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变坏,就是被好人逼的
——国馆君按
国馆君昨天写了一篇文章:《我睡过很多男人,但我不是坏女人》,
有人看了文章以后,
上来就直斥文中女主人公的道德败坏:
“虽然时代变迁,人们都谈论自由,
但是自由不是放纵和糜烂,
没有自我约束的自由小姑娘天天和别人上床这也叫可怜?
不是坏女人?应该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行尸走肉一般,还有脸说自己的好与坏。”
“坏人经常说自己不是坏人,坏与不坏要多数人去认同。”
“这都是什么价值观呀!不好”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有点心凉:
这篇文章并没有提供任何价值观,
只是在如实陈述一种生活状态;
主人公朵拉并没有伤害别人,
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
却被人动不动用道德审判的眼光对待,
轻易扣上个帽子,
发泄了一通情绪。
国馆君无语了:
我们的道德未必如此高尚,
却个个热衷于做可以指责别人的“好人”,
热衷于给别人“扣帽子”。
你也许觉得这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但道德充场的时代,
是非黑白往往退位;
在只懂发泄个人情绪的时代,
理性被遮掩了,
世道往往变坏。
图片来源:《内在美》
作家良子讲过一个事儿:
他们小区一个最有钱的男人,因为小三和妻子离了婚。
住进去以后,邻里见了面也不打招呼了,
尤其是见到小三,刚开始的时候,甚至嗤之以鼻:
“什么坏女人,快滚出我们这儿!”
有的带着孩子的,指着她的鼻子说:
“别学这种女人,丢人!”
在小区公园里,小三坐过的凳子,没人肯坐,嫌脏;
好心把人家落下的东西捡回去,别人总会说:
“谁叫你碰我东西,脏女人!”
偶尔看见邻居小孩作业不会做,她自动去辅导,
但家长看到了,立马把孩子扯回来,骂一声:
“做人有骨气,别找她帮忙!”
就因为做小三这样的“道德污点”,女子从来没被人看得起过。
听得多了别人的辱骂,女子其实也不计较。
有一天,一个小孩去小区外的河里游泳,不小心掉下去了。
女子刚好买菜经过,二话不说就跳到河里去,
最后孩子救上来,女子却溺死了。
全小区的人,看到被抬上来的女子的尸体,除了小孩的父母,
全都表情冷漠、无动于衷,好像看着一条溺死的狗。
就因为她是“坏人”,居然连生命都不受尊重。
良子说:
“真的很可怕。
一个人沾染了道德污点之后,被放在了‘坏人’那一边。
她所做的一切,都不能抵消她的罪孽,好像她真的有罪一样。
平时光拿起道德的武器,批评别人的人,其实最不讲道德。”
一旦你做了“坏人”,
一百件好事都赎不清你的罪孽;
而如果你是“好人”,你活得更累,
因为你不能做一件“坏事”,败坏你“好人”的名声。
没有人能永远做好人,
为了维持好人的名声和形象,
你只能变得虚伪和做作。
而这就是世道变坏的开始,
这就是道德审判的沉重与可恶。
图片来源:《内在美》
作家刘可乐讲过她的亲身经历:
初三那一年,她独自一人去杭州灵隐寺求签。
路上,她碰到一位中年大叔,
说后山有条小道,从那走可以逃票。
大叔愿意带着她去,
走到半路,中年大叔就开始毛手毛脚了。
刘可乐才开始觉得不对劲,
拼命挣脱开大叔的控制,拼命地跑,
最后摔倒在山间道路上。
她从山坡上连滚带摔滑了下来,大腿和手臂都被划破了。
她心想这次完了,没想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
中年大叔走过来扶起了她,没有继续侵犯她,并且送她下山。
刘可乐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后来她想,也许这就是恻隐之心——
看到一个小女孩为了挣脱自己,一下子滚到了山下,流血受伤,中年大叔后悔了。
刘可乐说:
但人心当中隐藏的善念,也会因为你的示弱和好意,跳出来挡住恶意的去路。”
你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你也可以放下佛经、立地杀人。
善与恶,好与坏,其实真在你一念间,
与人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必然联系。
你也不应该动不动升起道德法庭,用一件事、一个念头去断定:
这人是好的,那人是坏的。
没有人永远不变,千万不要狗眼看人低。
这是人性,人性难测,也意味着改变的可能。
你承认自己有改变的可能,
难道就不能承认别人也有改变的潜质?
