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张大春经典句子
1、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这份争议是一经各方面关于创作起源和目的的关注焦点。唯有离开这个焦点,我才能辨识出创作也可能植基于偶然的发现。反过来看,意义重大的偶然发现,恰恰是某个出其不意的神悟。原来我们所曾坚信的,固守的,顺理成章而以为着的一切,可能通通是误会——也就是说,原来我们曾经在每一个人生的片段里都错过了我们的人生。讲得更浅潜一些,人生是一连串的错过,而创作则是对于这错过的发现。 ----《四喜忧国》
2、我发现自己对于生活语境里那些到处流窜、不能表达意义的废话也始终敏感、着实不耐烦。 ... 孩子们说到了核心。孩子们是不说废话的,他们努力学习将字与词作准确的连结,因为他们说话的时候用脑子...... 不废话是孩子的美德 ----《认得几个字》
3、观察字义的丛集现象会让我们渐渐有能力揭露文字的死亡过程——这个死亡过程也恰恰彰显了我们抛弃某一语符的时候内心共同的深切渴望。
那些大声疾呼汉语文化没落,或是有鉴于国人普遍中文竞争力变差而忧心忡忡的人士要知道:不是只有那些晦涩、深奥的字句在孤寂中死亡,即使是寻常令人觉得熟眉熟眼的字,往往也在人们“妥善保存而不提拎出来摆布”的情况之下一分一寸地死去。残存而赖活的意义,使用者也往往只能是任由其互相覆盖、渗透以及刻意误用的渲染。 ----《认得几个字》
4、话说这个小白脸怎么如此又帅又聪明又勇敢还心肠好又命硬还能发财! ----《离魂》
5、“记着,庙堂太高,江湖又太远,两者原本就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勾当。日后又谁大言不惭地提起什么救国救民的事业来,便是身在江湖、心在庙堂的败类!便是挑起光天化日之劫的灾星!便是祖宗家门的大对头!” ----《城邦暴力团》
6、世事不可尽出于己意。
那些称侠道义、爱打抱不平者之流,往往愈是得意,便愈是容易失了分寸。原本似是为了助人,一旦惯扮英雄,便难免不会把这当英雄的利害放在前面。 ----《城邦暴力团》
7、那一担两箩就这么在桑树底下搁了个把月,不忍糟践东西的乡下人里总有起头儿的,有人拾了一瓶儿回家,眼尖的看出来少了一瓶儿,随后跟着拾。接着就快了,不到两天,酱油瓶儿都跟那孩子似的,没了影儿。剩下的扁担和绳箩还在原处,又搁了几天,不知是谁嫌那物事碍眼,也搬回家善加利用了。 ----《离魂》
8、这个吴大刀有点说不过去啊,纸糊的冒充千钧宝刀挥舞起来怎会没有破绽呢? ----《离魂》
9、庄子曾用“酒杯中的水”来状述语言,从而创造出“卮言”这个词。由于容器不同,水的形状亦随之而异,这种没有固定形状、随器而变的性质正是庄子对语言的本质的理解。那么,盛装语言的容器究竟是什么呢?曾经建构了符号学(semiotics)的美国思想家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ierce)以「诠释体」(interpretant)这个字来概括那些「能了解某种符号(sign)代表某些对象(object)的人」。所谓诠释体,正是受到某个业已成形的语言系统所制约的族群;质言之,一旦某人了解了某符号指涉着某对象,某人即已隶属于这个语言系统,他也就不可能自外于庄子所称的那个「盛装语言的容器」。 ----《小说稗类》
10、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台湾的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台湾的民主。好的民主重要的并不是要有多少个党派,而是人民。人民都主动有了民主参政的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民主。世界的路还长,中国更是如此。 ----《认得几个字》
11、小说的出现和发展反而可能是随机的、跳跃的、忽而停滞而退化的、忽而沉寂过千百年漫长的岁月又忽而活泼泼孟浪浪地发了新芽。不同时代的小说家有幸能启示出他对人类处境的新看法,又找到了一个表述此一看法的独特形式,这个小说家便成为小说这门艺术的起源。……无论他承袭因导或旁行斜出于什么传统。 ----《小说稗类》
12、陈琳在回程之时走了一程旱路,自不免经过羊肠阪,此际马鞍上一桁一卷,书页随风翻展,回首长江不尽之流,看似亦有流尽之处,端的是天地幽长。这时陈琳懂得了什么是“一壑幽深听鸟树,十分安逸在诗书”,也懂得了什么是“平原系马五更寒,万里重来蜀道难”,更懂得了什么是“骢马剑门两向天,离愁和泪下西川”。他摸了摸脸颊上泪水轻轻爬过之处,略有些痒意,居然是那一部虬须,又都窜长了出来。 ----《离魂》
13、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人生最希冀的梦想就是这样的状态啊! ----《认得几个字》
