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史学平 | 我走过的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史学平 | 我走过的路

2017-10-26 19:00:17 作者:史学平 阅读:载入中…

史学平 | 我走过的路

史学平先生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高深的学问,也不掉书袋。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他走过的平凡人生之路。这,也可以很动人!

我们绝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平凡的人生,也是美丽的。正如作者所言,每个人走过的路,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

一九八九年,四月份的校园阳光明媚清风徐来,校园周边的麦苗郁郁葱葱漫山遍野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欢,满目诗意。吃完晚饭后,我们这些住校生就喜欢拿本书,三三两两地在野地里、田埂上摇头晃脑地背起书来。当然像我这种酱油学生,就不一定是背书了。嬉戏啊,打闹啊,打扑克啊......

那时,初三教室后面有一棵歪脖子树,枝繁叶茂,棠梨花正开,藏入其中不易察觉。便总有些好事者,喜欢爬上去把藤蔓当秋千摇。不远处的麦地里,新近埋进了一棺新坟。据说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喝农药过去的。但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不怕鬼啊!一天,我跟汪小明在一起,跟他说敢不敢晚上一起睡树上?没想到他居然说,行!年轻人办事效率就是高,说干就干,三下五除二就把被子拉上树。那一晚,凉风习习,枝叶轻摇,远处下仓镇电影院飘来悠扬轻婉的歌声。那情境,现在想来,要是当初是和一个女生......该有多浪漫

正在树上做着美梦呢,被教导主任的一声呵斥惊醒——" 你两个贼!是不搭(跌)死?" 站在初三教室窗户后面,怒目圆睁,咬牙切齿。我俩立马像猴儿样滑下来,一溜烟跑回教室。日上三竿,晨课已毕,那床被子依然斜挂树梢,如鬼子举起的白旗。

走过千山万水经历过许多洗礼,这样的片段像电影一样,常常在我脑海里回放。

我很感恩我的长中,也感恩那段青春懵懂的岁月,更感恩那些年教过我的老师——校长胡雨松老师,教导主任石配泉老师,班主任胡道德老师,物理李泽老师,数学胡宏老师、石南元老师......近三十年已过去,故乡的校园已是荒草凄凄,窗楞斑驳。每每回乡,只是远远地凝望。敬爱的老师们,是否已两鬓斑白?亲爱的同学们,生活得可好?

离开长中多少年,就有多少年没有回去过。并不是不想回去看看,只是中国情怀讲究衣锦还乡,我没有锦衣,故没有回去。其实我心里无比的眷恋!

我喜欢校园的氛围,也喜欢学。一九九零年五月我提前毕业了,一般的同学是要到六月底才毕业的。之所以提前,因为我不一般嘛!我把竹板床扛肩上,走上一段不是滋味的路。回家后,我整整在那张竹床上躺了两个月。不下地干活,家里人也不说我,都默默地各做各事。到临近九月份要开学了,家里人才问我想不想复读,我没有吱声。我在初中不喜欢英语,也不喜欢化学,因而掉队非常严重。物理我有信心追赶,语文政治不是难处。数学三年级下学期逃课基本没学,所以硬伤很多。我有点犹豫。 后来我爹(爷爷的意思)疼我,找关系想把我送到复兴高中,借了一百多块钱的学费,已经交了。我又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钱就退回来了。只一天,我就走进了社会大学

我在这期间订了很多报刊杂志,《中国青年》、《农村百事通》等......因了外界的信息,我向家里提出想养猪。当时,我家里这个条件允许,有只小船能搞猪菜,父母也都还健壮,可以帮上忙。我爹说,糟践了一个人。不同意!后来实在拗不过我,去向乡里信用社主任金龙爹贷款。金龙爹说,还只是个初中生就要三千,若是个高中生莫不是要三万?我不在当面,因而就没有机会说服他。后来不出两年通货膨胀,肉价飞涨。错过了一个机会!

