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1时》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11时》经典观后感集

2017-11-27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1时》经典观后感集

  《11时》是一部由金炫锡执导,郑在咏 / 金玉彬 / 丹尼尔·崔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1时》观后感(一):取消休假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取消休假的原因是他们穿越到了次日发现研究所会发生爆炸为了阻止爆炸的发生的话,那么接下去的一切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取消休假的,如果不取消休假,就不会把人关在储藏室,如果不关在储藏室,他就不会爬空调的管子,不爬就不会从管子了摔落,不会引起气体泄漏导致爆炸,也不会发生接下去的一切。所以整件事情就是矛盾的,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任何事故的,所以他们在穿越到第二天的时候,一切都应该是正常的,只有他们回到“现在”取消休假后才会发生这一切。而所有的一切就像是在还没有发现一件自然规律的情况下由未来的人穿越时空来到现在告诉现在的人某一个自然然后这一自然规律就这样“发现”了。

  《11时》观后感(二):这剧情,完全没有代入感

前面看他们的表现就已经无语了,一个个都是自己作死死掉的。
最后看到那个女的对自己说:“不要打开视频。”简直逗,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样说吧,完全不合理。无论怎样,经历过一次的未来的她已经知道未来的她对自己说了这样的话,而且这完全是没用的,就算对自己这样说,也不可能阻止事件的发生,如果是我肯定会换一句更能表达自己意思的话,或者直接在和自己一起去时光机的途中简述一下发生的事,又或者代替自己回去。总之这句话,十分牵强。
那个视频竟然不知道是录哪里的,简直逗,这视频软件是谁做的,一般专业点的难道不分文件夹整理或者在文件名上区分吗。
那几个完全看的出来自己死的地方的人,竟然完全不注意避开这些地方,including那个玩潜艇的,那个被胖子干死的家伙。
还有既然知道数据会被烧,组长第一个想到的竟然不是守在旁边或者是转移数据,组长这人简直逗。。
那个女的把一切都推到录像上简直不可理喻,果然有病。如果录像一开始就是好的,那5点的火灾就可以避免了。是我的话肯定在看到胖子死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知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胖子和妹子去那个地方逛。
或者说只要未来有人在知道5点发生火灾的原因时,聪明点,想到在组长穿回来的时候,告诉他5点的火灾的原因,这个故事就不成立。

  《11时》观后感(三):这种时空机器不会出悖论么

我们来看本片时空机器的设定:时空穿越只能往后24小时而且只能停留15分钟,15分钟后就会穿越回去。
也就是说,往后穿是主动的,但是往前穿是被动的,这就会造成以下情况:
假设我们决定做以下实验:将机器不载人穿越到1天后,然后等1天后,让一个人坐上穿越来的机器穿越回1天前。
若实验成功,那么1天前的15分钟后就会出现2个一样的人。
这就BUG了。因为两个一样的人就会在一起待23小时45分钟。我们不必等到1天后将人送上机器就知道实验肯定成功了。
然后实验进入第二阶段:人成功穿越回来了,那么,1天后,我们不将人送进进那个穿越过来的机器会怎么样?
这就是被动穿越造成的悖论了。

  《11时》观后感(四):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女主很美,男一好像不是很入戏。还停留在率性而活里面的感觉,固执派,这次再加贪欲派,金氏漂流记里还有突破呢。
编剧哥哥说未来是无法改变的,第一个人死时就能猜到每个人都改变不了,虽然猜到,但是还是乖乖看了一个钟,无限循环的蝴蝶效应呀(如果我是帽子男我就偏不穿羽绒)。
胖子女友和赵室长和胖子的情节设定的比较好,像因果循环,无可避免,越是知道结果越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发生。后面几个有些情绪战胜理智,明明知道结果却其实还是可以改变的,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太好,
比如男一早看到窗外的女主和最后发现藏在底下的女主,为什么有两个人呢?但是他没有思考呀!男一号怎么可以这么不对剧本负责呢,应该自己思考下剧情设定,这些科学家不会放过一个逻辑漏洞的呀。
红衣女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是因为自己听到明天的自己说了那句话而觉得自己应该要说那句话而说了那句话么,她明明知道是改变不了的嘛,知道自己是无法阻止男人们看片的,是不是语句透着无奈,表达了作者无法抗拒和身不由己之情?(语文老师打钩加分)
在死亡的压力下米娜都丧失了理智判断。
我还是觉得红衣女自己穿回去会比较有创意。她自己穿回去才能拯救世界
后来还yy了下以为红衣女主甘愿做无限循环穿越牺牲者呢,当时想到这种结局的话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看来还是比较多bug不敢弄了。
编剧挺吊,美国会翻拍吗,中国何时能拍出这样的片。有科幻有人性。韩国人拍人性真是出神入化

