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乖巧叫做我的人生是你的铺垫
有一种灾难叫做
没经过大孩的同意,
就生二孩。
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很多人都纷纷生了二孩,有一些家庭皆大欢喜,也有另一部分家庭则充满怨气,因为,一个家庭从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多生子女家庭,是会带来很大变化的——首先就在于偏爱。
是的,只要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就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一定会有一个被偏爱,而其他的人,都不得不乖巧,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一样“你这么乖巧,一定是没有人爱吧”,是的,我们这么乖巧,是因为他们更爱的是别人。
有一种乖巧叫做我会给你让路
许许多多生二孩的家庭会在二孩尚未出生之前,就给大孩灌输将来要让着弟弟妹妹的思想,每次看到这种现象我总是心有唏嘘。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一让就是几十年。
让着弟弟的思想早已经在我们心中变成了思维定势,以至于即便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也选择了沉默与乖巧。
这里讲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因为我姐、我、我弟弟都相差三岁,所以有一年,我弟弟小升初、我初升高,我姐姐高考,相差三岁的我们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我姐学习较好在重本水平左右,于是父母决定将教育资源集中在学习较差的弟弟身上。
那时我父母面临了一个问题:如果将教育资源给姐姐,那么孩子之间的差距将会拉的很大,这对于弟弟不公平;如果将教育资源给弟弟,可以平衡两个孩子的学业成绩,但是对姐姐不公平。
这个问题无法被解决,父母思考良久之后,决定赌一把,让姐姐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并且填报了较低的志愿,而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贵族学校上学的弟弟请了几个家教,备考贵族学校的初中部。
然而这一赌终究是输了,最后的结局来了一个大反转:当年弟弟考试分数极低,贵族学校初中部不予录取,于是通过交钱的办法进入了初中部(多年以后学业仍就很差,于是通过掏钱的方式上了中专)。
而姐姐却远远超过了重本的录取分数线,但也成功的与重本擦肩而过,最终上了一个普通一本类学校。
这件事情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年了,很多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问我姐,当初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取一下?而我姐却笑着说:
我何尝不想去争取,可是比起争取,我宁愿选择放弃,因为我不愿意面对他们就是更爱别人的真相,更愿意微笑着假装不知道。
一般如果子女没有利益冲突,则不会有明显的偏爱,但如果爆发了利益冲突,就一定会有一个人被迫给另一个人让路,这一原则也体现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之中,一场地震埋住了一对儿女,然而能够被救出的只有一个,那么应该选谁呢?
电影中的母亲选择了男孩,或许是出于无奈,但是悲伤的并不是她选择了男孩或者女孩,而是她无法两全,她必须做出选择。
如果,这一切都不足以让人心酸的话,那么,最令人心酸的莫过于,有些多生子女家庭的人,从年幼之时就清楚的知道并且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的人生有时候无法被完全的把控,不得不在某些时候给别人让路。
而这种让路,因为习以为常,便丧失了抗争与不满,从而微笑着接受,成为了父母口中,那个一贯乖巧的孩子。
还有一种乖巧叫做我会成为一个小爸妈
自从放开了二孩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母亲都生了二孩,而很多接近四十岁的母亲也开始蠢蠢欲动。且不论身边的亲戚朋友劝生的谈论甚嚣尘上,就连互联网也被各种劝生新闻攻陷:
在这些文章中,最具有煽动性的可能就是《再不生二孩你就老了》这篇文章,有人提出生二孩大孩反对怎么办,就有其他网友支招说,让大孩高考填报外地的志愿,趁着大孩外地上大学的空当生二孩。
这一篇文章的评论区,也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在这张截图的中央有这样一个对话:突然觉得二胎很恐怖呀……快40的生以后可咋管得住孩子呀?而作者的回复是:让老大管。作者的这个回复有五十四的点赞,是这个问题的两倍多。
但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假设一对父母在45岁左右生下二孩,此时大孩也应该二十岁左右,几乎可以辅助父母抚养二孩,因此网络上才有人说,最佳生育二孩的时间,就是在大孩上大学之后,这个时候大孩可以带娃,二孩还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
可以说这个想法是相当的理想化了,倘若大孩愿意自然是欢喜,但是有些人明明知道大孩反对还趁着大孩上大学的时候生二孩,这种情况下,大孩的心理感受显而易见:
我在大学时候的上铺小赵,她的爸妈就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于是就在前三年,她妈通过剖腹产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她弟弟,她爸妈很开心自己能够老来得子,于是大宴亲朋,那仗势把她吓了一跳。
虽然她也装作很开心的去抱那个比她小十八岁的弟弟,但是我知道,她一点都不开心,十八年的独生子女做惯了,一个人享受着全家人的关爱和目光,但是现在,这一切却都要随之离去,因为目前只有三岁的这个男孩,享受了整个家族所有的偏爱。
而她的生活,也在十八岁那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因为家境并不是很富裕,而母亲离职生孩,父亲一人工作的缘故,她主动搬回了家里照看弟弟,并在外面找了份兼职帮忙供养,还带着父母去给弟弟找较好的幼儿园,帮助弟弟办理各种手续。
在这期间,父亲的心脏病又犯了,于是她只能两头跑,早上在学校上完课之后先顺路去看望住院的父亲再回家看望弟弟,而且父母教育弟弟的思想还是旧时那一套,她看不过去,所以每天晚上回家都要纠正一番。
而现在的小赵,俨然已经是一个小爸妈了,她似乎在那一夜间成长了十岁,她说,
“当我的爸妈怀上弟弟的时候我还在外地读书,那时候我极力反对他们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你知道吗,当我知道我有了一个弟弟的时候,我感觉天都塌了”
但是,弟弟已经被生了下来,一切都已经不可逆转,所以她除了让自己成为一个超人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是,即便所有的人都说独生子女如何不好,但是,它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的人生不需要被迫给别人让路,成为他们的小爸妈。
而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很想告诉所有打算要二孩的人,请在你们想要二孩的这个念头产生之前,先把这个想法告诉你们的孩子,并且告诉大孩你仍旧会爱她。
因为,事实上,每一个父母都会偏心,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不偏心的父母,只是每个父母偏心的程度不同而已。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举的两个例子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大多家庭不会有那么极端,但是这两个例子,主要是引导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为什么要生二孩?
是为了要给孩子生命和爱,还是为了圆自己多年来都没有男孩的遗憾?是为了让孩子互相做个伴,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年老生活找一些事做?而你的答案,会让很多故事走向截然相反的结局。
所以对于二孩这个问题,我并不是处于反对的立场,我们作为公民,享有生育的权利,也享有在任何年龄生育的权利,只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完全不需要去顾忌任何,甚至不需要跟大孩沟通。
你要知道,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为什么你多生一个孩子就不会对另一个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其实会的,只是影响程度的问题。
如果大部分家庭都没有这种“不得不乖巧”的孩子,那么真的很值得欣慰,所以,请你在决定要生养一个孩子的时候,务必取得另外一个孩子的同意。
因为,从独生子女变成多生子女,是一个需要准备和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妥协和让步的过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