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星尘往事》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星尘往事》经典观后感集

2018-10-15 01:1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星尘往事》经典观后感集

  《星尘往事》是一部由伍迪·艾伦执导,夏洛特·兰普林 / 伍迪·艾伦 / 杰西卡·哈珀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星尘往事》观后感(一):140字+

  “我对自己看法很现实。我说我从来没拍出一部伟大的电影,有人觉得说得太严重了,或者是虚伪的自谦。当我将我的人生体悟戏剧化,人们说我愤世嫉俗。但他们说得都不对,我只是在说真话。我觉得自己是个电影工匠,一直不停地工作,而不是每三年去走走红地毯。我并不愤世嫉俗,离艺术家也差得很远。我是个幸运劳动者。”

  《星尘往事》观后感(二):生命意义真实爱人、爱事业

  IQ高达1600的外星人ET对woody说:Anyway, 你也不是超人。你是个喜剧演员。你想真正服务人类吗?那就说更有趣笑话吧。

  Woody借影片里一个忠诚粉丝说: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生的主题,以及人与人相处要真实。

  影片结尾处一对老夫妻对话:太不可思议了,他就靠这赚钱?我还是喜欢情景剧,或者有故事歌舞喜剧,不会那么沉重

  《星尘往事》观后感(三):电影散场,生活继续

  关于电影的电影,戏中戏中戏,伍迪致敬费里尼《八部半》。伍迪说过,“如果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不存在,那可怎么办,如果是那样,我一定多付了我的地毯钱。”是啊,电影散场,一切不过是电影,在那一刻其实孤独的站在戏院里的已经不是桑迪,而是我们可爱的伍迪小老头了。人生如戏,“我不想再拍喜剧片了,因为在生活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人们的痛苦。”唉,爵士乐继不停,痛苦和绝望的人生还将继续。

  《星尘往事》观后感(四):致敬八部半

  在架构甚至主题上致敬八部半!自己创新的作品不受观众和投资制片人喜好,从早年人生经历里汲取营养!一些琐事,粉丝将自己团团围住,就像看笼子里的动物,猎奇。

  做一个会写会导会演的人真好!这是导演少有的略显严肃沉闷的作品,但当导演在片尾处喋喋不休时,你发现这依旧是一部伍迪艾伦的影片!思考嘲讽,如何对待作品和创作者,如何平衡情感生活。但和兰普林忧郁美丽知性气质特别的搭。

  一个曾是自己灵感缪斯,但现在饱受精神折磨、一个月只有两天开心的妻子;一个长得酷似妻子的法国情人,却和丈夫离婚、想带着两个孩子和自己结婚;一个自由聪慧单身女性出现过两三次像梦露一样白衣性感女子

  黑白色的电影,却让人意犹未尽,不停思索

  《星尘往事》观后感(五):少了点讽刺,多了点对人生的平静思考

  电影里的讽刺镜头其实是比一般多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讽刺的意味确实很少。观众的各种傻问题举动都拍了不少,都很真实,都很一针见血;但是都更像是在平静的叙述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里,有很多来自别人的愁闷,有来自对世界上的苦难阴郁思考(癌症协会),也有一见倾心女人。其实世界就和dori一样,一个月里有那么两天十分美好,但剩下的28天里都是灾难。但就是那两天,也足以深深把woody迷住。所以,我觉得他这次就是在用一个平静的心态,有点头疼地在探讨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这没有意义的生活,面对生活的各种嘲讽,而且绝对不是在攻击他的粉丝(他肯定也不会喜欢粉丝这个群体,因为任何群体一旦壮大之后品质就会无可避免地变为和大众的品质一样,但他绝对没有在攻击粉丝)。

  最后他想通的原因,应该就是:虽然生活里有各式各样的人,而大部分人是不理解他的,但是就那么两天的美好,应该也足以使得生活有意义。这种思想在结尾应该也有所体现:影片放映结束,只有一个人明白了他在讲什么,而那个人的同伴只是在符合他,用的一句话还是“yes, he's always been very heavy”,讽刺意味还是很浓的,但我想不是讥讽,只是在平静的描写生活;然后就是几个演员,讨论的不是自己的体型口音,就是导演的接吻风格完全无意义的闲聊);还有就是不喜欢电影风格的,包括那对老两口,完全不能接受电影的风格;人都离场之后,导走回来,捡起眼镜布,擦擦眼镜,环顾空旷剧场,平静地环顾痛苦无意义的生活,从中找到了那么一点美好。

