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的名言_关于自由主义的名言
●独秀娶姐妹二人,租一楼一底房屋居住。房中置长条木板,满置中文书籍。以后余知独秀国学造诣甚佳,能背诵整部「文选」,然对西学则所知有限,惟独秀极力务新,热心介绍西学,阅及余等主办之《民声》杂志,因来接洽。其时独秀正筹备《新青年》杂志,托余代觅若干资料,供其披载。余尝为之收集有关英国自由主义之材料,颇得独秀之珍视。以后余且翻译一篇<托尔斯泰之逃亡>,用「汝非」笔名,刊于《新青年》第一卷第二号。当时独秀未必真正瞭解共産主义,仅醉心新说而已。但独秀之文章锐利,风靡一时,影响于当时人心者极大。 ----莫纪彭《余与陈独秀之交往 莫纪彭先生访问纪录》
●有人说个人高于社会,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这种说法成立吗?人是什么?人是政治的动物。何为政治?高度社会化谓之政治。如果没有这种社会化,人就不能再称之为人了,又何来个人,更遑论个人与社会孰高孰低?
一些崇洋媚外的人极端向往欧美日,对自己的祖国嗤之以鼻。的确,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比咱们中国的高很多,那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国家就必须大搞特搞个人自由主义,完全市场化,甚至不惜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大错特错,这种思想极其危险!
我们仔细想想,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航天、体育等国家事业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发展得如此迅猛?是因为搞了“个人高于社会”那一套?不是。而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
●从来中国社会组织,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轻个人,故欧西之自由主义遂莫能彰;后国家,故近代之国家主义遂非所夙习。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我用“精英”指代那些占据社会上层位置的人,既指保守分子,又指自由主义者,既包括商务人士,也包括职业人士,既包括上层人士,也包括中产阶级上层——比如说企业经理,各种奖项获得者以及所有进入重点学校并运营各种机构满足自我利益的人。 ----威廉·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
●自从启蒙时代以来,撑起现代世界观的自由主义就告诉我们,人生蓝图操之在我,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全凭你自己决定。到了资本主义烂熟的阶段,人生变得更自由,意思就是更多的选择,而且总是和消费相关的选择。生命成了一趟购物之旅,而世界则是一个超级市场。我们不只消费杂货,甚至还消费爱情,因为我们用来计算理想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计算一把牙刷优劣的办法是一样的。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至于那些为自由主义所肯定而为社会民主主义所否定的东西(如“纯粹市场经济”),以及那些为自由主义所否定而社会民主主义所肯定的东西(如“过分强大的”工会),则我们中国现在都还没有。等到有了再来选择自己的立场也还不迟。我这个态度是不是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呢?也许是的,但这条道路既不在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这两条道路“之外”,甚至也不在这两者“之间”,也许说是“第一、二条道路的重合”更准确。 ----秦晖《问题与主义》
●每天清晨推开宿舍的窗户,就可以看见青翠幽绿的终南山在眼前浮出。不自觉地想起王维在《终南别业》里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喜欢那样一份随遇而安的恬淡性情。事实上我就是很随意很随性极端自由主义的人,最喜欢在逃课的下午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当卧龙先生一枕黄梁。或者把自己打扮得很落魄,无挂无碍地在路上大吃草莓,然后在书店里免费看完最近的新书。 ----徐璐《西安1460》(经典哲理名言 www.wenzhangba.com)
●自由主义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在我看来就两句话
第一,我们决不会强制他人
第二,我们尽可能的不让他人强制我们
换一种方式说也可以
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罗辑思维》
●所谓自由主义,如果连承受别人的质疑的度量都没有,那又有用什么资格谈自由。
●托洛茨基对所谓共产主义社会的批判比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批判更为深刻 他们不满足于可怜巴巴地呼吁民主和公民权利 他们要求的是推翻整个压迫制度 并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他们几乎从斯大林掌权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发出呼吁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只能接受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自由平等主义者则表现出对于实质平等的强烈关怀。正义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条原则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就是说,利益分配应该像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使具有同等能力、技术与动机的人们享有平等的获得职位的机会。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自由主义的最最基本信念之一,便在于我们肯正视风险、忍受风险,并坚持风险的存在恰恰是自由的拥有及其必要代价,你抉择,相应的便承荷其后果及其道德责任。这不只因为在自由主义者的价值权衡序列之中,自由的位阶远高于某种程度的危险威吓,更是因为我们不心存侥幸地真实认识到,人的生命暴露在未知、不乏机运和敌意的广大世界之中,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清理殆尽的,更多时候,你只是在有危险的自由世界和完全封闭的、提前绝望的“安全”幻觉之中做抉择而已。生活,常常给我们的并不是答案,更多是可能性。 ----唐诺《阅读的故事》
●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的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强。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
●一个正不断变得更加抽象的世界,一个他所谓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个消除了激情,即消除了让生命值得一过的唯一力量的世界。那么,在1980年代,在1970年代的革命运动失败之后,在新自由主义复辟的背景下,在资本主义的政治扩张延及生产的所有领域和全球的所有空间之时,关于我周围的世界,要说些什么!这个市场体制的世界,从最本土的层面到最全球的层面,紧紧地扼住了我们,仿佛要让我们窒息,它剥夺了生命和想象力的一切革新与团结的迹象,对此,要说些什么?所以,这就是当时启发我思考的哲学命题(但它首先是一个政治命题)。我清楚地意识到,艺术也属于那个世界。 ----安东尼奥·奈格里《艺术与诸众》
●当红的网络写手,罗振宇、连岳、韩松落、张佳玮、咪蒙、晚睡、毒舌、武志红、雾满拦江……三观其实都高度一致,说明网络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自由主义的‘观念地层’”……喜欢这个“地层说”,喜欢自由主义,地层嘛,慢慢岩化,慢慢扩大,变成丘,变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