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读书,将是你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这篇文章送给自己,也送给拥有共同回忆的同学们,毕业十周年快乐...
在外地读过大学的人一定知道,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再去时总会用“回”这个字,多温暖的字。那是另一个家乡,和家人、生养无关,只属于自己的乡愁。
我的乡愁,热辣辣的。
每当在各种媒体里听到它的名字,总会被引得驻目。离开的时间久了,驻目的时间渐渐变短。
虽不勾起回忆,但也不会消失。
急于像出租车司机澄清“我不是外地人”,急于像身边同伴炫耀“欢迎来我的地盘”。
司机听我说着普通话问我是不是来重庆耍?
我骄傲的说我在这里读大学,这次是毕业10周年游。
刚毕业的几年,我总是回来度假,经常一住1个月。无论同伴是谁,我都自顾自的过着大学时的生活,除了上课。
说来心虚,大学时还真没好好上课,混着等毕业,谁知那样的闲暇惬意竟成了日后的遗憾。
我并不把自己当游客,当然也忽略了同伴的游客心情。也许一个月下来,初来重庆的同伴竟还不知道解放碑为何物。
我得意的对W先生说:一会儿到酒店放下行李,我带你去吃重庆最好吃的串串香。
说“最好吃的”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特意压低了声音,因为我知道那家并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最好,也不是大众点评上的最好,它是重庆大学学生心里的最好。
朋友常对我吃东西的品味表示质疑,总笑我吃的不是味道,是感情,其实这话没错。我永远会在同一家店里,点着同样的东西。
说了无数遍这次重庆之行不用他做攻略,他还是偷偷做了。
因为他立刻拆穿了我对三娃串串香的虚假广告。他说网上说三娃都是重大的学生吹出来的。
嗯,我也做了贡献。
我们住的酒店网评很文艺,确实。据说老板也是校友,位置距离学校后门不远。距离不远是不假,可这是山城啊!
我咬牙坚持,努力表演着活力无限:这算什么,原来我可是每天穿着高跟鞋跑老跑去,如履平地。
第一个大上坡还没走完,他已经没力气和我斗嘴了,我也已经偷偷在脑子里修改今天的行程,磁器口,还是明天吧。
拖着酸痛的双腿,挪到了三娃。周围的小店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易主,我上学时就那样——“铁打的三娃,流水的小店”。
只是那时我没意识到,流水的还有我们。
记忆中,在重庆只有两种天气湿热或者湿冷。今天天气很好,雾都没有雾。
三娃的招牌变了,里面也重新装修过了,不再是坐着塑料小凳子窝在膝盖高的桌子边了。
我迅速扫视环境,选菜的位置变了,瘦高的老板不在,这批大妈不是原来的大妈了,竟有一个大爷还是原来的大爷。
我刻意找寻和大爷“确认眼神”的机会,无果,我竟又忘了我是“流水的”。
W先生问我:他们还认识你吗?
我捏捏自己肚子上的肉: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我去拿菜,远远的听着W先生吃力的和大妈交流,我等着他因为听不懂方言向我求救。我好显摆一下,一定要在对话中不时加个“要的”、“是撒”,语气要自然。
W先生冲我喊问道:我能不能要个鸳鸯的锅底?
大妈补刀:有撒!
我知道的“要的”和“是撒”看来用不上了。
大一军训结束后,我们三个北方姑娘一起来吃三娃,那是我们第一次来三娃,但我们都不认为我们是第一次吃串串香,全国各地都会见到“重庆麻辣烫”。
当红油锅和麻油碟霸道的摆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第一个月的生活都是在抢厕所中度过时,我们知道热辣辣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可还没吃腻,就结束了。
接连几天,W先生吃什么,都诚恳的抓着老板的手说,要微辣,微微辣那种!
馄饨叫抄手,芸豆叫四季豆,指路不说东西南北要说上下,冬至不吃饺子要吃羊肉锅...
接受了这里没有微辣、中辣、重辣,只有辣死和快辣死;吃火锅配米饭,米饭只要碗钱,一个碗5毛,自己盛随便吃。
上学时我们总讨论,这要是在北方估计分分钟破产。
事实证明,不用去北方,光是日渐增多的北方学生就已经让他们向全国看齐了。我在店里再也找不到那个半人高的装米饭的大木桶了。
如果铁打的三娃都变了,何况流水的我们。
应了那句话: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
黑漆漆的草坪上会5、6个人成群的围坐着,身边或多或少的摆着、倒着“老山城”,烟头微光忽明忽暗。
每个小圈不近不远,各自进行着,歌声、笑声、吵闹声、最终都会以痛哭声汇总。
他们在酒后宣泄着离别的愁、马上毕业的错愕。
校园里也是一片狼藉,高处落下的暖壶、脸盆、课本...校警的小车总是一圈圈的巡视。
学校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出奇的宽容,当时我只是觉得那是因为他们“管不着了”。
今时今日我明白,他们是知道这些孩子一生中不管不顾任性妄为的日子要结束了…
尽力去哭去闹,这是学生时代最后的任性。
已经毕业的师哥说那是因为我们是学电影的,职业特点让我们终会聚在一起。
那时我没想过,如果转行呢?十年前的分别,也许就成了永别。
刚毕业回到家乡时,看到在本地上学的同学顺利的留在实习单位,社会关系也都保留下来,一切都从容不迫的进行着。
随着一切走上轨道,我开始受益于异地求学的经历,面对陌生环境更自若,也更快的学会了做一个大人,天南海北的朋友,不再会因为差异而大惊小怪。
我想这叫见识。
不是吗?
学院的毕业晚会,还是被表演系的一位男同学弄哭了。
他静静的坐在舞台上弹唱起《朋友别哭》,这成为我大学回忆的主题曲。
要不,关注一下「阿拉轰」?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本想送书,转念一想邮费谁出?
(活动时间:4.23至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