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上的“外国阿婆” l 曹可凡
身处命运惊涛骇浪,始终与杜重远不离不弃的便是爱妻侯御之女史
自出生到考上大学,一直居住于愚园路上的锦园小时候随父母上街,总会在弄堂口与一对姐妹不期而遇她们大多身着款式相同色泽鲜艳的衣服,袅袅婷婷地行走于浓密的梧桐树下,宛若孪生姐妹,这在灰色年代显得尤为突兀每逢见到父母,她俩定会停下脚步,客气地寒暄一番,也不时摸摸我的头,问几句有关学业的问题没过多久,父母带我去那姐妹家做客,原来,她们家离锦园不足百米记忆中,那是一座玲珑小巧的单体别墅屋里陈设均为西洋古典家具,显得古朴雅致屋外的花园草木葱茏,姹紫嫣红不一会,一位娴静清丽的妇人在姐妹俩的陪同下款款步入客厅虽衣着素朴,不施粉黛,却仍遮掩不住其内在的华贵与美丽,尤其她那高耸挺拔的鼻梁以及一双炯炯有光的眼睛,宛若希腊女神,眼神里透着纯净与善良父母嘱咐叫人,我脱口而出,叫了声外国阿婆话音刚落,大人们无不哈哈大笑从此,每逢去外国阿婆家做客,总那么叫她
杜重远与侯御之
外国阿婆侯御之永远难忘那个边疆无月之夜:塞外的初夏仍然凉气袭人,再加这晚月黑星暗,雨凄风急在我们晚饭时,盛世才杀人组织侦缉队,突然包围了我们的住宅,黑衣队员冲进了重远的书房和我们的卧室,翻箱倒柜,并请走了重远我站在大街门外,望着囚车远去远去直到雨水从发间流下,衣角也在渗水,我才惊觉在夜风冷雨中站得太久回到满地狼藉的卧室,风雨已停,只有瘆人的狗哭声,断断续续,时远时近檐间积雨,漏得艰难,似簌簌泪滴滴血
杜重远与侯御之结婚照
仲实兄,多日未晤为念昨日接杜重远夫人来信,殷殷询及吾兄杜夫人自己病了,孩子经常有病,其中一个是肺病,处境甚窘来信是要我们为她设法,原信已送沈衡老及胡愈之兄,望向他们索阅杜夫人极想和她的大弟侯健存大夫(曾住延安,任中央医院小儿科主任,现在北京医院)一见,想请侯大夫到上海去一次此事兄能帮忙否?匆上即颂
日祈
弟沈雁冰 五月十六日
(先请兄告侯大夫以杜夫人现状,她病了心境很坏)
唯有爱,让她在杜重远牺牲后独自挑起家庭生活重担
外国阿婆晚年虽身患癌症,又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但她仍积极与杜重远先生的海外故友如张学良先生等联络,吁请他们回国参与改革开放大计张学良先生接获侯御之信函,回信赞扬她忍辱负重的品格:来信和相片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养子女成人,重远有知,当亦含笑地下也我也为你骄傲杜重远文集出版,张学良老人又不顾年迈致信杜重远先生女儿杜毅和杜颖阿姨,表达对侯御之的敬仰
今年恰逢杜重远先生120周年诞辰,也是侯御之女士去世20周年,拉拉杂杂写下这位外国阿婆的点滴往事,也借此向先贤献上心香一瓣,寄托缅怀之情
(刊于2018年4月15日解放日报朝花版)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四月老港,上海又一个美好之地的花语和食梦
最后一次上海行,他站在雨里20分钟,挥手
那个年代的上海服饰之小脚裤与懂经鞋l 管继平
一流作家常读三流作品 | 刘诚龙
张爱玲最扎心的马路是哪一条?| 余文
海棠和紫藤 | 肖复兴
恰似无问西东,少女陈小滢在烽火中写下的一封血书 l 张昌华
老房子里,闻香而醉 | 李宗贤
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苏东坡的不随l 刘鹏飞
这是朝花时文第1536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苹果用户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向编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