我是个很自负的青年,就想找个与众不同的捷径。那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律师函授班,给我寄来报名资料,说是国家承认学历。这在当年,还挺稀罕,说不定有用!但学费七百多,我只能选择放弃。这期间,我很郁闷,很落寞,不能主宰自己的选择。我知道,我必需寻找独立于内心的生活。为排遣这份落寞,我拿起笔想写一本书,书名叫《苦楝花开》。截止目前,该书已完成全部创作……四个字。

一九九一年正月二十六日,,我出门了。我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跟着九城农场一位劳改,从华阳河登船,顺流东下来到江苏泰兴。当时出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做个什么,只是想出来。到了那里,另外三位年长一些的同乡就被安排去了工地做瓦匠,剩下我和我姐夫的弟弟,被安排进了一户人家,说是学裁缝,而且还有九十块钱一个月,但是要去青海西宁他家儿子那里学。我在泰兴新圩闸口生活了几天,主要是等火车票和有人来接。(那会火车票不好买)我师傅的父亲母亲对我们很好,很是关切。老人家一手好厨艺!早餐大多吃汤圆,有网球那么大,一个加点汤就一碗,香糯可口,那也是我第一次吃香菜这种东西,至今回味!中餐更为丰富,荤素搭配。晚上面条稀饭。饮食讲究得我都不相信这是到了农村。那时候年轻啊,见到好吃的就是忍不住。吃了早餐想中饭,吃了中饭想晚饭。就一点,他们那会厕所都是露天的,无论男女,没有遮拦。挺尴尬,每次我都要跑很远。

我师傅的父母亲对我讲,做裁缝在他们那里很吃香,叫我去了西宁好好学,学成回来保证给我在当地找个漂亮媳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我上了去往西宁的火车。那个时候可没有提速这么一说,火车在路跑了三天两夜。我个人的改革开放,就是从这趟火车上开始的。车厢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迈不开步,转不过身,想脱件棉袄都没有办法。

我在西宁的学徒生活,累!但是快乐。我的扣眼锁的非常好看,就像一根火柴,整齐美观,现在的机锁根本比不上我。烫功也是一流。插上电,唾点唾沫星子在熨斗底板,或者手一摸,就知道温度适不适中。然后洒多少水、用什么料子垫底,了然于胸。一熨斗下去,几长时间拿起来衣服才不会发光发亮,得心应手。我师傅说,三分做七分烫!衣服做的好不好看,一烫全知道。那会,但凡贵重毛呢料都是我来烫。我们一般晚上做到三、四点钟,然后把成衣用个包袱捆扎起来。师傅安排我从西宁钢厂,把衣服送到大什字百货老板手里。拿到钱后再回来睡觉。下午三点过后再起床,生火做饭,然后上班。在西宁呆了六个多月,师傅才带上我们上澡堂洗澡。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服,跟脱层皮似的。我师傅见状大笑,说,你个怂!

我在西宁生活了八个月后,家里来电报谎说我母亲病故。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少吃少喝地赶了四十多个小时路,连夜到宿松县城后,又没有车下去。晚上十一二点钟,碰巧我问到一个下仓街上拉鱼的老板。毕竟是乡亲乡亲啊,他把我免费送到了长湖桥,我十分感激。那天晚上一点星光月色都没有,漆黑笼罩着四周,荒草孤坟。我没敢怕,摸着田间小路一丁点儿白线走,终于到了家门口,喊一声:姆妈!整个人就瘫软下去。

一九九二年,打工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国。我随着这股浪潮涌到了上海,阴差阳错地进到一个生产针织品的小厂。一个领口两只袖,收收下摆筐里丢。就这么简单的活,一做就是四年!我曾梦想做个知识青年呢。我的理想,我的抱负呢?完全看不到一丁点希望

九六年那会,据说深圳弯腰都能捡到钱。我动了心思,收起行囊绾绾背带,像个出征的战士一样。一个冲锋就到了深圳宝安!那时,我有个远房堂叔在星光印染厂上班,但是厂里又不能留宿外人,我堂叔把我安排到建筑工地上,和他一个外地朋友挤一床。我现在都无法想象,我那一晚上是怎么挺过来的。蚊子就不用说了,一屋子的屎尿味。关键是一个单身汉的床上,乌七八糟、黑不溜秋的,恐怕有半年抑或一年没有洗了!

