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男孩嫌爸妈没钱:父母就是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男孩嫌爸妈没钱:父母就是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2017-09-01 01:10:43 作者:朵娘 来源:朵娘投稿 阅读:载入中…

男孩嫌爸妈没钱:父母就是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维维朗读音频

◆ ◆ ◆

文 | 朵娘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帖子叫“男孩考第一嫌爸妈没钱”。

 

一名网友吐槽他10岁的侄子,成绩优秀,精通奥数、围棋,却嫌弃爸妈没钱,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并且表示,自己努力优秀,就是为了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孩子展现出了一颗自由的大脑,对自己有十分清晰的规划:

 

苦学英语,将来准备出国;锻炼身体希望自己个高;省吃俭用,买高科技智能产品;希望多旅行,多出去看看世界……

 

从男孩的吐槽中可以看出,这孩子过份早熟,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要努力,也知道自己的家庭困境。所以他才感慨,爸妈没钱,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

 

读完这篇帖子,内心五味陈杂——

 

一是苦涩。毕竟要对孩子说出“出生平民之家,你没资格幻想”、“抱怨也好,吐槽也好,这就是你需要面对的现实,这就是你的命”之类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这类话,对于小小的孩子来说,也好残酷。

 

 

 

二是焦虑。不久前讲一个月薪三万的高管妈妈,晒出自己女儿暑假的账单,各种夏令营培训班等等花了好几万的那篇文章,让家长们纷纷感慨——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那时候我只觉得夸张,可是当最近我为孩子的兴趣班奔波打听,才知道这个数字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个地方,一切就如网友所说,“层级越低,眼界越小;层级越高,世界越大”,而现代社会的阶层是金钱累积起来的。

 

帖子中的孩子的父母,尚有能力供养他上奥数、围棋兴趣班,家里还有一辆十几万的日产车,这样的条件孩子尚且不满意,我这个累死累活给孩子报个英语班就觉得感动天感动地的妈妈,又情何以堪?

 

三是为孩子的功利冷血痛心。孩子的逻辑是:“我努力变得优秀,就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当然,努力没错,让自己变优秀也没错,但是百般嫌弃自己的父母,读来却是让人泪目。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一句“我不喜欢生在穷人家,我不喜欢你们养我的方式”简直是比用针尖戳还扎心。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不是一门要投资的生意。同样,父母也不是孩子梦想的垫脚石,更谈不上所谓绊脚石。

 

对于父母来说,在能力范围之内,照顾孩子长大,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生命的姿态以及爱与被爱的能力,这些才是父母的责任义务

 

美学大师蒋勋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他受邀给一个公司的员工上课,这些员工多从名校毕业,平均年龄三十几岁,工作很辛苦,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回家,其中有一个人,八年了都没有休假。

 

当蒋勋讲完课时,这个人举手提问,说:“我女儿现在五岁了,您认为我应该去送她学美术么?”

 

蒋勋是这么回答的:“你可不可以不要关心要学什么,赶紧回家抱抱你的女儿!”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陪伴与爱。

 

功利的父母教出功利的孩子。一个只关心孩子学什么技能、考多少分,却疏于陪伴和引导的父母,是不会抵达孩子内在最通透、最快乐的那片丰饶之地的,他们也不会懂得对生活的态度大于一切。

 

就如龙应台说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经典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我想起了我们以前公司的清洁工大姐和她的女儿。

 

大姐每天六点就到公司了,开始洗洗刷刷,我经常早到,每次我洗杯子,她拖地的时候便会闲聊几句。阿姨的文学素养很好,经常会对我们公司墙上的企业文化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偶尔,她也会念点小诗。

 

我们九点正式上班,她忙到九点就去干钟点工了。到中午十二点半又准时出现在公司做卫生,下午会再去做份钟点工,傍晚又会回到公司。我有时候会加班,便常常看到有个女孩挎着红色的帆布袋在公司门口等她。

 

 

 

“这是我的小棉袄,她等着和我一起去图书馆呢。”阿姨幸福无比地说。

 

