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彼岸花》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彼岸花》经典观后感集

2018-10-18 02:3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彼岸花》经典观后感集

  《彼岸花》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佐分利信 / 田中绢代 / 山本富士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彼岸花》观后感(一):小津安二郎

  记得他当年接受不了有声电影,很有意思的一个老人,他镜头里的人都在自己世界生活,不关心政治,上学的时候学校拉片就很喜欢他的电影,说不上来的感觉。看他的《我出生了但》会很难过,简简单单却让人想哭。

  《彼岸花》观后感(二):年老以后忘记曾经年轻

  关于婚姻角色定义,这句台词中肯

  《彼岸花》观后感(三):永远的小津

  小津的作品是非常生活化的。讲述一个父亲如何摒除掉父母之命的传统习惯女儿自由安排自己的婚姻大事,从刚开始的不了解到最后的宽容直至微笑赞同,过程艰险但是结局美好。小津似乎特别喜欢长镜头的运用还有场景对称。在人物方面还是坚持一贯的正面拍摄和低角度拍摄,将人物形象表现地十分高大,这说明了导演对于演员一种态度悲伤表情和扭曲的表情从来不会展现给观众,而是用手一遮或者是侧面表现。小津的风格依旧。还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他特别喜欢用长镜头表现火车或者火车站。或许小津喜欢远行,喜欢出游,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彼岸花》观后感(四):若干年之后

  电影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小津第一部彩色电影,胶片的质感更加彰显了他的电影镜头美学,可是看完又觉得这末免太华丽精致了,精致得有点不真实

  我在想过个二三十年,我们终究要经历这部电影中几位父亲们的烦恼,也许我们也会很难抉择,那时候再来看这部电影,感受或许会更深吧!

  可就目前而言,就像我第一次看秋刀鱼之味一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我总是会想起一句话“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意愿”。这样说到底对不对呢?我也不知道。

  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许我们也会做像电影中的父亲一样的选择,唉。

  《彼岸花》观后感(五):我们终将为生活所招安

  《彼岸花》是小津电影中唯一一部我用了快进的电影,

  中间有个片段,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妇女,不停地在叽叽喳喳,

  样子十分讨人厌。

  看小津的电影,不要过多研究题目内容关系

  就像《秋刀鱼之味》一样,你断然不要以为他在跟你讲美食

  《彼岸花》亦如是。

  好友嫁女,周吉缺席,因为他的女儿跟人私奔了;

  平山也是苦恼缠身,因为他的女儿执意要嫁给自己心爱的人,

  而他是执意反对的,甚至以“不参加婚礼”为要挟。

  生活不总是如人意的,

  他最终选择了妥协,

  也许是拗不过现实

  也许是释怀了。

  《彼岸花》观后感(六):温情下的妥协

  坑爹,看得版本字幕,再加上部分关西话,很多细节没听太懂,但这样或许会更注重小津的影像风格与电影语言……电影的叙事是小津该类影片连续剧,这次依然是嫁女,但展现的是新与旧的冲突,传统的父权遭到了瓦解,父亲最终认可了现实,这是小津一以贯之的家庭伦理剧,电影的风格也是小津特有的,饱满色彩,在淡淡的喜剧流露出浓浓的温馨,戏中的设置很有意味的是,冲突的双发都是父亲与女儿,这里面显然融入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不仅是父权制遭到挑战,在开化的美国思想波及下,日本的男性女性束缚也陷入困境作为男权意识的拥趸,小津将这种没落又转化成老人与青年对峙,小津看来,他是老之将至的人,一切都在变革,只好默默接受……

  《彼岸花》观后感(七):摘抄朱天文写小津的选段(非影评

  “稍早两年,小津拍了第一部彩色片《彼岸花》。当时日本风行的事亮丽的美国伊士曼彩色,小津不用,却用了朴素的系的爱克发(Agfa)彩色。

  于是小津发现爱克发的红色,爱上爱克发红,此后到他去世前排的五部彩色片,几乎是极简主义没有色彩的色彩李,红色小道具处处可见。爱克发红,因为含蓄,所以明艳

  一种我最喜欢的艳。明智,英气,现代感。

  而我有幸获赠一只爱克发红的茶杯,它曾经出现在《彼岸花》片中,像是随意放在桌上的。此杯由于小津特别钟爱,便请烧杯人北川氏又制作了一批作为其母丧礼后回赠友朋们的谢仪。一九六二年的春天吧,那时候。”

