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丧到宅,这届年轻人真的不行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从丧到宅,这届年轻人真的不行了?

2018-09-27 21:08:19 作者:V姐 阅读:载入中…

从丧到宅,这届年轻人真的不行了?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1884 部 每 日 一 片

  我 明 白 你 会 来,所 以 我 等

  时长:23'05''                             星级:8.0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你见过最宅的人,能宅到什么程度

  有网友回复

  一个班隔壁寝室同学天天宅在宿舍,从来不去上课。四年了,只在开学和拍毕业照见过两次!

  我上次出门见朋友,几个小时没回家,把我爸妈吓坏了,打电话问我出门拿快递要这么久吗……

  虽然这些回答有夸张的成分在,但也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

  现如今的年轻人,是一年比一年宅了!

  说到“宅”这个词,起初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是“御宅族”一词的缩略。最早指那些对动漫身心投入的人;后来经过演变,才用来形容喜欢窝在家里的人群

  他们奉行“能在家解决的事绝不出门”的原则,将“我爱我家”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是家里家外长辈们的眼中钉,挑战父母亲友底线

  比如我的邻居小林,大学整个暑假没怎么出家门

  上次我偶然路过几位邻居身边,就见到她们一聊到小林这个孩子,立刻摇头惋惜痛心疾首样子……

  谁也没想到,不知不觉,“宅男宅女群体惊人速度壮大着,“宅文化”也在近几年飞速发展

  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以“肥宅快乐水”(俗称可乐)为首的“肥宅快乐系列”!

  而追捧“肥宅快乐系列”的主力军,大部分是周一到周五上班上学,一逮到周末或小长假,就待在家里不出门的年轻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宅了呢?

  于是,场库最新一期自制谈话节目中,

  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就“宅”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女嘉宾张老师,对自己评价是一位典型的宅女。

  她不是天生就宅,而是从工作之后才变宅的。

  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世界

  虽然和姐姐住在一起,但是每次姐姐回家,她都感觉自己的世界被人侵占了。

  另一位嘉宾是场库的老朋友崔神,年轻的时候也宅过。

  他认为现在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了,已经可以满足一个人“宅”的所有物质条件

  而这个条件,放在我们小时候可能漫画小人书手办;发展到现在,就是wifi和各种电子设备了。

  什么饮食购物、聊天交友、刷剧玩游戏……

  只要有一台连了wifi的电脑手机就全都能搞定,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没有出门的必要了嘛!

  总之,关于宅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话要讲:

  工作压力太大,工作日把电量放光了,周末只想在家葛优躺;

  出门成本过高,又要洗头又要化妆,想想还是算了;

  周末不管去哪儿,都是人山人海,想打卡网红店,排队都是按小时计的;

  城市变大,交通不够便捷,城南和城北的朋友见个面,一天都浪费在路上了……

  还有一些朋友的处境就更惨了。

  让他们变宅的,永远是看不到尽头的——工作。

  闺蜜小文前几天还跟我吐槽:

  “我已经好久没休息了,生活和工作完全分不开,下班以后工作群也响个不停,一堆事情等着我处理,哪有时间出门浪啊?”

  可见这年头,工作对生活的入侵,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地步

  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客户一个电话打来,就得光速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状态,这在职场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所以说,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生活压力,可以说是宅的基础原因。

  “你看我平时这么累,休息时哪怕能让自己心灵歇会儿也是极好的。”

  说的在理,“宅”在这个时候,不失为一种对压力的发泄,像是一个乌云密布之下的喘息口,让自己喘口气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市的快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拉长,也顺便拉长了人们精神距离。

  换句话说,我们生活方式个性越来越独立、精神越来越独立了。

  外在表现就是:喜欢和自己独处。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论是物质还是感情,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谈恋爱好是好,但万一两人吵架了呢?与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哄TA开心,还不如一个人在家吃吃鸡看看韩剧

  ——交朋友好是好,但交到真心朋友是越来越难了,大家都很注重自己的隐私。与其不痛不痒聊聊家常,几个人围成一圈玩手机,不如彼此放过,几全齐美。

  ——而且朋友们工作的工作、恋爱的恋爱、各自有他们的生活要忙碌,总不好常常打扰吧?

  ……

  时间久了,我们发现需要交涉的东西太多、需要兼顾对方情绪太多,倒不如自己独处来得舒服自在……

  所以昔日老友自然渐行渐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人把这种“宅”解释一种孤独、不合群甚至认为宅在家里是浪费大好时光,这种看法太过片面

  就像南森曾说过的:“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不刻意合群,主动选择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呢?

  所以很多时候,自我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可或缺的。

  ”宅“也可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况且这是在我们深入了解自我之后,对自身需求的一种满足:

  当我们感到疲惫,认为过多与人相处是一种自我消耗时,我们在这里稍作歇息再赶路;

  我们讨厌自己的世界被无休止侵占,所以把鲜有人知的最宝贵的东西保护起来,不允许别人偷窥;

  我们在电影音乐美术领域有自己未完待续的梦想,所以捍卫自己去触碰它的权利……

  这里是只属于我们的小小世界,是离自己内心最近的地方

  正如崔叔在节目里说的:

  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做支撑,能完成自己精神世界的闭环,人才能永远在这个世界当中生存下去。

  宅未必是一种资源浪费,也不一定是自我颓废而是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我们为自己保留的一片天地——

  外界纷扰扰,我亦自得逍遥

  如果你也有同感

  欢迎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这是对V姐最大的鼓励

  【和V姐聊聊】

  你喜欢宅吗?宅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

  图 / 网络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