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关张佳玮的美文美句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有关张佳玮的美文美句摘抄

2018-02-02 22:4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关张佳玮的美文美句摘抄

  ●判断一个时代的好与不好,我私人以为是这样的:好一点的时代,第欧根尼躺在桶里,让亚历山大给他挪开点别挡着光,能够获得尊敬;李白在酒肆里大笑吟诗,嘲弄首相与弄臣,君王含笑默许。在(可能)不那么好的时代,第欧根尼成了一个被嘲笑的浪荡子或者办公室职员,李白成了一个誊字员或者娱乐记者。 ----张佳玮《王小波,一个过于正常的人》

  ●我女朋友对付大猪蹄,也是处理完毛,煎一煎,就和黄豆搁一起,不放盐,慢慢炖,一整天下来,皮脱肉烂,筷子一划拉就四分五裂,整块精肉从肥肉里滑出来;就拌点儿重庆用来吃豆花的酱,就着肥瘦相间的蹄子吃;临了原汤化原食,喝汤,鲜得很适口,没有那种喝了一口,要喝下一口得蓄一会儿气力的侵略性,就很温淡的鲜。 ----张佳玮

  ●一来啤酒芬芳香味无可代替,二来啤酒花清爽的苦味天下无对。少了啤酒花,啤酒也不过是麦芽汁酒罢了。苦倒不苦,但没滋没味,行尸走肉矣。 ----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暑假,意大利孩子们玩耍时,科比在美国;平时,科比在意大利,靠篮球说话。他唯一稳定朋友便是篮球,以及祖父隔着大西洋寄来的录像带。他习惯陪伴父亲姐姐。他不知道下次迁徙是什么时候。他热爱篮球。他在意大利,一个美国人稀少的国度。于是,他的生活像一块夹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国夹在了中间。他不属于任何一端。美国黑人的血液,意大利的色彩,他自己沉默中长大。维系他与美国往昔的记忆,只余下篮球。 ----张佳玮《科比:黄金年代

  ●生活像一个多面形体一样扑过来。而字,是口唇中吐出来的幻觉。生活压榨着身体,而身体中还有着无数东西阻挠着你坦承真实。比如自尊心,比如虚荣心。接下来,就是痛苦过程空气玻璃一样冷而平面的压了下来。生命的乔饰被解去之后,生与死得以近距离对视,彼此呼吸相闻。这个时候,死亡、狂欢、激情、摧伤不再是一句戏语。它被摆到了桌面上。生活的对立面,触手可及。 ----张佳玮

  ●1866—1867 年,莫奈完成了《花园中的女人》。他只有卡米耶一个模特,怎么画“女人们”呢?嗯,那就让卡米耶先后扮演三个女人吧…… 实际上,模特还不是大事。为了他偏执的“户外完成”理念,这幅255 厘米长250 厘米宽的大画,他是挖了条壕沟、嵌进画的下半部,才好画上半部的。为了等候阳光,他可以坐着傻等半天。当阳光来到,他就用大号笔,以迅速的笔触来完成厚涂层,靠不透明的厚颜料来表现光影。这幅画明亮到了这个地步:马奈后来的弟媳、当时正在他们小圈子里交游的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过来看了,叹说:
“看这幅画时,我都觉得,该把阳伞移过来了!”
这是莫奈第一幅独立完成的、成型的大幅户外光影作品。 ----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

  ●这是新一代艺术家们的理想 ,他们可以摆脱仆人的地位 ,不必依附教皇 、领主 、爵爷们 。世界广阔无边 ,他们尽可以横刀纵马 ,创造自己的艺术 ——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 ----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

