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石康经典语录
1、他只是展示上一辈人的形象,展示上一代人的理解,以徐志森知道的信息来跟其他人交流。他跟夏琳、向南这些角色都是一样的。他只是活得比较长,比较努力、老一辈人比较艰苦、比较努力的、意志比较坚强、信息较多、智力比较发达的人,实际上陆涛的智力在徐志森之上。
2、首先你要理解个人发展这件事的复杂度,一个人一天就24小时,而当你试过,几件难事时,那些难事吃掉的时间便是可以估算的,你会吃惊于这些人如何排除干扰,专心完成个人发展的,因为换你便结局不同——穷人关心英难、致富之类的事,其实那只是机率,每个年代都有,而天下最有意思的事就是个人发展
3、上网看一看,真叫人矛盾:关心国家大事儿吧,少活二十年,不关心呢,被少活四十年——这都什么玩艺儿呀!
4、中国没有精英阶层,所以谈不到什么精英—精英若是想不出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办法,并实施那办法,怎能称精英?在中国,因制度所限,生产出的能力强的人太稀少,而能力强的人,用现代一点的标准要求,最多也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全世界精英全部列出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没几个中国人。 ----《石康微博》
5、直到四十多岁以后,我才意识到他们谈的是他们自己,他们认为很多事与自己无关,他们不想世界为家,不想学会人生基础知识,他们暗示我也与他们一样,但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自卑以后,我发现,相对而言,自卑不是一条比较好的道路,自信才是,我可以学会数学,可以学会英语,可以把身体搞好,可以心理正面。
6、在中国,人们说什么东西好,就说这玩艺儿是皇帝或主席使的,中国人总是问别人,我应该如何或怎么样?美国人从上小学就知道,人应该为自己行为负责,你做对了,继续,你做错了,改正再来,你崩溃了,社会救济你,但你别要的太多。人是他思想与行为的结果,从这一点看,你不应助人,因你在改变他的意愿。 ----《石康微博》
7、我觉得这就是彻底的无知。我们小时候去别人家,第一件事就看别人的书架,用以推测别人的所知,别人说话时,我们会注意到别人说出的人名与书名,因为人与书都是有水准的,这世界上不存在连初等数学都没看懂却在谈论《数学分析》的人,但中国却普遍存在巨量的不懂装懂的人,他一生都在赌别人与他们一样。
8、如果你想有种力量感,我说的是那种无论什么东西,去了还会再来,不枯竭的感觉,那么体能锻炼是必须的。如果你想意识状态提升快一点,那么加一点苦行可能是必须的,你要熟悉肌肉酸疼,跑不动还要跑,学不会还要学之类的感觉,你要准备有时一个人哭泣,你要抓住内心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它们才会令你改变。 ----《石康微博》
9、我认为在当下,一个人在“人类的平等,如何发现新的自然规律,如何助人”之类的问题面前可能是无助、困窘,甚至是尴尬的,因那些问题的确太复杂了,超出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面对自己一个人,面对“我能否买大屋”或“成为能学会别人发现的知识的人”之类的问题,人是完全可以做到心想事成的 ----《石康微博》
10、与上面所说相对的,是中国文化存在着一种相反的极端,即谩骂文化,人们完全无视现实,想骂谁便骂谁,完全根据自我的偏好,这种谩骂文化完全是发泄性的,是基于无知与不理解,也无任何可讨论之处。
我以为,以上两种极端的文化潮流,都缺乏现实感,浸淫其中,人们只是主观意愿与白日梦的奴隶罢了。
11、有基础,就是简单生活之始,意思就是:第一,无火可发。它意味着把自卑感与无能感降到很低,你总是能想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可以做成自己喜欢的绝大多数事情。它意味着你的基础比较好,做复杂的事情不用从学数学、学英语、练体能,调心理等等更低的地方出发,你已把它们变成了你的生命一部分。
12、再一个封闭的社会里,一对烂父母的孩子在独立思考前无机会成长为正常的人,由于流动性太小,无机会看到正常的人。自然会去把那些烂行为当成正常的模式加以模仿。矛盾就在于,随后又很难习得独立思维。
14、中国人的子子孙孙不得不从原始社会开始生活,每一代人都是如此,他们没有得到什么确定的来自于前辈留下的遗产,无论是物质、精神、还是思想,你想找一找有关中国人对于任何一个人生问题的持续性究研都是不可能的,找任何一种生产技术也是不可能的,它们要么停留在最省事儿却费力的古代,要么东拼西凑。 ----《石康微博》
15、纽约好一点的保姆一年可挣20万美元,你先过托福和GRE,找一学校申奖学金...利用上学时间再学点法语、学点各种运动,接着去当保姆,对主人忠诚对孩子有爱心,这有何难?任何人只要想就能办到,没啥技术含量,辛苦而已,改变命运就这么简单,死记硬背还无风险 ----《石康微博》
16、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挣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挣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才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石康微博》
