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外地读书,将是你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在外地读书,将是你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2018-04-25 21:16:04 作者:毕业十周年的 阅读:载入中…

在外地读书,将是你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这篇文章送给自己,也送给拥有共同回忆同学们,毕业十周年快乐...

  在外地读过大学的人一定知道,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再去时总会用“回”这个字,多温暖的字。那是另一个家乡,和家人、生养无关,只属于自己的乡愁

  我的乡愁,热辣辣的。

  每当在各种媒体里听到它的名字,总会被引得驻目。离开时间久了,驻目的时间渐渐变短。

  虽不勾起回忆,但也不会消失。

  上周我回到了热辣辣的重庆,从下飞机起我不停搜索熟悉点滴

  急于像出租车司机澄清“我不是外地人”,急于像身边同伴炫耀“欢迎来我的地盘”。

  阔别6年,足以让机场通往学校这段本就不熟悉的路面目全非

  司机听我说着普通话问我是不是来重庆耍?

  骄傲的说我在这里读大学,这次是毕业10周年游。

  刚毕业的几年,我总是回来度假,经常一住1个月。无论同伴是谁,我都自顾自的过着大学时的生活,除了上课。

  说来心虚,大学时还真没好好上课,混着等毕业,谁知那样的闲暇惬意竟成了日后的遗憾

  我并不把自己当游客,当然也忽略了同伴的游客心情。也许一个月下来,初来重庆的同伴竟还不知道解放碑为何物。

  我得意的对W先生说:一会儿到酒店放下行李,我带你去吃重庆最好吃的串串香。

  说“最好吃的”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特意压低了声音,因为我知道那家并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最好,也不是大众点评上的最好,它是重庆大学学生心里的最好。

  朋友常对我吃东西品味表示质疑,总笑我吃的不是味道,是感情,其实这话没错。我永远会在同一家店里,点着同样的东西。

  说了无数遍这次重庆之行不用他做攻略,他还是偷偷做了。

  因为他立刻拆穿了我对三娃串串香的虚假广告。他说网上说三娃都是重大的学生吹出来的。

  嗯,我也做了贡献

  我们住的酒店网评很文艺,确实。据说老板也是校友位置距离学校后门不远。距离不远是不假,可这是山城啊!

  一出门,W先生就被山城教做人了,深刻体会举步维艰

  我咬牙坚持努力表演活力无限:这算什么,原来我可是每天穿着高跟鞋跑老跑去,如履平地

  第一个大上坡还没走完,他已经没力气和我斗嘴了,我也已经偷偷在脑子里修改今天的行程,磁器口,还是明天吧。

  最终,四天的“重走青春路”默默改成了“温泉休闲游”。

  拖着酸痛的双腿,挪到了三娃。周围的小店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易主,我上学时就那样——“铁打的三娃,流水的小店”。

  只是那时我没意识到,流水的还有我们。

  记忆中,在重庆只有两种天气湿热或者湿冷。今天天气很好,雾都没有雾。

  三娃的招牌变了,里面也重新装修过了,不再是坐着塑料凳子窝在膝盖高的桌子边了。

  原来我总吐槽这样吃影响发挥,结果这一舒展,我竟有点不自在

  我迅速扫视环境,选菜的位置变了,瘦高的老板不在,这批大妈不是原来的大妈了,竟有一个大爷还是原来的大爷。

  我刻意找寻和大爷“确认眼神”的机会,无果,我竟又忘了我是“流水的”。

  W先生问我:他们还认识你吗?

  我捏捏自己肚子上的肉: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我去拿菜,远远的听着W先生吃力的和大妈交流,我等着他因为听不懂方言向我求救。我好显摆一下,一定要在对话中不时加个“要的”、“是撒”,语气自然

  W先生冲我喊问道:我能不能要个鸳鸯的锅底?

  我主人自信的说:这里没有鸳鸯的。

  大妈补刀:有撒!

  我知道的“要的”和“是撒”看来用不上了。

  大一军训结束后,我们三个北方姑娘一起来吃三娃,那是我们第一次来三娃,但我们都不认为我们是第一次吃串串香,全国各地都会见到“重庆麻辣烫”。

  当红油锅和麻油碟霸道的摆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第一个月的生活都是在抢厕所中度过时,我们知道热辣辣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可还没吃腻,就结束了。

  接连几天,W先生吃什么,都诚恳的抓着老板的手说,要微辣,微微辣那种!

  结局,还是红肿着嘴唇坐在马桶上。

  上学时,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接受语言习俗差异

  馄饨叫抄手,芸豆叫四季豆,指路不说东西南北要说上下,冬至不吃饺子要吃羊肉锅...

  接受了这里没有微辣、中辣、重辣,只有辣死和快辣死;吃火锅米饭,米饭只要碗钱,一个碗5毛,自己盛随便吃。

  上学时我们总讨论,这要是在北方估计分分钟破产。

  事实证明,不用去北方,光是日渐增多的北方学生就已经让他们向全国看齐了。我在店里再也找不到那个半人高的装米饭的大木桶了。

  这顿饭吃的很沮丧,环境不对、味道不对、风格不对。

  如果铁打的三娃都变了,何况流水的我们。

  应了那句话: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

  我们漫步在校园里,我们学院依然是脏版的“白金汉宫”。

  民主湖的水依然散发着复杂生态气味

  思群广场栏杆上依旧晒着各路民俗的被子

  我们坐在广场的台阶上,我说着再过两个月这里夜晚的“热闹”。

  黑漆漆的草坪上会5、6个人成群的围坐着,身边或多或少的摆着、倒着“老山城”,烟头微光忽明忽暗

  每个小圈不近不远,各自进行着,歌声笑声、吵闹声、最终都会以痛哭声汇总。

  他们在酒后宣泄着离别的愁、马上毕业的错愕。

  校园里也是一片狼藉,高处落下的暖壶、脸盆、课本...校警的小车总是一圈圈的巡视。

  学校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出奇宽容,当时我只是觉得那是因为他们“管不着了”。

  今时今日我明白,他们是知道这些孩子一生不管不顾任性妄为的日子要结束了…

  尽力去哭去闹,这是学生时代最后的任性。

  我们学院好像没有其他学院那么浓重悲伤

  已经毕业的师哥说那是因为我们是学电影的,职业特点让我们终会聚在一起。

  那时我没想过,如果转行呢?十年前的分别,也许就成了永别。

  十年后,我坐在熟悉的操场上,幸福悲凉

  刚毕业回到家乡时,看到在本地上学的同学顺利的留在实习单位社会关系也都保留下来,一切都从容不迫的进行着。

  反倒是我,明明是生养我的故乡,却像个异乡一样陌生迷茫

  随着一切走上轨道,我开始受益于异地求学的经历,面对陌生环境更自若,也更快的学会了做一个大人天南海北的朋友,不再会因为差异而大惊小怪

  我想这叫见识

  见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不是吗?

  学院的毕业晚会,还是被表演系的一位男同学弄哭了。

  他静静的坐在舞台上弹唱起《朋友别哭》,这成为我大学回忆的主题曲。

    要不,关注一下「阿拉轰」?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本想送书,转念一想邮费谁出?

  所以,来点儿简单粗暴的!

  (活动时间:4.23至4.29)

  点击 “阅读原文” ,有惊喜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