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4 20: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读后感10篇

  《0-6岁,抓住孩子语言关键期》是一本由(新西兰) 玛格丽特·麦克莱根 / (新西兰) 安妮·巴克利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8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一):如何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其实做好这四点就可以啦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这么神奇理论支持

  美国人最爱用数据说话,一个叫做布鲁姆的著名心理学家曾经对上千名的儿童从出生开始追踪到成年,得出的结论是: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

  可见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阶段,对家长来说,智力提升是必须要密切关注把握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因为语言是孩子学习一切事务根基,所有的学习都需要通过语言来交流沟通

  那到底要怎样保障我们不会轻易错过孩子语言的关键期,不会让孩子们输在最基本的起跑线上呢?

  那可以好好读下《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这本书,书里面用大量的实例来描述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甚至细分到孩子们具体成长月份的语言发育指标教会父母祖父母及与孩子一起生活或者工作的所有人士,怎么去激励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虽然书里的发音是基于母语是英语,但是孩子成长中的发育模式是共通的,借鉴意义非凡。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作者是新西兰的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教授,已经研究儿童语言发育30年。是悉尼大学学士,麦考瑞大学硕士,更是伦敦大学学院博士。而安妮.巴克利则是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编辑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这本书从结构上可以划分成3大部分

  第一部分说的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警惕甚至需要求专家,而哪些情况正常行为无需过多担忧的等等一些常见问题汇总。

  第二部分说的是孩子在18个月以内的语言发展能力,以及随之出现生理机能发育的描述。

  第三部分是探究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学领域,比如游戏环境小孩子的学习方式,还有最初学会单词,以及孩子发音的错误越多就是进步越大的种种情境探究。

  其实自从做了父母后,我们生怕落后于任何父母,书也是看了一大堆,但是好像越看越焦虑,越看越发现自己不足,但是满世界都是各种孩子成长的细分化的书籍,我们就是没日没夜地看,也看不过来呀。

  于是焦虑就成为了我们这一辈父母的通病,看书的也焦虑,不看书的更焦虑,上早教班的也不认可,不上早教班的更是遗憾,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没有特别深刻的定理,或者是立马见效的可执行方案,但是有几个小小的建议却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甚至都不要求你去读大量的书籍,这些让我非常欣喜

  第一个建议是从怀孕的那刻起就要开始保持跟胎儿说话的意识:当你在怀孕期间对孩子进行胎教的时候,无需去念什么诗集,故事,只需要保持你正常说话的速度,跟他聊天即可,聊什么都可以,他或者她听到的主要是母亲说话时候的节奏起起伏伏的音调。

  这些胎儿说话的习惯,也是跟出生后的宝宝互动打下扎实基础,因为自说自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尤其是你的心情起伏不定的时候,更是无法做到每天都保持跟肚子里面的孩子说话的习惯,但是你一定要去做,每天都保持跟她说话,这是你保证孩子赢在起点必要条件

  只有在意识上形成了这样的强制逻辑,出生后你跟他/她说话就是非自然而然事情,当你做好了自己同时,你的爱人亲人也会逐渐进入到这种氛围之中,那对于孩子的语言启蒙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个建议是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让孩子犯错,越来越多的错误就意味着进步,不需要去刻意纠正他们的发音,你只需要精准表达正确的发音即可。

  孩子小的时候发音是很难一下子就发准确的,比如我朋友家的女儿说鱼,总是说成无,西瓜说成咿呀,但是朋友不要紧的,我们只需要正常跟她交流,发正确的音即可,她在自然而然中就学会了,你不断去纠正她的发音就是在暗示她的失败,暗示的越多她就越胆小。就是因为她在学习大量的词语,她积累词汇越来越多的时候,出现“错误”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发音才没有那么精准,朋友的话跟这本书里面的逻辑不谋而合

  第三个建议是无需额外去购买专门的、学科广泛的书籍,就是简单的市面上常见的颜色数字等基本认知的以孩子们喜欢为主的书籍就足够了。

  而你要做的就是抽出时间跟孩子每天都保持阅读好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也是终身受益的事情。入学前不需要学各种学科的书籍,就是喜欢的那几本来来回回读即可,有的是故事的,也有的可能是绘本,甚至是数字书,都不要限制,其实要的就是一种习惯和渗入让孩子发自内心喜欢学习的那种热情

  但是书里也有推荐在阅读中跟孩子聊天互动,尤其是1-2岁的孩子更加喜欢你们跟他聊日常生活的话题,比如洗澡、睡觉等,3岁以上开始喜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有时候将书放到到处都是,只要确保孩子能够够到和注意到的地方,这也是让孩子被动阅读的好习惯。

  第四个建议是接受孩子疯狂提问,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他们在2岁到5岁孩子会疯狂地问为什么,哪怕你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同一个答案,但是小宝贝们依然不依不挠,其实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厌烦,甚至嫌弃他们,你只需要反问一句:宝宝,它是什么?你来告诉我好吗?孩子就会告诉你她所知道的一切,而你只要洗耳恭听就好。

  这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极其困难,因为我们对于极度重复东西不自然就会生出厌烦的情绪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火,尤其是当我们手上一堆家务活要做,又有人催你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抑制不住地爆发情绪。一定要认识到这些细小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一生中最为关键的点,他们的好奇心幼小小心灵一旦得到保护,爆发的潜力才无可限量。

  这4点归纳了下就是:持续地营造大量的语言环境,接纳孩子的犯错,保持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尊重孩子的个性

  当然这4点看似非常简单,持续执行起来还是比较难的,但是一想到这些都是为孩子终身受益的事情,那无论怎样都要坚持起来。

  就如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养育孩子,尤其是优秀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莫测,就是坚持去做这些基本到不行4个关键点就不会担心自己抓不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当你把握住了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那对他整个人生来说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人们总是说万事开头难,头5年的辛苦换孩子一辈子的稳定发展,怎么苦都值得。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二):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千万不要错过

  封面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到他会坐会爬会走,再到第一次会叫爸爸妈妈……孩子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父母的心。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尤其关注——“我的孩子一岁半了什么都不会说,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说一个词总是重复很多次,是不是口吃?”那些开口迟、说话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 其实,孩子的语言发展有规律可寻,这本《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父母减少焦虑。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这本书介绍了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阶段,并且给出具体的建议,指导父母们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这是一本关于婴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综合指南,内容丰富实用。 这本书的作者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是新西兰坎特伯雷沟通障碍系教授,研究儿童语言发育30年,在儿童语言发育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另一位作者是安妮·巴克利是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编辑,这本《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就是两人共同编写而成。 本书的作者认为,0-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将无法弥补。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婴幼儿语言发育的规律,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呢?书中给出的建议中,有三点值得我们参考。 一、应正确看待孩子的表现,消除疑惑和焦虑。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孩子的发育不尽相同。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先会走路……就拿说话来说,同龄的孩子,在特定的语言发展阶段也有快有慢,大多数担心都只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比如开头说到的那两个问题,“孩子一岁半了还不会说话,该怎么办?”书中作者建议先考虑是不是听力问题,如果听力正常,那么就不用太担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进展,要是超过两岁孩子还不会说话,或者你非常担心,那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又如第二个问题“孩子总是重复说一个词很多次,是不是口吃?”作者这样回答: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孩子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阶段,是由于孩子说话的速度跟不上大脑思考的速度而导致的,属于正常的说话不流利现象。要是这种表现持续了超过3个月,或者孩子说话有挫败感,最好寻求专家的帮助。 当然还有很多跟语言相关的表现,作者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并结合相应的例子,首先让父母消除心中的疑虑,放下担心,才能更好地进行孩子的语言能力的辅助发展。 二、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在书中以表格形式详细地把孩子在0-5岁语言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及父母能做的都列了出来,且结合具体的章节有更详尽的阐述。我根据书中作者提供的表格把这些阶段大致归为三个主要的阶段。一是语言发展的早期(0-1岁)。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储备来为开口说话作准备。二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1-3岁)。这时候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迅速,词汇量大大增长,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陌生人也能听懂他们的大多数话语。第三是语言发展的顺畅期(3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较好地应对日常的对话,可以更轻松地与他人交流了。

