来的,他倒是说中了一点,因为对弗朗西斯这个人跟他的作品完全没有任何认识,电影中的零碎片段、对白、暗示几乎无法像fans一样立马做出解读,但就算是个不了解他的人纯粹看这片也还是被他吸引了,扭曲的爱恋,极致的暴力,怪诞的异化,艺术家危险的倾向,零碎的镜头片段依旧挡不住我对这个陌生人产生好奇,他的作品应该会是我喜欢的类型。

  :又发现一个人气演员出演gay片,莫非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所有的知名演员都有在成名前要拍gay片的传统?!嗯。。此传统甚好!继续挖掘!!

  中文译名:情迷画色   

  片 名:Love Is the Devil: Study for a Portrait of Francis Bacon   

  更多译名:爱的恶魔:画家培根的肉欲与恐惧    

  地 区: 日本 | 法国 | 英国   

  影片类型: 剧情 / 传记   

  片 长: 90 分钟   

  对白语言: 英语   

  混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上映日期: 1998年9月16日 加拿大

  演职员表

  导演: 约翰·梅布瑞 John Maybury   

  编剧:约翰·梅布瑞 John Maybury   

  演员:德里克·雅各比 Derek Jacobi ....Francis Bacon

  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George Dyer   

  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Muriel Belcher   

  巴利·沃尔什 Baillie Walsh ....Person in the Colony Room Club

  制作人:   

  浅井隆 Takashi Asai ....executive producer   

  en Gibson ....executive producer   

  Yvonne Isimeme Ibazebo ....line producer   

  Chiara Menage ....producer   

  Frances-Anne Solomon ....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坂本龙一 Ryuichi Sakamoto   

  摄影:John Mathieson   

  剪辑:Daniel Goddard   

  艺术指导:Alan MacDonald   

  美术设计:Christina Moore   

  服装设计:Annie Symons   

  视觉特效:Simon Giles   

  副导演/助理导演:Olivia Lloy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Deborah Sab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Jojo Tulloh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幕后制作

  《情迷画色》的英文原名的意思是《爱是恶魔》。在培根的眼中,绘画、肉欲、爱情,是始终缠绕的主题。影片的结构极其散漫,时常出现的场景有艺术家们聚集的酒吧、培根的画室、卧室,以及各种交际场所。通过这些似乎不相关的情节的串连,创作者把握了某个时期培根的创作和生活的关系。 

  乔治从天而降,影片用一个非常夸张的长时间的降落来表现,他突然进入培根的生活,成了他的模特、情人,继而发生一系列的事情:虐恋、吸毒、自杀……培根的画作时而出现在影片中,培根的画外音也一直伴随着叙事。培根的生活、培根的画作和这部表现培根的电影,在风格上达到了一致。 

  影片中很多地方都通过广角镜头拍摄人物变形的脸,还有很多曲面镜的反射也扭曲了这个世界的形状。这很直观的让人们看到了培根的世界,他的生活触碰了很多的社会禁忌。同时,这也弥漫在他的画作里。 

  现实中的培根,深受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影响。也有很多奇怪的画作:一个全身沾满血迹的人躺在床上、一只被屠宰的动物身上被夹牢的部位、一个坐在椅子上狠狠抽烟的人……都是培根的表现对象。 

  在做导演之前,约翰·梅布瑞曾经是画家,他很精准的抓住了培根绘画的风格拍摄了这部影片。影片中还经常出现细腻的烧烟头的影像和声音,对于培根来说,这其实意味着虐恋的快感。还有框架做成的厕所里,乔治对着马桶呕吐;纵深很长的螺旋楼梯,俯瞰上去有种令人惊悚的美感……就是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索德伯格邀请他拍摄了《灵幻夹克》。相似的经历,使得梅布瑞和德里克·贾曼的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封闭的空间,虚拟的手法。英国电影史上记得住德里克·贾曼,就也记得住梅布瑞——这位导演年纪轻轻已经崭露头角。 

  蒂尔达·斯温顿也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女同性恋艺术家的角色,经常拿着酒杯,操着英国口音的脏话,远不同于《奥兰多》或是《爱德华二世》中的角色,但是同样精彩。 

  培根在20世纪的画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影片虽然不是传记,却也是研究他的重要范本。

