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接地气的平民食物,我的红薯情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最接地气的平民食物,我的红薯情结

2017-10-25 11:00:44 作者:喜欢就点 阅读:载入中…

最接地气的平民食物,我的红薯情结

文︱毛书豪

图︱network

小时候,农村生活很苦,常常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在学校上课,一到第二节下课,肚子就饿得咕咕叫起来,盼着早点放学回家吃饭。

尤其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放了学回到家,肚子早已饿得像狼掏了似的,跑进屋里掀开灶台上的锅盖,后锅凉冰冰的高粱杆篦子上放着两三个发黑的死面饼子。

不吃吧,饿的实在难以忍受,吃吧,一看见这几个凉高粱面锅饼,胃里就烧心的难受,嘴里吐酸水。

不管怎样,为了把饿的“吱吱”叫的肚子哄着,还是拧了半块饼子,嘴里啃着,掂起搂柴火耙子,挑起箩头上岗上拾柴去,不然晚上就没柴火烧锅。

等搂了一箩头柴火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做好了饭,玉米糁红薯稀饭,溜饼子。

母亲勤劳。会在冬季来临之际晒些干菜,这时派上了用场,用干萝卜叶泡开掺上粉条炒菜,那味道美极了,就着它,可以下咽那干涩的饼子。

我最爱喝红薯苞谷糁稀饭,黄黄的苞谷糁如细小的金沙,泛白的红薯块掺在里面,掀开锅盖,一阵香气扑鼻而来。

我急忙盛上一碗,不顾的热气烫嘴,吸溜吸溜就着干菜喝起来,那种香、那种甜、粘粘的,滑滑的感觉,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星期天,不用上学了。中午,我爱端着饭碗去串饭场。

所谓饭场,就是左右邻居吃饭时常聚集的地方。炊烟停了,下地的劳力们回来了,洗把脸,端起饭碗,一个个都会聚集在老黑哥家门前的空地上。

大家一天三顿饭都是红薯苞谷糁,高粱面饼子,没有菜,就把辣椒掺上盐用蒜臼捣碎对点水就着饭吃。

调皮的书卿哥把这种饭食组合叫“三红转,”意思是红薯糁饭、红高粱面馍、红辣椒这几样东西,天天吃,转来转去还是这几样,就是“三红转”。

偶尔谁家炒了盘青菜什么的端到饭场,大家也毫不客气的共产一番。这三红,我最钟情红薯糁饭,高粱饼子伤胃,辣椒上火,我一吃就牙痛。

老家地处大别山余脉,是丘陵地带。我们村子西边和南边,都被一座座岗丘包围着。

这里的土壤是黄胶土,一下雨,脚陷在里面拔都不好拔。但就是这种土壤,种出的粮食特别好吃。

包谷做成稀饭香甜可口,做成饼子特有嚼头,越嚼越香;花生颗粒饱满,晒干后蹦酥脆香;小麦特别筋道;尤其是我们这里种的红薯,个大、光鲜,蒸熟后,面的干面,可以与板栗媲美;甜的浓甜,入嘴即化。

一到春节前,治平街集上半条街都是我们村里卖红薯的挑子。卖红薯的一问是大毛庄卖红薯的,就不搞价蹲下就买。

我二妹平时既上学,又帮妈妈纺花织布,还要下地干活,年龄小,又过于劳累,生活又不好,整天瘦瘦的,一到了刨红薯的时候,就会吃的小脸蛋又红又圆,父亲说:“延一到红薯季就吃胖了!”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资低,我总是趁星期天回到老家带点红薯苞谷糁,补贴生活。

在县城长大的妻子刚开始喝不惯,有次生气了:“整天红薯苞谷糁炒萝卜丝,跟着你过的啥日子!”我就安慰她,“这东西营养高!”边说边递给她一碗。

正是这红薯苞谷糁,使我们那不多的工资维持了家用。

后来,随着我调入漯河工作,有几年没好好喝家乡的红薯苞谷糁。

整天迎来送往,喝酒吃肉,肚子也吃大了,脸也发胖了,但随之血压也高了,血脂也稠了,血粘度也高了。酒肉多了,便时常想起老家的红薯苞谷糁稀饭。

于是,每逢国庆节,清明节,我都要携妻带子回到老家,一则重温乡情,二则带回点家乡的红薯,家乡的苞谷糁。

大鱼大肉之余,喝点家乡的红薯苞谷糁,软绵,香甜,感到浑身通透,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实在是人间美味。

“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要妻还是结发妻”,实在是至理名言啊!

玉米,被营养专家称为“黄金食品”,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胡萝卜素,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等,卵磷脂含量为各种谷类食物之最。

红薯,被营养专家列入蔬菜类食品,富含大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单糖等,营养为诸类蔬菜之首。

这两种食品组合在一起,更是黄金组合,与人体百利无一害,论营养论口味都可以说是上佳食品。

漯河这个地方由于土质问题,出产的红薯和玉米都不好吃。红薯不甜不面,且丝多,总有种煮不熟的感觉。玉米不香不粘,口感不好。

这几年。漯河的小商贩跑到南阳拉红薯回来卖,比在当地贵几倍,今年更是卖到了两块五一斤,可是我买回来,总没有我们老家的好吃。每当我从老家带回红薯和玉米渗,总要和邻居要好分享,大家尝后没有不说好吃的。

身居异乡,每逢喝到家乡的红薯苞谷糁,总觉得有股浓浓的乡情,历历往事总会不由自主涌上心头,

似乎又回到了炊烟袅袅的村子里,似乎又回到那岗峦起伏的田野里,似乎又回到了河边那密密的白杨林里,似乎又回到了乡亲们中间,和家乡的父老围坐在一起,在饭场里亲热的拉着家常。(2012.03.21)

*作者︱毛书豪:河南省.方城县小史店人,先后在方城县八中、方城县政府、方城县委、漯河建行工作,喜文笔、先后发表作品六千多篇,多篇作品在《读者》、《中国投资管理》、《金融时报》、《金融早报》、《河南日报》、《河南纪检》、《漯河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微信公众号「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常常怀念,和家乡父老围坐饭场拉家常

评论区见

关注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传递友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