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鱼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我的前妹夫开过一家餐馆,
就在港区去往双山小岛摆渡渡口的必经之路。
如果没记错,那条隐约带着江气儿的路名气势恢宏,
如果还没记错,我第一次去蹭饭就蹭了一桌满当当长江鲜:
长江白丝长江杂鱼长江鲈鱼长江虾长江刀鱼......
后来,他放着好好的餐馆不开,
跑到外面去收购什么淘汰的电厂,
所以......他就不再是我的妹夫了。
多年后,我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常常会想起那家曾经在港区街上红得发紫的餐馆,
以及我妹那段狗血的爱情故事,
它们丰盈了我的人生以及过去。
因此,每当有朋友说起要来小港吃长江鲜,
我就会有意无意会避开港区。
毕竟,大新德积三兴乐余都一溜儿处在长江边上,
吃江鲜的馆子,随处都是。
尤其西界港那一带,什么王家李家樊家赵家,家家都开渔家乐,
标配就是自家的房子,自家的冰柜,自家的厨子,加上自家的伙计......
十年前我曾经在靠近通沙汽渡的“王家长江鲜”拍片,
木讷的小王和他能言善道的美艳妻子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但十多年后,他家的餐馆已经不复存在,
人生啊,就是这么叵测,
所以在吃哪家馆子的问题上,我一般不为别人指点江山。
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吃好与吃得更好之间的矛盾后,
我还是三天两头会接到人民群众的电话让我推荐小馆。
比如昨天,光哥就问我,想啃好一点的鸭脚之类的卤味去哪儿买?
我就不厌其烦的告诉他,曼巴特有留夫鸭,西门有久久,各大菜场门口都有百味紫燕鸡但也卖鸭.....
再比如前天,我的前上司问我,
小港哪儿有推拿好一点的地儿?可以舒爽的做个理疗?
我哪儿敢瞎逼逼啊......捋了捋刘海,怯怯的说,
“要不您就上中医院的推拿科吧......”
哦,这个跟吃没啥关系。
不过我举以上的栗子就是为了说明,
做一盏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指路明灯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儿,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最好还是本着从实际味蕾出发,
遵从各自内心的感受,
毕竟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嘛。
好了,接下来,该说一下我的蜜糖了。
还是在夏末的时候,我同事说要请我吃饭,
因为我吃得太忙了,所以就一直拖到了秋天才成行。
这是一家主打吃鱼的馆子,老板是个70后,
当时他做着货运代理,三天两头要陪客户吃饭,
这么一天天吃吃喝喝下来,发现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了,
所以决定自己开一家环境好,又要有地方特色的餐馆。
于是在2012年,他就在港区开了一家具有苏式韵味的“江畔渔庐”,
“江畔渔庐”的食材均来自于江河湖,以本地的长江鲜为主打。
“江畔渔庐”开张后生意一直不错,在小港颇有名气。
河鲜、江鲜,湖鲜,美味水中游——鱼是道好食材,
自带好吸收的蛋白质和滑嫩清鲜的口感,“鲜”字里它占了一半。
倚靠长江的小港,坐拥丰富的水产,
自然不乏品种优良的江鲜,一年四季总是鱼虾不断:
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
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
而小港人的食鲜史也煅造了对江鲜的精心烹饪技巧,
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
我们时常念叨的所谓城市味道,
在“江畔渔庐”,没有最低的人均消费,
你可以吃一条最普通不过的家常鲫鱼,
也可以点一份市面上很难觅倒到的野生鱼类。
而现在,你也不用驱车穿过张扬公路跑到港区去一亲芳泽,
市区人民路的“江畔渔庐”已经悄然开张。
天气渐冷,这种时候总是叫人分外想念暖融之物,
试想温一壶黄酒,约三两亲朋知己,
抿着佳酿,吃着江鲜,话着家常,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往期精彩
我在徐州,想念小港。
那一场酒......嗯,纯喝酒。
没办法,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
搞文艺能脱贫致富么?
▼
吃喝有度/风月无边
有故事的人/快到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