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饭渣,如何才能不焦虑
慕子妈前言
看过我和我妈的辅食大战的朋友都知道,我家慕子是“小饭渣”一枚。
今天是他整整一岁半,距离上篇推文已经过去半年了,他的变化是长大了一点的“小饭渣”。
这半年里,我认真观察,不停试验、积极总结,一直想要找到一个最终解决途径---能让他好好吃饭,从而治愈我焦虑的方法。
可越来越发现,我的焦虑都来源于我的执念。
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后,发现似乎找到了一直苦苦寻觅的答案。
一、他不吃饭真的都是我喂养不对吗?
现在的妈妈绝大部分都是科学育儿,对于什么时候增添辅食,吃什么辅食,几分辅食几分奶,都了如指掌。尤其对于不能边玩边吃、不能追着喂食、鼓励自主进食更是深信不疑。
但是,照书养,就一定养出了“吃货”?
有时看见一些文章,作者用自己孩子来证明自己的喂养方式多么正确,并且言之凿凿地认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就是家长太纵容,追着喂饭。
顿时心塞塞。
真的吗?
我想起了3位邻居,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比慕子大两个月到一岁。
他们都是姥姥在照顾,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大人很容易会聊到吃饭问题。
我问姥姥:“他们一直都是自己吃吗?”
姥姥诧异:“自己怎么吃?都是我喂啊,一大口一大口地,几口就喂完了。自己吃,弄得到处都是,还吃不了几口。”
我接着问:“你都做什么好吃的啊?”
姥姥说:“我一个人带孩子哪有时间弄那么多好吃的。早上煎饼加鸡蛋,然后把各种蔬菜和肉切碎了放在粥里一起炖,炖好中午吃。晚上再搞点面,等孩子爸妈回来一起吃。”
听完,心塞得更厉害。
所以说:好好吃饭的孩子都是科学喂养的?
有没有可能是天生气质和基因遗传?
我又想到了一个本地好朋友,她有三个儿子。按道理,同样的妈妈,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性别,是不是吃饭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显然不是。
老大偏胖。非常爱吃肉,不爱蔬菜和水果。
老二极瘦。非常爱吃蔬菜和水果,不爱吃肉。
老三也偏瘦。什么都吃,都吃不多。
俗语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我想,这句话也能适用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吧?
二、他真的吃得很差吗?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吃得多且好。
只要他张大嘴巴,我们恨不得他干了一碗再一碗。
可总事与愿违。
望着没动几口的饭菜,我会感叹:“今天又没怎么吃。”
直到这次慕子感冒,又是鼻塞又是咳嗽,发烧持续五天,严重影响到他的进食和胃口,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没怎么吃”。
感冒痊愈后第二天,他的食欲才明显恢复了不少。
不对比就不知足。
我决定再也不跟孩子说:“你今天又没怎么吃了”。
因为我知道当他真的不想吃的时候,那有多么地惨烈。
至此,我开始记录下他一天中的每一口食物。
是的,每一口。
记录如下:
早餐:一碗香菇蒸鸡蛋,三口全麦面包,五口豆花、一杯奶(170ml)
午餐:两根鸡翅、五口西兰花、五口紫米浓粥、半根香蕉
加餐:一个猕猴桃、四个小糙米圈
晚餐:六个虾仁、两勺小玉米、六勺豌豆、两口西兰花、十口通心粉、五口紫米浓粥
睡前:一杯牛奶(250ml)
从我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来他吃得真的不算多,但是也真的不算很少。
我的记录清单上有比这少得多的。
每天记录下来后,会发现没有那么焦虑了。而且能看到他的变化,观察到他的喜好。
三、孩子的饮食会一直稳定表现吗?
细心的老朋友看到上面的记录也许会问:“你之前文章里不是说慕子不喝牛奶、不吃鸡蛋吗?”
是的啊。
这也是我特别想说的:孩子的胃口是会变化的。
在我试验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发现他不是不喝牛奶,他只是不喝加热的牛奶。
所以,他现在每天喝的都是从冰箱里现拿出来的新鲜牛奶。
我尝过,味道确实更好。
至于鸡蛋,原本是他最不爱吃的。
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用。
直到他打碎了一个生鸡蛋。
那天,他看见了冰箱里的生鸡蛋,指着要玩。我就给他了,告诉他要小心哦,会打碎的。
结果,碎了。
第二天,我煮熟了一个鸡蛋给他,告诉他,这是熟的。你可以再敲敲看。
他非常兴奋地拿着鸡蛋敲敲敲,然后学着我的样子剥开,并且开始往嘴里塞着试了试。
从一开始的几口,到有一天竟然吃完了一整只鸡蛋,我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好景不长,这个敲鸡蛋的兴趣没有维持多久。
有一天,带他出去吃饭,点了个日式的茶碗蒸。他一看见碗里的香菇,就很开心。因为他爱吃香菇,那一顿他吃完了一碗蒸蛋。又是一个破纪录。
通过这些,我总结出,游戏力的方式也可以适当用在吃饭这件事情上。
给他看见食物原材料,让他自己亲手操作,他的兴趣会更强。
当然,我还是觉得这一切还是基于本身他的饮食喜好也在发生变化。
四、孩子吃成什么样我会不焦虑?
