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教育,只需要孩子完成一个关键转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好教育,只需要孩子完成一个关键转变

2018-07-12 08:00:08 作者:连岳 阅读:载入中…

好教育,只需要孩子完成一个关键转变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自愿主义的教育。

  一个孩子如果不自愿,处于被强迫状态,他不可能学得好。

  而随着孩子天性,他不可能选择学习。采取粗暴方法,骂和打,可能有效,此时他的学习是为了逃避惩罚,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样的孩子一有机会,比如大学毕了业,外在的强力消失,他马上会放弃学习,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成一个自愿学习的人。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世界,20年时间最新沟通词汇思考词汇,可能都换了,知识更新了几遍。一个20年前冻僵的人,今天醒来,可能很难理解适应。没有随时自我教育的习惯与方法,人就像没有赶上动车,再也追不上了。

  读书苦,求知苦,专注苦,但变成了一个教育的自愿主义者,就会主动追求这些苦,你有没有在学校都不重要了,你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教育自己教室不是唯一方式,你在学校、职场,甚至蒙冤入狱,都在不停地自我教育。

  教育最难完成任务就是让人成为一个自愿追求知识的人。孩子越早有这种自愿,他越容易形成反馈,越自愿,学习越有成效,学习越有成效,自愿越强化。孩子没有自愿,就会有负反馈,越被动,学习越无效,学习越无效,越没有自愿。

  点燃一个人的求知自愿,是相当艰难的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进三步退一步,足够耐心、足够的时间,足够科学的方法,才能达成这任务。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每一个人的路径都不可能相同。这后面的成本巨大的,尤其是多数智商与自律都一般,甚至略低于平均线的孩子,更需要教育者辛苦劳动,这种劳动,是不是每学期交点学杂费,一个班大几十号人的义务教育能够完成的呢?

  显然不是。即使有一个无穷奉献老师,他一天也只有24小时,让他把几十个孩子教育成材,不可能,他能做的,只是把资质比较好的、家长比较上心的那一小部分孩子培育成材,其他孩子,只有随缘了。

  昨天有位老师问道:

  孔夫子虽然是中国人的万世师表,其实,他来到今天,是很尴尬的:他有教师资格吗?他有办学资格吗?都没有。

  孔夫子最伟大地方在于,他是教育市场化的实践者,他是一个教育自愿主义者,他没有强迫学生必须学9年,完成所谓的义务教育,学生随时有离开他的自由,他也有选择学生的自由。

  有教无类被引用成为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表示人人权利接受教育,义务教育对净食税阶层来说,是零成本负成本的,许多人甚至并无一点感恩,孩子没有成材,他还可以责骂老师。这真是天大误解,孔子的学生确实来自各阶层,但这有个重要前提,这些学生得符合孔子的标准,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潜质,这是无类,但进入某个老师的门,是有门槛的,是有类的,教育建立师生的自愿基础上,谁也不要强迫谁。

  但是义务教育剥夺了自愿原则。老师不愿意教某个学生,必须教;孩子与家长不愿意继续学,也必须学。这造成了教与学的质量下降,不愿学的学生,强迫关在教室里,他无法成长为自愿学习者,除了浪费时间,就是干扰教学秩序;被强迫(或部分强迫)劳动的老师,对这些孩子也有怨气,教学活动多有痛苦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看似好心的强迫性义务教育,花了钱,最后却损害整体的教育水准

  真正的教育是“有教有类”,只有自愿主义者,自由选择,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在这个基础上,所有人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发挥,最后达到有教无类,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教育。

  推荐:致大孩子

  上文:我伤害你,你还无法拒绝,这就是奴役

   点击阅读原文。连叔有货,特惠好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