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瘦40斤、体脂率5%、永远保持美好肉体……他们怎么做到的?
点击 ⬆️ KKWeekly 关注,定期收看我。
这篇文章很长,但强烈建议大家收藏并反复阅读。因为你就算做不到跟他们一样,也可以像转发锦鲤一样,给自己沾沾福气。
虽然我自己一直是个健身门外汉,但不妨碍多年耳濡目染,屡次亲见大变活人,比如半年时间通过运动硬生生瘦掉大半个人,又比如从超级瘦的单薄纸片人,练成电影频道才能见到的壮汉。
正因为见证过奇迹发生,我对健身这件事,即使不能坚持,也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这篇文章采访了我身边三个朋友,通过问答的形式,从方法论到心理学都问了个遍,求了“术”,也问了“道”。
虽然早就知道他们的经历,但是系统地聊下来,我的表情一直是下图《霸王别姬》里的那张脸。
但可喜可贺的是,他们都是朝九晚五有工作的普通人,既不特别有钱,也非特别有闲,只是一点点毅力,加上一点点兴趣。既然他们能做到,说不定你也可以。
文章分为三部分,三位选手循序渐进,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按需从中汲取养分。
Part
1
半年40斤,大变活人级别瘦身
Tian Tian
健身时间:2014年开始至今
Tian是我前同事,负责美食版块。她是我亲眼所见瘦身力度最大、效率最高的女生,大概半年不到的时间,身高和体重数值一样的女孩,硬生生瘦掉了1/4个自己。她说减肥的动力很简单,就是想穿好看的衣服,最终也顺利达成目标,请看下图对比!
Q1
减肥时期是怎么做到“管住嘴”的?
田:饮食当然是减肥期的重中之重,下定决心要减肥之后,我日常饮食少油少盐,简单说就是白水煮一切吧,不吃内脏和油炸食品(脂肪含量太高。)主食都放在中午以前吃,晚上只吃水煮菜。这样的饮食大概连续坚持了3个月,效果非常明显。最困难的部分是跟朋友聚餐,必须非常坚持自我,顶着装X的旗号拒绝诱惑。
不过,因为之前是美食记者,反而比较容易“管住嘴”, 因为觉得真正好吃的东西不多,为了不那么好吃的东西长胖,真的不划算啊!在这样的思路影响下,就只吃真正好吃的,遇见不好吃的东西一口都不吃。
Q2
“迈开腿”部分是怎么做的,瘦下来之后还有坚持运动吗?
田:刚开始运动初期基本就是快走,每天保证走一万步,作息早睡早起,6点半起床, 10点以前睡觉。快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身体轻盈不少,开始练习长跑,之后大概每周会有三四天跑步,5到10公里不等。其余时间会去做无氧,一般周六上午上私教,练习力量,也会去跳body jam或body pump这些莱美课程。
马拉松一开始是被朋友拉着去跑,第一次就跑了十公里,觉得也不是那么难,慢慢地将跑马当成生活一部分。通过跑马认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丈量城市,了解不同城市的美感,现在很喜欢这项运动。
运动是会坚持的,因为把它作为推手会有一个我自己认为的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因为现在当了妈妈,更觉得健康重要,希望能够陪伴孩子更长时间。而且我觉得小朋友精力无限,没有好体力没法陪他玩吧,小孩子应该更喜欢能陪着他一起疯闹的父母。
(去年怀孕待产的Tian,身材也没有反弹。)
Q3
关于减肥,很多人也会讨论body shaming,你认为减肥塑形,是否一种向主流价值观的低头?
田:当然是一种低头啊,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承认的。当我们在讨论不喜欢“胖”的时候,其实是不喜欢毫无自制力吧。
其实我通过自身经历认知到,大部分胖子确实意志力不坚定,当然还有一小部可能是因病或者激素原因致胖,不在讨论范围内。回想自己胖的那两年,生活习惯糟糕,基本不运动,各种大吃大喝,懒又馋,不喜欢那时候的自己,所以才会改变。
但我不会去对别人的状态指指点点,愿意胖就胖,但也要坦然地接受胖带来的不便,比如求职和恋爱不顺利,不要那时候才说觉得社会对胖子不公平,硬要别人觉得胖很美,也是另一种好吃懒做的霸权。
Part
2
咩羊儿
健身时间:2012年开始至今
职业:证券行业从业者
羊是我好朋友,刚开始健身时就带动我一起办了健身卡(只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六年前她测体脂就只有19,身高174体重只有90多,是所有世俗标准下的瘦子,但她还是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因为健身是为了更好的身体状态,感觉她生个孩子非常轻松,产后比产前身材还好,她也会在她微博上时不时分享一些健身心得。(微博账号@咩羊儿)
看下图对比,虽然有一定照片角度的影响,但也可以看出羊的肩膀明显练宽了一些,整个人条更顺了。(本来就很顺。)
六年前刚开始健身时⬇️
健身三年时⬆️
Q4
瘦子为什么健身?你认为的好身材是怎样的?