你都不给坏人改过的机会,
这世道还能不坏吗?
图片来源:《色戒》
有一个很著名的电车难题:
在一条电车轨道上,绑着五个无辜的人。
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在朝他们驶来,就快要压扁他们了。
假设在你面前,有一个拉杆。你可以把它拉下,让电车开到另一个轨道上。但问题是:
另一个轨道上也被绑着一个人!
如果是你,你会拉吗?
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拉了,电车开往另一条轨道,压死唯一的那个人。
对于他来说,你是坏人;
对于那五个人来说,你是好人。
如果不拉,电车按原路飞奔过去,压死了五个人。
对于那五个人来说,你是坏人;
对于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个人来说,你就是好人。
也就是说,好坏完全是相对的,你根本无法下一个简单结论。
每个人都可能是此人的砒霜,那人的蜜糖。
《色戒》里面的汉奸易先生,是个很复杂的人。
一方面,阴险狡诈,玩弄江湖,手下不知道染过多少鲜血。
无数革命志士,都想除之而后快。
另一方面,在与他有亲密接触的王佳芝看来,易先生更像是个经典硬汉,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初次约会,他就对王佳芝坦言自己怕黑。
对啊,为什么汉奸、坏人就不能怕黑?
易先生为了表示爱意,向王佳芝展示出那颗巨大钻戒。
他眼神里闪过的一抹深情,屏幕外的人都感到巨大冲击。
王佳芝也彻底知道:他是爱她的。
于是才有最后关键时刻,王佳芝含着泪对易先生说了两声:
快走!
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挣扎,
每个人的心理都不完整。
某时刻的作恶,是你心里一时出现了裂痕;
在裂痕打开的地方,有光会漏进来。
在你的内心,一定会有某个深处,那里静静躺着你爱的人。
那个人,就是你的光,你的善良。
在了解清楚事实状况之前,不要带着道德眼镜看人,更不要轻言善恶、好坏。
图片来源:《内在美》
他设计了两道题目:
某公司的副总裁向董事长报告:“我们正考虑实施一个新项目,它会增加我们的利润,但会破坏环境。”
董事长的回答很干脆:
“我才不管是否破坏环境,我只要能赚钱就行。”
于是项目上马了,正如所料,环境被破坏了。
题目最后有一道问题:
“你觉得董事长是有意破坏环境吗?”
大部分受测试的学生回答:是。
这道实验还有另一个情景。
副总裁向董事长报告:
“我们正考虑实施一个新项目,它会增加我们的利润,但会保护环境。”
董事长的回答还是很干脆:
“我才不管是否保护环境,我只要能赚钱就行。”
于是该项目正式上马,一如所料,环境被保护了。
题目最后的问题是:
“你觉得董事长是有意保护环境吗?”
大部分受测试的学生回答:不是。
两道题的差异,仅仅在于“破坏”变成“保护”,但是董事长的行为结果是一样的。
虽然不是有意为之,但人却更愿意谴责坏行为,而不愿意表扬好行为。
这也就是鲁迅自嘲过的心理状况: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别人。”
这就是诺博效应:
当你喜欢动不动道德审判别人,你已经倾向于把别人当做恶人,为的是你可以大加鞭挞,从而突出你自己的高尚。
别人劈腿,你批评,
别人不买国产货,你批评,
是为了突出“看,我就是爱国”;
别人不捐钱,你批评,
是为了突出“看,我就是古道热肠”。
其实你不知道,动不动谈道德的人,很容易变成了“道德婊”。
图片来源:《内在美》
刚开始,种种公布的信息都指向产妇老公:
他不同意老婆剖腹产,忍心看着妻子痛得死去活来,好像要狠心逼死了妻子。
于是,网络上纷纷指责痛骂:
“生孩子没疼死,被婆家害死!”