女孩儿灵气、落落大方、懂礼貌,她每次都会和加班的同事打招呼,有时候还会跑去帮大姐干活。时间久了,她和不少同事成了忘年交。

 

大姐住在公司附近,那儿的房租都贵得离谱。我曾经猜测,这大姐八成是在家闲得无聊才出来找活儿干的。

 

事实不是如此。大姐深漂了二十年,时运不济,遇上老公车祸身故,一个女人独自将女儿从五岁养到了十三岁,靠的就是做钟点工。

 

她说,她其实只是租了个小小的单间,弹丸之地住了女儿和她。从女儿读书,她就选择把房子租这儿,只为了离图书馆和书城近,不但可以看书,每周末广场都会有各种文艺活动呢。

 

大姐说:“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就是这点了,别人花巨资上课外班,我们花巨资“租房”蹭免费教育资源。”

 

很多父母们,恨不得砸锅卖铁将自己的女儿从小带出去周游列国,以期将其培养成“林徽因”;

 

还有很多父母们,恨不得自己不吃不喝、省吃俭用,送孩子上各种课外班,以期待农民房里也能走出高端人才。

 

但对于大姐来说,她做不到花巨款送孩子出国游学,但可以带她回农村体验乡村风光,可以体验泥鳅沟里挖泥鳅,池塘边上打水漂。

 

她说:“哪怕是物质上捉襟见肘,我对孩子的爱却不曾潦倒,更确切地说是——始终丰沃。”

 

她希望自己对女儿的爱,能让她不在五米教室的攀比里迷失,而是在书海与大自然里得到扩展,最终修炼一种面对一丛野菊花也能怦然心动的能力。

 

 

 

我不知道被吐槽的男孩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但从男孩说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和谐的——

 

一、父母爱晒他的成绩、晒他吃饭的照片,不尊重他。

 

由此可见,父母和孩子并未建立起朋友般的亲子关系,也许在父母看来,他们不炫富,只炫孩子,是对孩子爱的表现。但并未想到,孩子不接受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是工具,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二、父母给他灌输的都是父母的不容易,你要争气,你必须听话之类的。

 

孩子父母的阶层观念大概很重,他们一心鼓励孩子努力——跃龙门。但这种鼓励多了苦口婆心,少了爱的养分,更缺了对当下阶层生活的热爱。父母试图将另外一个阶层描绘成“天堂”,以鞭策孩子往上爬。

 

但当孩子通过努力和教育前脚跨进上一阶层时,后脚却被原生家庭在原阶层的物质条件以及精神境界所拘束,才产生了孩子“冷血又功利”的表现。

 

但这功利恰恰源于父母,父母刻板、计较,孩子也往往得失心重。

 

如果父母活得生猛有趣,孩子也会学会勇敢无所畏惧

 

就比如大姐。她留在大城市,不是贪恋大城市的繁华,而是觉得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出家乡那个小城镇的,与其到时候让她单枪匹马闯荡江湖,还不如一直陪着她,能多陪一程是一程。

 

至于阶层划分,对她来说也无足轻重。没钱有没钱的活法,穷开心也是开心。富人拿钱拼资源,穷人靠腿“奔”资源。城市有那么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每个周末都有各种免费展览,只要勤快,还愁不能给孩子开眼界?怕就怕在懒与惰!

 

 

大姐的女儿相当懂事和勤奋,后来中考考了不错的高中,上了不错的大学。据说,今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第一笔工资就给大姐买了一套漂亮的连衣裙。

 

是的。父母与孩子,本就是一场目送和反哺的过程,本该且行且珍惜,何苦互相嫌弃?

 

我想起一个段子——

 

有位父亲对儿子说:“你知道吗?当林肯像你这样大时,他可能是班上最好的学生。”儿子说:“知道的,父亲,但他像您这么大时,早已是美国总统了。”

 

通过这个段子,我想对我女儿说:人生短暂,我们母女一场,老妈不嫌弃你,你也别嫌弃老妈,人生路上,我们一起慢慢走。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