  记于2012-01-06 15:52

  《情迷画色》影评(九):恶魔情诗:少年,到我床上来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到我床上来,或者被警察带走。”

  这是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第一次遇见乔治·戴尔时说的第一句话。

  1963年,在南肯辛顿郊区的一间马厩改造成的画室里,有一位穿着夹克和邮差帽的小贼造访,他像个折翼天使般从烟囱掉下来——奇怪的房间,墙面被颜料涂得斑驳不堪,地上则凌乱地四散着照片和画布,上面都是一些被剖开的肉身和扭曲的裸体,支离破碎,鲜血淋漓。

  身后的门突然打开了,我们胖胖的,54岁的培根先生就站在门外,对着这位名叫乔治·戴尔的英俊小伙说出了上面那句台词。

  毫无疑问,乔治选择了前者。

  按照某种说法,这是一个小偷与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生活交织的瞬间,但从另一个侧面,这也是一个迷茫的年轻人遇见一位年长的同性恋,从此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的一天。

  事情的悲剧性正在这里:乔治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恋,他是在诱惑与胁迫中被卷入这个世界,而培根却很清楚他从一开始想要的就只是“到我床上来”。

  1998年,约翰·梅布里用情感张力十足的镜头拍下了培根与乔治这段伟大而又悲伤的故事,《情迷画色》。

  片中扮演乔治的演员,正是后来新一代007的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虽然当时他还没有锻炼出巨型肌肉群,但也不难想见他身体的状况:健美、棱角分明、青筋凸起、充满爆炸般的活力,像个运动员。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培根为他作画,看上去就像一团揉搓、扭曲在一起的肌肉。

《乔治·戴尔肖像》· 1966

  后来这幅《乔治·戴尔肖像》在伦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举槌,卖了42,194,500英镑(约4亿多人民币)。

  与乔治的交往极大地激发了培根的创作热情,这幅画被认为是培根给自己众多同性情人画的肖像里最出色的一幅。当年他们住在一起,培根常常让乔治坐在自己画室的中央。乔治不懂艺术,翘着腿抽烟。

  创作的过程充满了暴力,大红的颜料被掷在画布上,直接挥舞双手涂抹。最难把握的是人脸,相较之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切割重构,培根笔下的人脸更加动荡不安,肢解和扭曲,残缺不全的器官被混乱地组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评价培根为:“描绘恐怖图景的可怕男人”。

  回到影片,其实这部传记片最令人惊喜的正是用镜头捕捉到了培根的这种“恐怖”画风:

  艺术史学家马丁·哈里森说:“培根会被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吸引,就像他自己的阴暗面,喜欢在肮脏的俱乐部游荡,酗酒、赌博和淫乱。”

  影片中多次出现培根带着乔治混迹在各种声色场所,同性俱乐部中的场景。透过玻璃杯的切面,人物被扭曲成了怪异的模样,他们粗俗随性的闲聊,打发旺盛的精力和无聊的时光,谈论性,谈论群交和出轨。

  女神级演员蒂尔达·斯文顿也在片中出演了一个粗俗的同性恋,被拍出来的样子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几乎没有一个镜头能完全看清人脸,虚焦和广角让人的形体不断发生变化,仿佛流动在四处暗涌的精神海洋。处在这样的场域,培根有种如鱼得水般自由,在这里他不是什么大画家,只是个口若悬河的毒舌男人。

  给他的画面也参与了扭曲,甚至扭曲之后的培根显得更为真实。

  但是乔治,给他的镜头总是正经的,他英俊的脸有时会出现一群奇装异服的人中间,显得那样突兀。他恐怕也搞不十分清楚这些人是谁,在这里做些什么,说的话题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

  他就像是被丢进人间的婴儿,是局外人,正如马丁·哈里森所说:“培根热爱冒险,在艺术和生活上皆是如此。戴尔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崇拜弗兰西斯,就像一个宠物小狗——这也将他置于危险境地。”

  导演并没有给他们过多性爱的镜头,大多时候是《广岛之恋》式的局部肌肤特写,在富有仪式感的光影中,二人的关系就像一个无解的谜团,敏感、神秘,充满不安。

  这个画面模仿了培根67年的三联画《躺在床上的人物》:

