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 | 此心安處是吾家
文字丨『誰最中國』 图片丨来自网络
对于传统建筑
是它独一无二的建筑形态
还是它历尽风雨的沧桑历史
抑或干脆就是它背后所承载的
那份最能触动我们心底柔软部分的家的观念
就像客家土楼
在不得已的历史大背景中
客家人不远千万里跋涉
选址筑楼,聚族而家
以前的异乡,变做今后的故乡
从此同荣辱,共存亡
家即是族,族便是家
图三摄影 | 简喜梅
一座座土楼或方或圆
围起来就有了家族的生活气息和温暖
可抵御岁月的风云
也能抵挡人世的寒霜
古朴的屋檐、镂空的门窗
精美的雕花、斑驳的墙面
……
土楼里处处散漫着家族与先祖的气息
仿佛那些远逝的足音并未远去
只是隐约在雨檐低落的光阴痕迹中
隐约在子孙们的日常烟火中
图一摄影 | Chris Poon
每天的生活
从一阵锅碗瓢盆的忙乱中开始
各家的生活气息在鸡犬相闻中交织成一首轻袅炊烟的歌
此起彼伏的呼喊与欢笑
生活琐碎,但家族间的亲情很完整
图三摄影 | Pavel Dvorak
夜里
土楼里家家户户的窗户渐次亮起又渐次熄灭
夜色中的土楼
如一位静默的老人静静伫立在青黛的山坳里
为熟睡的子孙守护着这片灵山秀水
守护着客家人世世代代的美梦
图一摄影 | Melinda Chan
图二摄影 | Allen Chou
图四摄影 | Albert Tan
二十四民居系列邮票的发行
使得客家土楼声名鹊起
许多人慕名而来,欲一睹其风采
勤劳智慧善于经营的客家人
在祖祖辈辈居住的土楼里找到了致富之路
却也在无形中为传统的大家族带来了矛盾
原本平静的家族,渐渐起了波澜
当物质利益得到越多时
也应该回头看看我们失去了什么——
人们耕种于井田上
总有一块土地由全族人共同耕种
所产粮食用以接济家族中的鳏寡孤独废疾者
用以资助族中无力读书求学者
在这样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中国人
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根都深植在家族中
图二摄影 | John Chu
一千多年来
日升月沉、斗转星移
土楼承载了客家人的悲喜欢乐
也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变迁
纵然时光老去
土楼的风骨依然如昨
一块块石砖
一根根梁木
都有动人的温度
连同那些深藏在砖瓦深处的家族观念
一起长进了客家人的血脉里
家族在哪里,根便在哪里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散落在重重山间的土楼总是静默
如一位睿智的长者
用它硕大的圆
与天宇遥相呼应
气势超然、诗意旷达
千百年来
就是在这些厚实的土楼里
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得以在异乡落地生根
一个又一个的家族得以在异乡生息繁衍
土楼,给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安全感与归属感
日久他乡亦是故乡
此心安处,才是吾家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