14、看这国之大局,冠冕堂皇,口口声声都是为国民、为社会,说穿了不过是厉害之争、权势之争;却是咱们老漕帮光棍,原本是各流徙亡命的谱系身世,也就只合这幽冥晦暗之地,助人逃过光天化日之劫而已了。 ----《城邦暴力团》
15、研究小说和评论小说的人更惯于以垦掘出“小说想要表达的意义”为职志。然则,小说充其量只是一袭能够衬托出穿著者高贵气质的华丽时装而已。在市场上,这一袭时装裹覆著俗世男女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在学院里,这一袭时装展示了繁琐经典可敬而不可即的知识。 ----《小说稗类》
16、“‘人至察则无徒’跟‘政至察则众乖’是一样的吗?”魏先生从老花镜上方瞪圆了眼睛问:“你考察女朋友考察得很精细,是会让她跑掉呢?还是会让她变乖呢?” 我记得全班安静了好半晌,才猛可爆起一震惊雷也似的呼声:“变——乖!” “那么你女朋友考察你考察得很精细,是会让你跑掉呢?还是会让你变乖呢?” 我们毫不迟疑地吼了第二声:“跑——掉!” “你们太不了解这个‘乖’字啦!”魏先生笑了起来,接着才告诉我们,主导政治的人查察人民太苛细,是会让人民流离出奔的,“乖”就是“背弃而远离”之意,“无徒”是人民背弃远离,“众乖”也一样。至于男女朋友之间,不管谁查察谁,恐怕也都会招致同样的结果。 ----《认得几个字》
17、看样子要中国人不计较,除了菩萨显灵是没得治的。 ----《离魂》
18、故事的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的叙述。情节也是事件的叙述,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 ----《小说稗类》
19、小说不但不必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叙述体,它反而应该容许种种‘‘事后之明’’才得发现的所谓谬误、荒诞、非理、错讹、漏洞。 ----《小说稗类》
20、一起分享了某种知识的人自有其相互会心的秘密乐趣。 ----《认得几个字》
21、作品其实只是材料的流动、变体、模拟、易容、重塑、再生;反之,材料之于作品亦然。 ----《小说稗类》
22、于是小说展开了它十足异化的附庸旅程。它的本体论从而被完全遗忘。而我要提醒的是:小说的本体论其实多么简单?它是一个词在时间中的奇遇。
对于一个词,我们会问的是:“它是什么?”可是一旦经历了时间,我们也许会改问:“那后来呢?……一个原本陌生的词在时间里的奇遇除了唤起我们问:“它是什么?”“那后来呢?”之外,还会带来新的问题:“为什么?”虽然,在提出“那后来呢?”以及“为什么?”的时刻,原先的“它是什么?”未必获得解答,但是,解答并非目的,像幼儿一样满怀好奇地认识一整个世界才是目的。 ----《小说稗类》
23、一旦我书写,就拥有了权力;而一旦我对书写有了自觉,便又处于一种厌弃权力的流徙状态。 ----《公寓导游》
24、巨人伊拉泰说完这话,指了指那个贯穿胸部的洞——伊拉泰曾多次从那洞里透视远洋,它比多年后传教士带来的望远镜更加神奇,从中可以看见飞鱼跃出水面时拍动银色翅膀的细节——“我死后,这个洞就没有了。”伊拉泰怀着满腹的眷恋之情再往巨人的胸洞看了最后一眼,同时紧紧扯住巨人浓密的胸毛,鼻尖也给胸洞下坚硬如岩石的肌肉给压扁了,于是海面的尽头浮现。 ----《四喜忧国》
25、在这单调平淡的生存中,总可找出些生动的生活片段,即使是最平凡、最滞闷的也得以在伟大的戏剧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说稗类》
26、怀其才,抱其学,肆其所乐,乐其所事,无所用于天下,亦不甚难。 ----《大唐李白》
27、沉淀在自由底层的是深刻的钳制;隐藏于喧哗之下的是巨大的静默。 ----《四喜忧国》
28、在陈氏言下,“今世犹只见此一人而已”显然是极大的恭维,至少吾人无从考证陈氏是否像读金庸之作那样细读过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顾明道的《荒江女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郑证因的《卧虎藏龙》与《铁骑银瓶》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作.......... ----《小说稗类》
29、坦白说,对卡瓦达这种忽而冷、忽而热,阴晴不定的德行,我有股说不上来的难受劲儿。有时候他像个任人摆布的奴仆,有时候又是个威风八面的长官;一转眼,他可以阴起张臭脸来恐吓你、警告你,片刻之后他似乎已然忘却一切,变成一个贪玩好耍的孩子。 ----《四喜忧国》
30、我陡然学会了抗拒热闹,却还来不及透悟真正的冷清。??对于这些作家而言,每一则人生的片段都可能大于人生的总体,百年曾不能以一瞬。 ----《四喜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