表格1

  三、聊天和游戏,是提高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多和孩子聊天。 虽然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建议,但作者给父母的建议中提到最多的是跟孩子聊天。怎么和孩子聊天呢?每个时期会有所不同。对于早期的孩子来说,什么话题都可以说,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来说,说什么内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沉浸在声音海洋里。 如何和孩子聊天呢?书中作者建议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和孩子聊天。例如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这样聊天:“宝贝,我们现在穿衣服了,先把小手伸进去,再扣好扣子……” 还有就是在阅读中聊天。孩子多大可以阅读?书中作者的答案是“在你觉得自己能自在地给他们读书时就可以了”。对于小月龄的孩子来说该怎么给他阅读?作者在书中也有相应的建议。例如6个月到1岁的孩子,我们可以“读”书中的图片,描述图的内容,而不是去读书中的文字

在阅读中聊天

  研究表明,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促进语言的进步。朋友C是一位童书编辑,作为两个宝宝的妈妈,她很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大宝只有5个月的时候,她就开始了亲子阅读并一直坚持,即使怀着二宝身体不便也没落下。大宝一岁前就共读了94本绘本,1岁10个月共读了124本,如今大宝2岁11个月了,在同龄的孩子中,会说的话更多,表达也更完整、流利,甚至还会拿着自己喜欢的绘本给只有1岁的弟弟讲故事了。 因此,在《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在阅读中聊天是作者十分推崇的做法,它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不断重复,参与孩子的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作者不断强调重复、重复、重复,或许对于大人来说,不断重复的游戏非常枯燥,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重要。 孩子在游戏中会感到愉悦并且开始学习交流,重要的是父母也要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做动作,而不是去教导他们。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特别喜欢的游戏,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尝试不同的游戏。 总而言之,孩子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是大多数父母的愿望,想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0-6岁是关键期。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说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父母,首先应正确看待孩子的表现,消除焦虑。再者是根据孩子语言发展阶段的特点,利用本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多与孩子聊天、阅读,多和他们互动,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三):抓住语言敏感期批量打造“小话痨”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小城,人们在狼窝解救了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到了第二年小的狼孩死了,而大的一直活到1929年。

  “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间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在最后的3年中,大狼女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不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之后,全世界又有几例“狼孩”、“豹孩”事件被发现,他们的共同性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兴趣。从此成长关键期被发现。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有多个成长的关键期,而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关键期,所以学习语言特别的困难。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成长关键期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想要在将来弥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才能抓住孩子语言敏感期,让孩子学说话事半功倍呢?我们需要它——《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是身为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已研究儿童语言发育30年,悉尼大学学士,麦考瑞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的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安妮·巴克利共同编著的。

  在《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中他们强调了孩子一出生就要开始跟他说话,并且一直持续到学龄前都要跟孩子一起欢笑,进行简单的对话,一起阅读一起游戏的重要性。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1、什么样的幼儿是需要医学帮助的,2、各年龄阶段孩子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3父母如何从家庭角度来帮助孩子抓住语言关键期。

  第一部分是用笔墨最少的,因为很多父母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也不需要专门的医学帮助。而真正出问题的孩子,往往都是失聪的孩子。

失聪孩子的表现: 一直对声音没有反应; 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都相应的有所推迟; 别人说话的时候会一直盯着说话人的嘴巴看; 神情恍惚,叫他们的名字没有任何反应(幼童或大点的孩子); 说话的声音有时很大或是很小; 看起来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从不关注身边的人。

  除了这样的孩子,像是口吃,发音不准,只是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用焦虑的。

  幼儿时期孩子口吃是因为大脑思考的速度比嘴巴说话的速度要快,因此他们说话的速度会跟不上思考的速度,这被称为“正常的言语障碍”

  我们只要照常跟孩子说话就好,不用代替孩子说话。如果这种语言障碍持续超过3个月,而且伴随严重的挫败感和情绪发泄,则需要寻求专家的帮助。

  除了这两类孩子之外,有些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某些发育问题,比如孤独症或学习障碍。通常,这些问题都会在上幼儿园时孩子的总体水平比其他同龄孩子落后的情况下才会被发现,这些问题发现的越早,就能越早进行适当的介入来帮助他们学习。

  在《0-6岁,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中,孩子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根据孩子年龄阶段来划分的,从孩子出生时无意义的发声练习,到能说出第一个字,再到电报句,最终说出完整的句子,根据年龄有详细的描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一会儿奉上思维导图)。我就只跟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好玩的概念——述行语。

  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跟孩子躲猫猫,从五六个月孩子就会爱上这个游戏。不过那个时候他只是行为反应,但是一般到了八九个月,当我们再和他躲猫猫的时候,可能我们一出现他就会说:“喵”。

  或者这个时期我们跟他玩拍手游戏,孩子会一边拍手,一边说“拍拍”,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孩子现在会说话了。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说出了真正的词语。说话时候伴有肢体动作,做动作的时候也会说出相应的表达,这就是所谓的“述行语”,它并非真正的语言表达,但是有了这样的行为说明孩子很快就能说出真正的词语了。这个阶段是在为真正开口说话做准备呢!

  我们多用聪明伶俐来形容能说会道的小孩子,看到小可爱的嘴巴嘚啵个不停确实是一个享受,可是如何才能培养出那样的“小话痨”呢?

  《0-6岁,抓住语言的关键期》大部分的笔墨就是在写方法了,他的方法总结起来也可以分为三点:

  1、跟孩子说话,不停的跟他说,说什么没关系,关键是多说,多多的说!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我给孩子听音乐,看电视,就可以代替我跟他说话了,因为那些也有声音,而且电视里的儿歌可比自己唱的好多了。

  研究发现孩子对电子厂品里的声音并不感冒,真正能刺激到孩子语言大脑发育那部分的是我们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孩子沟通,或者是家庭成员真正的声音。

  如果你非要给孩子看电视,听儿歌也没有关系,你需要坐在旁边跟孩子讨论,或者给孩子讲解,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单纯的让孩子自己看电视,是无法刺激孩子语言的发展的。

  2、给孩子多读书。

  给婴儿读书这件事情没有具体的规定,你可以从你任何想读的时候开始,基本上在8个月之前你爱读什么都可以,但是最好让自己的音调抑扬顿挫,因为孩子虽然听不懂,但是他对音调是有感觉的,婴儿比较偏爱有韵律的东西。