  《11时》观后感(五):五度空间,无法改变的命运

大约所有探讨时空穿越的电影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主题:命运是否能够因此而改变?面对这个命题,西方人比较理性,他们认为时空就像西西弗斯的石头,即便掉回山脚下也只能重新经历同样的过程,如《恐怖游轮》、《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而东方人的骨子里是矛盾的,一方面觉得人定胜天,如《无限复活》,另一方面又逃避抗争的代价,如《大话西游》。这种矛盾性在《11时》里也表现的很明显。
电影里一男一女借时空穿梭机去到未来的一天,发现未知的灾难,回来后试图阻止,却发现命运无法改变。因为是24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所以节奏还蛮紧张的。这里又带出了另一个命题:如果预见未来,对个体会有什么影响?答案是灾难。本来没有什么危险,却因为预见了未来的命运,每个人心底的私欲将团队关系逼入绝境。
那些监控视频就是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装满人性的罪恶。姑娘曾经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告诫过去的自己,千万不要打开那些视频,但自己没听,所以每个人都只能按照自己在监控器里的画面走向命运的终点。人都是死于自己的私欲的,最后过去的社长杀死当下的自己,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隐喻了。
韩国人还是想留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最后一段的设计说起来有些牵强了。没办法,这个故事的逻辑其实在电影结束半小时前就已经清楚了,悬念全无,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翻转,只是没翻成功。韩国人的智慧到底只停留在了五度空间里,如果更进一步到六度,离《恐怖游轮》的水平就接近了。
不过看到韩国人开始正儿八经拍科幻了真着急啊,《11时》成本不高也没什么明星,小制作都能做的这么精心,也能自圆其说着实不易。再看看现在的中国电影稳步倒退,出了一个又一个笑话。我们以前老是嘲笑人家韩国棒子没有历史,现在好了,人家有未来了,我们还是只有五千年的历史。

  《11时》观后感(六):同是密室科幻片 横扫《月球》几条街

当你明知自己将于某分某秒,在某个熟悉的角落,因为某事而死去,那你会如何?你必然会有100种方法去躲避死亡,但你真的做得到吗?
你可能会选择躲到一个房间将自己幽闭起来,但可能就会有人破门而入,将你带入预期的剧情;你可能选择跑到另一个城市,但可能就会有风暴天气,令你出不了远门;甚至你可能选择提前自我了断,赌气绝不服从命运的剧情安排,但你可能横竖就是找不到自杀的工具
影片表现的残酷就在于此,拍完圣诞祝福合照后,所有主角面对赤裸裸的明日危机,虽然表面理性,但自我意识早已在时空操纵下失控,乃至他们自以我自救行为是受理性意识支配,但现实却扇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在想,如果我也遇到类似的境况,我该如何选择?只怕怎么选都是错?那既然知道怎么都是错又该怎么选?命运的奥妙在那一刻才显露真章啊

  《11时》观后感(七):对结尾的深深不理解。。。

烧脑的电影除了要把打乱的故事处理的好之外 最需要的是结尾咣当一下的恍然大悟 11点是好作品 导演利用时空穿梭的故事背景 讲了一个人无法改变命运的故事 最大的漏洞反而是结尾的咣当 郑在泳改变了命运 救了金玉彬和崔丹尼尔 郑在泳用仅存的最后一丝力气 为小两口打开了潜艇的大门 这是催泪点吗 是吗 不是吗 显然不是 观众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到底会有几个人活着出去这件事上了 我们是多么希望最后能出来个终极操纵者或者深入探讨一下时光穿梭技术的发展给人性带来的危机神马的 在韩剧里泡大的自己已经深深地对直白的煽情吐槽无力了。。。。
最大的BNG到此为止。。。。
其实 客观讲 这部电影故事讲的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是时空穿梭题材 所以只能选择一个时空来切入 又要在故事中体现未来的结局在现实时空作为导火线的微小细节 像掉入地下的金玉彬以后会跟未来的自己相见 捡到的纸碎片正是郑在泳亲笔书写 我们看到了结局 采取了种种方式避免 却难逃命运的重现 以为是防范的措施 谁知正是事情连锁发生的一个环节 人总想跟命运抗争 相信人定胜天 若是知道努力的结果会酿成同样的惨祸 会不会就此罢休呢 崔丹尼尔最后那句 听天由命吧 是在向命运妥协
这样一来又回到那莫名其妙的结局上来了 郑在泳改变了命运 又是肯定了人定胜天 这又相互矛盾 所以 最后的解释只有一个。。。。这是人拍出来的东西 看的也是人

