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兔娃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兔娃叔

2016-09-25 作者:冀原 来源:冀原投稿 阅读:载入中…

兔娃叔

  兔娃叔

  遥远的故事里有个“兔娃叔”。兔娃叔属兔,又长了个“豁唇”,故名兔娃。记忆中的兔娃叔大约四十几岁,个子高高的,总是微驼着背。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里,说话慢悠悠。兔娃叔无婆娘无娃,无房无地,无锅无灶,纯粹一个“三无”人员。他在村里被人叫做“懒汉”。东一顿,西一顿。给人家干活搭个下手,换一顿饭吃。饥一顿饱一顿,总是没精打采。他平时住在村东城门楼下的“耳房”里:一方小小的土炕,炕上没有席。热天土炕生跳蚤,他的背和胳膊总是被跳蚤和蚊子咬得起红疙瘩。冬天,他常去外村讨饭。秋忙时帮人家收庄稼,得点米面。夏天找些零活干,没啥技术,又没力气,活路很少。他无论走到哪,困了就躺在树荫下。常有淘气的孩子拿毛毛草扫弄他的鼻孔和耳朵。有一次,一伙小鬼头跑到城楼下藏猫猫,正见兔娃叔在“擀”面。没案板没擀杖,只见他把一团不知怎么好的面在手里抓来抓去,抻抻平,贴在光胸脯上用手使劲拍,啪啪啪声音很响。眼看着一道一道的汗水从脸流到脖子,又顺势流进了贴在胸膛前的面里。待稍薄些拿手拽,撕成片片下到一个用铁盒当作的“锅”里。娃娃们哈哈笑他,他却不恼,还回笑着:“嗬嗬,看我擀的面好不好?娃娃们帮他烧锅,弄得满屋子烟,他还笑呵呵地让大家吃他的面。大家一哄而散,边跑边喊:兔娃叔不害羞,肚子擀面脏臭臭。他也不生气,还笑眯眯地。

  一年冬天,冷得很的一天。母亲坐在热炕上纳着鞋底一边念叨着:这兔娃子这些天没来要米要面了,也不知咋过呢?可不敢冻死在啥地方!可这陕西地方就是“邪”,话落点,他来了。穿件又短又小的棉褂褂,胳膊肘子露出了黑乎乎的棉花。腰上拴着一根草绳,拖拉着半截底的单鞋。脸又黑又瘦,眼睛更深了。头上却扎着一条白生生的羊肚手巾。一进门,他哆嗦着对我母亲说:“婶,我饿得不行了,两天没吃一顿饭了。母亲赶忙溜下炕,把锅里剩的糁子面烧得烫烫的,给他盛了一大碗,他蹲在灶头急急地吃着。母亲又给他烤了一块玉米面粑粑,他吃暖和就走了。当晚就下了一场大雪。次日一早,母亲包了些馏热的馍,让我送给兔娃叔。可大雪把城楼下的大门都封住了。我喊了好久,也没人应,原来里面根本没人。直到过年,兔娃叔再也没闪面。日子一天天过着,二三月到了。每年这时节,村里家家发慌,好多人家常断顿。春荒春荒,好多人背井离乡,不是去河北打工,就是出门讨饭。母亲想尽了法子不让我们饿着,把野菜(荠荠菜)和着“醋糟”蒸熟了给我吃,把政府发的救济粮——豆渣饼放锅里煮。不管怎样,每天总还“剩”点饭。母亲总在念叨:可怜兔娃子还在没?老天爷保佑穷汉娃平平安安。(励志故事 www.wenzhangba.com)

  麦子结穗了,连阴雨下个不停。我家里终于也断粮了。母亲再也难为无米之炊了。父亲连夜背着母亲织的布,去河北换粮。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天和地全阴沉沉湿淋淋,突然:“婶”,随着叫声,进来一个人,摘取斗笠帽一看,原来兔娃叔他背着半袋面。母亲赶忙从后院棚下抱回仅剩的一点干麦草,在房下支起一口小铁锅,用兔娃叔背来的玉米面打了一锅搅团,让他饱饱吃了一顿。后来才知,他从去年出门去讨活计,入赘外乡一个寡妇家,日子还可以,没受过饿。他惦记着常接济他的我们,知道春荒日子难过,就匀了点粮给我们送来了。临走,他还给我们留下两块钱,母亲说啥也不收。兔娃叔却突然对着母亲跪下磕头说:“婶,你救了我多少回了,知恩不报我就不是人了!”

  兔娃叔走了,回他“家”去了。后来再也没回过村。听人说,他给人家盖房,墙没打好,塌了,他死了。兔娃叔没了!城门楼下没人住了。门口剩下一群觅食的灰麻雀。人一走近,它们扑楞一下,全飞了。院子空空地,细细的干草梗在风的摆弄下,吱吱地转动……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兔娃叔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