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尚何自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和尚何自割?”

2018-06-29 07:17:52 作者:约瑟的家 来源:约瑟的家v 阅读:载入中…

“和尚何自割?”

  历史之道】栏目 

  这两天天气晴好得让人受宠若惊,忍不住也心闲乱翻书。《万历十五年》虽读过数遍,此番再读距上次竟然已逾七年。

  这次翻到最后,格外被那段简单对话冲击内心,比以往的程度不知道深重多少倍。书中是这样展开描述这四句对话的——

  一天,李贽要侍者为他剃头。乘侍者离开间隙,他用剃刀自刎,但是一时并没有断气。侍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贽作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当时李贽已不能出声,他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

  问:“和尚痛否?”

  答:“不痛。”

  问:“和尚何自割?”

  答:“七十老翁何所求!”

  书作者黄仁宇就这位割喉自尽挣扎两天后去世的儒教“异端”发出评论称:“李贽的不幸,在于他活的时间太长。”阅至此处,这本书所涉主要人物就像电光石火般迅速闪烁了一遍,万历皇帝朱翊钧、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再到李贽,哪一位不是一个“活的时间太长”的悲剧?任你皇权在握,抑或才高八斗志气清远,风骨俊朗,谁最终拗过了儒家自设之“运命”罗网?纵使没有逃过七旬李贽的一割,谁的生命不是早已被迫自割得支离破碎

  恰如黄仁宇在全书叙事结尾的概括:“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原则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他认为“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诚如《圣经》所言:“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每一个历史的剖面,可见的是惊人相似的轮转,他寥寥数语的概括,哪里像历史,岂不是更像一份当下的新闻述评?因此,不乏历史学者陷入“轮回说”的迷思中。殊不知,每一场波澜壮阔宏大历史,都要浓缩到一个个微不足道人身上才有意义,哪怕一个强迫被拆毁家园投诉无门终惨死街头的一介匹夫,从头到脚都是写满的历史,但这些在人眼中蝼蚁般的生命,怎会进入史料一角?所以不是历史的轮回,却是因为人性的雷同。

  相信治史者都认同,历史无偶然,每一朝每一代之间的环环相扣都是严丝合缝。但它的必然性却绝不能以一些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解释,那是关于历史的谎言,用以愚民再合适不过。这个必然性却要回到历史的真实真相当中,这个真实和真相首先要解释人作为一个人的原因、发端和发展过程。脱离对普遍人性关注的历史都是狭隘利益史,要么由掌权者主导书写,要么由治史者决定。关注普遍人性的历史,显然却又是提出了一个高于人自身的要求,因为没有一个时代有人可以关注到普遍人性,他们永远只可以关注一个或几个代表性切面。

  却有一位治史者以普遍人性的关注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每一个人的起源归宿。历史因他而起,也由他终结,英文“历史”这一单词便和他有关,History=His story。人类因他而起,由他定夺公义与审判,这是唯一值得每一个人信服的治史者。关切的不是朝代更迭,却是一个人的真实人性与命运他的治史方式选择的是在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前提下,治理每一个人的身心灵,其间黑白分明是非分明,尊重人,却又超于人。他名为上帝,不管你信不信他,他都掌管着每一处微观历史的细节,更会照顾宏观历史的走向

  在这位治史者的历史镜鉴之下,李贽尤为可怜。侍者发问“和尚痛否?”他选择了撒谎说“不痛”,因为他要守住气节,殊不知却输了人性;侍者再问“和尚何自割?”他选择了虚无的人生态度,以为人老去即为无用,这下实在是全盘皆输。这恐怕是当下“丧文化”的鼻祖之一。当然,这里无意嘲讽李贽,相反,是要回到对普遍人性的关注当中,来反思一个人从襁褓到耄耋的人生过程,到底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当下的历史,就是万历十五年的历史,从来没有什么新鲜的。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万历十五年的影子投射进去。因为普遍人性的首要关键词是堕落与罪。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附言中提到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几十年的海外生活,获得了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西方文化有一个重要长处”,即犹太教和基督传统中强调的“原罪”(original sin)。此前阅读时,由于我还没有真正认识基督教,所以对这部分文字的阅读是一目而过,毫无印象,如今读来,也不禁为黄仁宇唏嘘,他与那位真正的治史者上帝擦肩而过

  黄仁宇将“原罪说”归为类似孔孟之道的善恶学说与文化,却没有从普遍人性的关切中找到历史的真正起源和出路,这就成为这个世界多数治史者的瓶颈。他们书写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历史,除了见证它们的失败,却无法真正带来出路,不过是为下一个失败者在未失败之前提供一些警戒。在这样的治史方式引导下,任你妙笔生花,亦难扭转这地有一天会像衣服一样被卷起的终局。

  真正的治史者,如果进入到上帝这位治史者笔下,相信所铺开的视野胸怀是难以估量的,其间的智慧也会真正影响一批又一批新国民进入一个新国度,就是上帝治理的国度。

  真正的历史,需要的不仅仅是记录,而是介入普遍人性的唤醒、更新救赎否则,不过像近日发生的庆阳女孩坠楼身亡残局周围的看客,有人木然观望,有人催着女孩赶紧跳,有人像李贽般发出一声嗟叹“活着何益?”真正的历史,是一场关于罪与罚,堕落与救赎的历史,简言之,是这个星球上一代又一代浪子回家的历史。不回家的生命与灵魂,徒然在这世上走一遭数十年,难道只为着传宗接代任务?抑或及时行乐的快感?再不济,如古之海瑞戚继光者功成名就亦不过是刀俎鱼肉不是吗?而这一切与和尚李贽的自割,又有什么分别?

  “我们也还不能够知道宇宙结构的真原因和真目的,也很难预知今后的真结局与真趋势。”这是黄仁宇治史结尾的坦诚之言。我一直深深佩服他的治史态度诚恳扎实,“叙事不妨细致结论却要看远不看近。”借用这句话想到,我们每一个真正认识上帝的人,都是治史者,我们的做人务必细致,小事上桩桩忠心,我们的终局却要定睛天国永恒,而不可停留在这世界的蝇营狗苟当中。

  无意乱翻书,匆匆聊发几句慨叹之言,或许可抛砖引玉,再做系统深入思考

  更多阅读

✟ 克尔凯戈尔:报复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们的目标远不是反对一纸文书✟ 你我并非真自由——重温经典电影勇敢的心》✟ 没有人生来无用,更没有人老来无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后✟ 不是阅读,乃是生命的破碎与重建 | 创世纪50章读经集锦

  阅读往期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和尚何自割?”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