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要有远方,还要有厨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生活要有远方,还要有厨房

2016-10-03 作者:苏听风 来源:豆瓣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要有远方,还要有厨房

  昨天晚上在微信里发了一张图片,是一碗饭和一盘菜。配的文字说:生活要有远方,还要有厨房。

  图片发出去后,有几个相熟的小伙伴微信我说:远方和厨房倒是都有,但是远方去不了,厨房也不想进。还有一个小伙伴跟我说,厨房也有,不过,一个人做饭真的没意思,一个人吃饭就更没意思。

  看到这些话,心里小小咯噔了一下,本意是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炎炎夏日的点点放松心情。没想到触动大家的一些遗憾情绪。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正好也坐在我们家厨房,窗外的菜市场里来来回回拥堵的车发出一阵阵的嘈杂的汽笛声。

  刚才说我们家厨房,听起真是有些豪气。确切的说,这个厨房是我和我的室友共有的,它是我几年在外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厨房,大概有6平方米,厨房的一边还连着一个阳台。室友工作似乎十分繁忙,很多时候都是我吃完晚饭,他们才回家。所以,大多数时候,厨房都是我用的多。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当初会选择租这里的时候,他说,刚来一看这个厨房就决定住这里了。“虽然我并不会天天做饭,但是,每当穿过这个厨房去阳台,心里觉得特别舒服。”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对厨房有着一种深情,真是难得。

  小伙子室友也有一二回下班早的时候,我到家里,他已经在洗菜准备做饭了。我在阳台上浇花的时候,看着他极其认真地在洗一把小白菜,用手一条一条地轻轻地抚去菜叶子上的水,摆放整齐放在白色的盘子里。又十分专注地来切一个土豆,先切成片,再切成丝。

  我问他怎么有如此的耐心,他说,因为每天上班工作特别多,压力大。所以难得有时间时,就会想来做一顿饭,从洗菜到切菜再到炒菜,都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而且,尽管每一个过程做的细心一点,这样等会吃到的饭菜也会好吃一点。吃到自己做的好吃的饭菜,就不觉得生活其它的部分太苦啦。

  说完这些的时候,他把切好的土豆丝倒入油锅,立马听到了一阵滋滋的声音,仿佛是给他刚才说的那一段话的掌声。我和这位室友,由于各自忙碌,虽同住一屋,却很少碰面。为数不多的遇到,几乎都是在厨房。有时候晚上我看完书去阳台坐坐,会遇到他在煮面。有时候我吃完晚饭,他刚买完菜回来洗。

  在其它的时候,厨房几乎都是我一个人的天地。早上浇完花后,会一边看书一边煮鸡蛋。晚上做饭时,一边听广播,一边切菜炒菜。着名作家伍尔夫说: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她指的是书房,不过,在我看来,对一个对生活有追求的女人来说,要有书房,也要有厨房。我们古人所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大概也是这个理。

  我这么经常的出入厨房,或许你会认为我是一个吃货。真的算不上,别说吃货,其实对于食物也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和要求,有时候,我会一个星期都买相同的三种菜,有时候我在煮面的时候,什么都不加。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尝试一点新的做法,比如上次我在外面吃到一个极好的拍黄瓜后,鼓起勇气去问老板调料是怎么配制的,一边听别人的回答,一边用小本子记了下来。回到家后,第一时间冲起厨房,按照小本子上的笔记一一做了起来。然后一个人坐在厨房开心的吃完了整盘拍黄瓜。(心灵鸡汤 www.wenzhangba.com)

  毛姆说阅读是他的避难所。对于我来说,阅读是我的远方,在每一个深夜,每一个对于现实困惑的时候,阅读总能让我看到希望的力量。

  而厨房,是我 在日常生活中的避难所,每当一天的工作结束,走进厨房后,会有一种新生的感觉。我听流水冲洗菜叶的声音,听着邻居电视传来的声音,看着阳台外面的天空从亮到暗,看着锅里的菜由生到熟,这一切的过程,让我觉得踏实极了。

  当我拿起筷子时,就会很认真的吃完这一顿饭。甚至有时候还会一边吃时,一边记下这次这个菜时间可能炒长,油放多了,下次注意。当我跟朋友来描述这么多一个人吃饭的情景时,有时候,我能从她们的眼中看到一些不解。

  就在前几天,我看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自己一个人吃饭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本人易胖体质,喜欢吃,但不能多吃,因此只要是吃饭,吃到好吃的东西,就会很满足和朋友爱人一起也很开心,自己一个人吃饭也很开心。既然拿起了筷子,就好好的对待食物吧。我就是常常这么想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也一点都不觉得寂寞

  这个回答也极准地说明我的内心声音。

  当然,我也并不是天天都自己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我也有好多次的邀请不同的朋友来家里吃我做的饭,有时候是一个人来,有时候是一群人来。无论多少人来,都会提前问大家想吃什么,然后早早起床,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菜,做给大家吃。

  记得去年,跟小伙伴们做了一期关于最喜欢的书的分享会。参加的朋友之一文栋分享的一本叫是蒋勋先生的《品味四讲》,在他的分享中,他提到他有一次做饭给朋友吃的经历。听起来是一个烦杂的过程,一起十几个人,从买菜到洗切煮炒,花了半天时间。

  在他的PPT里看到那一桌子菜的时候,瞬间就忘记了本来的繁琐,看到是另一个世界的美的愉悦。我坐在台下听着他讲的这个做饭到吃饭的过程时,我能体会到这一切关于食物与情感交融的甜蜜感。

  我的心里默默升起一句话:这个做饭的人身上,有着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个远方和当下相互响应的世界。他能创造美,亦能感受美。

  后来,我读到《品味四讲》里蒋先生的一段话:

  “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并不只是匆忙地去赶艺术的机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才是生活美学。我会从这样的基准点去重新审视“美”在现实生活面的角色。”

  蒋先生还说:我们必定是自己现有了心灵的空间,才能有容纳他人的空间;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与众人分享。

  对于我来说,远方永远有美的东西值得追寻。而当下的美,是在书房里的阅读,是厨房里的柴米油盐,是每一处可以创造自省的心灵空间,是每一个可以活的更宽广之所。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