  总结一下,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水平算是伍迪艾伦作品里水平比较高的,从头到尾紧扣一个主题: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无意义又充满痛苦的生活;对“痛苦”的描写恰到好处,整个对人生的隐喻也很贴切,后来一下变得豁然开朗也不突兀;音乐画面什么的就不用说了,stardust加上自己吃着东西望着Charlotte Rampling趴在地板上看杂志那段,真是绝了。

  《星尘往事》观后感(六):Jazz Band Paradise

  对纪录片中提到的这部尤为念念不忘诚恳。头尾尤其震撼

  中间一大段杂乱无章,恰恰符合框架中要表达的nonsense。

  这就是WA的人生观吧。终极疑问并无解答,只得自慰:这糊涂阴郁旅途中彼此相伴的回忆就是唯一可紧握之物,纵使渺若星尘雪后无痕。“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承认运气地位,是智慧也是谦卑

  Dorrie——除了美一无所是之“物”(不可为人伴),good for only two days in a month,其余时间等同麻烦废物——却莫名叫我迷恋。当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含笑如花映入我眼中,那甜美静默仿佛在燥热难耐时空中撕开一隙通往永恒宁静——教我如何可以不爱她?

  ——而我终将明白那只是幻影(How do we decide something is an illusion? For it lasts too short. Rediculous? Or realistic? ),从而离弃她,去投入灼灼烈日下实实在在的一点凉荫——与可以理解可以依靠可以互动可以抚摸可以成家立室养育后代的Isobel相吻相拥,尽了这旅途,就算中途吵闹以至分道扬镳,总也算流程齐整像个模样

  ——反正这趟车的终点是开往垃圾场,或像垃圾场似的荒凉度假村。你如何分辨它到底是垃圾场还是度假村?谁给它怎样的名义?谁断定它的实质?因为挂着度假村的牌匾就是度假村?因为堆着“垃圾”就是垃圾场?(“垃圾”又是谁的定义?)Anyway我在那里并不开心,管你叫它度假村还是垃圾场。

  ——而我心目中的天堂,不过是一队Jazz Band,在白茫茫云雾欢快地合奏。那松松垮垮的旋律,与云中的天堂不是很相称吗?不是交响曲慷慨激昂,亦不是赞美肃穆巍峨。That's already paradise as far as i, some petty dust-like creature, can imagine and expect, as i've known nothing better.

  《星尘往事》观后感(七):O Dory

  她看向镜头,念出那句话,我就他妈地哭了。三点半爬起来看大选。头疼。Florent上次和我讲艺术是唯一的救赎,我还嗤之以鼻。我说你这是在逃避。他说不我这是选择。我们挥一挥手,agreed to disagree。我大约是这座冰冷城市为数不多的几个,清冷的早上等待戈多的人。等待戈多,戈多堵车,我的脑子也堵车。想起Henry James有个novella叫什么我忘了,讲一个痴迷于等待的男人在等待本身中错失了等待的那件事。当你等待一件事,永远不是太早,就是太迟。

  老头永远在讲human suffering,我总模糊地认为这只是一种暧昧的表达。你关于suffering又知道些什么呢?那天和Y讲说巴黎还是安全的as long as you look poor you're fine. He said well actually we had this contrary theory that rich people are safe everywhere. only the poor suffer. I said, gosh, this "we". he said, yeah rich ppl sorry.

  你从来不用为生计东奔西走,你只需要把自己搞得一团糟,which is tremendously (lol) easy,然后用艺术包裹起自己的shittiness拿去换钱,well,换钱也只是一种形式感,很微妙的,你不需要这个钱。

  但dory讲“I can't be alone; but I can't be too close”我还是不怀好意地哭了。感觉被世界狠狠打了一拳还不让还手,非常委屈。记不起上一次掉眼泪是什么时候,yah,依旧是一个相当流于形式说法。非常委屈的时候很难得了。总之一定不是为了自己。自己的事情,只会觉得好笑,讲成笑话,无声喜剧。

