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陇东窑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陇东窑洞

2016-11-13 作者:安莹 来源:安莹投稿 阅读:载入中…

陇东窑洞

  陇东窑洞

  我的家乡在陇东,陇东窑洞跟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那些窑洞无大的区别,在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住窑洞。

  在陇东高原上,在面山的一面挖一个深十米、长十四米(或更长)、宽十米(或更宽)的正方形地坑,面山一面跟山挖通,只留三面,在对山的另一面钻三口窑洞,在其他两面各钻一口(或两口)窑洞,这便成了一个家。三面墙上用镢头刻些水波花纹,一示美观;二来坚实,有棱有角不长青苔。这三面墙在我们陇东称做“崖(ai)面”。

  对山另一面(即主崖面)的正中间的窑洞一般设为主窑(即客厅),俗称做“窑”,左面的窑洞做厨房,俗称做“家”,右面的窑洞做仓储,存放麦子、高粱、糜子等,俗称粮食窑。

  两侧崖面也有窑洞,也叫侧窑,用于来客居住,或农家娃娃长大结婚后做婚房、做灶房。在主窑和侧窑以外的地方,打一堵墙,俗称院墙,在墙的外侧崖面也有窑洞,做驴圈、放柴草窑、狗圈、猪圈、鸡圈、厕所之用。在墙外也可围一圈矮矮的小墙(俗称:园子或二院子),在园子里种些花草之类的,供来窜门的亲戚观赏。

  当然农家的窑洞也和城里的楼房一样,分个三六九等。

  在我爷爷那时候,窑洞、崖面都是纯黄土,窑洞里面糊些旧报纸,点煤油灯。院墙的大门是用木柴条子编的一个简易木门;在我爸爸的时候,农村发展了,一切革新大变样,窑洞里面刷白粉,又用电灯,甚是亮堂,崖面用砖包,窑口用砖箍,山墙(窑洞外面的墙,用来安装门窗的墙)用砖包,地板用砖铺,有的家庭也用水泥铺、用地砖铺。院墙口也改用砖建,仿若北京四合院院墙口,俗称“街门楼子”,再装一面或两面(分单、双面)红漆大铁门,好不阔气!

  在院子的外侧通一条斜坡,直通向平原,俗称“坡洼”,供亲人自己出入之用。当然,年复一年,坡洼也越来越宽,越来越平整。

  再说窑洞,主窑和侧窑供食宿之用的都用土炕,炕靠前临窗,用泥土打基搭建,平整宽大,可同时睡三四个人,从外面看是结结实实的长方体土块,实则里空,供填柴草烧炕。柴草烧的炕温热持久,睡上去很舒服,一直是热的,不会忽冷忽热。以前窑洞的窗户是木头做的小格子,上糊旧报纸或白纸,现在的窗户是木头做的大框子,上镶玻璃,电灯映照白粉墙,窗外窗内一样亮堂,和房子一样!紧挨着土炕置有桌子、沙发、写字台、电视柜,在窑掌(即窑洞的最里面)置衣柜。“家”(厨房称家)里也有炕,小孩子睡觉,供带小孩子的农家妇女边做饭边看孩子,方便,紧挨着土炕的是锅台,用泥土打基而建,外面用水泥或磁砖围包。锅台上一般安两口锅,一大一小,大的蒸馒头、煮面条之用,小的炒菜、烹汤之用。在锅台的对面侧置缸,一般两口缸,一个水缸,储放窖里吊上来的水的;一个菜缸,储放冬季腌制的咸菜。在窑掌置一桌一案板。桌子用来放调料瓶、小腌肉罐之用,案板用来揉面、擀面之用。布置很低合理,一个精干的农家妇女一般做饭轻车熟路,闭着眼睛就知道啥在啥地方,就能把一顿饭做好!(感动的故事 www.wenzhangba.com)

  在爷爷那时候,吃饭在土炕上摆一张矮矮的小炕桌,围桌而坐就餐,谁坐得越高,就说明谁在家里的辈分越大,越要坐得低的人尊敬,那时候一般做饭的儿媳妇、孙媳妇等都没资格坐炕上吃饭的,只能在“家”里,等长辈吃毕了,收回盘子,才在“家”里吃;现在吃饭不用上炕了,在窑里地上就有饭桌子,一家人乐呵呵,爷爷爱孙子,孙子欺负爷爷,不时笑声一片,好不热闹。

  陇东窑洞的第一个特点:冬暖夏凉。在城里的楼房里,冬天人们要搭火炉子或烧暖气,在陇东窑洞,只要把土炕烧得暖烘烘,关住门,里面是在过夏天,于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好不舒坦!到了夏天,陇东空洞就清凉了,给人感觉阴森森的,只要从外面回来,一进窑洞就要立即加衣,要不就会感冒着凉。窑洞永远是农村人的“避暑山庄”!

  陇东窑洞的第二个特点:住人干燥,不住人反潮。如果一家人搬走了,三个月之内窑洞肯定坦塌。如果经常住人,不但不反潮,而且时常要洒水,否则窑洞太干燥,有微尘或孩子易得病。如果经常住人,一孔窑洞住他五、六十年没什么问题,比楼房坚固得多!

  关于陇东窑洞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我生在陇东,家里现在还有窑洞,司空见惯,不觉奇怪,所以一切都感觉很平常,或许这平常的一切对一个从未见过窑洞朋友却是一些很稀奇的新鲜事!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陇东窑洞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