  到了孩子8个月之后,3周之前我们就可以给他读图画书了,这个时候的图画书尽量选择那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图画,而且最好一页一画,不要太复杂。同时我们给她读图画书的时候,不是读图画书上的字儿,而是给孩子描述画面。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们还是以读图为重要任务,画面可以更加的复杂了,在读图的时候,还可以加入很多简单的问题和孩子们互动。对于短小的故事,这个时候可以读一读了。

  孩子基本上一直偏爱比较有韵律的东西,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必须要多读,多听的,而且父母在唱儿歌的时候可以故意留下一句让孩子来唱。

  3、多进行互动性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游戏中学习可以让孩子更快的掌握语言和知识。比如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跟他说话,一边更他做游戏。

  我想大家都对《拉大锯扯大锯》这首儿歌很熟悉吧!我们会让孩子坐在我们的腿上面对着我们,拉大锯,把孩子拉向我们的胸前,扯大锯,让孩子身体后仰平躺在我们的腿上,在一拉一扯的过程中,让他感觉要掉下去了的感觉。

  等孩子再大一点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数与量的关系。这个时候通过游戏依然是最简单的方法。先让她数积木,给她几块积木让他数一数,然后我们还可以弄几个小筐子上面贴上数字,再让孩子把数出相应的积木放在筐子里,通过游戏孩子就弄清楚数和量的关系了。

  通常大多数孩子会在两岁的时候理解2的概念,在三岁的时候理解3的概念。

  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书中还有相应的游戏方法和书籍的介绍。

  我觉得《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不但对孩子学习我们的语言有很大帮助,它最大的帮助应该是在我们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的时候。

  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是新西兰人,他们是说英语的,书里的例子是根据他们的单词发音来说的,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推荐了各年龄阶段运用最多的儿童书籍。这足可以让我们在英语启蒙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四):十万个为什么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大货车!”

  “大货车在干嘛?”

  “在运货呀!”

  “为什么?”他一脸无辜地问道。

  “因为工地需要沙子。”

  “为什么呢?”

  “因为工人师傅要盖房子。”

  ………

  我终于遇到了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家里有个三岁的萌娃。关键是以上的对话,每天重复一遍又一遍!自从买了这套挖土机和大货车的书后,每天晚上不厌其烦地从头到尾,一遍遍地问“为什么”。就在我们都快处于崩溃的边缘时,很及时地看到了这本书《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作者是新西兰作家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安妮·巴克利。作者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在儿童语言方面有着30多年的经验。本书从婴幼儿发展的语言规律出发,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与孩子语言互动,从而协助孩子发现他们的语言天赋,这一关键时期就是0-6岁。

  作者按照年龄段将整本书分为不同章节,每一章节又分为几个板块。就拿三岁的宝宝来举例吧。本书最后五章都是讲述2- 5岁的孩子语言发展规律。再仔细就看到倒数第三章《三个“疯狂提问”的阶段》,赶紧翻来看看。作者从如下几个部分论述:

1,事例说明

  首先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阶段孩子会怎样说话。对,就是不停地问这是什么,为什么。

2,发展规律

  01,那是什么

  这是疯狂提问的第一阶段。记忆犹新。每天翻开书,娃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大货车。”继续指着大货车,很淡定地问:“这是什么?”“大货车。”“妈妈妈妈,你快问我!”我无奈地指着书问,还装作很不懂的样子问道:“宝贝,这是什么?”他很神气地说:“大货车!”哈哈,还是忍不住自己催促妈妈了。作者在书中提到,在这个阶段,孩子似乎是在确认他们真的知道了所有东西的名称。这时,“正确”的回答是“好吧,它是什么?你来告诉我好吗?”你学会了吗?

  02,为什么

  这是疯狂提问的第二阶段。孩子可能在3岁半到4岁之间进入这个阶段。他们会一直不停地问“为什么”。很多父母应该和我一样,被为什么折磨地非常厌烦。在还没有崩溃之前,作者告诉了我们终结“为什么”的一个方法:有个作家会对孩子说“大象耳朵”。相当于是岔开话题,让孩子意识到,还想继续跟妈妈说话,就要找别的话题了。根据我家娃的特点,我也总结出一个方法:转向孩子,很认真地问他,“为什么大货车要装货呢?”然后他就思考了一会,把我之前说的又说了一遍,我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他又会配合回答,一直问到他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可以继续给他讲解下,逃出“为什么”的循环。

  03,如果……会发生什么呢?

  这是第三个疯狂提问阶段。一般在四岁以上才会问到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遇到这个困扰,不过书中作者也举了详细的例子来说明。可以提前学习下。

3,给父母的建议

  01,“什么”是一种游戏

  根据孩子提问的声调来判断,他是真正想问“那是什么”,还是期待你给出“那是什么?你告诉我吧。”

  02,考虑一下你能问孩子的问题

  当我们陪孩子跑步,或是一起阅读的时候。可以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工人师傅在干什么呢?”“水泥搅拌车在开到哪里去呀?”等等比较简单的问题。

  03,可以稍加限制提问的时间

  根据自己的疲倦程度来决定跟孩子玩那是什么的游戏。孩子有兴趣的是提问,而不是想知道正确答案。

  最后在章节结尾还有一个小tips 和总结。每一位有志于挖掘孩子语言天赋的父母都可以看一下本书。书中对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特点和表现特征都有详细地描述。而且还会给父母一些建议。还有我们需要打破一种观念:孩子还太小,他什么都不懂。你也许错了。让我比较惊讶地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可以分辨出母亲的声音,虽然它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都需要不断地与孩子语言互动,激发他的语言活力。作者认为0-6岁是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培养语言能力,会事半功倍。

  End .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五):我家有个说话难宝宝

  你知道吗?宝宝生出来就在练习说话了呢。

  这两天我感觉非常沮丧,因为对于把养娃当成一项研究来做的我来说,最近又一次遭遇了滑铁卢!

  事情是这样的:

  我家娃娃再过几个月就要2岁了,他是个说话说得很迟的孩子,在其他小朋友已经大方打招呼说拜拜的时候,他只会羞得躲进爷爷怀里。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他只会叫爸爸妈妈,并且对着狗也喊妈妈!真是一个让亲妈无地自容的孩子。

  前半个月吧,他正式满了21个月,突然嘴巴开始蹦出来一个个词,这景象就像闷在锅里的玉米,在温度加热的过程中,突然一个个爆了出来,我和他爸兴奋得在锅边接住这一颗颗热腾腾的爆米花。

  但是现实却完全不是我和他爸爸期待的那样完美。

  前一天他看爸爸玩手机,默默飘过去说了句,爸爸,玩手机。喜得我和他爸想哭一会,毕竟,这样有主谓宾的完整句子,可是第一次从这娃娃的金口里蹦出来呢!

  可是第二天把手机放他面前问他这是什么的时候,他犹豫了半天,勉强得说了两个字“嘟滴”。

  第三天呢,他直接不认识手机这货了。

  这样今天会说,明天忘的词比比皆是,有些是忘了,有些是换了一种奇怪的发音。我和他爸面面相觑,原来语言这种东西还会倒退的!

