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稳】散淡,也是一种境界
散淡,也是一种境界
已经好长时间了,爱去没人的地方,爱去寺院道场,去聆听有道之人的说教,给自己的心洗一个澡。
过去是不信什么宗教的,现在依然不信仰。之所以不信,自己认为每一个宗教,都是从自己出发,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有点像盲人摸象。为什么又爱去听他们说教呢?是因为每一个宗教思想里,都有向善向美向真的力量。每一个信众,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有快乐需要分享,有苦难需要缓释,如果他在某一时段,遇到了合适的人,合适的理念,就会触动自己,进而同步共振。
我们不能去反对别人有信仰。有信仰总比没有好。
我不太喜欢,各宗教之间,各信徒之间,互相攻击。各有各的理论体系,各有各的道理,不要妄想谁能说服谁。我们汉文化圈,受佛教影响很大,特别是佛教进入中国,和青藏高原的苯教融合,变化为藏传佛教;进入中原,和儒家、道家、法家等接轨,就有了汉传佛教。不管怎么变化,它的基本思想是不变的,这也是能被人接受并信仰的原因。
人活着不容易,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这些事,会改变一个家庭,也会改变一个人。当你无助的时候,没有出路的时候,你就会想到身边一些信教的人,也会在学习修炼的时候,让自己的心里发生变化,会想“通”一些事,继续在红尘中修炼,做善事做好事,期待因果转换。
“因缘果报”是佛家的说法,所谓的因,是自己种的,所谓的果是自己的造化。不见得好人现世就有好报,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你是现世中的好人,前世呢?再往前呢?可能不是,或者做的不好。你必须接受修炼,继续努力,才可能会有好的果呈现。报是一种反应,也可以说是一种呼应,是对你的所作所为的认定显示。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字,这个字是致命的,也就是一个种了因的人,能不能有果,有善果,真说不定,缘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没有这个东西,因和果就少了一座桥梁,连接不起来,完整不起来,也好不起来。
我喜欢听这些话题,也能在聆听的时候,自己去思考,想想自己的作为,有没有不合适,或者是做的不好的地方。反思自己的福报不够,就是因为自己做的差,也缺少应有的缘。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修炼,距离好还很遥远。
一个人的心境,是应该有散淡的成分,努力去做,不问结果。问题是,红尘中人是做不到的,而做到的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是曾经沧海的人。没有经历过病痛的人,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也就不会有顿悟,有改变的想法和方法。
最近经常去山里访贤,和隐士交谈,我感觉他们大多的人不正常,一是注重了形式,包括衣服呀发型呀说话呀,没有内心宁静,有所思考。二是感觉他们不寂寞,经常接待访客,经常去晒朋友圈,鲜花围绕红粉环绕。一个真正的隐士,是不需要形式的,不需要外包装的,就在自己的斗室,就在自己的庭院,完全可以做到的,没有必要装神弄鬼。
有些事是不能逃避的,该做的必须做,该想的必须想,那是你的责任,必须完成。将自己的老婆孩子扔在家里,一个人跑到山里去,弄自己的喜好,本身就不是健全的人,起码人格不健全。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基础上,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也可以有散淡的心境,都行,但是需要做真人做好人,散淡不是做给谁看的,它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心境。
白玉稳:我们有个“怂”文化
红尘何处不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