  只是睡得太少,昨天面试问我bucket list,我讲always hopelessly in love. 我说这个其实挺难的。我的妈,我想我是blew it了。

  《星尘往事》观后感(八):关于短评中的问题,伍迪·艾伦给出的解答

  初看伍迪·艾伦,最先记住的一定是他所饰演的那个话痨老头儿中产阶级调侃犹太人不相信宗教······但是这些角色真的是伍迪·艾伦本人吗?在访谈录《我心深处》中,伍迪·艾伦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星尘往事》中的几段话可以解决短评中“这个老头儿就是伍迪·艾伦”的问题。

  史提格:我最近重看了《星尘往事》,这部电影对我仿佛是某种启示。其实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很多年前,当时我就非常喜欢,但它的影响绝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显地显现出来。

  伍迪:那是我的得意之作,但在美国口碑极差,收到了很多负面评论。我不知道在欧洲是否如此,但美国人对它的评价不堪入目。不管怎样,它都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史提格:那些批评都是针对什么的,电影的风格还是内容,抑或两者皆有?

  伍迪:不是风格,而是内容。他们以为主角不是虚构人物,而是我本人!他们认为我在向观众发动挑衅,但这显然不是电影的核心。这部电影讲的其实是一个明显患有精神崩溃的人,却在他人生的失意阶段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有评论说:“你认为影评人很讨厌,观众也很讨厌。”我说并不是这样,这不是我。我猜要是让达斯汀·霍夫曼或者别的男演员来演这个角色,负面评论也许会比现在少一点,但这只是我的猜测

  史提格:角色被误认为是你本人,这是你每部作品都会遭遇情况吧?

  伍迪:是的,这很幼稚,有些人会这么想我也可以理解,可我总期待会出现更有素养的影评人和更有经验的观众。曾经有人找到克拉克·盖博,并向他挑衅说:“听着,你以为你有多厉害······”他们把角色当成了演员本人。人们以为亨弗莱·鲍嘉是头脑简单硬汉,其实他是非常有涵养的人。我扮演过的角色从来都不是我,正如查理·卓别林从来都不是流浪汉,杰瑞·刘易斯也不是他扮演的那些古怪角色。角色里有我的影子,但从来不代表我本人。人们从头到尾都将《星尘往事》视为我的自传,但我想也许时过境迁之后会好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从此片联想到了费里尼的《八部半》,老头儿本人也没有否认,但是他说他的开头是一个在代表着贫穷列车上的男主角尽全力想跳进那个代表着富裕的列车——这也正是片子主旨,而《八部半》开头的梦境却与之相要表达的大相径庭

  《星尘往事》观后感(九):星尘往事

  重新看伍迪艾伦的电影是想在电影里寻找纽约的痕迹和那些普通的纽约客平淡又乱糟糟的生活。从《曼哈顿》开始是个很好的选择,都说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看了《曼哈顿》会让人对伍迪艾伦产生基础信任,我们大概确信会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不过看到《星尘往事》,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把时间浪费在一个小个子秃顶眼镜男不知所云的喋喋不休上,他的电影聒噪,我已经做好心准备,可是故事细节缺失特写和中近景组成的强迫人视线的镜头,剧中人近乎歇斯底里的说话说话,不停歇的背景音乐,混乱的叙事逻辑(甚至让人无法区分出哪部分是戏中戏),丑陋男女主角(长的丑,身材差,服装难看),真让我难以忍受,想关了电视去睡觉,结果神经都被刺激了,睡也睡不着。

  我非常不喜欢这种混乱的电影,这些让人很不享受的电影却还常常被冠以艺术片,大师杰作等等的桂冠。据说伍迪艾伦是要在片里表达自己成名后的迷失和焦虑,跟费里尼的8 1/2有点类似,真是个自大狂和虐待狂, 他用他的电影奚落我们折磨我们还从我们这赚走门票和口碑。