  还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我家娃经过我从小的有意无意的介入,从一岁开始就有固定看绘本的习惯。过去他都是看画,看一本换一本,最近他开始爱上有故事情节的绘本,并且,同一本书一直让重复讲重复讲。

  最多的一个晚上,我数了数,讲《好饿的毛毛虫》,我整整讲了20遍。喉咙冒烟到感觉自己要燃烧了。

  睡在旁边的他爸,捂着胸口做呕吐状,额,他都听吐了。

  说起来,我也算看过不少育儿书的人,但养孩子到现在,这两个困惑,在我目前看过的育儿书里还找不到答案。作为一个求知欲极强的妈妈,我肯定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最近一直在找一本合适的儿童语言发育类的书。确实让我找到一本很合适的,就是接下来想介绍给大家的这本《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来自新西兰的玛格丽特·麦克莱根以及安妮·巴克利,两位都资深的语言发育专家,其中玛格丽特·麦克莱更是研究儿童语言发育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书本的结构非常简单,将六岁前儿童的语言发育区分为不同的阶段,除了讲述每个阶段的特殊情况之外还提出了很多帮助爸爸妈妈们应对语言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堪称语言类百科全书。

  书中提到的几个点我觉得一定会让新手爸妈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一:你大多数的担心都是孩子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有很多晚说话孩子,可能直到三岁才能说清楚话。这时候身边同龄的小孩可能已经说得非常好了。孩子们聚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孩子口齿不清,多少会让你有所担忧。而有时候周围的妈妈或者亲戚朋友说一两句质疑孩子是否有问题的话就会让你紧张不已。

  作者在书本的第二章针对很多语言发育不太正常的地方的做了解答,可能就能找到跟自己家孩子一样的情况。

  比如说下面这个问题:

  其二:早期的语言发育对孩子非常重要。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研究表明,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再三岁时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9-10岁时的语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词汇量越多,阅读时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我是看到这段话,为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弃之不顾而庆幸不已。我想起妈妈群里一个妈妈,他们家大宝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喜爱阅读,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写得作文范本被拿到四年级去朗读。家庭作业从不用父母操心,对于那些辅导孩子作业到心脏病发作的家长来说简直是上辈子拯救了地球的人。

  她曾经在群里分享过育儿经验,就是小时候多陪她说话和给他读书。

  而这两点在《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这本书中被无数次提到,几乎每个章节最后作者在给家长们写建议的时候,都会写到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条!此处必须划重点!

  其三:当孩子告诉你不要的时候,其实是孩子语言发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候。

  当孩子说“不要”的时候,他的语言能力实际上是有了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因为他掌握了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连接,从说单个词到连接起来成为句子。“不要”是最简单的句子,学会说“不要”之后孩子将会挑战越来越多有难度的句子,话也会说得越来越好。

  除了这些刷新我认知的观点之外,我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我想要得答案。

  书中,作者一直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孩子语言发育中短期倒退以及犯错是孩子进步得一个标志。孩子的大脑在不停的练习和学习这些语言,才会导致同一词语出现不同或者错误的发音。

  其次在书中第四章节讲述2-3岁孩子的语言发育特点的时候,作者提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一次次重复做一件事,比如玩一个玩具,翻一本书等。

  这是他们努力学习的过程,父母或许会感觉道枯燥,但是我们必须谨记这个时候,陪伴他们一遍遍去重复,参与其中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不仅仅找到这些,对于孩子未来语言的发展,我心里也有了一定的数。其实做父母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我觉得与其去焦虑,不如静下心去看看书,去从别人的建议里找到一些方法,把这些方法化为平时和孩子玩的小游戏,然后静待花开。

  作者 安心,微博读书书评人,自由写作者,热爱阅读和码字的90后宝妈加创业者一枚。文章首发公众号:知书小径。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六):0-6岁孩子语言学习的指导手册

  这本书看第一遍觉得太简单,看第二遍后就感慨要是早几年看到就好了,这样可以按照书中的技巧全部实践一遍,顺便还可以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把握住孩子语言学习的每个关键期。

  很早就学习过关键期理论,话说一个叫洛伦兹的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在小鹅出生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让小鹅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自己,于是这群小鹅就认洛伦兹做妈妈了。无论母鹅怎么在小鹅面前晃,它们认准了洛伦兹就是自己的亲妈,洛伦兹走到哪里,这群小鹅就跟到哪里。关键期理论迁移到教育中的结论是:如果在某个特殊的时间段,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弥补。如很多80后学习英文是初中开始,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花很大力气也难以学好。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就是开发孩子语言能力的指导手册,帮助家长对0到6岁孩子更好地去发展和开发语言能力。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作者是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教授。教授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任教多年,在儿童语言发育方面有着30年的专业经验。从书中内容推测,教授肯定有多年的观察经验或临床经验,因为书中关于孩子成长有很多微小细节变化,不是看书学习理论能够获得的。这也是我最看中这本书的地方。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唯一不足之处是内容是关于英文为母语的学习,而且专门有几章的篇幅来讲述英语学习的特点,这几章的参考性不大。

  《0——6岁,抓住还的语言关键期》有四个版块对我们中国家长有用。第一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常见问题;第二是18个月内的语言发展特点;第三是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是孩子在语言的基础上其他能力的探究和发展。本书一共的20章,每个章节都有详细的家长指导方案。

  首先关于孩子语言发展常见问题方面,家长对孩子总是会有很多担忧。比如以前跟朋友聊天,就会问:“我孩子快2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有没问题?”“我孩子吐字不清楚,是不是舌头有问题?”“我孩子智力没啥大问题吧?”书上指出了一个关键点是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即家长要关注孩子对周围的声音有没反应,如果反应正常,那么就不用太担心。同理,在很小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听力去做检查,确保没有问题。

  其次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婴儿最早几个月语言学习是听和看,所以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说话交流。6个月前婴儿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就是语调的学习,他们会用高低不同的语调玩耍,为以后说话做准备。6个月到1岁左右的时候,婴儿开始发音了,在真正开始说话之前,有一个“述行为”阶段,就是孩子会边做动作,边有一些语言,比如“拜拜”会结合手势。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给孩子唱童谣,游戏,让他们做简单的事情,一起凝视事物等等。1岁到1岁半的时候,孩子终于开口说出第一个词啦!无法预测这个词是在什么时候说的,或许是叫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有时候他们会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有时候婴儿会进入一个安静期,突然有一天就开始说出词语。这个时候家长要多描述,尝试把他们说的词用在句子中。

  再次关于孩子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阶段。孩子最初的50个词是很缓慢的,一旦超过了50个词,词汇就突飞猛进爆发了。而孩子即使用一两个词,也完全能够表达他们想要的意思,比如他们想吃什么,想做什么,不想要什么等等。这个阶段要多与孩子互动,观察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再往后发展就是孩子会说简单的句子,会用词语来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这里,那里,上面和下面。孩子会尝试把事物关联起来,如“去谁家跟谁一起玩”。这个阶段的家长要注意不特意给孩子纠错,示范正确的句子就好,要不停的描述描述。