羊:我不太爱吃零食甜品或油炸食品,肥肉或动物内脏也基本不碰,没有吃宵夜的习惯,整体来说就是一个对吃没有什么追求的人,在习惯上比较符合现在健康饮食所要求,所以一直没有胖过,所是我健身跟“减肥”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只有有体重困扰的人才需要健身。
对我来说,健身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我每天保持很好的精神状态。因为是上班族嘛,平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回家还要带孩子,运动带来的明显效果就是每天精力充沛,心情也很好,状态好了人就显得年轻。
对于好身材的定义每个人不一样,很多人追求的大胸长腿其实更多都是先天基因决定的。但我认为的好身材是可以靠后天锻炼得来的,匀称的肌肉比例、有线条的手臂大腿、挺拔充满活力在我看来就是好身材。
(上个月拍的,照片里这个女的孩子已经两岁了。)
Q5
产后是如何恢复锻炼的?
羊:首先大家必须知道,产后恢复得快,需要在怀孕过程中就有意识的控制好体重。很多孕妇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观念,总认为吃的多了就对宝宝好,结果就是重了三四十斤。但孩子生下来也不过才五六斤,肉全长自己身上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产后恢复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计划。什么时间开始训练,每周可保证的训练次数是根据每个人情况来定的。定好计划之后需要保证的就是不找借口偷懒。鞭笞自己的一个有效方式是你可以每次运动前对着镜子拍张照,当你看到自己的变化的时候会更有效的促使你自主去训练,比在手机里存众多健身帖,别人的励志照有效很多。
有了时间计划,还需要给自己定一个训练效果的阶段性目标,搞清楚现阶段你最想要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围绕你想要的目标效果去再详细的制定每一个训练计划。我是在宝宝满一岁断奶之后才开始的,这样才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我给自己定的时间计划是每周至少保证三次锻炼,每次至少一小时。
考虑到当时虽然不胖但还是体脂较高,长期睡眠不足导致体能下降,所以阶段性的效果目标就是减脂,提高心肺和体能。工作日每天早上空腹有氧半小时(早起跑步),每周三次以上高强度间歇的有氧小团课,同时配合饮食控制。效果很明显,大概两个月体脂就降到20%左右,心肺体能感觉比生孩子前还要好。后来我停掉了每日空腹有氧,开始加入力量训练,慢慢再进行增肌。
找到兴趣点也挺重要的,比如说我就很喜欢拳击,上拳课对我来说没有“锻炼”的负担,反而是减压和放松的方式。
Q6
羊:首先,要特别注意肌肉的发力,你练哪个部位,该如何发力,都是需要思考的。发力不正确不仅会导致动作错误,容易受伤,也会带来肌肉代偿,比如很多人说的一跑步就粗小腿,一深蹲就粗大腿。我见过一些女孩子练肩肩没宽斜方肌反而拱起来了,就是这样的问题,所以找到肌肉正确的发力点特别重要。
其次,运动后一定要充分拉伸,拉伸的好处太多了,不仅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也能够释放堆积的乳酸,促进恢复,让你在锻炼完减少肌肉酸痛的感觉。
第三,运动一定是整体的,不可能孤立的进行锻炼,想要有好的线条,是需要整体的有序的走脑的进行锻炼的。千万不能因为想要马甲线就只卷腹,想要翘臀就只深蹲,这样是练就不出来好看的线条的。
最后一点特别重要的是饮食。你要是辛辛苦苦练了俩小时,结束就一杯奶茶或一桶薯片,不仅是对运动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Part
3
小丁
健身时间:2008年开始至今
小丁是豆老师的大学同学,我最早听说他时他的光环就是“体脂5%的壮汉”,传奇之处在于:他刚上大学时非常瘦弱。豆老师说,大一打篮球时防守小丁是最轻松的,到了大四,谁也不愿意去防他了——小丁已经从最开始的弱鸡变成了全场制霸。(请看对比图。)
我必须再做一张手臂对比图。
Q7
分享一下你的运动方法?
丁:有超过十年的运动健身经验,加上自己很喜欢研究,在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我已经比较了解自身状况和需求。
我身高180,最瘦的时候才120斤,最重的时候增肌到160斤(大概就是体脂率5%的时候)。现在做全身多关节复合型运动比较多,不会特意再考虑增加哪个肌肉的维度了。现阶段我的兴趣还是想打篮球,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所以更多的是“运动能力”的提高。
(现在的小丁⬆️)
平时健身我会选择举重和crossfit结合,一般一周六次,有几天重点练大力量和爆发力,有几天练体能。我比较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拉伸,大概会用一个多小时在热身上,然后是持续性的高强度的、没有间隙的针对性锻炼,大概三十分钟左右。
选择什么运动,是根据你的需求来定的,得知道自己要什么。比如现在我很喜欢奥林匹克的举重项目,不要以为举重就是机械地举铁,其实这项运动很考脑子,因为需要强调神经对肌肉的调配,要在最短的力线内完成最大的重量,考验的是人爆发力和柔韧性的配合,其实很锻炼脑子。
所以说什么“四肢发达动脑简单”这句话是不存在的,哪怕你是做一些孤立训练,想要把一块肱二头肌练起来,也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才能更好地帮助肌肉充血,这也是需要脑力的。
Q5
现在健身房里的教练良莠不齐,有的说要先吃胖再增肌,还有说练走形的肌肉可以用肉毒消下去,你怎么看?