17、本质上,所有的人都是风中之沙,坚硬而无法粘合,极难固定,无论你把自己向谁靠近,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若有一天,你穿着很好的装备在暴风中观察前方,你的身后远远的是哭泣呼号的人群,此时,你发现有个姑娘顶风走到你的身边,停下并与你一同观察,她也有很好的装备,且与你商量如何向前,这才是爱情。
18、哈耶克以前也是我的最爱之一,但总是觉得哪一点不对劲,他总给我一种没意思的感觉,这感觉我说不清,到美国转了转,我现在可以更清楚地说出那感觉了,哈耶克总是喜欢拿一个国家当分析与思考的对象,我以为,极权主义对于本国人民固然是极端不幸的,从世界的角度看则未必。 ----《石康微博》
19、我所喜欢的职业很少与别人冲突,很难引起别人的嫉妒,比如美国终身教授,三个假期外加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助人,自然环境佳,一流运动场地,同事中没有彻底没文化的或穷人,周围永远是年轻人,一流医疗,拿出工作成果时,极少被攻击的机会,世界各地度假开会,自由的第二职业等等,这是我的第一梦想。
20、我人至四十到美国后,才从学术气氛里发现一种强烈的权力感,就是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与权力不同的是,学术是愿意分享的,但你必须经历一遍分享者的所经历的思考活动——这是最高级的人类活动。在波士顿,你有很多机会接近或从事严肃的学术活动,那是人世间惟一可以称得上是“不一样的人生”。
21、我的重大恶习之一:把重要的事,或是难事,也就是我在概率上不容易做好的事(它们当然永远是我本能地不喜欢的事),在排序上放到后面去做,结果那些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有一些干脆没有做,留到以后,终于成为我无法在某个方面取得进展的巨大障碍——这在本质上是压缩自己的自由度。事实是,以后我仍要做这些事情,(因没有它们我的生活不能进展),却要花去当初十倍的力气。如:英文,跑步等。事实上,“我做不到”是从最小的事情开始的,最终会积累成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能力上的巨大差异。作为一个不得不终生依靠自我教育的中国人,我的结论是:必须做的事,必须没商量地早做。
22、当你开始相信与理解正义这概念之时,你便是发现世界是打开的,既使人到中年,你仍可以成为一个很满意的自己,你可以不再嫉妒与抱怨,也可以学习任何你想学习的技能,无论是赚钱、运动、英语还是数学,你会把愿望当真,而不是视为一阵临时从耳边吹过的小风,你会用程序纪律之类的东西保证你实现目标。
23、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外部看可能存在巨大的苦难, 但从内部看,这却是中国人所能过的最好的生活,这 就像是你试图教会一个农村人高等代数,以便让他进 入更文明的社会,但他宁可还是种地,因学高数令他 更加痛苦,更文明的社会令他觉得更累——文明的本 质是更多的、更有质量的劳动,同时包含脑力与体 力。 ----《石康微博》
24、请那些在评论栏里对我品头品足的人珍惜你的时间,若我的信息对你们没有用,那么请不要在微博上关注我,我不希望浪费一分一秒,我不想与你们讨论什么中美好坏的问题,那对我们的任何一方的真实生活都没有帮助,那些骂我或看不起我的人也别费劲了,在我面前展示你们的优越感只能让我感到深深的难过。
25、美国学术界是一个灵活的社会阶层,经学术训练后的人产生理性,很难向一个普通中国人讲清何谓学术生活,因它与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完全不同,就我所知,学术生活的意思就是学会一些工作方法,这些方法可令你与人类共同知识保持联系,从此以后,你谈到某一具体问题,会用”我们人类已知的是——“这样的句式
26、情况已经很清楚,美国生活方式的重点在于:去过更为精确的、有控制力的生活。实际上就是去过更为理性的生活,不过”理性“这个词语在中国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所以不好使——我认为你要体验,较快的方法就是去解稍有难度的数学题,你会从中理解很多东西,比如什么”情绪是干扰“之类的粗人感悟。
27、在人们如此渴望正能量的时候,中国文化当仁不让,我不明白那些一生正确的人得有多么强大的扭曲现实能力,才能保持他们的信念——我于43岁第一次来到美国,此时我身上饱含中国正能量,认为自己幸运且不错,但走了一圈后便发现我最好是大本普林斯顿研究生读MIT,我认为若能早在校园漫步,我也有机会。
28、我是多年前想为中国小孩写一本科普书,介绍一下数学的历史,因此去看了各种数学,但后来发现要正确地讲清那些概念需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与环境,而我周围没有朋友擅长基础数学,无人可以请教讨论,终因凑不出所需的条件而放弃,就把这事儿留给以后的作家吧,呵呵。
29、我要的讲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你做某事前,最好不要关心别人如何,因你的目标只涉及你个人,你要专注于你的目标,你要进美国名校,就要了解它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下一步,你就要使你成为那个学生,凑齐所有条件就成——美国名校就在那里,总有要有人上,你合格就你上,取一个人也是你,与别人无关。 ----《石康微博》
30、我三十一岁,我读书,我睡眠,我写作,我厌倦,我坐立不安,我四下走动,我探头探脑,我漫不经心,我无聊至极,我孤独寂寞,我单调乏味,我不值一提,我的生活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