《躺在床上的人物》· 1967

  不单是人物,床、背景甚至灯泡都处在变动当中,床上的二人翻滚着,辨认不出彼此,面部隐藏在了肉体当中。

  据培根的好友,他传记的作者迈克尔·佩皮亚讲述,乔治·戴尔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温柔的人,但这却成了问题所在。

  1970年培根在与乔治情人关系的最后一年,他为乔治画了一张肖像,看起来与哲学家尼采颇为相似:

尼采(右)

  培根曾说自己的梦中情人就是“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身躯,配上尼采的心灵”,无论是身体或是精神上都比他自己更加强壮,更有征服欲。

  影片中展示了培根在性爱中的受虐狂倾向,他无比渴望一个有着“超人”一般体力与意志力的,古希腊式的少年来征服自己。

  但显然,说话操着苏格兰口音的伦敦小子乔治·戴尔完全不是这样的人,培根在乔治之前,乔治之后的情人里,也根本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影片中亦呈现了培根的这种偏爱,带着乔治去看拳击比赛,并称之为“完美性爱的前点”。当擂台上的拳击手互相殴打,甚至将血喷溅到他脸上的时候,画面与音响在瞬间轰鸣,远超一切的高潮来临,那恐怕是培根在与男性关系中追求的终极快感。

  但快感,总是冷却极快,面对培根的不羁与疯狂,乔治越来越陷入了迷失,他酗酒,经常做一个自己浑身血浆在悬崖边缘的噩梦。

  面对乔治的脆弱与孤独,培根开始感到不屑与无趣,他粗暴地对待乔治,另寻新欢,甚至在暴雨天把乔治关在门外,自己则享受新鲜的肉体。

  当崩溃边缘的乔治对培根说“我爱你”的时候,培根却讽刺地问他这些口号是不是从电视里学来的。

  1971年夏天,培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法国《艺术鉴赏杂志》在“年度世界十大重要画家”中将他列为第一,而他的个展也即将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有生之年得享此声誉的,除了毕加索,就是培根。

  培根带着乔治来到巴黎,因为他是每一幅画的模特、主角,是培根创造力井喷时期的缪斯。然而乔治,却在巴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结,他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与酒精,躺倒在了高级酒店的浴室里,终年36岁。

《乔治·戴尔》· 1972

  许多年后,培根画下了一幅名为《乔治·戴尔》的三联画,纪念乔治·戴尔的死,画面充满了憋仄、黑暗与挣扎,一个赤裸的男人瘫倒在马桶上,身体底下流出不可名状的黑色物质,仿佛灵魂飘离。如此热衷男性蓬勃生命力的培根,用他恶魔般的画笔为乔治书写下最后的冥曲时是何种心情呢?

  影片的名字叫做Love Is The Devil,翻译过来应该是《爱是恶魔》。培根从来没想过爱,他讨厌所谓的“亲昵低语”,只希望享受与年轻男子的性爱。对他而言乔治·戴尔意味着什么?谁都不知道。

  影片结尾导演为培根安排了一场救赎,在旅馆空无一人的浴室,培根见到了他想象中的,死前最后一刻的乔治。

  他伸出手去,尝试抚摸空气中早已不在的虚无身体。

  这就是,“堕落的怪物”弗朗西斯·培根与他的情人乔治·戴尔的故事。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微信(MovieBase)

  合作、约稿、勾搭请私信~~~

  《情迷画色》影评(十):「Quotes」

  「Like a bomb exploding in reverse. Thoughts, ideas... fragments of images. Shards of memory, like shrapnel, all come back to me, and are forced back out in a cruel pastiche of experience.」

  「And who might you be? You're not much of a burglar, are you? Take your cloths off. Come to bed. And you can have whatever you want.」

  「Champagne for my real friends, real pain for my sham friends.」

  「When I went into the house of pleasure, I didn't stay in the room where they celebrate acceptable modes of loving in the bourgeois style. I went into the rooms which are kept secret and I leaned and lay on their beds. I went into the rooms which are kept secret which they consider it shameful even to name. But there is no such shame for me because then, what sort of poet, and what sort of artist would I be?」

