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学与吃饭杂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文学与吃饭杂谈

2018-11-12 17:00:08 作者:时风ssfssf 111 来源:诗评媒 阅读:载入中…

文学与吃饭杂谈

  文学与吃饭杂谈

  康文静

   

  对于文学来言,或许这个题目涉及到的范围太过广泛。尤其是对于整个文学的这个把控问题以及对于文学的这种理解能力

  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的。我想,对于文学来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姑且不妨先把文学比作吃饭罢!对于吃饭来说,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并且每天是必须得做的事情。其实,文学又何尝不是呢?无论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通过语言交流,说话必然也是文学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说只有把文字出版成书,有了自己的一套研究性的文字才算得上是文学。我前面已经说过,文学的范围是很广的,可以说是文学推动着整个文明发展。至于,为什么在这里我要把文学当作吃饭,道理是非常之简单,因为熟悉,所以简单。但正是因为太熟悉,而我们往往又时候也只是看到其表面,很难深层次的去发现问题。往广泛的说,就是有的人可以每天吃山珍海味,而有的人只能选择吃糠咽菜,更甚者有的人可以说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往狭义的来说,就是面对同样的一顿饭,有的人能在这饭中吃出别样味道,而有的人只能吃出来酸甜苦辣

  在这里,既然是谈文学。我想说明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出路在哪里?

  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它有着怎样的味道?

  三、文学应该守旧还是改革创新?

  四、文学的根本是什么?在哪里?

  下面,我想带着这样的几个问题,进行展开。当然,我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或许早已有人研究过,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著。但这并不影响我的理解和看法,因为每个人对文学的理解不同,包括每一个所写出来的文字,它都是经过自身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文学的总结,同样的一件事物,可以有千万种的解释,并且都可以解释得通,这就是文学,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我想文学是永远不会破灭的。既然古人创造出文字,并且在不断的演变着,这就是一个时代象征。那么,它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出路又在哪里呢?我想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把文学带到现实中,文学并不是一堆文字就可以延续下去,文字只是文学的一种记录方式,其实文学的道路是很宽阔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经营它,我想没有文学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文字交流只是文学种一种最基本的支流,好比我们吃饭。这样看起来,文学就变得透明了,变得清晰了。我们每个人按照各自所好,你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再者说,你做的饭并不是都适合别人的胃口。所说,文学的出路很简单,它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只是品味不同,理解不同。你有你的山重水复,他有他的柳暗花明。你有你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他有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看待文学这件事上,它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在文学方面有点成就,就开始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觉得自己就是大师。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做文先做人”,这话说得极好。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这个人做不好,我想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也好不到哪里。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针对任何人,也并不是反对哪些狂妄之人,我想对于那些狂妄之人来说,不可否认,的确是有一些过人的才能的。如若不然,我相信他是不会狂妄的。他也没有狂妄的资格,但做人需讲究低调,低调并不是显得你懦弱,在人面前就低人一等。如果把人和文学联系到一块,“文”可以看做是你这个人,而“学”才是真正的人。

  至于文学到底是守旧,还是创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它们是相互的关系关联在一起的。守旧固然不好,但做人也不能忘本啊!守旧,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应该把这“根”守住,并且在守住的同时,应该想办法让这“根”更茁壮成长。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创新,文明将会停止不前,也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但文学终究还是文学,它毕竟还是活泛的。我想这文学能发展到今天,它也像水一样不断的流淌着,有的地方则澄清透明,有的地方则混浊不清,有的地方澎湃汹涌,有的地方如一面平镜。这并不奇怪,这就是文学,有的人善于治理,有的人被好奇心猎杀。可以说,今天我们每个人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踩着前人所走过的路抵达到了各自的终点。你也可以说是你自己的作品,但你不可否认,那也是你学来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在前人所走的道路上,又开辟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变得更加捷径。这就是创新,这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不是乘法口决,三七只能等于二十一,但它可以在这个乘法口决的基础上,让你得到更为复杂思考方式。

  既然这篇文章是关于谈文学,自然文学的“根本”就是我所要谈的重点。文学的“根”“本”可以说是一门哲学,也可以说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文学的“根”在于交流,在于无休止的传送营养,在于不断的向着深处去探索。有人觉得,谈文学应该是一些国学大师该研究的问题,怎么会轮到你个毛头小子,在这里侃侃而谈。我想,这并不奇怪,是人都有思想,我觉得文学如流水,你还觉得文学如星光呢?这就对了。文学是大家共同研究的对象,只有把所有思想融合起来,提取共精华,舍去其糟粕。文学才能更好的发展,文明才能进步。文学有时候可以当成一个善意的慌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文学的决策者,无论是大师还是平民,大师有大师的风范,平民有平民的理想,大师就该高人一等么?大师所说的话就是哲理么?大师的思想就真的那么超前么?

