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寂寞,为什么不结婚?
▲
答案可不再是百分百的“会”了。
倘若她还是90后,身处一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收入、相貌、智商都属上乘,这个指数更要增加。
“原因呢?”
一个女性作家说得好:在儒文化盛行的国家里,历史越往前,婚姻的男权属性越明显。既,强调男性的主导性,忽略女性的独立性。
三妻四妾,三宫六院,成功男士“养小三、包二奶”、“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都是这种理念的注脚。
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几千年文化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关系,更有生理的因素。种种因素综合,导致男性可以“你必须”、“你应该”,女性则“不得不”。
但随着女性自由意志的觉醒,自我负责能力的提高,对这种关系的反思必然到来:我为什么要结婚?
2015年,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超过两亿,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
2016年调查显示,36.8%的中国单身女性认为不结婚也很幸福。
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增长。
一些北上广深的女性婚育越来越晚,甚至开始不婚或丁克。
在知乎上,一个名为“你明明这么寂寞,为什么不愿结婚”的问题中,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
也不愿去碰触那些我不喜欢的身体,去回应我毫无感觉的词句,去拥抱我从未为之心动过的灵魂。
爱是一种放大了的自由,而与这些人的相处,对我而言却是时时刻刻的束缚。
即,宁可孤独,不可将就。
宁可寂寞,不可草率。
一个95年出生的上海姑娘说得更绝:
婚姻对于男性而言,主要是赚钱。
婚姻对于女性而言,却是赚钱+怀孕+生娃+教育孩子+做饭+拖地+洗衣+操持各类家庭杂务+孝敬公婆+处理亲友关系+七七八八拉拉杂杂。
这样的付出,必然抢夺已婚女性在事业上的注意力与时间,工作难以有成效。
如此一来,如果不是因为爱,多数女性宁愿选择单身。
我朋友圈里有一个33岁的姑娘,未婚,事业也有成,有房有车,不是因为嫁不出去,而是因为不想嫁。
她的理念是:经济越独立,生活越丰富,那么,婚姻就越不是必选项,而是待选项。
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父母催逼,也为了排遣寂寞,她与人相亲,以结婚为目的试着相处。
但她无法接受。
她发现,话不投机,对牛弹琴,互不关心,啪啪完了之后各自翻手机,不仅不能让她有亲密感,反而让她更寂寞。
而一想到婚姻将面临的一地鸡毛,更是望而止步。
她说,姑娘我即使一个人,也能精彩得不得了,为什么要将自己推入困境呢?
哭泣的时候,我就用美金擦眼泪。
婚姻能解决的问题,钱都能解决。
如果不能解决,那也是命运的事。
人口学家认为,女性婚恋的自由度,与经济能力成正比。随着现代女性的独立,未婚人口还将持续增加。
这个观点,李银河也佐证过,她说:中国传统认为女人应在家相夫教子。没收入的女性受到婚姻和丈夫的约束。现代女性有经济来源,这让她们可以选择单身生活。
既然单身也精彩,何必委屈求全进入婚姻。
婚姻最令女性介怀的,还有一点,即低价值感。
投资时间、资源与注意力在婚姻中,对于女性而言,成就感是极低的。
但家人的认可,是作不得数的。
1,人是会变的。
2,家人不是社会,你不是孤岛,你总要面对社会,而社会不认可,你自然觉得付出无所得。
亲爱的女儿,你一定要记得,工作比家庭更值得投资。
我当然希望你能事业家庭双丰收。
因为我国现行法律是默认男女平等,但市场和社会的现实是重男轻女。
从自保上来说,一份高收入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比婚姻靠得住,法律比男人的良心靠得住。
当然,如果对方是宋仲基,或者胡歌,哪怕婚姻就是显而易见的刀山火海,也值得死去活来一回。
问题是,这种男人,世间有吗?
也许你还想看:
“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你一直被渣男所伤,原因无非这一点婚姻的最大杀手,竟然不是第三者还是谈钱吧,谈感情太伤规则了▲
微信老是改版
好多小伙伴说找不到我了
还以为我不在了
亲爱的,其实我一直都在
只是现在找我,有点儿小麻烦
现在告诉你一个小方法,就不会与我走散了
苹果手机将我“设为星标”
我将一直用心地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