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耘说技巧】“改头不换面”“致幻”
【十耘说技巧】改头不换面
断桥
诗/轩辕轼轲
官人,叫我怎么说你好呢
你不听郑小驴的,偏听秃驴的
你扔下金山,偏去那金山寺
你倒是说说听
是木鱼好还是鱼水好
是慈悲为怀好还是我的怀好
要不是我多长了个心眼
你早泡成海鲜了
要不是我臂展超过刘玄德
你早被切成生人片了
他们把你做成视频,网上一挂
到那时你颜面何以余世存
到那时你哭都找不到水立方
趁着今天高考上面封了论坛
赶紧随我回家转吧
小青两个,我一个大的,你吃小三
技法:
【改头不换面】改头不换面?我认为世间与这最贴切的当属京剧。就拿红脸关公来说,一个关公从古唱到今,任由谁来演,都是那张脸。只要认得这张红油彩的脸,脸后具体是颗什么样的头,那无所谓。
改头不换面,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改变某固定搭配的非核心部分,把其变成另外一个固定搭配的技术手法。通过此技法,可以使诗歌的新奇感和陌生感大幅提升。
剖诗:
到那时你哭都找不到水立方
初稿应该是:
到那时你哭都找不到地方
诗人狡猾地把固定搭配“地方”的“地”换成了“水立”,形成了另外一个固定搭配“水立方”。给读者的感觉很爽口,很新奇,不油腻。
造句:
1.
初稿:
她看了一眼窗外
天蓝得万里无云
定稿:
她看了一眼窗外
天蓝得不知所云
2.
初稿:
不如乘坐一趟公交
定稿:
春天,钻进地铁深黑的腹地
不如乘坐一趟老实巴交
3.更换形声字,也是一种“不换面”
初稿:
你来一杯白兰地
我来一杯咖啡
定稿:
你来一杯白兰地
我来一杯加菲猫
重点:
1.改变前和改变后,必须都是人们熟知的固定搭配,否则起不到效果。
2.改变前和改变后,一定要拉开差距,前后迥异,否则依然起不到效果。举个失败的例子:
初稿:峰会论剑冰山,各国的首脑出席
定稿:峰会论剑冰山,各国的首要出席
首要相比首脑,仍然没啥新奇。
再改:峰会论剑冰山,各国的没头没脑出席
3.改头不换面的“面”,也就是保留不变的部分,一定要具有可识别性,否则会使人一头雾水。举个失败的例子:
定稿:丫头嘴馋了,想吃碗淋浴
感悟:
【十耘说技巧】致幻
体操课
诗/轩辕轼轲
我的第一堂课就是最后一课
因为我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做体操
扔出个盘子,盘子碎了
扔出把椅子,椅子摔掉了腿
扔出个同学,他在空中一个后空翻
稳稳地落到垫子上
你看,只有人才是最适合做体操的
我仍然不懂,托着腮坐在角落里
看他们压腿、展臂,翻来滚去
教练向我走来,露出诡异的笑
一拍我肩膀说:坐着旁观也是一种体操
技法:
【致幻】诗歌有没有情节?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诗歌越发展到现代,越在意言之有物,越注重情节的表现与发挥。既然有情节,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时情节会“走到尽头”,陷入僵局死局。
致幻,是“情节抵达极致时运用魔幻”的简称,指当诗歌的情节推到极致无路可走时,采用魔幻的方式给其一个出口,予以收场。通过此技法,可以使诗歌既具新奇感、出人意料,又映衬现实。
剖诗:
《体操课》中,“我”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体操,也根本不想去做体操,认为它毫无意义。但教练从说教到讽刺,一步步把“我”逼到了死角,想让特立独行的“我”沦为愚愚大众的一员,冲突一触即发。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基本上会认怂;如果是小说里,“我”完全可以把教练暴揍一顿,也可以衣服一甩走上逃学之路。但诗歌里不行,诗歌还要讲究一个美感,一个留白,一个“着地”不能太重。所以诗人左思右想,给了一个魔幻的收尾。这个结尾好不好?
我一愣,站起来,当着全体人员的面
助跑后翻出一连串的筋斗云,上了西天
造句:
1.
机枪们扑了上来,凶猛的
最后一个士兵
陷在包围圈里
他变成一只鸽子
飞得很高
2.
拳脚还没有停
有人动手扒她的衣裳
她叫了一下
3.
鸩酒,白绫
她一笑,冷冷
空气里长出雪花,一层压一层的雪
只她一个
从冰坨的皇宫里
走出
重点:
1.使用此技法的前提是情节已经抵达极致,面临无法收场的困难。
2.呈现的样子虽然是魔幻,但目的是反映现实,无此站位,句子再奇也是儿戏。如造句1,反映的是对和平的渴望。造句2,反映的是对校园暴力的拒绝。造句3,反映的是对绝对权力的抗争。
感悟: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