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2018-06-22 13:36:00 作者:猫咪天使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能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微信好友越来越多,能交心的,却越来越少。

  — 01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昨天等车的时候,翻看了一下朋友圈,十五分钟的时间,翻了好多页,除了代购就是微商,偶尔有发自拍的,也是为了配图宣传自己产品有多好多成功

  没有耐心继续翻下去的我直接点开了几个以前很爱发朋友圈的朋友的头像,却发现,他们要么就是开启了三天可见,要么就是最后一条状态停留在好几个月之前。

  为什么大家都不发朋友圈了呢?我问了好几个朋友,胖琪说的那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不是不愿发了,只是不敢发了!”

  曾经,胖琪是我所有朋友里面比较爱发朋友圈的,她长得好看文采也好,做导游可以去很多地方,那时候我总是能够通过她的朋友圈看到朝九晚五的生活以外,还能有怎样的精彩

  可是不知哪一天起,她不再发朋友圈了,我再也看不到她吃到美食的时候心满意足表情,也看不到那一张张精美照片里,她搞怪的表情。

  她放弃朋友圈,是因为三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她心情不好发了一条朋友圈:“寂寞的夜啊,让我看到了人生真相,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就越孤单,现在的生活,似乎再也没有了曾经的快乐,走进我生命中的那些人,走出我生命中的那些事,让我感到困扰简单的生活好幸福,可是,我再也无法简单了!”

  她给这些文字配了一张女生抽烟的图片。发完以后,就关掉手机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她早已忘记了昨晚那矫情的小情绪,可是打开手机却让她惊了一下。

  男友给她发了一条微信,劈头盖脸的把她说了一顿。男友说他的很多朋友看到这条微信都在问,是不是他们出了问题,说她的这条朋友圈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多的困扰,让她赶紧删除掉。

  就在这边的火还没有灭完的时候,她的妈妈又发来了微信,说不要一天到晚的胡说,一个女孩注意影响,还说让她赶紧删了那条朋友圈,那张抽烟的图片,会让别人误会的。

  她无力辩解,也不想删除,因为她真的没有要针对任何人,也不想表达什么意思,她只是坚强了太久,想要趁着黑夜脆弱一下而已。

  这一刻,她突然对朋友圈心生畏惧,原来这个曾经可以随意吐槽,肆无忌惮抒发情感的地方,早已变了模样

  于是,胖琪再也没有发过朋友圈,她说自己宁可让那些好与不好想法在心里腐烂发臭,也不愿再让它们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

  这大概就是我们很多人不愿再发朋友圈的真相吧。不是我们内心充实了,也不是没话可说了,而是,不敢了。

  — 02 —

  2015 年 10 月 6 日,传狗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真的再也不用朋友圈了,这个地方令我太恶心」。

  当时我正在上班,顺手点了个赞表示「已阅」,成功把这条朋友圈的点赞头像拓展到了第三行。我没有在空无一人评论区留言,不过打算午休时私聊八卦一下他受了什么刺激

  传狗是我的大学同学,算是半个新闻八卦与传播学院的人。他活跃于各种社团组织,认识十分多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 KOL。他是朋友中的 key man,热爱社交,认识很多有趣的人,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分享着同样有趣的观点

  朋友圈和其他社交网站一样,可以满足我们与他人保持联系、降低孤独感等心理需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有空就会点开他的朋友圈,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获取学院最新演出信息和背后发生故事。他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有喜怒哀乐,情感饱满,包括我在内,身边的朋友都习惯了从朋友圈获取他的近况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单单因为朋友圈发得勤、内容充实,讨厌他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在学校实习单位这两个不大的地方,流言总会兜兜转转地传入耳中。

  「不就过了几场面试……」

  「不就去个活动做一下工作人员有什么值得发出来!」

  「我就是看不惯他时时刻刻都要装的样子。」

  一年前我悄悄地问过传狗介不介意别人这么说他,他给我的回答是:「我知道有很多人看我不顺眼,但是我也有很多朋友。I just do what I want,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

  对的,我们没有办法讨好所有的人。就像徐静蕾所说的那样: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么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啊?

  道理我都懂,亦很佩服他,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发朋友圈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我明白不同的观点总是容易引起争论攻击,朋友圈欢迎的是无侵略性的、积极向上不矫情的内容。

  — 03 —

  当我们打招呼方式从「你今天吃什么?」变成「你微信号是多少?」时,我开始在乎别人怎么样看自己。

  逐渐地,生活感悟消失在我的朋友圈,我顾忌别人说我矫情;读书心得消失在我的朋友圈,我害怕别人看穿我浅薄;带明确争议观点的文章出现频率大大降低,因为我痛恨毫无理性的撕 x。即使偶然深夜抽风发朋友圈也多是些隐晦不明话语,出现最多的是吃吃喝喝的照片,文案离不开「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记住了言多必失,懂得了人言可畏,默默叨念村上春树的话,对自己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所以就连朋友圈的文字也满是谨慎

  每个人社会中的身份都是多样的,社会网络也是复杂的,导致我们在发朋友圈时产生一定的困难,甚至出现「语境崩溃」的现象,迫使我选择保护隐私而非满足自我表露的欲望

  我以为这些不会发生在传狗身上,但他突然就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至于原因,和大多数逃离朋友圈的人别无二致

  朋友圈作为社交网络,帮助我们维系已有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可以数倍地拓展人际网络。但往往这种人际联系大多是「弱联系」,也就是说「大家只是知道大家是谁」而已。

  也许所有人都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什么也不参与会显得不合群。就在上星期,传狗开始重新发朋友圈。不过发的频率和内容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他再也不会一天刷好几条朋友圈,而是一个星期发一两条;他没有 PO 出我们在路边嘻嘻哈哈吃烧烤摊的合照取而代之的是和同事团建的活动图片;很少发出大段的个人思考,转发了人力资源管理迷思的文章。

  我再去问他的时候,他告诉我:「只是我之前一直把朋友圈当朋友圈用而已。」

  — 04 —

  朋友圈早已从一个生活分享平台成为了个人展示的窗口,或是职业名片。某些情感大 V 甚至开班传授「朋友圈建设大法」,教学员如何在朋友圈中展露自己的价值,吸引异性

  心理研究学者发现,自我表露有利于获取社会资本,从人际网络中获得潜在的益处。也就是说,多在朋友圈上展现自己有利于发掘更多的「成功机会」。朋友圈提供了一个彼此互动的机会,是维持、改善关系的一种渠道

  当我还在羞于在朋友圈展露真实自己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开始借助朋友圈建立一个全新的形象人们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截取下来,变成了朋友圈中的日常,希望把自己活成朋友圈的模样。于是朋友圈成为了自我满足和展示的「成绩单」,既要打卡人生成就,又要吃喝旅游,重重叠叠的滤镜把现实装点得异常美好

  逐渐地,因为顾忌别人的目光,我们在朋友圈发一句话也要再三思考,怕给别人带来影响。这样的字斟句酌实在太耗心力,要不使朋友圈成为了我们的「面具」,要不干脆停住了我们发朋友圈的手。

  也许看到这里的你深有同感,想转发的时候却怕把自己的心声暴露人前。不妨现在去翻一下自己的朋友圈,看看以前的自己发过的东西相信你会看到很多想删掉的状态。

  终有一天,我们再也不会发朋友圈,我们也不会再去看朋友圈,因为朋友圈里除了那些假到可笑的敷衍,不会再有任何的真实存在

  终有一天,我们会学会沉默,用一个个面具,去面对不同的人,却忘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被丢在了何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