  在这部电影里找不到纽约的身影和纽约客日常生活的细节,就只好专注于伍迪艾伦的另一个永恒的主题:男女关系

  分不清他跟几个女人在搞什么,一个法国女人伊莎贝尔,带着法国的明媚和异域风情和两个烦人的小孩,他好像是爱她的,想跟她结婚,那女的不想,因为对未来不确定。一个是女演员桃丽,他也很喜欢,说她美(可是这个女的脸部线条又硬又糙简直吓人),说看着她就觉得怡然,不过桃丽有点神经质,一会哭一会乖一会象个熊一样闷声闷气跟他吵架,谁受得了这种女人呢。还有一个女的,不知姓甚名谁打哪蹦出来的,年轻,伍迪想把女演员的脑子放进这个年轻的身体然后跟她谈恋爱,这个女的是最没戏的,因为后来伍迪追问外星人该如何选择的时候他只说了伊莎贝尔和桃丽的名字,而外星人回答他,选择伊莎贝尔,因为她成熟,桃丽只能存在一个月零两天,剩下的就全是垃圾。

  我觉得我下的结论基本上不会太错,伍迪艾伦对男女关系的看法是这样的:

  1 男人可以同时爱上好几个女的,而且几乎还是必须的。

  2 男人基本上都喜欢年轻女人的身体,这种诱惑无法抵挡,男人同时也喜欢成熟女人的脑子,若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哈利路亚了

  所以从电影美学上来说,《星尘往事》是个及其糟糕的作品,而从女权的角度上来说,我真厌恶伍迪艾伦这个男人。

  《星尘往事》观后感(十):一锅乱炖

  2016年的最后一天正好是周六,我终于完整看完了《星尘往事》。

  有时候会一边放着电影一边做家务或者读书,就当背景音,最近常放的是《星尘往事》,一是儿子说好,惊叹老头儿的才华横溢。二是老头儿选的音乐好,爵士有一搭没一搭的,带着情绪。还有老头那话唠得语调听起来实在舒服,虽然不知道他在狡辩什么或者强调什么。而且偶尔看看画面,也许就是一张美女的脸,生动的美女的脸,或者老头还没衰老的样子,一切那么妥帖。就这么放了四五次吧,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中午完整看完了。

  开头部分看了多次,越看越心惊,坐在不知开往何处的列车上,一群或面无表情或表情诡异的人,似无声默片。火车开动,吭哧吭哧声音亦起,闪过对面的美女的脸。他惶恐纠结,想下车,求助无门,怎么生拉硬拽都无济于事。想在梦境中一样无助。想起费里尼《八部半》的开头也是这么无助,从高空坠落。后来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老头儿致敬非礼你的《八部半》的,一样是一个导演的中年危机,焦虑纠结。

  原来那一段是他的一段影片,他是一个喜剧导演,他厌倦了喜剧,可是制片人告诉他观众不需要现实。影片就像导演的现实,他受人欢迎,他参加自己的电影节,他接受一个个观众媒体的提问,各种打掉的不搭调的问题,他都幽默得体的回答。放一段他的电影,就来这么一次,有人尖刻有人崇拜,他总是在人群中,他回忆他的妻子多丽,美丽的兰普林啊,略带硬朗的脸,伍迪艾伦的女主角都美得惊人,各有各的美,带着独立独特的光芒。他在酒店打电话给他的情人,他的情人真的来了。说离开了她的丈夫,带着孩子来了。但是不跟他住在一起,他们谈话聊天,身边也总是围绕着人,某某协会请他参加某某请他讲座,每个人冲过来说出自己的事,不管他砸做什么。还有影迷贿赂服务员,躺在他的床上等他。他每天纠缠在一地鸡毛中,又被旁边的神秘电话女吸引,他觉得她很像多丽。片场改变了他影片的结尾,他觉得不能接受,然后各种人纷至沓来,他被嫉妒的男友开了一枪,他死了,他得到了金像奖。他说不要死,也不要金像奖。这都是他在拍的一部电影。曲终幕落,人们纷纷离去,女演员们也在议论他。

  戏中戏,几套戏纠结,一锅乱炖,没染各种线索各种人物可是都在他的才华掌控之下,这就是一个想转型的导演的生活,他面对家人,朋友,面对媒体,面对媒体,面对赞美面对崇拜也面对刻薄。

  不用想词评论了,在影片里好的坏的八卦的他全说过了,比我能想到更高妙更尖刻更深刻。

  看过这个明白他后期完全在炒自己的冷饭啊,就当年自己某一个灵光乍现的点子拍一部。可是他想拍就好。拍什么看什么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