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来你还会扫地”“你瞎啊!”
一个周末,我在客厅打扫卫生,朋友突然从外面回来,看着我忙碌的样子,他说了一句:“看不出来啊!你还会扫地”。
我们认识多年,开这样的玩笑也不至于割袍断义,但是听到他的那句话我还是很不爽。
有些人总是喜欢选择性忽视,他们认定你是个懒惰的人之后,就会忽视你擦的桌子、倒的垃圾、做的午饭、整理的杂物,只记得你放在池子里没有刷的碗。
他们喜欢先在内心里设定一个你的形象,然后去验证他们的猜想。比如,他们认为你是一个自私的人,那么只要你吃饭AA制一会,他们就会认为你不大方。
有些人的心里天生就带过滤网,能过滤掉所有你的优点、好处,只记得你的缺点、短板。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床的另一边》的电影,《床的另一边》讲述了一个夫妻互换身份的搞笑故事。
雨果和安丽结婚多年,有一对儿女,还养了一只狗,看起来令人羡慕的一家人,却有着各种烦恼。
丈夫雨果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每天都很忙碌,妻子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和朋友合开了一家珠宝店。
终于有一天,家里出了乱子,丈夫雨果劈头盖脸就是乱骂:“你整天都在干什么?我每天累的跟狗一样,你却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
妻子很生气,打了丈夫一拳。
后来冷静之后,他们做出一个决定:互换身份。安丽变成了公司高管,雨果变成了家庭煮夫。
后来的剧情满是笑料,上岗几天的安丽只是换了公司的咖啡机,接送孩子的雨果第一天就迟到了。
面对棘手的问题,他们慢慢理解了对方的不容易,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他们终于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虽然生活依然坎坷,但雨果开始抽时间陪陪孩子,安丽也不再手忙脚乱。
这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换位思考,不仅夫妻之间,还有父母和子女之间。
在《有书》的一篇文章中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父母带着孩子做高铁,孩子一开始很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但是过了一会小家伙就开始说无聊。
父母很累只想尽快休息,于是忍住困意给孩子读了故事书,之后又看了动画片,可是一会之后,孩子还是说无聊。
父母实在是累了,就不再理会孩子。谁知这孩子扭动了一下身子之后就哭了。
父母一看孩子哭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赶紧补救:他们带孩子走向餐车,还给孩子买了冰淇淋,慢慢的孩子不再吵闹。
父母后来反思说:我们只看到孩子的正面情绪,而拒绝接纳孩子负面的情绪。孩子笑着,开心的时候就看到了,愿意跟孩子玩玩乐呵乐呵。可是孩子一哭,马上就斥责,不准哭。
其实,孩子要的只是父母的真诚关注,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你是不是敷衍他们,他们真的很清楚。
曾经听过一个讲座,里面的老师讲过一个很经典的避免沟通出现障碍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简单的归为三句话:我看到你在XXX,我认为XXX,你觉着那?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家公司规定员工之间不准谈恋爱,有一天,老板在办公室看见一个男员工与一名女员工举止暧昧,于是上前批评。女员工解释说,是男员工想辞职,她在一旁劝导。知道真相之后,老板有些尴尬。
“我看到你俩举止暧昧,我觉着你俩在谈恋爱,公司规定不准员工之间谈恋爱,你们觉着呢?”
这样以自己看到的现象为依据,说出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又询问了员工自己的感受。
选择性忽视的人总要学着选择性闭嘴。
渡边淳一在《化身》里面说:人也罢,花草和其他生物也罢,凡是过度想表现自己,就会使观众扫兴,减弱了它本来所具有的魅力。
不了解的时候就闭嘴,了解一点的时候选择性的说,了解全部的时候沟通式的说。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学会留几分余地,风水轮流转,日后有可能你会命途多舛,你同样需要别人的帮助。假如你要在别人的紧要关头落井下石,那么当你在紧要关头的时候也不要指望别人以德报怨。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石 榴 视 界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