  「Some seem to think my work is drawn from an expression of horror, which has never really concerned me. Pleasure is impossible to define. And I feel horror occupies much the same territory. But, you see, I'm optimistic by nature. I'm optimistic about nothing.」

  「I watch him while he's sleeping. A prisoner of dreams. Fighting the battle he's always going to lose. But I'm powerless to help him as I'm powerless to help myself. So I watch and wait.」

  「This painful inability to sustain relationships. The selfishness my work demands leaves no room for an emotional self. Can tenderness ultimately only manifest itself in the motion of a brush? Even this remains invisible. The visceral reach, running fingertips along the curved notches of a spine. The line of a femur, the curl of tendon into muscle. The smell. To violate, desecrate, to examine a person from the inside, eroticizing the white shirt cuff glimpsed beneath a dark suit. The girth, the solids, the sack of flesh, just offal bags. Ruminating intestines. Fine wines filled and swilled with rich food, trying to create some distance between myself and some dead lover.」

  「We're all in our own private personal prison. And you never see the blood until your throat is cut.」

  「There's a fleeting substance to reality. Ghostlike deposits. Sometimes, a man's shadow is more in the room than he is. The void which spreads across his face as he daydreams is the void of death.」

  「Once a stone has been polished, you can't return it to the rough. A flower that has been picked has only one fate. That's why whores consider it bad luck to receive cut flowers. They know that they are going to die.」

  「They say you're pure horror. The morbid poet of the world of evil. Great artist. Great art. Evil and vicious.」

  「What mad misfortunes make his eyes blaze with despair? I dream of some tough lover. Big as the Universe, his body blemished by shadows. He'll crush me, naked, in gloomy bars between his golden thighs. A mundane yob transformed into an archangel. Is my lover to be my assassin? Or I his? Loneliness - my only true companion - will always rival any lover. Its greedy desire... always drive a wedge between me and any contender for my company. And I question myself; do I possess some inner destructive demon?」

  「Every time the chance of death. First the waiting, always and endless. A form of time inexpressible. Seconds stretched across expectation. And always endless.」

  「What about Paris? Am I still coming?

  ↓

  The man had killed the thing he loved and so he had to die. Of course you're coming. You are the exhibition!」

  「George is becoming tedious. He's a tragedy waiting to happen. It reminds me of my dear friend Peter. Like George, he was a little bit greedy. A sort of compulsive joke which no-one knew was funny. There was an inevitability. His shadow always chasing him.」

  「The paintings of George are like exquisite love poems. That's the irony of the George pictures. You seem to put more into the work than into the relationship itself. And, ultimately, you suffer just as much.」

  「Those who forget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George, I am a painter, this is a studio, that is a painting. You are in the way.

  ↓

  ut it's a painting of me. Not that anyone would bloody well notice.

  ↓

  Thank you for the critique, George. I feel much better now I know where I stand. After that enlightening discussion, will you just piss off!

  ↓

  Will I see you later? Tomorrow?

  ↓

  Oh,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In all the motor accidents I've seen, people strewn across the road, the first thing you think of is the strange beauty, the vision of it, before you think of trying to do anything. It's to do with the unusualness of it. I once saw a bad car accident on the large road, and the bodies were strewn about with broken glass from the car and the blood and the various possessions, and it was, in fact, very beautiful. I think the beauty in it is terribly elusive, but it just happened to be the disposition of the bodies, the way they lay in the blood.」

  「George's suicide attempts are so adolescent. Of course it's a cry for attention but he seems to turn it into a sort of art. He never really wants to die. He just does it to find out if he can hurt me.

  ↓

  I know how much he means to you. And I know your tastes lead you onto the beaten track, but I know George and I know he'd never really hurt you.」

  「Time is not a healing instrument of all. Bollocks. I'd miss her. I'd miss her sweaty armpits. Her socks. I'd miss the stubble dried round the bathroom sink when I go to shave. I'd miss the sound of his key as it turns in the lock. I'd like just one more night of cowering under him. One more night of love, of true affection. And a few more days of tenderness. But, after all, in the end, what's left? A pile of bones and a few teeth.」

  「I love you, Francis.」

  「Everything is running down. The sun is burning out, the stars are burning out. It's the only thing in life that's certain - that it's all running down. It's all dyin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