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终点思维」如何害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终点思维」如何害人

2018-10-25 09:45:11 作者:曾少贤 来源:曾少贤 阅读:载入中…

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终点思维」如何害人

  1,

  前几天,一条新闻刺痛了我的眼睛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通报称,2018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

  无独有偶,10月9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也宣布,为全面从严治校,决定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22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另外40名学生留级。

  为什么明明只有学习这项任务、几乎可以称作是无忧无虑大学生,会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在校时光,好好学习。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课、沉迷于游戏疯狂挂科,最后落得被学校劝退开除的地步

  曾少最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起源于一句毒鸡汤

  自小到大,我们都是为了其他东西在读书。

  往大点说,读书是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往小点说,读书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让他们对你付出养育之恩付之东流

  当然,在进入高三之前,这些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一旦进入高三之后,在巨大升学压力面前,学生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为了国家或者为了父母而读书,见效时间非常长,也就是说,这两个反馈等待的时间过于久远。

  老师们当然知道学生们对于久远的事情,缺乏必要耐性,但他们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让自己班级里的学生,能够熬过高三这个痛苦期,于是就给学生编织了一句毒鸡汤:

  等考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

  2,

  等考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句话,给无数的学生制造了一个虚假预期

  这个预期危险地方就在于,它给每一个学生植入了名为「终点」的东西,所谓的终点思维,通常是按以下的句式呈现出来的:

  只要你怎么样怎么样了,你就能够怎么样怎么样。

  换句话来说,很多高三老师给学生强行灌输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终点思维,他们把大学当作是一个终点,而且这个终点是幸福的,任何人只要到了这个终点,就能有大圆满结果,就可以停止奋斗了。

  这和很多经典爱情电影其实是一样的。经典爱情电影的套路,就是男女主角通过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然后电影旁白一般是这样的一句话

  从此,白马王子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实际上,踏入婚姻才是两个人正式经营感情开始,而并不是他们恋情长跑的终点。

  同样的,考上心仪的大学,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美满,整天打游戏的生活,但没有办法,很多学生在「终点思维」的毒害之下,从一只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已经想着如何开始放纵了。

  学校越烂,自我放纵的程度就越疯狂。

  我之前就已经说过,模仿人类特有的认知功能,我们大脑中有一种名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专门负责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监测和模仿,很多情况下,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启动

  举个栗子

  当你看到我吃着香喷喷的?,即使我没有分给你吃,你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也会被激活,就好像你也在吃一样。也就是说,我吃板栗的这个行为,影响到你的大脑活动,在我的影响之下,你也很有可能去买板栗吃。

  很多人向我抱怨,自己的学校很烂,周围的同学,不是沉迷于虚假的网络之中,天天逃课去打游戏,就是吸烟、喝酒、逛街吃烧烤,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真的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如果你知道你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你大概就能知道,自己很难做到独善其身的原因

  3,

  我很不喜欢「终点思维」,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厌恶这个思维方式

  曾经我以为,只要自己收入过万了,只要自己买房了,只要自己结婚了,只要自己有了自己的公众号了,有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了,自己就能幸福完满开心快乐

  但实际上,并没有。

  当我抱着终点思维不放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很不享受这些目标实现过程

  我急切地想要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一丝丝踏实、或者说是心安感觉

  这就好比,很多人在之前读高三的时候,天天咒骂这样的日子快点结束,好让自己脱离这样的一所炼狱

  只要你拥有终点思维这个思维方式,无论你前行在怎么样的一条道路上,无论你在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敢保证,你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步步惊心。

  4,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叫做:什么才是「富人思维」?

  这个问题汇聚了很多优秀答案,但这些优秀的答案,大多数都在分析马云爸爸马化腾爸爸这些人现在已经成功的人,究竟做了什么的事情,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他们现在的成功。

  这种分析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我们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进行审视的,依据现在的成功,再往前寻找原因。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后见之明」。

  后见之明告诉我们,马云、马化腾这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了A、B、C这几个思维方式。

  但诡异的是,同个年代,拥有A、B、C这些思维的人,肯定不止马云和马化腾这两个人,为什么却只有这两个人成功了?

  我认为这是因为马云和马化腾身上,本身具备的不是什么「终点思维」,而是拥有着「过程思维」。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目标,但却从不只盯着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制定好的过程,因为他们一定明白,只盯着目标,会错过享受创业的过程,不仅如此,只盯着目标,一旦目标没有达成,自己就会陷入到无穷无尽的自我沉沦之中。

  不少人在高中时代拼命学习,到了大学反而自甘堕落,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考上大学,就是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就是他们挑灯学习的唯一精神支撑,而现在终点到了,所谓的精神支撑,也就哗啦啦地倒塌了。

  现在认真想想

  有没有那么一刻,自己享受着认真学习的过程;

  有没有那么一刻,自己沉浸在认真工作的过程;

  有没有那么一刻,自己喜欢伴侣待着的过程。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请问又怎么可能等到你学习、工作、结婚完成之后,你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呢?

  根据曾少最近的观察自媒体朋友中做得比较好的,一般都很享受创作的过程,只有那些天天叫喊着痛苦、想要快点发财的人,才会越做越没有瘾,越做越差劲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写得非常好:

  当你想快速结束某件事情的时候,那往往意味着,你并不是很喜欢它。

  大学不可能是你人生终点站,恰恰相反,你一直都是在路上。一起共勉?

  下面两篇干货建议也你读读:

  如何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这是我最舍不得分享的Youtube视频

  看完这篇文章,我就再也没有失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