  最后关于儿童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其他能力的探究。语言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以后的其他能力,如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3岁以后饿孩子会很喜欢问为什么?会发生什么?会不停重复的问下去。要对孩子有耐心,同时也可以考虑问他们什么问题。孩子会对数字,体积等开始感兴趣,会开始简单的逻辑推理,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探索有趣的世界,开始做一些跟数字相关的游戏。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简单可行,刚开始觉得太简单以至于认为没有太多含金量。但是慢慢深入读进去后,发现孩子发展的每个关键点的细节非常到位,正是这些细节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同时没有太多的专业性词语,除了对皮亚杰的一些理论有一些论述外,基本上任何一位妈妈通读都可以掌握和操作。如果有人的孩子刚好处于0到6岁这个阶段,可以对照这本书去实践和感悟,比迷迷糊糊养孩子要好很多。当然这本书的不足处就是更适合母语是英文的孩子,如果能够针对母语是中文的家庭,有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更好。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七):HOLD住宝宝语言发展关键点,做淡定的父母

  从三年前我第一个闺蜜生宝宝,我就开始选购孕妇书籍或者是育儿手册了,一是可以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二也是想提前了解下,作为科学育儿的储备。慢慢地攒了三五本却都没有看超过十页,因为真的是每一本都太繁复了,细细碎碎的普及育儿知识,这对一个还没宝宝的我来说就像是一片森林,让我感到富有却充满恐惧。而最近看到一本书《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我却一口气就读完了,因为它的简单和平和,这本书没有那些恫吓妈妈的条条框框,只是不断的强调多跟宝宝说话,宝宝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对语言的接收和输出都源自身边的环境的塑造。我也总在这本书里看到闺蜜宝宝的影子,那些让我感到惊奇的童言童语和令我抓狂的疯狂呐喊都找到了原因。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是由两位语言研究专业人士编著的,一位是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已研究儿童语言发育30年,另一位是安妮·巴克利,著名语言治疗师。针对宝宝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到6岁期间语言的发展和语言对于宝宝成长的作用有详尽的介绍。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每个章节都有几个固定板块---“如何跟宝宝聊天”例举妈妈可以跟宝宝在互动中的聊天方式,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帮孩子发觉语言天赋”这个小内容会说明一些宝宝语言方面的科学研究,帮助妈妈科学的认识宝宝语言天赋;宝宝从6个月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可以跟父母一起阅读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阅读方向慢慢扩展,阅读方法也不同,这些在“在阅读中聊天”这一板块中有着详细的指导。

0岁开始就是儿童的语言关键期

“婴儿的大脑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学习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将来是由我们决定的” ------《科学美国人》

  宝宝的每一个阶段的表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父母在这个时候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抓住并顺势配合,不仅可以消除初为父母的无端焦虑,也可以对宝宝语言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打开了接收外界的开关,在一片汪洋一样的羊水里熟悉了妈妈的声音,这也是他出生后最喜欢的声音。这个阶段,无论是音乐还是父母的语言,宝宝只关注这些声音的节奏和音调。

  6周之前,在宝宝的小脑袋里基本只有自己,是一个自我的世界,父母需要在互动中让宝宝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在自己以外的世界。

  6周到6个月,宝宝天花乱坠的哭腔是不是已经开始让父母抓狂了?其实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那是宝宝在用不同的哭声提出他的不同要求。更可怕的还有高低不同的尖叫,请换个角度看待这个行为,这也是宝宝在学习,因为他们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开始练习用声音高低强调重点,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啊。当他不再嚎啕大哭,开始用咿咿呀呀的说话,不要光被喜悦冲昏头脑,回应他们,这是建立宝宝注意力的绝佳时刻。

  6个月至1岁,宝宝因为开始会坐立这一重大突破,说话变得更容易了,口腔空间因为坐立变大,舌头更灵活。脑部扫描显示,宝宝即使还是不会说话,但是在听到语言的时候,大脑语言中枢的其中一个区域颞上回有相应的反应。而且,行为控制区域也做出了想要说话的反应。说明宝宝的大脑已经开始奋力的学习语言了。这个阶段宝宝的注意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从“相互凝视”到“共同凝视”,意味着宝宝可以跟随父母的描述一起看世界了,而不是只盯着你或者你指向风景的手指。

  一般来说,宝宝行为和语言的转折点是同时出现的。但是从宝宝1岁至1岁半,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同,一方面快于另一方面的发展。不要担心,另一方面也会跟上来,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通过描述帮助宝宝进行语言和动作的联结。

  以上只是宝宝在18个月之前的一部分的发展关键点,在《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都对应的给出怎样抓住这些关键期,给出父母简单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如下思维导图。

根据宝宝不同阶段给父母的建议稍有不同

作为父母,请不厌其烦的多说!多说!多说!

  虽然在不同阶段,宝宝的语言发展点各不相同,但是父母对应的策略都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多说。有个一著名的案例,“野孩子金妮”,她在婴儿时期就被单独关起来,一旦金妮发出任何声音,就被脏话连篇的父亲毒打。在14岁被救出来并送往医院,结果发现她的语言和运动能力还只维持在婴儿水平,虽然经过长期不间断的治疗,但是她仍然无法完全达到大多数5岁孩子都能轻易达到的语言程度。所以,孩子们需要听到大量的语言,才会顺利交流。对应不同阶段,父母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也都要根据宝宝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睡着的宝宝是天使,醒着的宝宝是恶魔,这是闺蜜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因为他们的精力旺盛和无法捉摸。作为父母,可以不用事事强调科学育儿,但起码明白这些“小恶魔”为何疯狂之后,一定会淡定很多。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八):如何抓住语言关键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有多个成长的关键期,而且,孩子的成长关键期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将来想要弥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譬如孩子的语言能力,0到6岁,是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你知道后果将会有多可怕吗?

  一个悲惨的案例

  有一个可怜的女孩叫金妮,她在婴儿期就被单独关起来,一旦金妮发出任何声音,父亲就用木棍毒打她,14岁那年,金妮被妈妈救出来并送往医院,结果发现,金妮的语言和运动能力还是维持在婴儿水平,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字。后来经过专家长时间治疗之后,她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但无法达到大多数5岁孩子的语言水平。

  这是《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一书中分享的一个真实案例。研究显示,孩子们可能天生具备学习语言的能力,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听大量的语言,并且有使用语言的机会,才能学会流利地表达。

  可怜的金妮,因为在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没有人和她说话,没有使用语言的机会,失去了正常的与人交流的能力,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这是一个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孩子具有惊人的潜力

  只要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合适的内容,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

  我有一个朋友,先生是美国人,她的宝宝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接触到多种语言,夫妻俩用自己的母语和孩子对话,祖父母则经常说方言,她的宝宝很自然地掌握了多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并且能够自如地切换交流。

  所以,0到6岁,是孩子的语言发展关键期。那么,在这个阶段,父母和家庭成员应该如何做,才能抓住孩子语言敏感期,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激发语言能力呢?

  《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这本书可以给新手父母们和家庭成员提供详细的参考。

  这本书是由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的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安妮·巴克利共同编著的。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教授在儿童语言发育方面有着30年的专业经验。

  在《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婴幼儿的语言潜能,父母和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说话、尽可能多地陪孩子阅读、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互动游戏。

  《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解答。

  第二部分,孩子从出生到5岁期间语言发展各个阶段的概况。

  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分析了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行为特点,并给父母和养育者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建议。

  为什么会“口吃”?