  近几天来,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有关于文学作品方面的,其实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但是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一个结果呢?为什么不把它们交给时间处理呢?譬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尤其是《红楼梦》在文学界产生的争议是最强烈的。试想,有多少专门研究红学的大师,他们还各执其词,甚至有的在研究红学的基础上,研究曹学,无论研究哪方面都关乎着《红楼梦》的谜底。就拿最简单的来说,红楼门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来讲,有的人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并且给出了极为不满评价。但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白先勇评红楼》一书,我觉得白先勇所提出来的问题及看法就十分好,白先勇虽不是专门研究红学的,但它却把红学当作一部文学史上很高评价的一本书。他认为,后四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即使不是曹雪芹所写,也认为后四十回写得极为精彩,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人的文学功底应该在曹之上。试想,如果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不是同一个人所写,为什么其内容与前四十回衔接的那么完美,甚至包括里面的人物事件了解的如此清晰。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假若你写一篇文章,然后让别人再来接着你的故事写,到最后你再完整的看,是否能与你内心深处的所想融合。答案肯定的,肯定有出路,即使是写出了八分的相似,那也已经算是相当不容易的了,并且还可以证明,这个人对你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对于你的写作思路,写作风格,人物的刻画,故事的衔接。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当然,在这里,我也只是举例说明,对于文学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就是看你如何去看待。

  真正的文学是时代产下的结果,真正的文学也是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我们又何必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或者报告文学。其必有各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根”是不会变得。变得只是一种思路,变得只是一种境界。有文学必然得有交流,有交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很正常的。你今天吃米饭,他还吃面条呢?归根结底,都是让你吃了以后让你有一个强壮身体,不至于把自己饿死。文学亦是如此,交流是对彼此之间思想的碰撞,而碰撞所产生出来的火花,正是文学所需要的精华。

  我在《朗读者》中见到贾平凹说的一句话。他说:“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自己的。”一开始我还怀疑他说的这句话,太假太空,但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呢?所有的文字的出发点都是遵循着自己的内心散发出来的,尤其是对于小说的创造,里面的故事更是充满了自己的影子,包括里面虚构的一些人物,在这一方面,汪曾祺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他所写的每一篇小说里的内容,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真实的。可见,上面贾所说的那句话是多么的真诚而且简单。或许每个爱好文学的人,在内心里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诗人。即使最后什么都成不了,但他们仍然希望他们所写下的文字,能被人所认可并且理解。文学就是这么简单,甚至可以简单到一句话,一个词。

  如今,看来文学又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当下的文学已经开始大幅度的开始变质,就像一个人的内心,开始慢慢地变坏。做人应该是真诚的,文学也应该是神圣的。做人有做人的道理,文学有文学的发展,但这个“发展”不应该建立金钱的基础之上,如果说把文学与金钱挂勾起来,那是一种“假文学”,好似一个披着人皮的兽。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塑造。真正的文学应该是正能量的,是能与这个时代紧密联系的,是能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生活特征的,是能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的,是可以在辽阔天空中如星光闪闪,永远给人指明方向的。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得极好。好就好在它不卑微,好就好在它有大志。文学更是如此,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就高人一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可以概括所有人的话语,如此之般,你便大错特错,我相信即使你是一颗再闪耀的星,你也会越来越远,慢慢地脱离别人的视线

  文学当然,更需要创新。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文明的体现,都是在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学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这里所指的文学只是文字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文学更应该建立在我们的思想上,一个人的思想有多高,多远,它就代表着文学的走有多远。文学有争辩,这当然是好事,但不能一味地去打击,一味地去攻击,这就显得文学是一种低级趣味的,是一种脱离了道德层面深意。文学争辩,思想交流,思想上产生出来的那种争议,我们还需要对其再进行交流,争议,直至把真正的文学沉淀,做为一种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的“精华”。

  借此题论,继教发挥。叫我谈文学,我尚未达到那种深厚的文学意识,只能说是内心的一点浅薄的文字,今旨在论文学,实则还原一个人对于文学的理解,抑或者说是对于一个人的那种纯真的文学之心。倘若我们把文学视为一种赚钱工具,那也未尝不何,毕竟现实就是这么现实,生活就是这么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得为了生活而奔波,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但不能借文学来赚自己昧着自己良心的钱啊!我想,这不是一种高尚行为,这也叫变相的在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文学的灵魂。我们应该真正的认识到文学,就像认真对待自己一样,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或许,看到这些,你在心里早已骂了我千百遍,无妨,至少这是你的权利。也可以说,无视文学道德,也是你的权利。你可以自傲,甚至狂妄,你甚至可以把文学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但请相信,你所得到的一切其实放在文学的基础之上,也只不过是一场虚幻。文学是高尚的,立等可取的,是实实在在为后人承认的,值得学习的。

  我想,谈文学其实也就是在谈我们自己。谈文学的价值观,也就是在谈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纵观历史上的那些文学风波,有那一个坏的文风被人所推崇,文学不是模仿,你也模仿不来,只有创新,是最好的出路,实现真正的价值。对于文学的正确的认识,好比我们在迷茫海面上,找到了心中所向往的那座灯塔。我们应该延着自己的内心出发,把文学当成自己真正的宫殿。只有哪里,才是真正的珠宝灿烂无比。

  做文先做人。文学就是如此的神圣,它是简单的,它也是复杂的。它始终与你的内心世界相照应,就看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简介:康文静,河北省石家庄平山人。文学爱好者,崇尚“真、善、美”,一切以作品说话!

  评媒编辑部

  法律顾问: 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文学与吃饭杂谈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