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借你肩膀,一分钟。
站在公司的吸烟区,听林宥嘉的新歌,《脆弱一分钟》,循环了20来遍左右。
喜欢这首歌的起源,是第一句,“时钟不要走,让我脆弱一分钟”。
“谁也不要走,应该是一个奢求”。
听到这里,随手拍了一张照片,觉得应该记下这一刻。
一。
前两个月,早上都会在定点的早操声,以及主任的训斥声中被吵醒。
昨天我照样去等车,天气特别热,经过校门的时候,远夏说,“好久没有听到他们的早操声了,好不习惯啊”。
唯一能为彼此做的,就是互相鼓励,说些什么,“再撑一撑啊”。
或者再多,就做一些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我们每晚睡不着,就一起看纪录片。
二。
“要不出去走走吧”。
那天是周四,无论去哪,工作在身,最多三天的时间,周六就得出发。
思前想后,就买了重庆的机票,我去过重庆,他没有。
也不是串串有多吸引,就是感觉,“得走了,得走了”。
现实有问题我解决不了的时候,耳边总会出现很多“得走了”的声音。
有一段时间,我想要躲起来。
会产生三个想法:第一,去旅游,第二,找个好的酒店住,第三,回家。
随后她在《东京一年》里说,大概意思是,你认为的诗和远方,也不过是别人的眼前苟且而已。
也就是说,等你去到一个地方,你会发现,所有生活的细碎,都是那个样子的。
只不过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回复,不解决,不面对问题而已。
三。
我不怎么喜欢上学,唯一羡慕上学时期拥有的东西,是“逃避的机会”。
高中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打击,成绩不行,班上有讨厌的人,还是隔壁班喜欢的人有了新女朋友。
都会告诉自己,再等等吧,再等等吧,暑假要来了呀。
只要暑假来了,就没有作业了,讨厌的人有一段时间也不会见面了,他们爱怎么谈恋爱,都随他们去吧。
只要暑假来了,我就躲到家里,每天睡到中午,醒了就开着空调,雪糕和西瓜汁永远少不了。
开学什么时候来,我不管。
反正这两个月,都不想出门了。
四。
从大二开始,我便没有再放过假。这就意味着,要找到一个逃避点,就更难了。
最近我很喜欢,去隔壁大厦的商场里,躺在那些共享按摩椅上,不说话,就躺着。
每天一在时间里挖了空,我就会跑过去。
上面写着,八分钟,八块钱。
起先觉得好贵啊,什么时候,八分钟值得用八块钱去买了?
但第一次去坐那些按摩椅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八分钟,比我想象的漫长很多。
躺着,身边的人还在走,我跟现实保持着同一种节奏,却也不用跟谁讲话。
工作之后,我没有两个月暑假,就只有无数个偷偷躲起来的八分钟。
五。
身边有一朋友,每当遭受什么打击,或者难以做选择的时候,他的颈椎就会痛。
他颈椎痛的时候,需要立刻去找按摩师做推拿。
所以当我不想面对的时候,我也常常生病,是真的病了,头痛,胃痛,或者心脏不适。
有一段时间他逃避的时候,别人找不着他,就说,“哎,每次身体总有状况,现实问题又没解决完,能行吗?”
我跟他们说,你就随他去吧,他逃不到哪去的,很快就会回来了。
每次他回来的时候,不但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还会带着解决方法回来。
对很多人来说,那只是一个缓冲的过程。
以前电脑总有一些缓冲条,所谓“逃避”这个过程,只是让缓冲条,缓冲得更慢一些。
只要到头了,还有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节点。
有些人是真的没法面对,有些人不过是在缓冲的时候,找到一个更好面对的方式。
六。
lulu最近负责一个活动项目,周末见她时,她刚忙完,抽出一点时间,跟我去东山口的茶餐厅吃饭。
她压力挺大的,回不完的信息,看得出又通了不少宵。
她不像我,她任性的机会少一些,最多就是回家,跟家人吃饭,然后一边吃饭,一边工作。
我跟lulu说,我常常假装去厕所,然后躲在办公楼的吸烟区,也不吸烟,就站在那里,听歌。
有一次我躲那里的时候。
读者说她有一个极好的男生朋友。
一天夜里,她收到他的微信,说能不能下来一趟。
她下去了。男生说,能不能跟你借一下肩膀,就一分钟。
她点点头。男生靠了她肩膀一分钟。
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关系也不重要了。
因为那一分钟,对他来说,是挺重要的。至少她的身边,是他能逃去的一个地方。
那天离开的时候,lulu突然问我,“能不能也借你肩膀,一分钟”。
我拍了拍肩膀,“可以”。
一分钟后,她背对我,径直往地铁入口走去,没有回头。
对了。那首歌最后,林宥嘉“脆弱完一分钟”之后,还唱了:
还是愿意,用尽全力仅仅为了一个以后,
△
进来叹口气
这里是你的叹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