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上广放不下身体,小县城放不下灵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北上广放不下身体,小县城放不下灵魂

2018-04-17 19:30:08 作者:未读 阅读:载入中…

北上广放不下身体,小县城放不下灵魂

  这里似乎永远在堵车,这里的冬天没有口罩根本出不了门,住在城东的人和住在城西的人谈恋爱,就像异地恋;通勤一个小时是打底,地铁是一个人肉罐头,就像这里的生活,不会给你留一口新鲜的、轻松空气

  这里是北京,还有可能是东京,是巴黎,是纽约……

  就像《东京女子图鉴》里的女主角绫的东漂生活,或者《北京女子图鉴》里陈可的北漂生活。

  漂泊的原因有很多,因为不想要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不稀罕家乡一个月2000块的工作,厌恶乡村餐厅包厢里操一口方言、抽着烟抖着腿的相亲对象

  20多岁的人,怎么可能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甘心在老家做着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北京火车站待一会儿,每天有多少个陈可,拉着箱子,满脑子幻想,踏上了这片土地

  刚刚来到北京,连打车去住处都要一直瞄着计价器;和发小住在半地下室里,手机只有挂在墙上那一个区域才有信号。 

  来到北京要像重新投胎一样包装自己,要给自己起个顺耳的中文名,再起一个洋气的英文名,买一身拿得出手的衣服学会不同朋友,和第一次见面的人喝酒聊天、热络寒暄,心中一定要有欲望,一定要有一个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无论什么场合背出去都不会露怯的lv包包。对包包的欲望,也许会支撑你熬过最苦最难的日子。 

  为了更好的生活,陈可离开了挺般配男朋友,那个在她生日时为她准备299包邮的lv睡裙的男朋友,那个吃一次金钱豹都要做攻略、吃撑到要买健胃消食片的男朋友。

  但是陈可不知道的是,这个看起太过朴实的男朋友,既想满足她的虚荣心,也想守住自己的钱包,暗自帮她代购了lv的包包,只是生日这天还没有到,于是只好用299包邮的lv裙先代替。

  “麦琪的礼物”是两人卖掉自己最珍贵东西,去满足自己的心愿。与此相反的是“北漂的礼物”,心怀委屈的人,不知道对方已经在暗下为自己付出了些什么。

  《我与地坛》中写道,人,真正的名字,其实就叫做欲望。在北京的年轻女孩对穷恋爱好不怎么感兴趣,永远有比恋爱结婚生子更重要事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铆足了劲往前走。

  这部剧中大家争议最大的地方,就是陈可似乎总是在依靠着身边的不同男性,获得事业进阶。有点不够独立,也有点三观不正。

  其实我倒是觉得,影视本身并没有进行三观上的引导电视剧又不是思想品德课,它只是在展现一类现象

  这部剧真正的硬伤在于一些常识的失误。陈可为了抢一个客户,提前买了防水睫毛膏,把自己灌醉,上演一出苦肉计的戏码,客户竟然还真吃这一套?竟然和另一家公司毁约,签下了陈可的生意???WTF????

  在北京,真的没有哪个甲方会傻到因为你拼命灌酒、大哭一场就把生意给你做。

  也没有哪个正经公司的领导会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只是长得好看姑娘。毕竟,好看的皮囊太多,能赚钱的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这类题材的北漂故事屡见不鲜。我们常常是骂着看完,却流了一脸泪。毕竟,谁不是一个人来到大都市闯荡,铆足了劲一步一步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些削尖了脑袋还能留下来的外地人(不仅仅是女人),都拥有一个共性:有欲望,精神强大,豁得出去,加上说不清运气

  但是很少有人在乎他们百毒不侵的面孔背后经历了什么样的内心磨难,我们只看到俗人如何在现实中占便宜,却很少关心他们是怎么样杀掉一半的敏感神经,变成一个俗人的。

  我想起来的,是2012年绿妖的那本《北京小兽》。很多人因为这本书来到北京,很多在北漂的人发现这就是曾经的自己。 

  《北京小兽》的主角,李小路也是从小城市来到北京,从事着时尚行业。但这本书并不是像《穿普拉达的女王》一样的时尚指南励志鸡汤,而是描写主角蜕变心路历程感受。那种在北京这样偌大的冷漠的城市里硬碰硬的生活,需要不断地承受孤独习惯孤独的心态

  在小说开始,李小路在小区遇见一只流浪猫,一想到自己搬家不稳定要对一个生命负责却又觉得可怕,于是李小路对猫咪说“喵喵,我叫李小路,我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和我回家吗?如果你愿意,我起身的时候你跟着我,如果你不愿意,就走开。”

  猫跟着她一直到楼下,后来又跑掉了。那一刻,小路感到解脱却也有些失落,她说不清自己心里什么滋味

  所有刚来北京的年轻人在这样的时刻都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因为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财力有限,喜欢的猫猫狗狗,甚至是喜欢的那个人,都不敢大胆地对他们说:跟我回家吧!只能畏畏缩缩地说一段对方根本不可能听不懂的话,内心希望他们能跟进家门,却又不敢让他们跟进家门,结果理所当然地走散了。

  因为在北京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北京不允许你打盹,不允许你感慨矫情、或者走神,稍微一感慨,就要拖着箱子回家了。就像欧阳对李小路说的:

   “……这城里,每天晚上有多少人不想干了,不想活,可是第二天,所有人都抖擞着去上班。这就是生存。就算你要离开,也该在体验过之后,体验它提供的最好的机会,最好的享受……能给你的最痛苦伤害。在此之前,你没资格说离开。”

  李小路和拉着蛇皮袋的工人一起涌出北京的火车站,五年里,她从刚毕业带着一脸稚气的文艺青年,变成了叫嚷着“你冲我嚷什么鸡巴嚷”的小兽。

  想在北京生存下来,就要遵守这里的丛林法则接受它对你的改造。减掉一半的敏感神经。

  没有人能判定这种改变的好与不好。但是你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必然失去一些东西。就像绿妖笔下的北京:

  北京的天空很多时候都像个白铁锅底,北京的空气老像什么东西烧糊了,在夏天有许多日子,天空是一块铁板,每天都像人群压得更低。在这样的日子里,千万不能生气,不能跟人吵架,不能随便动感情,那都是危险的,容易让人一瞬间失去理智

  可在北京住久的人也知道有另外的一些日子,比如秋天,十一月份的五四大街,银杏叶犹如一条黄金软毯铺满道路。秋天,有那么几日,北京的天空蓝到发黑,走在那样的天空底下,人仿佛凭白长高了几厘米,肺变阔了,抬抬脚就可以平地弹起一般。

  适合步行的日子是很多的,但需要你在北京住上几年,才知道一年中的哪些月份、一天里的哪些时刻、哪些地段适宜走路。这就像北京的一个秘密,不会轻易透露给初来乍到过客,它总要确定你跟它熟了,不是外人,才会徐徐吐露它所有的秘密

  有些人把北漂当做一种生命体验,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而有些人的北漂却是不去楼兰终不还的心态。有些人成了,此生都很少有机会去北京西客站;有些人失败了,来时和走时的场景别无二致,除了心里有了一段关于北京的回忆

  北漂也好,西漂也好,南漂也好,也许都不仅是成与不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过去和现在终于不一样了。

  今日话题

  你离开家乡是为什么?

  后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编辑 = 洋野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