第二天晚上我就不过去睡了,在深圳福永公园的石凳子上呆了两个夜晚。在第四天头上,终于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塑胶电子厂上班。我每每休息和调夜班的时候,就会一个人跑去关内,想找个更好的事。我第一次入关时,不懂行啊!汽车入关时,乘客是要下车过边检的,过关之后再上车,但是我又不知道要再上车,是哪辆车。这个时候就听车上有人喊我,小伙子,这里这里!

关内的风景就是不一样啊!宽阔平坦的马路,大片大片的草坪,花团锦簇。地王大厦高耸入云,深发展银行像一艘启航之帆,气派非常。看得我有点像刘姥姥一样。

终于有一天,我真正融入了关内。

老板陈怀仁老先生,是深圳改革开放二十年(1978-1998)二十人之一。我有幸在他的大华鞋业做过一段时间事。九八年年终,我以一篇《关于大华鞋业的若干问题的阐述》获得了特别奖金一千元。(钱早已花完,但那个红包我至今还留着)老板特别勉励我好好干,说开年后要把部分重要员工送西冲度假村封闭培训。这之后,每每都是我独自一人上广州采购辅材。再后来,陈老总视察都会买与众不同的礼物给我,还跟我分享他送人的茶叶有多贵。那个时候真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啊!而且,我的部门经理给我透露老板准备给一部分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我当时以为是发媳妇,细问,说是微利房政府补贴企业福利。我概然。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容易傲气。我和老板的姨妹没搞好关系。九九年四五月份,我就被她老公(总经理)炒了鱿鱼。

我在深圳关内的时候,那里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已经达到了97%。我深感自己学识上的不足,也深感以一己之力难以扶持我那个穷困之家。于是,我用我大半年的积蓄七千多元把我弟送到坪地,学习CNC电脑锣床。然后用我每月一千八百元的工资供养他。我老师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这个不感兴趣的事强压给我弟弟,于是钱也就打了水漂。

离开深圳以后,我总是幻想着我能拾掇起笔杆,画出我的人生甜蜜。同时我也发现,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根本不在一个生活轨道上。我总觉得,我在做某项具体事务上比别人要慢半拍。因而,没能在哪一行当里做到一定高度。

辗转到了二零零三年,我又回到了上海。先在一家五金公司做仓管,后跳槽到一家日用品公司做物流调度,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各大超市的配送货,往来信函的回复答辩,部门章程及进出货流程的制定,沟通和处理相关事宜。因为工作的考量,我报名了助理物流师的资质培训(中级职称,上海市引进人才工程)。刚开始学这个,那可真是一头的雾啊!老师是上海海事大学的教授,课程是至少高中以上的,一些符号比如:∑(西格玛),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教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那个尴尬你帮我想想!后来我得到我旁边一上海女生的帮助,(我们纯得像天山之雪)我题无巨细,时无黑白地问。那个时候理解了不是帮父母念书,所以自己确也勤奋,不分早晚的苦读。值得骄傲的是,这回考试我一点没抄袭,完全靠自己过关了。后来也是因为英语我没有基础,不敢再向物流师进军。

再后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及学历,在我一个发小的激励和引见下,过着积极而恬淡的生活。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于是就喜欢回望。那些过去年月的点点滴滴,常在我梦里萦绕。

我很想把我过往的这些辛酸苦辣告诉我的儿子(今年五岁),以殷前车之鉴。然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人生经历、思想和情怀,社会和时代条件都不一样了,又怎么可能简单地重复?我们每个人走过的路,都是一部历史,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