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性侵那天,穿了什么衣服?」
笔稿每晚八点,陪你读书作者:晓妮
来源:她刊(ID:iiiher)
“你穿得那么少,不就是出来勾引男人的吗?”
……
不知你是否听过上面这样的言论,每当新闻上有女孩子遭遇性侵,总有某些人会跳出来,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这些受害者“不自爱”。
最近,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小镇,办了一个叫做 “这是我的错吗?”(Is it my fault?)的展览,展示了受害者被性侵时所穿的衣服。
性侵事件发生后,受害者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当时穿什么?”
该问这个问题吗?
这个展览,让这些人沉默……
▼
一件件受害者提供的衣服,背后就是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
你会发现,这些受害者们就是普罗大众中最普通的那一个,衣着普通、行为普通,却遭受了不普通的伤害。
在这里,她们默默地回答了那个今生难忘的问题:性侵发生时,你穿了什么衣服?
▼
“一条裙子
事件几个月过去后
为什么我再也不肯穿裙子
那时我只有六岁”
▼
“我在事件发生后几天都没去上班
她也问了我这个问题
我回答说'我只穿了T恤和牛仔裤
你去看一场篮球赛时能穿什么'
▼
“一件泳装
因为我们一整天都在河上划船
可后来
他们闯进了我们的的帐篷
▼
“我最爱的那件黄色T恤
下身不记得穿了什么
我记得我迷惑了一阵以后
回去继续看我的动画片”
▼
“卡其裤和休闲衬衫
我那天要去班上演讲
在我的强奸案发生后
他们拿走了我那天穿的衣服”
▼
“我穿了T恤和牛仔裤
在我生命中
性侵发生了三次
罪犯是三个不同的人
每次我都穿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
▼
“我穿了牛仔衬衫和牛仔裤
每当我告诉别人
那时我穿得如此普通时
甚至不懂我在说什么
这每次都让我觉得可笑”
▼
“我继父会在我放学以后
我妈妈回家之前虐待我”
▼
“我穿了我的警服而且带有武装
但这并没有让事情有什么不同”
▼
看完这些受到性侵的受害者,案发当日穿的衣服时,谁还能说出那句“被强暴都是你们穿衣服太暴露的错”?
这个展览的管理者说:无论是法庭、家人、还是朋友,都爱问受害者“案发当天你穿了什么”?
以此为迫害者脱罪,或者,是以此来表示自己比受害者,要更好。
对于受害者来说,这种二次伤害的人的心理,比很多犯罪分子还要「恶毒」。
受害者感到自己有罪,她反思:为什么总被问这个问题?
仿佛在迫使她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责,既是受害者,又并不无辜。
「真的是我不好吗,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可能真的是我不好吧。」
▼
可是姑娘,你到底有什么错?!
“受害者有罪”的论调,真的太多了。
曾经有个短片,问印度的男人对强暴女性这件事的看法,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那是因为她们自己穿得美、回家晚,这才诱惑男人们强暴。
▼
为了反击这种言论,早就有人在YouTube上,制作了“被强暴时你穿了什么”这样的短片,受害者有的是本地普通姑娘,有的是来自世界的外国游客,有的甚至是白发苍苍的老妪。
▼
所以一个老奶奶,也能穿着暴露、晚上在街上勾引男人吗?
现实是残酷的,是无论你做得多么完美,当罪犯动了邪念,一切美好都会瞬间化为灰烬。
很多时候,受害者的痛苦不仅仅来自于受害这件事本身,更来自于事件发生后,身边人的眼光和质疑。
比如杭州大火事件中的林爸爸,因为对小区消防系统存在质疑,要像绿城讨个说法,却被说成“趁机讹诈,索取高额赔偿目的不纯”;
▼
比如江歌案中的江歌妈妈,因为太想讨一个说法,心理承受能力被一次次推到极限,却被说成“表现过激,不依不饶”。
▼
是啊,他们也许都不完美,但血口喷受害者的人,你们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电影《素媛》中,小女孩因为被罪犯骗,好心帮他打伞,最后被性侵。她醒来后,无助地问:“爸爸妈妈,是我做错了吗?”
▼
不是每个受害者,都是“完美受害者”,但她们始终都是弱势的、受害的一方。有错的是加害者,是凶手,绝不是这些已经受到致命摧残的可怜人。
那些说着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人,请你举起手扇自己一巴掌,听听响不响;
那些说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人,请你保佑自己一生平安毫无波澜,永远成不了你嘴里那个可恨的可怜人。
作者:晓妮,来源:她刊(ID:iiiher),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她姐万里挑一。中国最有态度的女性公众号,不做作,不矫情,三观正,每晚都有我的文字陪着你。转载请联系她刊(ID:iiiher)授权。
文章推荐 ·点击阅读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男孩高考后自杀: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
就关注这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