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视配乐迷之走向:可以不好看,一定要好听
建议你唱着读下来
这是一篇有声音的文章。
十七前几天被一首歌刷屏了,它出现在票圈里,朋友的分享里,微博热搜里,还有某播放器的大字报里,下载已超过xxxxxxx首!就是毛不易的《不染》。
等我定睛一查,这是(当时的)热播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的主题曲。据剧粉透露,这首歌一出来,观众就会想哭,于是剧粉们创造了一个词汇“毛骨悚然”。
经过这事十七才深深地感受到,我国影视插曲的影响力已经这么大了。随着数字音乐版权的逐渐规范,影视原声带OST(Or Soun)的存在感越来越高。
《香蜜沉沉烬如霜》的OST数字专辑目前已经销售282万首。对于这部并没有红到刷街的剧来说,几乎是所有剧粉都买了原声专辑。影视的原声带专辑,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副产品。
不说产业发展,说说个人体验。前一阵《延禧攻略》结局的时候,插曲一唱,我就泪如雨下。连旁边的中老年男士我爸,都有些泪目。这就是插曲的力量,从听觉上刺激你的情绪,配合眼观画面,立体地传达情境。
回看从小到大的热播电视剧,被多年传唱的名曲真的不少。
小新编辑部内部调查,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胡歌的《逍遥叹》,据某百科,胡歌在专辑内献声演唱《仙剑奇侠传》插曲《逍遥叹》,唱出了李逍遥情深义重的温柔。
《仙剑奇侠传》剧照
这么深的寓意我们小时候哪能领会,只觉得太好听了,也好唱。一唱这首歌就魂穿李逍遥,假装快意人生(好像作业都写完了似的)。
“笑叹词穷古痴今狂 终成空
刀钝刃乏 恩断义绝 梦方破
路荒遗叹 饱览足迹 没人懂”
虽然那时候还不懂在唱什么,但觉得歌词酷得不一般,可以给作文拉拉分。
后来大家又想到了以前都市剧爆款《粉红女郎》,主题曲是刘若英的《一辈子孤单》。小小年纪的我,为赋新词强说愁,演唱了很多次。我现在怀疑那是对我的诅咒,真的要一辈子孤单了。不知道才十几岁的自己怎么那么多戏,唱得那叫一个伤感失落。
而这部剧的主题曲恰好又是一首小甜歌,《大家来恋爱》。或许插曲的可爱就在于此,谈恋爱时可以唱片头曲,失恋时来一曲《一辈子孤单》,都市人的分分合合嘛,有人笑有人哭。
后来大家又讨论了很多,迷之印象深刻的竟然有几个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主题曲里那句“走的是人间的路,扛的是顶风的旗”,我现在唱出来都会自我感动!
还有《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片头曲《好春光》,好春光不如梦一场。咦,怎么长大后再听,味道不一样了。
再往后说几年,也是有OST爆款的,比如《爱的供养》。这首歌当年红得没边,连段子都衍生无数。
那些优秀电视剧过去多年,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发现对主题曲比对剧情还熟悉。若是两个人都能把一句话唱出来,那不是同龄就是同好了。OST承载着我们的记忆,传唱比传看更简单,也携带着更悠久的感动。
很久以前,电影中没有音乐,其实连声音都没有。
但是那时的电影也有原声带。印刷出来的音乐乐谱会和电影图片一起分发下去,每家电影院都得想法子演奏音乐。许多大城市的电影院,都有自己的管弦乐队,他们的工作是诠释乐谱,并与电影相应配合。这是真·原声带啊。(科普来自《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无声电影《牡蛎公主》,2016年在中国展映时阿尤莎·齐默曼乐团现场演奏了配乐
电影配乐现场live有利有弊,好玩的是每次的演奏都不太一样,看电影的观众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原声现场,场场都不一样,刺不刺激!弊端则是,演奏钢琴师决定了稳定性,要是醉酒演奏估计会搞砸。据说那时候不止一位伴奏师因醉酒一败涂地。
后来有声电影发展迅速,电影音乐制作更被看重。音乐通常能告诉我们某个时刻或场景的意义,还能告诉我们许多个时刻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近几年我们熟知的国语电影音乐,市场反响都算不错,大红如《小幸运》。这首歌火到了大街小巷的音响里,恍惚间仿若华语音乐黄金期。很难想象,它竟然是出自一个电影的主题曲,相应地电影也大火,两者相辅相成。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里说到电影配乐,有句话很真相:电影音乐的成功从不关乎电影的品质。
王菲近几年的新歌几乎都是电影插曲,《匆匆那年》,《清风徐来》,《你在终点等我》,《无问西东》等等,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我们都看在眼里,但她的歌儿首首好听。
音乐突出情节和主题元素。插曲几乎和剧情一样,能够表达影视的主旨,甚至表达了更强力的情感诉求。
姚谦聊起自己给《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写歌的过程:如何以音乐去诠释那一个宁静世界,这也是个需要先静心,再向他们学习的过程,如何用音乐的抽象语言去描述那一份专心?匠人们温润的心情,借着他们的手和彼此之间的而延伸,如一首耐人寻味的钢琴独奏曲流淌,而音乐就自这份色彩里展开。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电影主题曲《当我在这里》是姚谦看着影片,将自己的感受记下而成的。他想避开故宫音乐通常的宏大感与历史感,以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抒情语汇来完成。所以有了那些动人的歌词。
一个电影除了主题曲,还有配乐的映衬,电影配乐基本上是纯音乐。《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配乐每一首都有着沉静古朴的感觉。
配乐《秋-致匠人们》的诞生是这样的,电影后段,画面中的老师傅们看着他们慢慢修复好的文物被一一放在展厅,远远地久久地望着这些在自己手中来回打磨的心血,眼光中千言万语。
姚谦说,每回看到这里都会眼眶发红。所以他和音乐人刘胡铁决定要给最后一段配上音乐,表达观看者的感动和敬意。
做这个电影的音乐是一段有趣的日子。姚谦一直相信,文学、音乐、艺术都是传递人的思考与反应的好方式,都是在表达人在生活中对于生命意义的看法。
《如果这可以是首歌》里说,在数字时代到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担心音乐行业会走下坡路。诚然,音乐行业低迷了一阵子。但近几年我们也看到百花齐放的音乐生产。音乐传播的根本逻辑在于,让每个人使用音乐。
影视剧插曲的引人注目足以让其发展成为单独的产品,OST中的一些优秀歌曲使原创音乐市场生机勃勃。同时,抖音这样的短视频软件也在扩展着音乐的使用场景。
这大概就是姚谦坚信音乐行业会找到出路的原因,每个人都可以用音乐表达自己。
最后玩个彩蛋:猜一猜下面歌词的歌名或者来自哪部影视吧!
5.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7.云翻涌成夏,眼泪被岁月蒸发
全猜对的话!也没奖,自己偷着乐吧!
小新的每日赠书
●你记得哪首影视插曲呢?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1位书友,赠送新经典好书一本。
点击图片可购买此书
限时单本*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美]托马斯·福斯特 著
沈悦 译
全书从电影的“语法”写起,讲解电影的画面、框架、剧本、配乐等,并结合经典影片与流行影片论证,所选片目主要来自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部影片”。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