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手撕节目组 | 到底是真性情还是情商低?
◆ ◆ ◆
文 | 十点君
热播节目《演员的诞生》每播出一期,就会在娱乐圈掀起一次风波,果不其然,在上一期节目中,袁立的表现再次引起众人热议。
袁立和张彤进行演技比拼,在表演环节两个人都完成的非常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但是最后袁立被淘汰,节目播出后袁立连发21条微博控诉节目组的种种罪行,大致包括:
1、跟她对接的导演答应了要让她进入第二轮,结果却是她被淘汰
2、节目组迟迟不付酬劳,拖欠工资
3、通过后期剪辑,故意把她塑造成“神经病”的状态,有损个人形象
事件发生后,袁立形象受损,负责和她对接的导演应易璐引咎辞职。
有人说袁立这是真性情,也有人说她情商低。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在十点君看来,高情商的人一定懂得这三件事。
说话分场合
袁立在和张彤演技比拼的部分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可她最终惨遭淘汰,用张国立的话来说,淘汰她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她演出结束后在舞台上的表现。
虽然她后来在微博上为自己辩白,说这是节目组后期剪辑营造的效果。
的确,综艺节目的剪辑对节目最后的呈现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反复观看节目视频后,十点君发现袁立的很多话根本就不适合在这个舞台上说。
有些话如果她不说出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剪辑师有通天的本领也是剪不出这台好戏的。
比如,在被问到为什么这些年没有演戏时,她说自己一直在忙着做公益。这个答案其实是非常加分的,可是她并没有适可而止,而是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甚至拉着张国立让他为自己的公益站台。直到宋丹丹听不下去,生硬的打断。
说话不分场合,这是袁立犯的第一个错误。这是探讨专业的舞台,而不是自家客厅。
在专业的舞台只探讨演技就可以了,其他对张国立说的话,完全可以私下再说。
说话不分场合的人,往往是说话不经大脑,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而真正的情商高手都懂得认清场合,用脑子说话。
前几年米歇尔访华时到北京大学做演讲,面对一群生意盎然的年轻学生,她一上台就给大家来了一副暖心剂。
她说:“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我们相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只是政府或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它更是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演讲和在其他政治社交场合不同,她在开口前就已经充分了解了年轻人渴望改变的心理,简单几句话把北大学生捧到了特殊高度不说,还很快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别让你的舌头抢先于你的思考。”
说话分清场合,不仅是对倾听者的尊重,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
给他人体面
这场闹剧最难看的部分就属袁立在微博上“自杀式”的攻击了。
她自爆导演应易璐不遵守承诺,明明答应了让她进第二轮,可最终并未兑现。
她说为了保证透明性就不隐去对方的姓名了,于是发了一连串和应易璐聊天记录的截图。
从聊天记录中不难看出,导演应易璐为了哄袁立参加节目,不惜捧高踩低,说徐帆演技不行;为了让被淘汰的袁立舒心,不惜中伤节目导师宋丹丹,说她人品有问题。
一时间,吃瓜群众的矛头对准了应易璐,逼得她发微博道歉,甚至被辞退。
做艺人统筹这一行的,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在所难免,袁立也应该明白,应易璐的话也是为了哄她高兴而已,是否完全出自真心也未可知。
可是她为了泄愤,丝毫不顾及应易璐的处境,毫不留情的曝光聊天记录,砸了她的饭碗。有了这样的黑历史,应易璐将来在行业内想要混出个模样,难度可想而知。
应易璐的确有错,但这样的惩罚是否也有些过于严重了。
不给他人体面,不知袁立是否想过,从今以后也许她就成了艺人统筹们眼中的“烫手山芋”,谁接着都会难受了。
体面是一个人的尊严,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尽力维护的东西。倘若轻易被人毁掉,想必内心一定十分崩溃。
而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给他人体面,即使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一样能够做到。
有一次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她对前夫有什么看法。换做是一般的女人,对前夫痛恨至极,一定是咬牙切齿,控诉其种种“罪行”。
可是郎平却说:“这样对他很不公平,我有很多面对媒体的机会,而他没有。”
不动声色之间,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又保全了前夫的体面。
杜月笙就曾经说过:“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体面,二是场面,三是情面。”
给他人体面,不仅是放过他人,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说话有分寸感
这场闹剧中的受害者之一恐怕要属小导演应易璐了。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错就错在说话没有分寸感。
什么是分寸感?
它是我们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把握,对自己身份清晰的认知。
应易璐就错在这里:自以为和袁立是朋友,说话随意不过大脑;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给出了自己做不到的承诺:让袁立晋级。
她亲手挖了一个坑,埋了自己的前程。
直到事情败露,她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被逼无奈之下在微博发表道歉声明,还口口声声称袁立为“朋友”。
把握好分寸感,说出的话才能让所有人都舒服,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
《奇葩说》这档节目几乎汇聚了最会说话的人,而创始人马东,担负着主持人和老板的双重角色,其实最有话语权,可他常常拿捏着分寸。
在《博客天下》的采访中,当记者夸赞他有很高的说话天赋时,他釜底抽薪地搬出搭档蔡康永和高晓松:“我震惊于他们的博闻强识,觉得和他们相比我没有什么说话的艺术。”
他表示自己愿意在《奇葩说》做一个安静的学生。
高情商的人就是如此,心里有把尺子,在不同的身份里做不同的事,游刃有余,不牵强也不攀附。
而从袁立和应易璐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明白:拥有高情商,不仅是身边的人感到舒服,更重要的是能给自己留有余地。
只有培养出高情商,才不会让自己陷入逼仄的境地。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说过:“智商高的人也许事业无成,情商高的人却一定能表现非凡。”
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敏于言而讷于行,在世间辗转腾挪,自如挥洒。
-作者-
鲁细细,非自由撰稿人,一个文艺又有趣的学渣。本文为十点读书会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实习编辑:鲁细细
十点君说“爱的方式错了,反而害了自己和孩子。”
十点课堂邀请 华人家教的典范:刘墉 来开课啦!
▼点击下方视频,听刘墉怎么说
如果你也想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处世情商,让成长更高效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去了解刘墉的课程详情吧
给年轻人、职场人、家长和孩子的成长礼物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