  ●通常,设若你刚去一个城市,想吃顿简单便饭,又对此地饮食无甚把握,那么总有两处地方,可以用来撞大运。其一是大学附近:盖大学生都是如狼似虎、能吃能喝的年纪,也不会为了养生放弃口味,甘心去素食清粥;通常这样的所在,性价比颇高,而且很容易淘到好吃的,未必极品的美味,但吃个痛快,想来不难;其二就是菜市场,盖因好吃的小食,总是在市井,而菜市场又是市井里最市井的所在。试想在菜市场开饮食铺,论食材来源,再新鲜不过;开店摆摊的,又常是善烹能调、浸淫于当地小食的当地名手,会许多上不了厅堂但足以勾出小孩儿馋涎的当地名手。 ----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在这堆麦垛里,你可以看到同一个角度不同季节天气、光照之下,一个麦垛的无数形象。秋天的麦垛灰黄泛绿,夏末的麦垛橙红透紫。在麦垛尖与阳光交接的所在,紫、黄、黑、红、绿以极细短的笔触交替出现。而在麦垛脚边,橙红色的阳光、青绿色阴影、麦垛边缘被找到泛白的亮处,又在交替玩捉迷藏。 ----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

  ●在我故乡,无锡、苏州、上海这一带,喝酒也叫“吃酒”,顾名思义,喝酒需要就菜:炒螺蛳、炒花生、凤爪、铁板烧、卤牛肉、酱鸭、海蜇头、炒韭黄、白切羊肉,数之不尽,几百样小菜,围着一两样酒;俄罗斯人喝酒,常是两三样小菜——腌黄瓜、大饺子、香肠——配许多种酒。 ----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在自己与他人的定义之间摇摆,自然有其好处:可以获得存在感。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通信工具,都是在帮助人更方便地展示状态、获取存在感。但这个状态本身得经过许多重滤镜。不仅自己给自己定义的状态本身不可靠,自己想象的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状态更难免镜花水月。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可以忘掉“在这个世界上进行精确的自我定位”这回事,人的焦虑感会缓解很多。小时候作文,说快乐的事,有个老词,叫做“高兴得都忘了时间”,就是如此。小时候的快乐,差不多也在于此。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世上最大的鼓舞,莫过于逆境之中,身旁有一群同样鲁莽但天真男人们,一起逆流奋斗。 ----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

  ●如果尝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好些,不总指望着把好好享受希望寄托在别处、未来旅途上;如果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爱侣好一些,不总指望着命运给你埋伏着许多段一见钟情,那以后,到旅途末尾,你想到要回归家庭和日常生活时,便会少些恐慌。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人在幸福中,时常无暇感到幸福,甚至会忘了时间,因为忙于快乐,没时间静下来想。幸福跟做作业时偷藏的巧克力一样,撑不住的时候拿出来甜一下嘴,事前事后都会想想。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怀过这么个迷信想法:命运像送快递那样有思维有感知,每次要给你些东西时,都要按门铃给你提示。所以大家编起故事来,都有些命中注定的开场:杜丽娘游了园,梦中会见柳梦梅;贾宝玉初看林黛玉,就笑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只才子佳人如此,连奸夫淫妇也都有命运做主:你看潘金莲那段生死因缘,不就是失手落了叉竿,打在西门大官人头上? ----张佳玮《人生里,总有一段传奇在等你》

  ●话说,中世纪时候,欧洲经院最爱争论上帝意志。有些派别觉得:上帝性子苛刻,人类非得做各类诚意善举,上帝才能原谅。有些派别相信:上帝性子善良,只要你一念从善,最后总会拯救。还有派别觉得:上帝根本不在乎区区人类的所作所为——最后这一点,有些像老子所谓“天道无亲”。以我看来,最好玩的一个逻辑,是这样的:
既然上帝是完美的、预知一切且善良的,他怎么会设定出犹大这么个角色,来出卖耶稣呢?如果他是上帝有意安排的卧底,那么,他还是不是罪人呢…… ----张佳玮《人生里,总有一段传奇在等你》

  ●从讨厌吃苦,到开始能吃苦的味道,终于喜欢咖啡啤酒和苦瓜,也就是人味觉发育的过程。 ----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当红的网络写手,罗振宇、连岳、韩松落、张佳玮、咪蒙、晚睡、毒舌、武志红、雾满拦江……三观其实都高度一致,说明网络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自由主义的‘观念地层’”……喜欢这个“地层说”,喜欢自由主义,地层嘛,慢慢岩化,慢慢扩大,变成丘,变成山。