  ——摘选自朱天文 《红气球的旅行》之《Agfa红》

  《彼岸花》观后感(八):小津的火车,开往春天

  记得上次在《小早川家之秋》影评的最后写到,下一部小津,该是在春天里看了吧。南京这两天春光明媚气象似乎也影响了我看小津的心情,结尾那个“妥协”了的父亲搭乘的那辆火车既开往女儿家,也开往春天。后面的故事怎样已不重要,故事里的矛盾都和解了,但生活没有。

  《彼岸花》中让我感觉最温暖诗意女人是田中娟代,她从沟口的黑白跨进小津的彩色,气质内核未改,但《彼岸花》隐隐让我感受到她在《望乡》中那最末一次绽放的竭尽心血炉火纯青,她在和很大男子的“丈夫”演对手戏时,好几次我都有点担心她会不会冲破小津的隐忍,当她一次次地以禅定般的微笑回答我时,我突然感到一阵怅然,看完这一部,片单上就又少了一部小津。

  过两天要去苏州赏春色、看春景了,搭乘小津的火车,开往春天。

  《彼岸花》观后感(九):彼岸的幸福

  越来越喜欢他细腻安详的镜头感觉,就像他拍摄的内容,最平实也最深情可能镜头里只是最简单的一个家庭场景,一把椅子,一套柜子,也承载了时间流逝的温情。

  没有大起大落人生,没有矛盾纠结的剧情,安静音乐缓慢的镜头,永远一个高度视角,据说是盘膝而坐的高度,不会咄咄逼人,取代之谨小慎微尊敬,这就是小津的作品。

  彼岸花同样表现的是家庭题材,讲的是关于子女成家的故事。女儿渴望和自己心仪的对象结婚,父亲表面赞成自由恋爱骨子里守旧顽固,但最后还是赞成了女儿的婚事。电影中没有喧闹的争吵,情感刻画深沉内敛,只能细细品味。片末的一段描写父亲中学同学聚会情景感人至深,特别是大家唱起战争年代歌曲时, 男子内心尊严和誓死无畏勇敢展露无疑,更多的是对一去不复返时光感伤

  花之彼岸,彼岸之花,一个深沉一个热烈。最后父亲还是放下一切成全了女儿彼岸的幸福。

  每次看完小津的作品就像回忆一段人生,一段我不曾经历却深陷其中的人生。有些东西价值永恒的,他定义了一个时代。也许今天的导演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电影了,因为没有人再写这样的剧本,也没有这样的演员了。即使真的拍了,或许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时代过去了,有些东西自然也就跟着过去了。

  《彼岸花》观后感(十):小津安二郎-彼岸花 vs 我两岁了

  看了彼岸花发现作为“嫁女”体裁的忠实书写者的小津无论在这个体裁的深度还是

  广度上都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表达效果,基本上和秋刀鱼之味的味道完全相同

  但加入了很多对逝去年华的感伤(如同学会上的古歌),小津甚至在作同体裁的影

  片时连演员都用的是同样的一班人马,仍然是在歌颂婚姻的自由/父母的谅解/亲情

  友情伟大,在同样的平淡如水中将秋日全家最后的出游那如随想曲般暗淡底色在片尾

  铁轨注视下投射到无穷处的希望...........

  而作为默片的我两岁了却是通过孩子的纯真,影像的直观想象力空间中自由

  的弥漫来达到一种让人窒息的美,以前大概只看得进卓别林默片的我现在有点明白

  了为什么费里尼会称默片时代才是电影历史黄金时代,在还没有声响(更别提色彩)

  的影像年代,人们会更专注于影像的细致与可理解性,这部影片有大概50%的对白

  连字幕提示都没有,但你不会觉得难懂,它表达的是太常见也太容易让我们忘却

  的童年习惯,儿童对父亲的推崇与因之关联着的失望,“有钱就是伟人吗?”“有些

  伟人也没有钱”“那你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类似的对白充分说明了这远非仅

  是一部由天才童星饰演的儿童喜剧,小津在道义上的观察渗透力其实一直到达了我们

  那还很懵懂的童年时代,可能这些事情不一定会经常被我们觉察到,但当专注于

  小津的这部默片时你不仅会被影像的机智所吸引我想更大程度上你会引起相当的共鸣

  于回忆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