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的诞生
『今日曲』
严格来说,
你听到的甚至不能叫做一首歌。
在重复着爱恨情仇。
用大段对白讲述着
生活会给你最好的剧本,
每个人不得不成为演员,
手舞足蹈,
又哭又笑。
他们诘问着:
“脏话比谎话干净一万倍,
对吧?”
因为职业原因,我总是要对这些风口浪尖的娱乐消息和蹿红明星保持持续关注,包括像《演员的诞生》这种热门真人秀。
这些年跟经纪人见面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艺人太难推了”。是啊,每一天恨不能都有新人出道,每一天都有新艺人动刀,每一天都有人爆料,每一天都有人上头条。可能这一秒看起来平常的艺人,下一秒就突然蹿红,身价几倍几十倍的涨。公司哭喊着新人难做,实际上每个公司却都在玩儿了命地捧新人,因为一旦这个人出人头地,轻轻松松就可以救活一个公司。
如何衡量一个人红不红,在这个年代,方式很简单,就是看这个人有多少粉丝。
再后来,人们把这个现象概括成了一个词,就是著名的粉丝经济。
我小时候,没有艺人这种词儿,没有明星这种词儿,再大的腕儿也被叫做演员。你演得好,才有戏接。演得不好,边儿去,那时候这个圈子还没有进化到能让你带孩子参加真人秀再火一把或者上综艺节目哭天抹泪地卖个惨的机会。
那时候这一行很残酷,行就是行,不行就别吃这口饭,或者等你真学明白了你再回来。
如果你不信,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我小时候,刚出道的小花儿是周迅,小鲜肉叫陈坤,可你想想,这两个人刚出道时候的演技如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一行被看脸派攻占,颜值即一切。如今便形成了一个很神奇的态势:长得好看,就有粉丝,他们会为你的人气买单,品牌看中了你的高人气,代言看中了你的高市场,粉丝看中了你的高颜值。你从此将再不缺钱缺名缺利,你可以骄傲地说你是一个演员,你可以享受所有人的尖叫。尽管所有人心知肚明,那些人并不是在为你的演技喝彩。
《演员的诞生》是个噱头综艺。从豆瓣的5.3分上应该可以看出来,观众显然已经看透了他们那点儿小心思。节目组的鸡贼从剪辑时给节目取“章子怡刘烨当场翻脸”、“宋丹丹章子怡起争执”这种名字就可以知晓。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观众确实被吸引,一时间,这成了街头巷尾最热的综艺。
凑热闹地看了几期,发现了这个节目有个特点:所有评委夸赞演得好的艺人不一定是真的演得好,但评委痛批演得不好的艺人,那是真的演得不好。
不得不说,《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让我学会了很多夸人的方法。比方想夸一个人演得好,要用“殿堂级”;发现一个人演得不怎么好也不适合干这行,要说成是“你很努力”;如果发现一个人实在一无是处但还是跑这台上来了,那你只能咬着后槽牙说“你很有勇气”;如果真的实在是看几分钟就给恶心着了,那就真的只能骂街了。
信息时代真不错,一个艺人想红很快,但若是真的演得差劲儿,那么一个视频给人截出来,怕是也难再翻身。网传一位参加这节目的小花上节目前接下的电视剧剧组就已经婉转地辞退了这位演员,而另外一个复出的演员正热火朝天的宣传也随着节目中的鸡叫声戛然而止。
在这行从业这么久,发现的一个最典型的现象是,一个鲜肉和小花在采访的时候动不动就说“我爱演戏,我是个很努力的演员”。
爱干什么事儿不代表你就真的适合做这件事儿,也不代表你真的能把这事儿做好。演员这行没门槛,但是做好演员还是有门槛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人们为什么争先恐后地想做演员。长得好看的想做演员,长得不好看的整得好看了也想做演员。每个人都喊着我爱做演员,我不信,你那么爱做演员还把戏演成那副德行?