丁:一个合格的健身教练,在给出任何训练方案前,都需要给学员做整体评估,比如评估潜在的运动伤病,比如你有久坐的习惯,那么髋关节、胸背、颈椎,都可能有相关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改善,加强薄弱的肌肉,松解紧张的肌肉。
在有了前期评估之后,比较安全的是从小重量多次数开始练,让肌肉产生耐力基础,有了耐力之后,才能加强负荷,增加重量一定要保证体态和姿势的正确。永远先保证技术正确,即便是自重的徒手深蹲,也要保证脊柱直,腰部不要有压力,这是一个基本思路。
所谓的吃胖增肌理论,首先如果你吃的是脂肪,是永远不会变成肌肉的,因为脂肪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无法进行切换。增肌确实需要增重,但你吃进去的东西必须是帮你生长肌肉的,锻炼时刺激的也是你的肌肉。
很多女生想要蜜桃臀,其实臀部大体的形态是跟先天基因挂钩,后天的训练当然有用,但根本不需要“臀部先有脂肪”,而是看髋关节是否得到全面训练,硬拉时是否臀部足够发力,臀小肌臀大肌有没有得到足够刺激……跟你吃多少脂肪增肥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先吃胖,也要看吃的是什么。
至于外援注射根本不用考虑,任何一个教练如果提出这种方法,已经不用跟他继续对话了。本身不该发力的肌肉代替发力,就叫代偿,是对身体的损耗,而用药物来改变肌肉形态,已经违背了运动本身“保持技能健康”的原则,没有给身体带来人和益处。运动本身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如果纯粹追求外形太功利了,跟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Q6
很多人对蛋白粉也有迷思,能不能展开讲讲。
丁:蛋白粉是膳食补充剂,一般它的来源也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必须说吃蛋白粉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要看怎么去运用它。
有个误区是觉得吃蛋白粉练出来的肌肉会大块,线条不好看,但其实每个人天生的肌肉饱满度就是不一样的,跟蛋白粉没什么关系。要知道人的体质就分内胚(增肌难,增脂易)、中胚(都容易增长)和外胚(增肌容易,不易长脂肪)所以即使饮食作息锻炼强度都一模一样,也不会练出一样的来。
另一个误区是蛋白粉会对肾不好。基本上,按照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每天喝一杯蛋白粉其实不会摄入过量。但如果你的蛋白质摄入超过了日常的需求量,比如说你中午一顿潮汕牛肉火锅,晚上一顿烧烤,每顿都吃撑到热量超标,那蛋白质摄入绝对超过了自身需要,这时候无论喝没喝蛋白粉,肾脏都已经产生负担。
如果你一天的膳食内蛋白质含量足够,吃的都能补充到,都不需要额外补充了,但大家都是上班族,平时吃外卖比较多,所以真正达到干净足量的饮食很难,这时候你在运动前后补充蛋白粉,帮助你肌肉生长恢复,是OK的,但想要蛋白粉转化成肌肉,前提还是有足够的力量训练。
Q10
前面你说到要花一个多小时拉伸,为什么热身那么重要?平时在家你建议做什么运动?
丁:对身体关节来说,最好的护具就是你的肌肉,足够的热身更能保护运动中的你。而且如果没有充分的松开,锻炼之后肌肉就不会有空间收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刺激。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了对自我的评估,从关节到韧带,再到每一块肌肉,哪里松、哪里紧,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有时候主动的拉伸可能不足以松解,可能要配合泡沫轴。
在家的话,我建议是维持一个比较基础的训练,比如说用自重做一些比较安全的锻炼。但我更建议是在家把时间花在拉伸放松上面,其实这也属于一天训练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不是力量型的,而是功能型和康复型的训练。
拉伸的意义真的很重要,每天持之以恒地去做,即便没有更多的力量型运动,也能看到改变。
写完这篇长长的采访,其实给我最深刻的感触是,就算一开始运动是为了某个具体的数字,但最终实现那个目标、获得美好肉体时,他们并没有功利地停止,反而更投入其中。运动在改变了他们人生一部分之后,也成为了一件“终身大事”。
想起一句俗气的话:“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在健身这件事上还真是灵验。即使有很多不公平,但通过健身来改变自己(当然前提是方法正确,安全无害),从来弹无虚发。
⚡️
万 花 筒 里 观 自 在
?
微博:蒯仔很忙 微信:kkweekly
长按二维码订阅本号
转载文章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