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连苑丨∮ 吾之师
吾之师
“三人行,必有吾师”。但千万不可随意拜师,更不能随意为人师。师者,道也。行万里路,远比读万卷书,更加重要。当然,能做一世人固然更好,但,人生之路,对于正在匆忙行走的我们来说,一世,只是我们刚刚抵达便已消失的道,基本上,不会留给你太多领悟总结的时间。所以,综上所述,请千万不要称我为师。我只是一介村夫,种地的。在侍弄土地之余,又不务正业的侍弄起文字来,且美其名曰:修行。其实,我与你们一样,既未成佛,也未悟道,我也会欲念升腾,也会迷茫顿生,撇开文字里诗意的荒芜与葳蕤,更多的时候,我也在为五斗米折腰,卑躬屈膝。
我的确是未抵达读书、行走、做人的人生三大境界,但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胡适,应该是做到了。说到读书,大师学贯东西,这是人尽皆知。至于行走,大师也是游历五洲,是一个身体与灵魂一生都在奔走不息的人。再说到做人,大师可谓是给所有灵魂高尚的人,上了深深的一课。大师资助天资聪慧的寒门子弟,可不是少数。他资助别人,都是自己掏钱,以公立奖学金的方式来进行的,以至于后来,那些学有所成的子弟们,给母校写感谢信的时候,母校对此却一无所知,他的那些资助方式才“东窗事发”,先生的这种低调和给别人的留有自尊,非学识与道德并重的人,是做不到的。
我总是在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困于现实条件,可能有很多人无法时刻保持着仪表整洁,但时时把自己的灵魂拿出来洗洗晒晒,这个还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只要你愿意。有那么一些人,刚好能写几个相当凑合的文字,就敢出来沽名钓誉,更有甚者,打着文字的招牌,招摇撞骗,这些人外表光鲜,但内心的糜烂,已经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有些东西,虽然不至于要妥善珍藏,但至少要有地方安放,但要是放错了地方,迷失的不仅仅是那些无辜的人,可能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自己。
所以,为了自己不至于过早的迷失自我,我也不断的拜师学艺,武装自己。
我也有很多老师。只是我和你们一样,学堂里教我们四书五经的那些先生,大多淡忘。忘了倒好,至少不用时时想起,当初师长们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父母亲人,也是给我终生言传身教的免费老师。在我自以为是我已经毕业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早已垂垂老矣。生活的这堂课,他们授的很多,我学的很少,经常随意发挥,那时候,我只是不想,一辈子活成他们那个样子。可是现在啊,当我发觉自己越来越像他们当初的模样时,我才懂得,这一生,我实不及自己父母亲的万分之一。
但我还是对自己不失望。我还在学习,还不断有自己的老师。现在,我的老师是田野,是那片无限生机的大地。虽然属于我的田野不辽阔不肥沃,但他们从不让我的辛勤汗水白流。
我的老师也可能是那片土地上的一片麦苗,一株野草,一捧山芋,这些质朴的绿意,总能适时地填饱我对诗的饥渴。在懒懒的午后,我写不出,也实在没有必要写那些打着饱嗝的诗。不痛不痒,也就不必呻吟了吧!
自媒体时代,诗人如淋过春雨沐过暖阳般的野草一般疯狂蔓延,生长。但草就是草,始终不可能成为有养分的精神食粮。我们始终也不可能成为食草动物。所以,为了生存这个崇高而卑微的目标,锄禾除草的农夫与园丁,还是很有必要存在的。野草和麦苗很相似,若是你没有火眼金睛,把野草当麦苗供奉,怕是来年,要闹春荒。
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你需要什么,就要朝那方面靠近,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对于野草和麦苗来说,雨露和阳光是公平的。雨露和阳光是有慈悲心,我们总不能指责他们的是非不分。但我们不能因有了一颗慈悲心,就有了是非不分的理由与借口。往往,我们拿着自私的慈悲,去玷污真正的慈悲,还说,自己在见证菩提。
农夫怀抱山水田园,文人指点笔墨江山。其实无论是农夫还是文人,本质都是相通的,都很接近清澈的事物。他们都是以万物为师,从而,也是万物的一部分。这是生活,也是修行。
行万里路,难免有良莠不齐的遇见。愿你常遇君子,也久逢小人,愿你是人间凤凰,涅槃后,仍有良木可栖。
作者简介
光影,农民,湖北黄冈人。半世颠沛,却从未让自己流离。偶写文,以表述对生活的词不达意。只因不抵达,所以从未放弃命运的耕耘。
投稿须知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一半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斋主微信ju15165165708
主编微信xyz0539720303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封顶。
7、投稿邮箱:1625213104@qq.com。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