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美文丨∮ 问我何能尔,向笑终无言
因为工作关系,每天盯着电脑,感觉视力在下降。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叮嘱我,少看电脑(手机),多看看绿色,让眼睛得以休息。我憨憨地笑了,好吧,我不再舍目乞米。
空闲的时候,信手涂鸦了一幅以绿色为主调的画,虽笔墨生疏,灵感木讷,但确实是绿色的。就当遵“医嘱”了吧。随想起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他独目画梅,盲于目,却不盲于心。如何才能达到他的境界呢?
心观生性淡泊,清寂孤傲,一生贫于物,却富于神。正如他所言:“自笑成孤调,难堪入世尘。”空林踏叶,古刹闻钟,在辉丽的阳光中,他的背影总是那么晶莹,饱满。“煨芋抵餐饭,缝衣胜绮罗。”清苦,却梅香自来;寒迫,却自成茶仙。每每看他的画,我就不禁愧然。野花如毡的春天,我匆忙地过了,袖口甚至没有沾染一缕清香;稻浪翻腾的秋天,我亦匆忙地过了,那灿然的金黄,没有触及我魂魄丝毫。我有目,可我看到了什么?雾树芦花连江白,星斛水墨一窗幽。我看到了么?或许我曾经看到过,但已不记得了。因为我之俗心,遮了俗目,只窥到了俗事。
忽然想安静地坐一会儿,仿佛要等一个人。凝神,从细微的风中,辨识那人的脚步声;注目,从满窗的花影间,找寻曾经的温情暖语。那人就是梅花吧,无色,却清淡秀雅,道尽画者的风骨与心境;疏香,泠泠如泉,悠悠似月。想当年的汪近人,守梅饮茶,汲露待雪,是何等安然。无需亭台楼阁,一茅舍即可安身;无需高朋满座,一瓶梅花,可共满心欢喜。
回到眼前的绿色。问我何能尔,向笑终无言。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没什么能做的。我之目,无法从阳光中辨别出绚丽的律动,无法看到睡莲上流淌的色彩。还能说什么呢?澈泪泫然。
人的视网膜可以辨别两千余种色彩,可我看到了,似乎也没看到。或许是人未盲,心已盲吧。心盲,就失掉了一个人的风格与气度,一辈子也搞不明白自己是在付出还是在拥有。
溪东外史,一生与梅花为伴,藏香于宣,点娴于墨。当他有一目失明时,他仍可以“尚留一目看梅花”。非目看,实为心读。以梅言志,坚守风骨。他的花儿从清风中来,从月光中来,从心底的深情中来。来陪伴一个孤独的灵魂,来守一份淡泊约定。乞水时,花在水中,等君抱瓮寻知己,冷物浑然若神仙。饮茶时,花在唇边,红炉煮得花枝水,且看春茶水中妍。合十,花在眉间,夷然风流不自惜,淡泊从人写心禅。我的花呢?我有花么?或许我有,却在无意间把她弄丢了。
年少时,我也有山花烂漫,也会呆呆地看着蓝天白云,惊愕那天真的美好。我也会在梦里遇见那个陌生的知己,含羞地一笑,共享同一个花季。可现在的我,还有什么呢?天,依然蓝,可我会说,本该如此;云,依然白,可我会忽略,没什么稀奇。甚至,对于知己,也会觉得可有可无,没有人懂我,我认为可以回到原点,恢复本来的生活。真的如此么?
淡黄色的宣纸上,几枝疏雅的梅花。神腴气清,墨淡趣足。一个老者,布衣白发,满面沧桑,手中的笔,却如朗朗春风,笔下的墨,犹似淙淙烟霞。贫的,是身外的环境,富的,是内里的精神。我拱手相问:何不多画些,换取银两,舒适生活?他只是笑笑,并未回答。我转头望向梅花,花儿却鄙夷似的避开了我的注视。我深吸一口气,连幽香皆无。原来我盲了,心盲,则五蕴皆盲。
手中的笔,忽地抖了一下。我回到了眼前的绿色中。没有花,只有叶子和草。层层绿色,在画布上铺展开来。需要花么?不,花儿在叶子背后的隐隐阳光中,在我眸底的阳春白雪里。
忽然,我嗅到了一缕清香。远远的,淡淡的。是梅香么?我想是的。花香邈远孤绝,如君点头微笑。
投稿须知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一半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斋主微信ju15165165708
主编微信xyz0539720303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封顶。
7、投稿邮箱1625213104@qq.com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