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纪||飞了十个钟头到苏黎世,世界忽然安静了
我知道冬天不适合旅行。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可我还是来了,风尘仆仆,怀揣着一小腔对这个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苏黎世机场也满是黑压压的人群,人们节制,沉默,有序,是我喜欢的低调谦和的味道。
出了机场,一口清冽的空气把我呛醒。看到一群光着腿的少女,欢快地跑来跑去,我裹紧大衣和围巾,心里想,青春就是这样的,鲜活明亮放肆,呼朋引伴,好像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背景板。
这个欧洲最富有的城市,虽然宝马奔驰车烂大街,一条街上可以有100多家银行总部,可它没有直冲云霄的摩登大厦,没有纸醉金迷咄咄逼人的浮夸气质。
矮矮的房子,蜿蜒的街道,有轨电车缓慢笨重地穿行,苏黎世河畔步履悠闲的游人,水鸟在你眼前扑棱棱飞过去,河里停泊的私家船被罩上蓝色顶棚。
人们还在用现金支付,超市里满头银发的收银员老太太,对每个顾客快乐地笑,跟我这样的外国人耐心解释:你付的是欧元,我找回你瑞郎可以吗?
满大街到处都是推着婴儿车的男人,也常常看到年轻的夫妻,把婴儿车里的小孩放在一边,两个人笑着聊天,亲吻;老人们聚在一起,在铺着白色桌布的高级餐厅吃饭聊天,哈哈大笑。
隐隐透着优雅低调的ol气质,可是因为看到的都是耐心和快乐的人,我一颗紧绷的,焦躁的心也即刻放松了下来。
也去到一些景点。在莱茵河瀑布边上喝了一杯卡布奇诺,去看了令马克.吐温惊叹的狮子像,可我最喜欢观察的,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02在北京,我好像就活在一块5.5寸的手机屏幕里,被层出不穷的讯息裹挟着,放下手机也会焦躁不安,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感觉大家都发财了,而我还那么穷,又会觉得特别丧。
攀比,嫉妒,不甘心。我这道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可是随之而来是越来越浓稠的戾气,是对生活的不耐烦,是恶狠狠地消费,和花过钱之后的惆怅空虚。
我感到透不过气。
国内的女朋友们也都在创业,一想到年底了要给员工发奖金,个个都是捶胸顿足,哀叹一番。满脑子都是钱和KPI,很难真的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本身。我知道的,说一句“慢慢来”也是多不合时宜。
从苏黎世驱车一个小时,到达小城卢塞恩,这里是钟表的世界,可我没有兴趣去观赏百达翡丽,而是跑到当地的露天集市里慢悠悠地晃荡。
卢塞恩只有几万人口,可能是到快到圣诞节的关系,我感觉整个城市的人都出来了。
河边的菜市场,绿油油的蔬菜齐齐整整,简易商棚里卖着各国美食,有踩水车的老人,点蜡烛祈福的小孩,坐着轮椅遛狗的中年女人……
我在街边买了一袋烤栗子,发现袋子的设计是有一边可以放壳;去咖啡馆坐一会,发现每个人临走都会把椅子推进去放好,就是被这样的细节温暖着,说话的语速也慢了下来。
这里的红酒很便宜,跟可乐的价格差不多。我们去超市买一小瓶红酒,只要2-3欧,坐在街边的椅子上,一边小口喝着酒,一边看来来往往的人,聊些有的没的,时光就这样安静流走也很好。
03法国文豪雨果写琉森湖,“优雅,静谧,碧水轻轻拍着河岸,柔水在我的脚下流淌……”。托尔斯泰曾两次到访卢塞恩,写下了同名小说;大仲马赞美“卢塞恩是世界上最美蚌壳中的珍珠。”
还有贝多芬。贝多芬从德国来到卢塞恩,被琉森湖波光潋滟的月色深深打动,于1801年谱写了不朽的《月光曲》。
旅行的时候,虽然身体疲累,我却更容易精神专注地读一些散淡的书。
这次手边带了两本书,一本是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一本是村上春树的旅行随笔《假如真有时光机》。
读书和旅行,都是向内心深处的远游,是通过观察别人和世界的方式,去理解自己。
这一年有诸多起伏,面对行业危机,也有很多自我怀疑和灰心的时刻。
两年前我转换职业跑道和生活方式,我以为我终于将人生拉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从此不再纠结迷惘。
可我现在发现,不是的,生活没有那么简单的。
一个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一个方向找到了,还会有新的岔路口。
这是人生的常态。
理解和接受了这一点,我变得更加从容,也不再动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问是劫是缘。
周末愉快!
此刻的瑞士是凌晨5点多,昨夜刚刚下了一场雪。
END
本期作者:李娜,一个疯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爱美爱文艺,也非常独特非常清醒。已出版《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公众号: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