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经典的余秋雨名言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最经典的余秋雨名言大全

2018-02-18 22:42:07 作者:余秋雨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经典的余秋雨名言大全

  1、他发现了一头鹿,觉得那就是让他派遣痛恨的对象,那就是自己忠诚妻子的借体,便握缰狠追,一再开枪瞄准,那头鹿当然拼命奔逃。不知道追了多 远,跑了多久,只知道耳边生风、群山急退,直到暮色苍茫。突然那头鹿停步了,站在一处向他回过头来,他非常惊讶,抬头一看,这儿是山地的尽头,前面是深不 可测的悬崖。鹿的眼光清澈美丽无奈凄凉。他木然地放下猎枪,颓然回缰,早已认不得归去的路了,只能让马驮着一步步往前走。仍然不知走了多久,忽然 隐隐听到远处一个女人呼喊自己名字声音,走近前去,在朦胧月光下,妻子脸色苍白,她的目光,清澈而美丽,无奈而凄凉。 ----《天涯故事

  2、山间那么美好,因此,孩子们也就从不害怕坟墓。现在想来,这是湖光月色在抚平人间生死界限。 ----《借我一生

  3、这是一个巨大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道士塔》

  4、人们说黄叶是一种凋零,我要说黄叶也是一种美。 ----《废墟

  5、不带书,不带笔,也不带钱,一身轻松又一身虚浮,如离枝的叶、离花的瓣,在狂风满天转悠,极端洒脱又极端低贱,低贱到谁也认不出谁,低贱到在一平方米中拥塞着多少个都无法估计。 ----《山居笔记

  6、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活错了。 ----《北大授课》

  7、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千年一叹》

  8、生活中阴影,但更有阳光,阴影只是阳光的附属品。

  9、无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谢恩。 ----《文化苦旅》

  10、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文化苦旅》

  11、吴山庙的钟声又响起了,和尚们诵经声也响了,悠扬婉转低沉又绵长,老师笑了笑说:“好了,佛在说,动身吧” ----《文化苦旅》

  12、灾难,对常人来说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知识分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当灾难初临之时,他们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苦,更缺少应付的能耐;但是当这一个关口渡过之后,他们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识又会重新苏醒,开始与灾难周旋,在灾难中洗刷掉那些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 ----《山居笔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的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重量。 ----《霜冷长河

  14、人格尊严,不可泛化。

  15、李白、杜甫、王维,三位巨匠,三个好险。由此足可说明,一切伟大的文化现象实际生存状态上,都是从最狭窄的独木桥上颤颤巍巍走过来的,都是从最脆弱的攀崖藤上抖抖索索爬过来的。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烟消云散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十七年后,一个未来的诗人诞生,那就是白居易。烽烟已散,浊浪已平,这个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孩子,将以自己的目光来写这场灾难,而且写得比谁都好,那就是《长恨歌》。 ----《中国文脉》

  16、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透明。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也与这座城市的不可透析性有关 ----《行者无疆》

  17、我主张,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大,期待天才再临。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中国文脉》

  18、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余秋雨散文

  19、所有的旷达,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行者无疆》

  20、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种奇异的震撼力,背光处黑如静海,面光处一派灰银,却有一种蚀骨的冷。这种冷与温度无关,而是指光色和状态,因此更让人不寒而栗。这就像,一方坚冰之冷尚能感知,而一副冷眼冷脸,叫人怎么面对? ----《千年一叹》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文化苦旅》

  22、一切危难都是从兴高采烈开始的。当兴高采烈成为一种群体约定,那就谁也不准醒来,谁也不能停步。 ----《冰河》

  23、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中国文脉》

  24、在信息远未畅通的年代遥远距离是一层厚厚的遮盖。现在遮盖揭开了,才发现远年的账本竟如此怪诞。怪诞中也包含着常理:给人带来麻烦的人,很可能正在承受着远比别人严重的灾难,但人们总习惯把麻烦的制造者看得过于强悍。 ----《行者无疆》

  25、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千年一叹》

  26、不要为人生制定太多归宿性的目标。一切目标都是黑暗的,至少是朦胧的,只有行动才与光亮相伴。

  27、美,竟是这般寂寞与无奈 ----《千年一叹》

  28、有些文人,刚流放时还端着一副孤忠之相,等那一天圣主来平反昭雪,有的则希望自己死后有一位历史学家来说几句公道话。但是,茫茫的塞外荒原否定了他们,浩浩的北国寒风嘲笑着他们。 ----《文化苦旅》

  29、祸福相依的古典哲学,一点不错。如果哪一天你们眼前的坏事已经坏到匪夷所思,那么,千万不要沮丧,里边一定埋藏着一个重大契机。 ----《吾家小史》

  30、一座城市真正的气度,不在于接待了多少大国显贵,而在于收纳了多少飘零智者。一座城市真正高贵,不在于集中了多少生死对手,而在于让这些对手不再成为对手,甚至成为朋友。一座伟大的城市,应该拥有很多"精神孤岛",不管他们来自何方,也不管他们曾经在别的地方有什么遭遇。 ----《中国文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