“不生个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嫁了狗。”
“一个愚孝的老公,随时会赐你一场合法的谋杀。”
……
后来事实公布:
丈夫家属是同意剖腹产的,产妇母亲当时也在场,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在老婆生产前两小时,老公还在问老婆要不要吃饭,对老婆的要求从不拒绝。
国馆君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写过这样一个结论:“综上看来,在整个事件中,无论是医院,还是家属,都没有直接重大过错。
这很可能只是一起意外事件,谁都不想,不愿意看到的意外事件,当然也是个悲剧。”
可是面对事件,网友、一众媒体人却不讲三七二十一,纷纷对丈夫大加鞭挞,仿佛要老公也跳楼了,他们才善罢甘休。
这种以善良为名义的作恶,
名正言顺却凶险无比。
更可怕的是,
今天你施之于别人,
明天别人也可能对你实施。
不讲道理的道德审判,随时可能发生。
而一旦发生,你都不知道自己会被举得高高的,当个“好人”;
还是会被打成“坏人”,被痛骂、搞臭。
你随时都可能深受其害,所以千万不要为那帮“道德婊”为虎作伥。
图片来源:《内在美》
因此,良子说:
“不要对别人道德审判,这不仅是对别人的饶恕,也是对自己的释放。”
他举了《悲惨世界》里的沙威做例子:
《悲惨世界》里,最让人扼腕的是监狱警长沙威。
沙威的任务,就是要把逃狱的主角——冉阿让抓回来。
他对罪恶有天然的厌恶——
冉阿让因为偷面包,被逮进监狱。不管是犯了什么事,进了监狱的人,就是垃圾、罪人,不可饶恕。
更何况,冉阿让还逃狱——
这真是十恶不赦的凶犯。
于是,他开始长达十数年的追捕——
这么多年来,他的脑海中,肯定无数次撕裂这个罪人。
后来,沙威陷入困境、险些身死,冉阿让义无反顾地救下了他——就如他一如既往的好人行径。
数十年来,冉阿让其实已经改邪归正:
他被神父感化,再也没有偷鸡摸狗的行为,而是积极经商,赚了大笔财富以后,广做好事,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尊重。
沙威不信:
他越做好事,越显得他的奸诈和虚伪。
现在,冉阿让义无反顾地救了他,他的思想上遭受了巨大的震动,仿佛以前他所有的判断都是错的:
“他被迫承认善良是存在的。这个苦役犯是善良的。”
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种突变,跳河了断。
“真没必要纠缠在道德问题上。
没有人永远是罪人,也没有人永远是圣人。
人家改变了,你还不变。陷在这个牛角尖里,最后害苦的,只有你自己。”
现实生活中,当你看到自己以前厌恶的人,突然迸发出另一面、光辉的一面,也总是看不顺眼。
你讨厌他,但他学习很好,明明也愿意帮人。你却拉不下面子,问几道习题,结果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你讨厌他,可是他人脉很广。当你需要拓宽自己的人脉时,你却无法和人家交流,失去了很多拓宽业务的可能;
你讨厌他,可是他乐观开朗。当你需要别人安慰的时候,也许就是他,才最能够帮你重拾生活斗志。结果你死板一块,拒绝了人家的帮忙。
凡事尽可改变,凡人尽可原谅。
放过他人的弱点和低下,欣赏他的长处和可贵。
你会发现,放过人家,其实就是放过你自己。而你可以变得从容淡定,还可以借此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种好事,希望你也知道。
◎本期编辑✎ 好孩子 ◎本期主播 ✎ 泰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
国馆君推荐
行色匆匆,你我都是带着面具生存的平凡人,撕去面具的伪装后,你会发现,真正能唤醒你灵魂深处力量的,是你内心的知性。做女人,外貌很重要,气质很重要,知性,最重要。
希望你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长一岁有长一岁的智慧。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阅读公众号
知性范
长按指纹,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 ✉:深度关注女性励志成长,观点犀利,不失风趣,有灵魂的文字,就像一个陪伴身旁的知音闺蜜,让你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懂精致生活的知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