当孩子辅食吃得不错时,会焦虑:“可是他不喝奶啊。”
当孩子爱喝奶了,辅食不太吃时,会焦虑:“这么大了,光喝奶也不行啊。”
当孩子爱吃肉,会焦虑:“这老不吃菜没有维生素啊。”
当孩子只吃蔬菜和水果,会焦虑:“没有蛋白质摄入啊,没营养啊。”
当孩子饭量少,会焦虑:“这样吃不饱啊。”
当孩子饭量大,会焦虑:“这样吃会撑坏啊。”
当孩子不坐餐椅却能一口一口被喂时,会焦虑:“这样习惯太坏了。”
当孩子坐餐椅却吃得极少时,会焦虑:“怎么也不多吃点啊。”
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希望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日三餐从不挑食,希望有一个孩子吃得不多不少营养均衡刚刚好,希望有一个孩子乖乖坐着自己好好吃。
这跟要求一个孩子品学兼优做一个人见人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人有什么区别?
五、我自己吃得怎样?
我和慕子爹都不是吃货。
经常是不经意间吃几口,也就饱了;再多吃一些,就涨得难受。
反而在外面餐厅里点一些定食的小套餐,一小碗饭,小半块三文鱼,三只炸虾和一小团蔬菜沙拉,却吃得刚刚好。
所以说,一个人每餐真正需要的食物真的不多。而且吃饭吃到七分饱也才是身体最舒服的状态。
我把这些事情比对到慕子身上,就深有感触。
我为什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让他每顿把自己撑得肚子滚圆,饱嗝直打呢?
我需要尊重他以及他的身体。
想想我和慕子爹一直以来的偏瘦体型和胃口,我这次真的决定放过孩子。
六、医生和营养师怎么建议的?
从慕子出生,他就有一个专门的儿科医生。
想起每次体检去看他,都会问孩子怎么体重偏轻啊,他都云淡风轻地来一句:“你们夫妻那么瘦,他怎么长得胖?”
然后给量了量身高、体重,做一些相关检查后,指着慕子的生长曲线图说:“一切都很好嘛。身高很高啊,活动很灵敏啊。”
好吧,新加坡的医生真会安慰人。避开体重说身高。(慕子体重基本在50%上下浮动,身高在80%上下。所以越大看上去越是瘦骨嶙峋。)
营养师的建议也就是:不强迫、新花样,多提供-----品种多、口味多、选择多。
慕子妈后语
反思了以上所有问题后,我告诉自己,要跟慕子就辅食问题和解了。
毕竟,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作为父母,我只需要研究新鲜的食谱以及经常给他更换高颜值的餐具,以保证他对吃饭的兴趣。至于吃多吃少,吃什么全部由孩子自己决定。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他们的口味和胃口。
我相信,孩子饿了自然会吃,这是他们的天性。但同时,我也尊重孩子爱玩、好奇心重、坐不住等的天性。
当天性触碰天性,当书上的原则和现实中的状况出现偏差时,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一些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和变通,同时不去期待结果。
相信大家在辅食喂养过程中也经历过挫折,也有自己的经验总结,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踊跃留言。
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两位朋友,慕子妈赠送两套保温辅食碗暖心5件套。
你三岁了才认识气球,爸爸却觉得你很棒!
女人因为貌美而受宠,还是因为受宠而貌美?
妈妈何苦为难妈妈?
床头吵架床尾和,那床中间发生了点啥?
我的东西我做主,别再拿“分享”来要挟我!
听懂女人的“口是心非”,能少许多是非
你的孩子未必喜欢过节,你造吗?
让老婆想花就花,这才是英雄本色
我和我妈的辅食大战
老婆生孩子,鬼门关前走一遭,还好意思要她“贤惠”?
产前“王语嫣”,产后“李莫愁”,闷口老酒,聊聊我的淑女老婆是怎么消失的?
老婆和老妈众望所归地掐上了,我是这样想的……
孩子,你的父亲曾救了我
孩子,我不怕你输在起跑线上
我是混蛋,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
老婆甩给老公的文章他从来不看,怎么破?
遭遇背叛,不是你的前半生不够好,而是不够贵
女人管钱才算女主内,所以是内人。
女神天天找架吵,我还总赢,服不?
产后老想啪啪啪,是男人就该挺身而出嘛!
男人的七年之痒,你挠对了吗?
慕子爸妈
ID:muzibama
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