  ●葡萄酒其实算是欧洲的南酒:属酿造酒,未蒸馏,且略甜。当然糖分重者皆可酿酒,比如梨子酒、苹果酒、椰子酒。 ----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人会赖床,一半是舍不得温暖的、柔软的、不需要思考的、自由自在的、想怎么打滚耍赖都没人管的环境,不愿去到外面那寒冷麻烦、必须直立行走、衣饰鲜明、规行矩步的世界。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市井混杂,再没比菜市场更磨炼人的了 ----张佳玮《无非求碗热汤喝》

  ●《卡米耶在殓床上 》与四年前的 《散步 ,持阳伞的女人 》 ,构成了美术史上最残忍的对比 :当年的明媚阳光 、流云浮动 、芳草鲜美和裙摆飞扬 ,与此时的秋寒凄悲 、青紫绿灰 ,其生也媚 ,其死也寂 。 ----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

  ●人的许多烦恼,在于许多"我想拥有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不太想拥有,只是希望别人知道我拥有”的东西。久而久之,在许多自我暗示之下,这两者会浑融为一。因为周遭的判断权衡太多,人为了自我保护,很容易给自己提前设一个状态栏,随时自我检查。“我是怎样一个状态?”“我应该如何调整?”而时间又在拖延中不断流逝,让焦虑感不断加重。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世上事并不都像复仇,搁凉了上桌更有滋味。久搁可惜,不如早吃。倒不是说万事都得趁新鲜吃以便延年益寿,只是趁你还吃得下一切的时候,把能吃的、能做的、能读的、能听的、能爱的,都过一遍。 ----张佳玮《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还记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车站一片汪洋,我俩像青蛙在池塘里找石头一样,找着可落脚处走。撑着伞的人在身旁来来去去,像统一了妆饰的舞会。我还记得雨天的长途站就像布满了藤萝植物森林。雨的气味浮着,拿着车票的人们散坐着等候。每个人都懒洋洋的没有说话的欲望,让我开始幻想角落里会生起蘑菇……我还记得为她买了杯热巧克力,她没有喝,只是用双手握着杯子眼神定定的看雨。
我记得车来时,她拍了拍我的手背,站起身来。把围巾围好,外套整理一下——为了防寒,她穿得像一只圆圆的棕熊——然后上车去。车开之前,她朝我挥手,做了一个要我给她发短信的手势。 ----张佳玮

  ●好鸭子汤油不会太重,上来烫,也凉得快。鸭子干吃怎么都好,汤一凉,就像久无往来的亲友,对坐悬望,说什么都尴尬,不如不说。 ----张佳玮

  ●她也老了,青丝像天子当年踏过的青陌一样,积起灰白尘烟。时光像被烧掉的相思一样一天天成灰,似乎一弹就走一吹就散,但到最后,总有个形象如烟缭绕挥之不去。越到晚年,这个形象越发真实 ----张佳玮

  ●维克多 ·雨果的名剧 《艾那尼 》上演时 ,他所代表浪漫主义者 ,与当时的保守派正面对决 。保守派们订了戏院包厢却不去 ,到了场也背朝舞台坐着 ,表示 “我不稀罕看 ! ” ;浪漫主义者们 ——包括大仲马 、拉马丁 、梅里美 、巴尔扎克 、乔治 ·桑 、肖邦 、李斯特这些当时年轻普遍不到而立之年 ,后来名动天下的大神们 ,卫护在舞台周围 ,声嘶力竭为雨果 ——他们的浪漫主义领袖 ——拼死叫好 。 ----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

  ●机长是温文尔雅西装笔挺高智商列车长也算个工业时代之后的文明人,船长这词,则带着洪荒野蛮气息,是山寨头子,是老流氓,是智勇双全黑白通吃的好汉。 ----张佳玮《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