  在第一部分,作者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从专业的角度解答了一些关于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可以解开父母的担忧和困惑。

  比如:

  很大孩子在某些阶段会偶尔出现口吃的现象,很多父母就会很着急:“哎呀,这可怎么办呀?”有些父母还会骂孩子,结果越骂孩子越紧张,结巴得越厉害。

  作者告诉我们:这是因为这一阶段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太迅速,他们嘴巴说话的速度赶不上大脑中语言形成的速度而导致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暂时的,并且几个月后就会消失。

  知道了原因,再碰到这种情况,父母们就不用着急上火啦,只要多一点耐心,让孩子慢慢地说完想说的话,过一阵子就好了。

  孩子的发育是有大致规律的

  在第二部分,作者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列出了孩子从出生到5岁期间语言发展各个阶段的概况,给出了一个大致的参考值,供读者参考,虽然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份表格还是很有参考价值,可以让父母了解自己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语言发展情况。

  父母怎样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

  在第三部分,作者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了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行为特点,并给父母和养育者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建议,比如:

  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和宝宝多说话

  跟宝宝聊天说些什么内容

  如何读懂宝宝咿咿呀呀的“语言”

  如何回应宝宝

  如何给宝宝选择阅读材料

  如何跟宝宝互动做游戏

  让新手父母们面对婴幼儿的各种表现不再困惑,不再手忙脚乱,还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建议,和宝宝玩各种游戏,促进宝宝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育。

  《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亲子阅读的书籍,父母如果不知道在哪个阶段给孩子阅读什么书,不妨参考书中提到的这些书和对应的中译本。

  多陪孩子说说话!

  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前,家庭成员对孩子说的话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越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3岁时掌握的词汇量多寡将直接影响9至10岁的语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词汇量越多,阅读时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因此,父母在孩子在婴幼儿阶段所做的事情,对孩子的未来有巨大影响:对孩子说的话越多,他们将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就越强。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进到学校里,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所以,正如《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书中作者的建议,在婴幼儿期间,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花时间,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并多参考像《0-6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这样内容丰富详实的育儿参考书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九):抓住语言关键期,挖掘小宝宝语言天赋

  难得休息一天,不用带宝宝,就和朋友一起出来吃火锅。隔壁桌是年轻夫妻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火锅店里人声鼎沸,我仍然听到小女孩一直在给爸爸妈妈讲故事,一个接一个,从天到地,从草地到海底,应有尽有。小女孩父母都在低头吃饭,偶尔问她要不要吃点青菜,或者米饭。小女孩特别严肃的说:“妈妈,我还没讲完!”。

  我看到小女孩特别可爱,忍不住和小女孩的父母聊天。小女孩的妈妈说,小女孩特别爱说话,每天睁开眼睛开始,一直到睡觉,都要叨叨不停,而且想象力很丰富,能把看到的故事,见到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也很有逻辑感,讲的故事都很有情节和内容。

  不禁感叹,这个小孩的语言天赋被父母引导的很好!对的,每个小孩都是有语言天赋的,关键是要父母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及时引导和教育。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由新西兰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研究儿童语言发育30年的悉尼大学学士、麦考瑞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安妮·巴克利共同编辑著作。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作者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认为,0-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语言装置系统将会完全卸载。因此,父母应牢牢抓住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出生第一天就要开始和宝宝说话。2,怎么样与宝宝对话,阅读和游戏。3,孩子的语言天赋有多强。

  一,出生第一天就要开始和宝宝说话。

  早期的宝宝只会发一些“baba”或者“mama”的音,并且含糊不清,好像并不是说话,但是研究表明,宝宝在7个月的时候,大脑就已经在尝试着分辨如何用准确的动作来发出相应的声音,而且在发出“baba”“mama”这类声音时,其实宝宝已经在学习控制自己的舌头和嘴唇,并且很快就能发出真正的话语。

  通过孩子与父母之间1300个小时的互动后得出结论,家庭成员说的话多,使用的句式多,词汇多,那么孩子就能更好的学习语言。

  我身边就有个例子。我有个潮汕的朋友,嫁给了一个甘肃人,朋友的婆婆是上海人。朋友生了一个小孩,娘家婆家一起照顾。小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语言能力,可以听得懂潮汕话,普通话,甘肃话,上海话,还能做出回应。所以,宝宝一出生,就要和宝宝说话,大量的说话。那么应该怎么样陪宝宝说话呢?任何话题都说。给宝宝留出“回应”的时间。宝宝做出的任何动作都意味着他们在“回应”你的“对话”进行眼神交流,并且做出夸张的表情。

  二,怎么样与孩子对话,阅读和游戏。

  当孩子还小,常常嘟哝着或者发不出具体的词句,只是一些简单的音节时,怎么样和宝宝对话呢?

  书中给了详细的建议:模仿孩子的语言和行为。让他们去做简单的事情。给他们唱歌。描述他们关注的事物。“读”书中的图片。

  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睡前阅读故事的习惯,研究也发现,6个月或是1岁大的宝宝在学习新东西之后小睡30分钟以上,就能记住学到的东西,而没有小睡的孩子却没有记住。可见睡觉前给宝宝读书十分重要。

  我到书店给两岁的宝宝买书,导购一直在推荐《三字经》《弟子规》,我挑了一本字很少的绘本,导购一直说这个书不太合算,字少又贵。我猜测这个导购应该没有做妈妈,小宝宝都是喜欢图多于字。

  给宝宝讲绘本也是有技巧的:一岁半的宝宝很喜欢有图片的书,并喜欢在书中找东西。家长不应只是让宝宝听书,让他们自己“阅读”,并且重复的读,按照插图讲故事,而不只是读文字不必讲解书中的每一页或每一幅图,并且学会问问题,然后再根据回答继续。

  最重要就是讲解,可以和宝宝接触图中的实际物体,这对学习语言非常有意义。与宝宝说话,阅读,游戏,其实都在强调和宝宝的互动,学习金字塔也一直强调,学习的时候,听过读过的效果不佳,亲身的实践,模拟和互动的学习效果最佳。多与孩子要尝试不同的游戏,尽力陪在孩子的身边,为孩子描述而不是提问,为宝宝唱歌,带着宝宝进行找物品的游戏,并且有耐心,让宝宝说完想说的句子。

  三,孩子的语言能力有多强!

  6周到6个月,宝宝技能发出“baba”“mama”的音,并且会与大人互动,会笑,会通过高高低低的声音做游戏。

  6-12个月的时候,宝宝先经历一个“述行语”阶段,所谓的“述行语”并不是真正的语言表达,只是在说出相关的表达时,并配合相应的动作,类似“拜拜”和“拍手”。虽然还没有开始说话,但是宝宝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会伸手要求抱抱。

  即使宝宝只能说一个词,但是可以完成七件不同的事情。

  1岁-1岁半,宝宝会说出第一个词,一般第一个词可能会是宝宝喜欢的某种食物,也可能没有特定的意义,也可能因为发音容易,比较常见的是类似“爸爸”或者“妈妈”的音。

  即使第一个词容易让父母捕捉不到,甚至前面50个词,都模糊不清,进展很慢,但是一旦到达50个词,宝宝会进入语言爆发期。

  1岁半左右的宝宝,平均每天能学会2-5个词。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用少量的词汇构建句子,刚开始可能没有句型,那么父母可以做个示范,说出简单的句型。当孩子只说出关键词的时候,可以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要太关注句子中的小错误,也不要用复杂的句子,只说两三个词的短句最好。此时孩子也分不清“你”“我”“他”,所以尽量直接用自己和孩子的名字,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2岁开始,宝宝会有三个“疯狂提问”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那是什么”,第二阶段就是“为什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如果.......会发生什么呢”阶段。其实这代表宝宝询问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反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知道了物品的名称,第二个阶段是不断的需要父母给出答案,并联系其中的逻辑。第三个阶段是不断的进行假设,提高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宝宝并不多在意答案是什么,只是为了让父母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回答而已。