  《11时》观后感(八):勇敢踏足命运的怪圈

《十一时》的概念不算新颖,编剧一定受到了两部美剧的影响。一是动作科幻剧《七天》,片中时间机器的外观、时间旅行跨幅的严格受限(本片前进一天,《七天》是倒退七日),以及人体穿越后短暂失觉等基础设定,一概继承;另一部是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悬疑剧《未来闪影》,多名主人公得知未来事件的片段,意图避免却越陷越深,最终难逃厄运,过去与未来首尾相连,因果难分。
揭示命运之在数难逃,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在美剧中是个常见且历史悠久的题材,上世纪60年代的《阴阳魔界》中,某人试图穿越时空阻止林肯被刺,结果他的举动正造成了林肯遇害,重制版换成了希特勒;《捉鬼者巴菲》也有一集,少女预知自己的死亡,虽经主角相救逃出恶魔猎捕,仍死于劫后余生的惊吓,一如预言所示。“命运难抗拒”和科幻片的时间悖论,堪称天造地设,孟不离焦。
此前的影视剧,如果篇幅不长,多是带着嘲弄的口吻来处理这题材,我们望着主人公一心摆脱厄运,反复弄巧成拙,掉进命运的圈套里,不由得同情又好笑,被戏剧反讽催生的黑色幽默吸引。而《十一时》将故事说得一本正经,企图让我们移情而非冷眼旁观这群命运的牺牲品,更对家庭亲情、职业尊严大书特书,颇有《未来闪影》的全景式野心。而处理起来则比较平实,人物关系和逆转动机不够多样化,故事又限定在24小时之内,强化了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又要冷峻又要细腻,风格两头摇摆,大约是口碑不佳的原因之一。
说是科幻片,比较勉强,对时间机器描绘详实,但仅仅用来实现旅行的单一功能,作为道具相当单薄,其余部分便没有多少“幻”的成分了,全是普世人性。时空理论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某科学家说“等我们到了明天,她(前进一天者)就到了后天”,使我误会是一种新的穿越观,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不同时间的自己仍可相遇,即便是口误,这科学家的专业素养也太不过关。电脑病毒的设置,漫不经心地像停留在90年代。“被未来的自己警告”也并无悬念,一猜就中。难怪有人拿《恐怖游轮》来作比较,建置之初,便是超自然猎奇感多过科技审美。
另一不满意处是光明尾巴,无私的拯救一扫人性的自私阴霾,“改写了命运”,不仅狗血而且牵强。笔者的意见,不如改成“濒临死亡片”,以为险中逃生,其实全是幻象,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强化“命运无法抗拒”的主旨。如今的结局,遵循的是韩国片的范式要求,九死一生之后要抒情,要感人泪下,要现出乌云的金边。其实录像中并未呈现二人死亡,说是改变命运也并不成立,这颗催泪弹爆得并不高明,估计没有几个女观众会抹着纸巾出场。
归根到底,影片属于“有限卡司+封闭空间”的小格局,宛如一集加长的单元美剧,花大钱制作海底城和时间旅行的特效,有点杀鸡用牛刀,个人觉得,收敛华丽的表象,会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到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上来。可请别误会,我反复挑影片的毛病,并非持否定态度,相反,这些在科幻迷看来略显蹩脚的疏漏,正折射出韩国电影人“初级阶段”展示出的大胆探索精神。我国科幻人才绝不输韩国,但华语片甚少产“高智商”,即使是伪的、山寨的、东拼西凑的。硬科幻和离奇剧情,与我们电影工业默守的“和谐准则”,长久以来都是平行线。《三体》拍不出,也许是制作资金和视野不够,但每年那么多优秀科幻的小说,又有多少化为了影像。好片匮乏,不能全赖电审,但硬科幻好片匮乏,无论如何与电审大有关联。韩国电影人可以勇敢地踏足命运的怪圈,而我们的灵感宝藏,只能停留在科幻杂志、互联网论坛和和永远无法开机的剧本上。(文/方聿南)

  《11时》观后感(九):科幻版的《恐怖游轮》。。。(剧透慎入)

      这部片子有幸在哔哩哔哩网上看到,开始20分钟的剧情还算紧凑,紧接着男主在未来发现基地被毁,接着被黑影所伤害,然后女主本来应该没赶上时光机回来但却回来了,剧情开始狗血了起来,导演极力营造一种紧张压抑的感觉,但是却彻彻底底的失败了,男主一个人回来后只会发呆了,过了好久好久才把辛苦复制下来的录像拿出来播放,无端浪费了好多时间,且为了自己的私心保全这项实验断然拒绝了前来接应的潜艇,后面更加狗血,人们排查原因,原来就是因为排查原因而导致灾难发生,而之后全部一个一个死去,看到这部电影只给我留下为了这样一个感觉:
因为电影剧情需要,所以说话要慢
因为电影剧情需要,不能把自己知道的看到的说出来
因为电影剧情需要,拒绝了救援
因为电影剧情需要,所有人都不许离开基地
真心感觉《恐怖游轮》完爆她几条街
真心感觉《月球》建立的世界观比这部电影强N+10086倍

  《11时》观后感(十):demon & destiny & death 恶魔 & 命运 & 死亡

demon & destiny & death
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恶魔,他会因为彼此互相伤害所产生的仇恨,而被召唤出来。而于此同时,每个人的心底也住着一个天使,她会适时地出现,而你只需要跟随内心的真善美,即便是在最后一刻,你也将通向天堂。但愿我们不要被内心的邪恶所蒙蔽双眼,追悔莫及。往往害死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demon。
而命运终将无法改变,即便预知,也无能为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心生善念,即便身处地狱,也一定能通向天堂。恨只会毁了一个人,而爱能救更多的人。
人终究是以求生为本能的,也许活着就有希望吧...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那对安详的老夫妻?假如死无法避免,就让我们一起坦然接受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