就好比说,你非常非常爱林志玲,那么你会每天只给她吃馒头么。你要说会,那唯一一个可能就是你只给她吃得起馒头。这俩事儿道理一样,演员不是不想演好,而是根本没那本事演好。
说得难听点儿,他们嘴里信誓旦旦的“我爱演戏”,大概是“”我想红”和“我想有钱”的意思吧。
之前网络上多次贴出了热门明星的片酬。演技如何我们另当别论,但动不动就几百万一集电视剧让人看着实在咋舌。更多人看到了演戏这行赚钱,挤破头也要冲进来。于是就成就了如今这个良莠不齐的娱乐圈。娱乐圈跟名利场差不多,成了传说中的钱多人傻值得速来的地方。
这几年人们惊喜地发现,电影产业火了,赚钱多,一大波导演就浩浩荡荡地杀了进来。会拍电影的要赚钱吃饭,不会拍电影的想骗点儿票房,甚至过去不是干这行的一点儿基本功也没有的家伙也要挤进来分一杯羹。想赚钱出名儿不直说,非要给自己美其名曰什么跨界转型。电影这么一大块肥肉给这么多人滴着口水啃来啃去,愣是把挺高大上的俩字儿给弄恶心了。
演员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不会演戏么?他们知道,但他们不能承认,若是自己承认自己演技差,那基本上等于自毁前程。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好演员?也不是,但是他们的人设就是这个,只能走下去。他们的努力都用在努力接下更可能会红的剧本,都用在努力地跟其他同期演员争夺男一女一,都用在努力争夺红毯C位和代言。演技是什么,后期会帮你加入特效,替身能帮你做的事儿,谁他妈有时间详细推敲。
对这些所谓的演员来说,真的会让他们害怕的事情不是红着,被人骂演技,而是非常会演戏,但是不红。
花着钱的观众能得来什么,看的是浮夸的演技,听的是朗诵一般的台词功力,看着几百万的植入和赞助,感受着千万元级别的特效,恐怕血槽已空。既然皮囊里并没藏着什么真本事,那你又凭什么拦着别人,让别人不许笑,捂着嘴不让别人吐槽?
宋丹丹像是个从业多年的老中医,她当年未必是医术最好的那个,但是大夫这行做了一辈子了,稍一搭脉,什么病就门儿清。章子怡像是个剑客,她的点评都是在告诉台上的人,我是怎么做个演员的。若是有不服的,她则换了一副有本事你来跟我过个招啊的脸。可惜,章子怡这样聪明努力又霸气的女人全世界怕是只有一个,只能独孤求败。刘烨则像是个顽劣的孩子,差不多就行,一如他对自己的演技要求:本来可以更好的时候,他往往就玩儿别的去了,死磕这事儿还是不了,用力过猛会闪着腰,毕竟还是要一辈子靠这行吃饭。
节目最好笑的是那几位所谓的专业评审,因为职业原因,我对当中几位的个人情况还算了解。私生活不提,人品不提,可那些能让他们引以为傲的作品拿出来到底能有多少人信服?动不动就CEO、制片人的title实在跟他们所谓专业的评价不成比例。如果他们的点评都是心里话,那我只能说他们的审美跟普通观众比都要差个十万八千里。那么这些评审的用处何在,是嫌这个节目中的戏精还不够多么?
我总是说,真正好演员是没时间上真人秀的,录个综艺节目人家都懒得搭理。他们宁可闲在家睡一觉,也不会为了几个臭钱和所谓的曝光率把自己推向口水第一线。现在的人们太有钱了,才愿意自掏腰包多看几个盛世美颜,但当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多了之后呢,人们看脸看腻了脸的时候呢?这些人的粉丝还在么。脸不好看你可以砸平了用现代医学重新改组你的基因,但演技这东西,你要是真的没有,那就算是技术强效PS外加前后两百万高清摄像头也照亮不了你的美。
在这么一档自称真性情的节目里,观众看到的应该不仅仅是表情包。当海娃和蚂蚁竞走十年了成为吐槽梗的时候,人们在笑完之后,会不会想想,这些人到底是凭什么存活在演员这个行业里的,他们凭什么顶着演员这个名头站在这个舞台上。老艺术家们为一个人物一句台词琢磨一辈子,难道就是为了跟这群人,成为同行?
恕我直言,演员,艺人,明星指代的是三种不一样的人。至于只有脸蛋儿毫无演技还非要自称演员的人,那对不起,您只是戏精。
『 几个说明 』
1
上周日发布的文章《杀死那个外地人》因举报被河蟹,
后将全文贴在新浪微博@暖小团 账号上后又被举报,
现已经无从看到。
2
我新开了个做好物推荐的公众号,
叫 暖胖购物车(搜索:NuanxiaotuanStudio)
只推荐一些我用过好用的东西分享,
二维码在此,
扫描即可关注。
谢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
再次感谢。
@暖小团 ∣ 出戏女郎
扫描二维码
关注这个爱吃瓜的公众号
新浪微博:@暖小团
微信公众号:nuanxiaotuan1101
商业合作:elevenbaby1101@163.com
简单点儿,装逼的方式简单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