  我遇到一个2岁的小女孩,她自己说句子的时候,常常语序颠倒,人称也分不清楚,但是很喜欢重复,我说一句话,她立刻就重复出来,即使是很长的句子。当我的孩子2岁时,我教她说简单英语,“dog”“bird”“dinosaur”,每次说到“dinosaur”时,她就读成“dinosaurd”,因为前面两个单词的结尾都是D音,所以“dinosaur”在她看来也应该是D音结尾。所以,2岁的宝宝已经有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

  3岁的孩子开始研究语言的“规则”,比如在不同的情况中的说话方式,宝宝可能对妈妈用大人的语气说话,而对自己的弟弟妹妹用对待婴儿的语气说话。

  4岁的孩子开始学习角色扮演,孩子喜欢和同龄的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并扮演不同的角色,类似“你说售货员,我来买东西”,实际生活中,我的宝宝在1岁半左右,就尝试给自己的泰迪宝宝喂饭,哄泰迪宝宝睡觉。

  7岁的孩子学习讲笑话,尽管话语里并没有什么俏皮话。

  为什么语言的学习如此重要呢?语言能力是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语言能力能帮主孩子学习数学、体积、逻辑或推理和颜色等抽象的概念。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的作者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是新西兰人,书中很多语句词汇都是根据英语的基础来编制。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特别适合刚有宝宝的新手爸爸妈妈,学习和宝宝说话,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以及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书中设立了不少的宝宝游戏和宝宝对话的技巧,非常有用。

  最后有一个私人的小技巧传授给新手爸爸妈妈,当宝宝特别兴奋的大吵大闹时,可以试试给宝宝唱首他喜欢的儿歌,能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稳定情绪。

  公众号:魔方堡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读后感(十):你说出的第一个字,是世上最美的语言

  一

  Charles先生口才特别好,讲话的时候底气十足声音抑扬顿挫,经常是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意犹未尽,总觉得这种口才不去演讲太可惜了。

  我却刚好相反,说话时脑子跟不上嘴巴,说着说着就词穷,逻辑不通前后矛盾,恼了以后只会吼或者沉默。

  如此看来,他小时候一定是活波伶俐的孩子,而我一定是呆板沉默的孩子,可是,事实刚好相反!

  他六岁上小学时话都说不清楚,为此他妈妈还特意找到班主任说明情况;我妈却说我不到一岁就会说话,小时候喜欢叽叽喳喳,相当活波。

  我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情况又为何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俩至今没讨论出一个结果。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婴幼儿时期的语言启蒙和发展问题,但是大而化之的名词背后又包括哪些内容呢,或许有一本书可以解答这些疑问。

  这本由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合著的《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副标题是婴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综合指南,是一本基础的工具书,非常适合新手父母和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们。

  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教授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已研究儿童语言发育30年,在儿童语言发育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安妮•巴克利是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编辑。

  作者认为,0—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语言装置系统将完全卸载。想想动画片和故事中的狼人小孩,在长大回归人类社会后始终无法习得同龄人的语言水平,就知道这个论断绝不是空穴来风。

  这本书以孩子本身为主导激励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从婴幼儿语言发育的规律出发,帮助父母们理解并培养孩子自然地发展语言能力,进而适时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

  孩子出生以后,除了特殊的病理性原因,慢慢都能学会说话。就是因为这件事太自然,反而很少有父母意识到,说话(包括走路)其实是一种技能,就像我们学习电脑打字和投篮运球一样,都需要了解、观察、模仿、练习和长久的思维、行为准备。

  《科学美国人》的2015年1月刊第76页上这样说:“婴儿的大脑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学习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将来是由我们来决定的。”

  父母不仅仅创造了一个生命,更有影响这个生命的巨大能量,这也是一份艰巨的责任啊!

  二

  责任虽大,路径却有迹可循,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所著的这本《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就能给父母们提供引导。

  全书共20章,大致可分为问题解答、婴幼儿语言发展和生理机能发育索引、特定语言学领域探究、语言的表达和发展、语言技巧和特殊能力五个部分,依次论述婴幼儿从0岁至6岁的语言发展规律和父母可以使用的提升语言能力的实用技巧。

  这本书措辞简洁,易于理解,可以当做功能索引的说明书来看。不过,作者在书中强调,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书中给出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参考值只是一个大致的情况,还需要父母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问题和选择应对方式。

  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教授在书中说:“虽然新生儿还无法发出各种声音进行交流,但他们很善于听各种说话的声音。宝宝在出生前看不到东西,却能听到声音。出生一天的婴儿就能辨认出妈妈的声音,即使声音不那么清晰。”

  这一段论述也许会颠覆大部分人的看法,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我以前认为新生儿只要通过听力筛查表明听力没有问题就ok,却不知道即使孩子再小,也是有分辨能力和“听到”能力的。

  也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就要开始对他们说话,而且一直到学龄前都要与孩子一起欢笑、进行简单的对话、一起阅读以及游戏的重要性。

  书本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论述,先说明婴幼儿在某个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情况,再给父母提出各种建议。所以读完书我有一个收获,就是方法和技巧比规律更重要。

  规律是所有孩子生长发展的必然路径,而方法和技巧就是某个孩子加持能量的翅膀。这份能量,是孩子自带的隐身技能,需要父母用心发现,小心保护,耐心挖掘。

  因为作者把所有的知识杂糅起来论述,并没有清晰的区分板块,所以我着重讲述一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全书的概况大家可以看我画的这个思维导图。

  如果有人对婴幼儿语言发展感兴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它用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很多常见的婴幼儿语言行为,而我们在生活中对于这些行为的解读却大部分是错误的。

  我想,这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时感到幸福满足,在养育幼儿时期感到快乐有趣,却在孩子步入校园走进社会时感到应对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总是用大人的思维定义孩子,也很容易用直接的感官去影响孩子,很少思考怎么客观的看待问题,科学的引导教育。

  毕竟,生和养完全是两件事。生是本能,养却是技术,是一门艰深的功课。如果把养育孩子看做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投入精力学习,自然得不到好成绩。

  这就是我现在读书的根本原因,不为了孩子,只为我自己。如果我的脑袋空空,怎么去应对各种情况?

  出现问题只解决反应性问题(表面问题),一定会在偏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我理解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面对问题能够抓住率先性问题(本质问题),就能打开连环锁,直达根本目的。

  三

  我对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教授和安妮•巴克利的这本书非常感兴趣的章节是第11章——说话的方式。

  你认为小孩子只会说一两个词,或者顺带着哼哼唧唧指指点点时,他们在干嘛?

