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后,爸爸睡哪儿很重要!大部分家庭都睡错了
不要小觑了分床睡。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床上关系就像晴雨表,反应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值。
从心理学上讲,家庭关系中,只有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亲子关系靠后,才是一个家庭关系中爱的正确顺序。
睡错了,家庭关系可能就错了。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秧苗,母爱象征着雨露,父爱则是阳光。想让秧苗茁壮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分床睡影响夫妻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离婚率最高的是生孩子后的头三年,特别是有了孩子的第一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成了夫妻之间的「第三者」,而很多父母却不明所以。
孩子刚刚出生,需要妈妈全面的照顾,这是情理之中。但如果这个关注的时间和程度没有界限的话,那势必会对夫妻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家里,孩子排第一。
一个读者曾经给我留言,她从孩子出生就和老公分房睡,现在孩子12岁,他们已经分居12年了。
她说:
那种冰冷的客气让人窒息。
如果没有孩子,或许我们早离婚了!
分床睡就是一条鸿沟,隔开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距离,更是心的距离。
只有把父母的床还给父母,家庭关系中的秩序才不会错位,家才是家。
带孩子很累,最初的几年或许我们都休息不好,但无论如何,不要分开睡。两颗疲惫的心贴在一起,会变成暖。
3如果平时他打呼噜,我可以上客房睡;
如果我晚回家,我可以上客房睡;
但是,如果我们当天吵架了,
晚上必须上同一张床睡。
人一生最多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夫妻之间最多的时间其实也在床上。
一张小小的床,爸爸、妈妈、孩子,三个人的床上关系,就像一个家的风向标。
「生完娃后,爸爸睡哪儿?」这真的是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我身边的不少妈妈,从月子里开始,就已经和老公分床睡了,但睡的形式各有不同。
同睡一张床,宝宝睡中间;
同睡一张床,妈妈睡中间;
妈妈和宝宝一起睡,爸爸睡在旁边的小床上;
妈妈和宝宝一起睡,爸爸睡在其他房间;
爸爸和妈妈一起睡,宝宝从小自己睡一个房间;
爸爸和妈妈一起睡,宝宝自己睡在妈妈一侧的婴儿床上。
爸爸和妈妈一起睡,宝宝自己睡在妈妈一侧的婴儿床上。
这样既可以保证夫妻不分床,也能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求,同时也方便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体会妈妈的不易。
有了娃后,未出月子之初,中间有个过渡期,老公暂时睡小床或者沙发,但时间不宜过长,一个月为佳,最长不要超过3个月。
然后,老公需要回到床上来睡,和她一起参与到育儿中来,以确保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平衡。
孩子再大一点,睡在靠近妈妈一侧的婴儿床上,方便妈妈照顾孩子,给足孩子安全感;到了适合分房睡的年龄,孩子就该睡回到自己的儿童房,彻底把父母的床还给父母。
在这个过程中,三个人的床上关系,处于变化的应该是孩子,而不应该是老公。
另外,朋友和老公都保持着一个习惯,每个周末他们都要过一下二人世界。他们会把孩子送到父母那儿,二人携手去看场电影,回家享受一顿烛光晚餐。
夫妻是夫妻,孩子是孩子,只有摆正这个关系,家庭关系的等腰三角形才不会变形。
我不认为离婚是最坏的结局。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对对方没有爱,也没有任何期待,却在一起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而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不幸则是,他们觉得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爱孩子,请从协调好家庭关系开始。
生完孩子,别再和老公分床睡了,爱和责任这杆大旗,需要夫妻双方一起扛起来。
先有好夫妻,而后才会有好父母。只有你幸福了,孩子才会好。
爱孩子,先从睡对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