  一定会有人说,嗯他在表达呀,语言不够行为来凑,有时候挺搞笑的,我还故意跟他对着干逗他玩呢~

  那除此之外呢,有没有发现小朋友简单的词汇之中,暗含着非常复杂的语言含义呢?这就是这个章节讲述的,孩子运用的丰富“语言功能”。

  1. 我想要!——工具功能

  2. 做什么!——控制功能

  3. 我们一起做!——互动功能

  4. 我喜欢这个!——个人功能

  5. 我们去探索!——启发功能

  6. 我们一起过家家!——想象功能

  7. 我来告诉你……——信息功能

  这么说比较乏味,举个简单的例子:

  •晚饭前妈妈正在做饭,小朋友扯着妈妈的衣服说“面包,面包”——使用工具功能,表达自己饿了想吃面包;

  •拿到一片面包后没几分钟,又过来扯着妈妈说“来,来”,甚至不管她在做什么使劲拉着衣服——使用信息功能,想让妈妈知道自己吃面包撒了一地渣(虽然知道会被骂嘿嘿);

  •这时候爸爸走过来,说不要打扰妈妈做饭,我们去客厅玩,小朋友松开妈妈,伸手向爸爸并且说“抱抱”——使用控制功能,让爸爸抱自己过去;

  •和爸爸一起玩玩具的时候,拿着一个玩具递给爸爸并且说“给”,然后从爸爸手里抢过来,再递过去——使用互动功能,和爸爸一起游戏;

  •从爸爸手里拿过来玩具的时候兴奋地说“汽车,大汽车”——表达个人功能,表示自己喜欢这个玩具;

  •过了一会开始独自玩起来,自言自语,说些爸爸听不懂的话,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使用想象功能,谁知道小脑瓜里想着什么呢;

  •玩着玩着听到窗户外有很大的声响,转向爸爸问“什么”——使用启发功能,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会综合使用其中的几个功能,一旦当他们把不同的词和语言功能放在同一个句子中,就意味着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方式交流了。这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父母们会关注孩子说话词多词少和清晰不清晰,却几乎不会想到词语背后的复杂功能意义。

  大人会觉得孩子说话时很可爱,很多反应又傻又萌,或者发现小不点突然间会逗大人玩、会说谎话掩饰一些错误,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孩子最简单的语言其实表达着非常复杂的内容,内容中还掺杂着更多的情绪。

  四

  我很喜欢的育儿公号主人大J说过无数遍,育儿先育己,教育孩子的起点是自我教育。

  我在生活中见到过无数的父母在孩子带着哭腔时说好好说话不准哭,或者在孩子大哭大闹时搂过来说别哭了别哭了,在孩子对一样东西感兴趣的时候用另一样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每当看到这些我总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委屈的大哭大闹时、哭得歇斯底里仅仅因为不被理解时、想要一样东西却被父母用另一样东西打发时,我的感受就是——大人们不理解我,不知道我心里的真实想法。

  当我长成大人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这些事,就觉得所有的矛盾仅仅是因为角度不同造成的。大人有大人的考量,孩子有孩子的需求,这事儿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想拥有健康愉快的亲子关系,就一定需要大人做些什么,毕竟年龄更长地位更高责任更大。

  这也是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安妮•巴克利在这本书中着重介绍的一部分内容:给父母的建议。这些建议从0岁开始,到幼儿园入学前的6岁,每一条都是简单又普通的亲子相处方法,可是简单不意味着能坚持。

  这些建议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点:

  1,陪伴——对婴儿说话,和幼儿交流,陪他玩耍、唱歌、游戏、阅读,一起探索世界;

  2,关注——观察孩子的行为,关注其语言表达、在和孩子说话、游戏、阅读时耐心等待他的回应;

  3,示范——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给予正确示范,耐心地重复、重复、重复,描述孩子的行为但不要评论(大J提出在和孩子共同关注某件事的时候在旁边描述,给他语言刺激和模仿榜样,但是在孩子自己关注时撤出,不要破坏他的专注力);

  4,理解——了解婴幼儿语言发展阶段和表现,理解孩子的不同和特殊,理解成长过程的种种行为甚至是挫折和倒退,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但是作者在书中没有明确强调的,就是——平等。

  父母子女的地位貌似是天然不平等的,但是从人格和尊严、生命层面来说,父母子女就应该是平等的。这个平等不单单指共同计划和参与家庭生活,更指父母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给予最基本的尊重。

  玛格丽特•麦克莱根教授之所以说孩子在出生之初就能听懂语言,就有表达的欲望,是根源于生命的可贵和奇妙,而父母更应该明白这表达之后的深层含义,就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小他都是懂的。

  有了这个认可,才能把孩子当做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对待,我相信这份尊重和平等,是父母挖掘孩子语言天赋时最好的润滑剂。

  五

  看完整本书,我开始能明白一点Charles先生和我小时候的语言行为的结果和改变。

  他出生以后因为父母要全职上班,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所以几个月大就托管给厂里的幼儿园,那时候幼儿园是不敢接收这么小的婴儿的,妈妈那时候就跟阿姨说,你们就帮忙看着点儿,我一个小时过来看一眼喂一次奶。

  他有一个记忆画面,就是自己趴在小床的栏杆边,看着幼儿园放学后在门口等待的姐姐,阳光撒在姐姐的裙子上,他们就这样默默地等着爸妈下班来接回家。

  他六岁之前说话不清楚,是因为婴儿时期就很少有人主动对着他说话,给他影响和学习的模板,而上学以后需要大量的语言交际,反而激发了他潜藏的语言天赋。多说一句,他大学的时候选修德语,可以一字不差地把老师给的德语报纸文章念下来(不懂意思只知道发音而已),所以他非常确定自己有很强的语言天赋,现在还一直坚持学英语就是不想埋没这个天赋。

  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自然能得到全家人的关注,最小的姑姑只比我大13岁,小时候特别喜欢带我玩。身边的环境让我有很多的学习榜样,很自然就学会了说话。

  但是当我再大一点以后,家里人发现我说话横冲直撞的,比如外婆村里有人跟我开玩笑我就回骂对方,家里人觉得很没面子,会经常训我,说我不会说话、讲话不经过大脑。

  为什么有些话别人能说我就不能说,为什么我被戏弄还要给对方道歉,为什么我生气的时候别人会笑得更大声……语言技巧和得体表达的习得是长久的过程,孩子是不可能突然之间学会的,何况身边的环境还很差。

  否定和训斥就打击了最开始的语言学习乐趣,委屈和愤恨就是埋在心里的种子,越不被理解越对着干,越对着干越退步。这就是我慢慢变得不会说话的原因,当然,在成年以后又经历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取得根本性的改变和进步,这还要特别感谢一下Charles先生。

  六

  全篇我都在探讨怎么用更好的技巧发展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但是再往下深挖,亲子关系的基石其实是良好的夫妻亲密关系。

  怎么探索提高语言的技巧,发掘激发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实用技能是父母的主要责任,这个责任需要大量的耐心、时间和爱,而耐心、时间和爱需要坚实的基础、亲密的合作,这个基础和合作就是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寻求共同的目标,必须有合作的意愿、共同的努力,所有这一切,最终归根于夫妻亲密关系的好坏。

  育儿先育己。只有先拥有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合适的彼此理解的爱人,才能更好地共同缔造和抚育生命。

  如此说来,父母是孩子的竞争力,一点也不假。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谁来抓,怎么抓,如何持续的抓、有效果的抓,这个主语,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

  我想这本从孩子出发的索引指南书,最终的落脚点其实是父母,是强大的亲情力量和深厚的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